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晚晴集之研習▪P14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在世間;下面一尊佛是彌勒佛,彌勒佛什麼時候來呢?彌勒下生經上給我們講,釋迦佛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佛會下降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作佛,這個時間太長太長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兩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依照我們中國曆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在我們中國,這用中國的年代,中國的周昭王二十四年,滅度是周穆王五十叁年**,中國曆史年代非常清楚。如果從周穆王五十叁年算到今年是叁千0二十年,那麼照佛的法運,我們現在是佛的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我們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下面算九千年吧!九千年之後這個世界上沒有佛法了,那個時候衆生就苦啦!衆生就太可憐啦!在六道輪回,那可以說是一世不如一世,一生比一生苦,苦不堪言,這個的確是事實的真相。我們知道了,明白了,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怎麼能不抓緊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不能等待啊!千萬不要以爲這一生不成就不要緊,還有來生,來生非常渺茫;你來生能不能遇到佛法呢?你看世界上人這麼多,四十多億人,幾個人聞到佛法的?不要說全世界了,就說達拉斯,說我們這個地區多少人,我們在這裏講這個法門,有機緣來聽的,幾個人啊?不成比例。來生縱然得人身,把過去事情忘得幹幹淨淨,這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不可以有等待來生想,我們就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一定要成就,要有這個決心,要有這個毅力。

  「賢聖隱伏」,賢聖是指的菩薩羅漢,這個世間雖然有,衆生的業障太深,他們不出來;即使出來,我們也認不得,也不會尊重他。于是乎衆生就在苦海裏面奔波了,苦海就是指六道,六道輪回,像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孩,你說這個多危險,這是比喻。下面爲我們說出,在這一個狀況之下,我們要不以極樂願王;這個極樂願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衆生,我們稱他爲極樂願王;極樂願王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要歸依阿彌陀佛,依照阿彌陀佛教我們的方法,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啊!

  六十一節,「聞教便行,奚待更勸?」這在佛法裏面,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好度,這佛一說了,他一聽就明了了,立刻就照作,他沒有憂慮,他不楔|遲疑。中等根人就不行了,中等根人雖然聽了,這個願行還發不起來,還要等人勸;這一勸呢,想想不錯,我要幹。下等根性的人勸了也不相信,下等人是拿證據來,我親眼看到了,我才會相信。所以佛講經說法叫叁轉*輪,就是叁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說法,上根人;第二個階段勸勉;第叁個階段叫作證,確確實實把證據顯示給你看。這個遇到佛行啊!佛有能力,能夠把六道變現在眼前讓你看見;像韋提希夫人,釋迦牟尼佛能把十方諸佛國土現在她面前讓她看,這是證據,作證。

  現在佛不在世了,那裏去作證呢?佛雖不在世,說實在的話,作證的人還真不少;只要你肯留意,你就會發現,倓虛老法師有一個念佛論,有個小冊子,我們這邊有,念佛論是他在香港給大衆講的開示,大光法師筆記的,大光是他的學生,節錄的。他在最後說了幾樁公案,那就是證明,第一個他舉出哈爾濱極樂寺,傳戒時候有一個修無師,是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不認識字;在家的時候,他是作泥水匠的,不認識字,生活很清苦,以後就出家了;出家在寺廟裏作粗活,他什麼也不懂,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極樂寺傳戒的時候,他到戒壇來幫忙;沒有幾天他就向老和尚告假,他說我要告假,要走了;那老和尚是倓虛法師,他住持嘛!老和尚有修養,也不怪他。當家師定習法師就沒有老和尚那個修養,就責怪他,大陸上傳戒戒期五十叁天,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十幾天就要走,這成什麼話,就責備他。他就告訴定習法師,他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和尚一聽楞住了,這個是大事,這不是普通事。他說你到底幾時走啊?他說不超過十天。他有預感,請求老和尚給他安排一個房間,給他准備兩百斤柴火,准備火化,這個當家師同意給他辦。他到第二天,就去找老和尚;他說老和尚我今天就走了,匆匆忙忙趕緊給他准備,在這個後面柴房裏面臨時騰一個房子,搭一個床鋪,他是坐著走的,還有一些人念佛送他往生。這些送他的人都說,修無師你今天往生,這個因緣很難得,從前往生的人都作幾首偈、作幾首詩,留給我們作個紀念,你也應該作幾首詩留給我們留著作紀念嘛!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人,也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我也不會作詩,也不會作偈;他說不過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能。」就留了這麼一句話,大家念阿彌陀佛,不到一刻鍾,一刻是十五分鍾他就走了。火化的時候,一點異味都沒有,到以後谛閑老和尚到那裏去,對他非常贊歎。這個是出家修行人的好榜樣,走得這麼自在。舉這一個出家人,所以哈爾濱極樂寺我念念不忘,我想到那個廟裏去看看他往生的地方。

