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叁卷
淨空法師講述
今天我們還繼續解釋經題。本經的題目是佛說阿彌陀經六個字,前面已經將佛這一個字的意思介紹過了,今天我們繼續看第二個字“說”。在經典裏面講,佛經有五種人說,所謂是“五人說經”。這個五種人裏面,第一位就是“佛”,這個地方我們是指釋迦牟尼佛。那麼第二呢?這是佛的“弟子”,由佛當時在世的時候,那些弟子們,這裏面有菩薩弟子、有聲聞弟子,乃至于還有在家的弟子,都有說經的。第叁,“天”人,我們世俗所稱之爲天神。第四是“仙”人。第五種是變“化人”。由此可知,佛經比起一般宗教裏面那些經典,實在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宗教經典總是以爲這個教主,上帝、神,之降臨,有先知來傳達神的意旨,才稱之爲經。佛法不如是,這五種人都可以說。但是除佛之外,其余這四種人說經,必須要得到佛的同意,也就是佛的認可。佛認可了,弟子、天人、神仙、化人所說,都可以說是佛說的。
譬如我們在前面所講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在這一部經裏面,前面這個長行的經文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而後面有廿八首偈頌乃是阿難所說的,阿難是佛弟子,阿難所講,那麼佛也承認,佛並不否認,雖是阿難講的,也就等于是佛說的,所以我們都可以尊稱之爲經。
那麼在一般講來,佛不住在世了,佛在世的時候,經佛同意的那沒有問題;佛不住在世,後來的弟子們,乃至于天人、神仙所說的,能不能稱之爲經呢?給諸位說,在原則上當然還是可以,只要不違背佛的意旨。但是事實上卻有困難,我們如何能夠辨別他沒有違背佛的意旨呢?因爲有這一個疑問在,于是乎經典裏面才有法印之說。
在小乘所謂有叁法印,就是他有叁個原則。第一個是講的無我,佛法講無我。第二,講無常。第叁個講涅槃。那麼換句話說,縱然這個不是佛所講的,如果能夠合乎這叁個原則,雖不是佛說,也不是佛在世他的弟子們所說的,我們也可以承認他等于佛說,因爲與佛的知見很接近。
在大乘佛法裏面,所謂有一法印,這個一法印就是實相,一切大乘法爲一實相印所印定,那麼這個就是大乘法的標准。
那麼有這樣一個原則,後世的再傳弟子,乃至于天人、神仙,只要他不違背這一個原則,我們都可以承認他。一般說,最複雜的是鸾壇,我們本省稱之爲神壇降乩扶鸾,那麼所降臨的也有很多,佛菩薩,天人、神仙之類的,可是這一些事情可靠性有多少呢?而這一個事情普遍地存在于民間;不但現在有,古時候已經就有;不但中國有,外國也有,方式跟我們中國不太相同。像早些年,學生所玩的碟仙,那就是外國式的扶鸾,跟我們中國沙盤上寫字的很類似。
在民國初年,大陸上扶鸾的風氣非常之盛行,好像在學術界裏也曾經研究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曾經就這個問題請教過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扶鸾有這個鬼神降壇,這個是確有其事,不是假的。這一些鬼神,大多數,絕對的大多數,冒充佛菩薩、古聖先賢名義來降壇。其目的也不算壞,因爲這些靈鬼,他們也想修善,積德。如果用他本人的名義,那真是世間所謂的人微言輕,縱然降壇了,大家不相信,所以他就冒充佛菩薩的名義來降壇,其實決定不是佛菩薩。那麼他呢?這個大主意,也是規過勸善,勸勉大衆相信因果報應,斷惡修善,勸人做好事,這是他自己在修善業。至于靈驗上來說呢,小事情很靈驗,爲什麼呢?這些靈鬼有神通,他這個神通能力很小,所以你要問最近幾天的事情,他跟你講得很清楚,你問兩叁個月之內的事情,他有時候也很正確。但是你要問到幾年以後的事情,一年、兩年以後的事情,他往往就不負責任,胡說八道了,這個就靠不住。因爲他的智慧有限,他的能力也有限,他的缺點乃是強不知以爲知,這個是他的毛病。
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滿清亡國就亡在扶鸾上,這個是最愚癡不過的事情,因爲當年慈禧太後相信這個事情,所以滿清這些王公大臣遇到國家重大的事情,無法決策了,就來扶鸾,請神仙來指點,請這個佛、神仙來指點,于是乎指點得把他的國家給滅亡了。所以章嘉大師告訴我,這個事情是有,但是不能相信,不可以相信。那麼我也確實參與其事,去仔細地看過很多次,有些是真的,有些靠不住。而這些東西曾經有一度被這些野心分子所利用,就是白蓮教之流的,利用這個來號召愚癡的老百姓來作亂,那這個是罪業就深重了。
那麼還有,也有極少數極少數是真實的。譬如也許有很多同修讀到西方確指,那麼我印的這個本子,這個經本子末後一篇就是西方確指。這一篇文章也是扶鸾扶出來的,但是我們自始至終,看看裏面所講的,確實是佛法的正理。不但是正理,而且是相當地純。“正”它做到了,與淨土法門這些道理方法,完全沒有違背,這一篇東西確實是菩薩降臨的,它裏面也講得很清楚,這是勸修淨土的法門。所以我們對于鸾壇這些東西,最好像孔老夫所說,“敬鬼神而遠之”,爲什麼?靈鬼,他也是衆生,既是衆生,當然他也有佛性,所以我們要尊重他,我們要禮敬他,我們不需要親近他,更不需要去信他,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態度。那麼如果你要喜歡接近呢,那你一定要記住正法的原則。換一句話說,他所講的是不是正法?如果爲正法法印所印定者,就是與正法的精神、意趣、宗旨、修學方法不違背而相同的,我們可以信得過,可以依照這個辦法來修學。
