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乃至于身識,這個前五識成就所作的智慧的作用。“轉第六識”,第六就是意識,我們現在把它當作心,實際上還有個妄心,把它一轉變,變成“妙觀察智”。因爲這個第六意識,善于分別,它一轉變就變成妙觀察。第七識,它是一種執著,所以說我執、法執,它這個執著能力最大,現在把它一轉變,它不執著了,不執著人我,也不執著法我,這就變成“平等性智”了。有執著,就不平等,所以有第七識的存在,決定沒有平等心。“轉第七識”,才有真正的平等性智,平等心現前了。“轉第八爲大圓鏡智”,這個大圓鏡是比喻。第八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前面我們所畫的兩個圈圈,這個見相同源的這個大圓,這個叫根本識。大圓鏡是比喻,大是比喻大無邊,因爲它含藏無量無邊一切法。圓是圓滿。這個鏡好像一面鏡子一樣,無所不照啊!
那麼在修行功夫上來講,這個斷障轉識,佛在一般經裏頭給我們說,有“五十二個位次”,就是階層,一層一層的。時間上講,要“叁僧祇劫”,所謂是叁大阿僧祇劫,才能夠把這個問題來斷除。
那麼由此可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佛說的雖然是容易,可是諸位要曉得,真正能夠理解,實在是不容易。理解之後,又能夠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更不容易。照這個方法來修行,能夠保持著不退轉,一直達到轉識成智的目標,那就更難了。
因此,在整個佛法上來說,一般接觸過佛學的高等知識分子,對于佛法可以說無不羨慕;雖然羨慕,他也懷著恐懼,認爲什麼呢?“理”實在太好了,太圓滿了,但是做不到。正如古人所謂望洋興歎啊!這一般接觸佛法的這一些聰明才智之人也是望著佛法而興歎啊!
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這一個時代,確確實實是不容易斷惑轉智,爲什麼呢?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無論是我們所學習的,我們所見聞的,無不是增長二執、無不是增長見聞。諸位要曉得,增長見聞就是增長所知障,你要斷所知障,天天所知障在增長,怎麼能斷得了?在這個社會上,天天是增長欲望。增長欲望,就是增長貪嗔癡,那是增長煩惱障。你看,這個二障要斷,卻天天在增長。所以佛法的修學,就成了一種很大很大的障礙。
可是八萬四千法門,無論是那一個法門,如果說不斷二障,不轉識成智,而能成佛作祖者,無有是處啊!沒有這個事情、沒有這個道理。這樣看起來,我們還會有成就的希望?那麼要成就,除非只有這麼一個法門—特別法門,特別在那裏呢?特別在不要斷煩惱,不必轉識成智,就成就了,這個太奇怪了!這簡直叫人不可能相信,因此這個特別法門也叫做難信之法。如果沒有這個法門,我們這個時代衆生學佛,絕不會有成就。而佛給我們開了這個法門,末法時期的衆生才有得度的機緣,真正是得到了一線光明。
特別法門裏面,我今天要給諸位說的,一個是事,一個是理,理事都特別。這個特別法門,就是佛法裏面的“淨土宗”,“持名念佛”,”先跟諸位講“淨土之事”。當然在此地不能夠詳細介紹,詳細的介紹,我們要到經文裏面跟諸位再細細地來研究討論。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依報,就是生活環境。那一邊黃金爲地,黃金爲地是怎麼說呢?這個意思就是講,這個馬路路面,我們今天地球上造的高級公路,這些道路用柏油鋪的,柏油所鋪的這個路,我們覺得這很不錯。西方極樂世界鋪道路地面,就像我們這邊用柏油,他那邊是用黃金;諸位想想這個世界多麼地富足。
金地,金地是指道路,七寶行樹、七重欄楯、七寶樓閣、七寶蓮池、八功德水,那麼在這個裏面,經裏面所看到的都是七。所以有的時候,有同修來給我講,他說家家門口都是七寶、七重行樹、七重欄楯、七寶樓閣,那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好看?那麼諸位要曉得,經典裏面所講的七,不是代表數字,而是代表圓滿。
所謂圓滿的意思,就是隨心所欲。我希望我院子裏面有什麼花,有什麼樹,這個院子裏自然就有這個花,就有這個樹。喜歡有多少棵就有多少棵,喜歡怎麼排列就怎麼排列,一切隨心所欲,這個就叫做七。與華嚴經的“十”樣,它是表法的,不是數字。
“七”是表法,在我們東方所謂四方,上下再加上當中,這個叫作七,七是很圓滿。華嚴經裏面十,從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所以彌陀經講這個七字,跟華嚴經講這個十字,是同樣的一個意思。所以這個“金地”、“寶樹”、“欄楯”、“樓閣”、“蓮池”、“八功德水”,這是我們講的生活環境裏頭,舉一個簡單例子,“煩惱”障“盡”了。那個世界好,好在此地呀!你生到那個地方,這麼好的環境。在我們世界,我們講美國很富足,美國有沒有窮人?但是諸位要曉得,美國那個窮人家裏面都還鋪著地毯,由此可知,他們的生活水准之高。
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家道路不是黃金呢?那一家不是七寶行樹、七重欄楯、七寶樓閣呢?那麼由此可知,在十方世界裏面,生活環境,水准最高的,的確要算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它的生活水准之高,家家富足,人人富足,沒有煩惱。換句話說,物質上的所需要的,他沒有缺乏。不會像我們這個世界爲衣食而操心,每一天忙著生活。西方極樂世界不必,所以到了那個地方去,他因爲沒有煩惱障,煩惱自然斷掉了,不斷自然就斷掉了。
那麼再講所知障,第二個“說法”,這個就是講教育。這是生活,這是教育。教育在人的身上來說,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中國古人早就說過了,建國君民,教學爲先,說明這個教學的重要。我們要建立一個國家,要統治那些老百姓,在政治設施上,什麼最重呢?教育最重要。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阿彌陀佛也曉得教育重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統治,是用教學來統治,而且是“六塵說法”,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都說法,不必要人講。你眼見色,開悟了,一見色開悟了。耳聽音聲,一聽又開悟了。吃飯又嘗味道,開悟了。你看,無所不覺,無所不知。它這個世界本身,這個是了不起。我們今天這個教學,無可奈何,在今天我們的科學發展,利用電視,已經覺得很進步了;要比起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那我們差得太遠太遠了。
還有一樁事情,“清旦供佛”經裏面所說的,每一天早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好像我們這裏出去參加一個晨跑,或者是早操,有益于身心的健康。那麼極樂世界這些大衆,他們早晨也有這個習慣,早晨出去散散步,可是他們是有目標的,他到那裏去呢?早晨帶著花,帶著天花去供養佛去。不是供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家裏的佛,這個本世界的佛,那不必說了。他供養他方世界的佛,供養多少呢?經上講的十萬億。那麼諸位想一想,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他要供養十萬億佛,豈不是每一天早晨出去轉一圈,就已經經曆了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了。假如說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銀河系;那麼諸位要知道,他早晨出去玩一玩,就已經經曆了十萬億個銀河系了,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最進步的太空火箭,從地球射到月亮,這個距離是很近很近,還要幾十個小時。人家只一個早晨,已經遊曆了十萬億個銀河系;回來的時候,什麼時候?吃早飯的時候。他去供養佛,那麼諸位要知道,見到佛,佛一定給他說法。不要說多,一尊佛給他說一句,他這個每天早晨出去逛這麼一圈,已經聽了十萬億句的佛法了,你們想想,他怎麼能不開悟呢?供佛,是有福,佛是最大的福田,種福啊!聞法是開智慧,每天早晨出去遊曆一番,已經是福慧雙修,那就不必再談別的了。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環境,怎麼可能有所知障呢?所知障盡了,斷掉了。你看剛才跟諸位說了,通途修行的原理是要斷二障;到極樂世界,二障不斷自然斷掉了。
那麼再講“正報”,正報是講的身體,“光壽無量,一生補處”。“光”是光明,我們今天講光彩,某一個人光彩、風度、智慧。“壽”是講壽命,健康無量。因此阿彌陀佛,古人把它翻成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佛光壽無量,在那個地方所有的衆生,每一個人無不是與佛一樣的光壽無量。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生命很短促;長壽的也不過一百多歲,壽命短的,古人所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樣短促的壽命,要想成就一樁事情不容易。譬如我們前面講的斷惑,轉識成智,要經曆五十二個位次,叁大阿僧祇劫。叁大阿僧祇劫在極樂世界人看起來呢,這是小事啊!爲什麼呢?因爲他們的壽命是無量壽。我們就把這個無量當作一個數目字來看,這個印度數目字裏頭,這個數字單位裏頭有“無量”這個單位。無量是多少數字呢?阿僧祇個阿僧祇,是阿僧祇乘阿僧祇,叫一個無量。我們不要講太多了,就說一個無量吧!那麼他的壽命是阿僧祇個阿僧祇,那叁阿僧祇算個什麼呢?好比我們人間壽命百歲,而這個事情多少時候可以完成呢?叁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一個人活一百歲的壽命,那叁個小時,它算什麼?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人看叁阿僧祇劫,就像我們看叁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一樣。這個是大自在啊!所以諸位要求長生不老,到那裏去啊?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長生不老啊!我們這個世界沒有辦法,做不到啊!
那麼說到成就,則一生補處。一生他就完成了,補處是什麼,是等覺菩薩,補是後補,補處,後補佛啊!換一句話說,他一生成佛了,雖然成佛,他不在佛位,必須等別的佛他退休了,他去做後補去。像這個現在彌勒菩薩,他在兜率天作爲後補佛,釋迦牟尼佛這個法運終了之後,那麼他來補缺。底下的時候,他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示現成佛。這個事情,這是從凡夫地修行修到等覺菩薩,一生完成,在任何一個世界都不可能,唯有在西方極樂世界,他一生完成,所以他變易生死盡了。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正報之殊勝。
那麼再說我們“往生”,剛才講了,破兩種執著,斷煩惱障,斷所知障,都是我們辦不到的。兩種障不斷,叫帶業,“帶業”…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