譬如西方確指,他給我們講的修淨土這個方法,值得采取。他這個念佛的方法,是以一天分爲十二時,這是按照我們中國過去這個時辰來計算,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麼一個時辰等于現在的兩個小時。是以一個時辰爲一堂功課;這一堂功課的作法,它的辦法是一卷彌陀經,七遍往生咒,一千聲佛號,一百拜佛,這個辦法確實是好。個人修,直接了當;團體在一塊共修,又不麻煩。我覺得比現在有許多地方打佛七那個方法還要好。爲什麼呢?他有靜,他有動。譬如人坐久了,這個坐久了,他要不昏沈,就掉舉,掉舉是心裏頭妄念七上八下,會有這個毛病。那麼他念誦的時候不多,一卷彌陀經,七遍往生咒,一千聲佛號,占的時間不多,你這個心確實可以定下來。到定下來之後了,譬如說坐在那個地方的時候,感覺到腿子有點麻木了,坐了有一個小時了,可以起來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怎麼活動呢,拜佛,拜阿彌陀佛,起來拜一百拜。那麼這樣一堂功課下來,差不多是一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四十分,當中可以休息二十分鍾,然後再接著第二堂功課,每一堂功課都是這樣。所以你一天,做一堂也可以,你早晚功課照這樣做,一天做兩堂也可以。如果你沒有事情,年歲大了退休了,沒有事情,你一天修個四堂、五堂、六堂都可以。在精進佛七的時候,二十四小時裏面不間斷,我們做十二堂功課,那也很圓滿。所以他這個辦法,我們值得采取。
我成立了圖書館之後,我們圖書館一個共修會,就采取這一個辦法,用這種方法來進修。所以我們念佛會的課程很簡單,就是一遍彌陀經,七遍往生咒,一千聲佛號,一百拜佛。我們的修學方法就是依據西方確指來製定的。那麼這個就是講他可信不可信,一定看他的內容,于佛法有沒有違背,有沒有抵觸,要從這裏來看。所以佛法這個心量是廣大的,不是很窄小的;對于一切問題並不武斷,任何人說都可以,只要你說的這個方法原則跟我們一樣,我們都承認,都接受。譬如人家問什麼是佛法?佛法講戒定慧;如果他那個地方不是佛教,是其他宗教,他也講戒定慧,我們就可以承認他是佛法,他所講的,那就是佛經。因爲經有五種人說,不一定是佛說,這比一般的宗教,這個心量大得太多太多了,這個是佛法值得我們敬佩之處。我們學佛的人也要有這種雅量,要能夠包含一切。
像幾年前,我從香港回來以後,在中國佛教會大專講座裏面,啓講了凡四訓。那麼諸位曉得,了凡四訓不是佛經,是袁了凡先生對他小孩的四篇訓詞,家庭四訓,他的家訓,我給學生們講這門課。接著又講感應篇,那麼大家更明白,感應篇是道教的,不是佛教的。
在更早些年,在民國五十一年,我在大溪關帝廟講過文昌帝君陰骘文,道教。曾經有法師來質問我,說:“法師你在佛教道場裏面,講佛經不好嗎?爲什麼要講外道的經典?”諸位要曉得,什麼叫外道?什麼叫不是外道?這一點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佛法裏面所講的外道,心外求法就叫外道。縱然不是佛門,他們那個道不是心外求法,那不能算外道啊!如果說它不是佛教的經典,我們就不能看,我們看了就犯法,這是偏見,這是狹義的意識,這一種知見不能成佛。爲什麼呢?這是迷惑顛倒。所以我就回答那位法師,我說:“法師我請教你,佛門裏面常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個四句話你承不承認?”他說我承認,當然大小乘經典裏面都有。我說這四句話是不是佛教的法印?是,可以算得上是法印。那好了,文昌帝君陰骘文,感應篇,了凡四訓,裏面所講的是不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這一個法師很聰明,聽我這麼一說,他臉就紅了,一句話不說。
所以我們看世間一切的典籍,只要他內容所講的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就可以把它看作佛經一樣,可以讀,可以講,可以研究,可以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那有什麼不可以呢?別的宗教或許不可,爲什麼?他有種種限製,他有他的獨尊,佛法裏沒有,佛法裏頭沒有唯我獨尊,沒有。佛法講理,只要這個事情合乎正理,都是佛法。因此佛經有五種人說,像這個感應篇,陰骘文,那是沒有經過佛允許的,沒有經過佛印證的,當然不算佛經。但是他裏面所講的內容,的確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合乎佛的戒學。裏面所講的是遠離五欲六塵,修養清淨心,合乎佛的經論。因此像這些書籍,我們可以把它看作等…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