  另外他舉了一個青島湛山寺的一個居士,在家的一個女居士,也了不起,也是預知時至,都是打坐走的。這個女居士生前可以說沒有人瞧得起,他的先生是拉黃包車的,你說家境多苦。一家四口,一天不去拉車,一天就沒有生活,夫妻兩個小孩。她參加湛山寺的念佛會,每一個星期是共修,她參加念佛會,她是在廚房裏面洗碗、洗碟子,都作這一些粗活,沒有人知道她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真正了不起啊!

  另外一個男的居士,鄭錫賓居士,是作生意的人,讀過書;以後聽谛閑法師講經之後,他就發心把工作都丟了,生意不作了,學講彌陀經,到處去講經,勸人念佛;家裏人非常反對,家裏人說事業都丟了,不幹了,搞這個,被佛教迷了。往生的那個時候,他也是講經,經講完了;他有幾個老朋友,他跟那幾個老朋友說,我要走了,請你們幫我租一間房子;他朋友就奇怪,你要走了,你還租房子幹什麼?他說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死在別的地方不方便,給我租個房子;他朋友一聽說,你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他說真的,那沒關系,到我家去,我不忌諱,這朋友就邀他到家裏去了。幾個好朋友在一起,也是收拾一個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床上盤腿一打坐;這些老朋友也是想,你這樣走也得給我們留著紀念,他說不必了,你看我這個樣子,這就很好的紀念,也是念佛不到十五分鍾就走了。以後他的弟弟來給他辦後事,看到他這個樣子,才知道從前怪他,錯怪了,弟弟也念佛了,也認真幹了;叁年以後,弟弟也往生了。這個叫現身說法啦!這就是真正的證據啊!我們在臺灣這些年來,大概是民國五十七年,臺南將軍鄉那個老太太站著往生,她念佛叁年,站著走的啊!那坐著走的,太多太多了。這些都是證據,你看到了、聽到了,這不能不相信,所以還用得著勸嘛!不要等人勸;這些人就是真正聰明人,真的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曉得那些都是假的,那些都是障礙,都是搞六道輪回的。

  第六十二段,「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瞋心瞋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前面一句是講貪愛,後面一句是講瞋恨。人只要有這兩個毒在心裏頭,諸佛如來對你都沒有辦法救護;雖然慈悲,救不了你,幫不上忙啊!「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我們自己要救自己,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把貪瞋癡叁毒從內心裏頭拔除,我們道業才會成就,世間人講福報,福報才會現前。你有福報,人人都有福報,那福報爲什麼不來呢?有障礙,障住了。什麼障礙呢?貪瞋癡慢。這些煩惱是障礙,一切障礙裏面最大的,就是貪瞋癡,叫叁毒;這個心裏頭已經有了叁毒了,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把毒害拔除,你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警惕,名利不是好東西,決定要舍棄;名聞利養要舍棄,貪瞋嫉妒要舍棄;這些東西說實在話,它害不了別人,害自己。怎樣對治?在一切方法裏面,最好的方法是老實念佛,這個念頭一起來的時候,我們立刻提起佛號,把念頭轉到阿彌陀佛上去,這些事情自自然然就淡薄了。要緊的是精進,精進就是一定要求進步,一年比一年淡,一個月比一個月淡,到確確實實看到這個順逆境界若無其事的時候,這個時候自己就有把握往生了。我們看到這些往生的人,預知時至,很自在走的,他是真正放下了,沒有別的啊!我們跟他比,比不上的是我們沒放下,這個還有的留戀,那個還有一點舍不得,這不行啊!人家是真的放下了,所以真放下他就有感應。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要想真正去到那個地方的條件,就是要把此地一切統統放下;你愈早放下,你就早一天得自在,得大自在啊!這個大自在怎麼說法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站著去,就站著去;想坐著去,就坐著去,這個就是自在。沒去之前,在這個世間,一切環境裏面也得自在,順境自在,逆境也自在;自在就是真正幸福快樂的人生。放不下就得不到,放下就得到了。你要不相信,你試試看,確實是如此。

  再看六十叁段,「又複當護人心,勿使誇嫌,動用自若;息世雜善,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要緊是在最後這一句。前面都是往生的障礙,必須要把它排除,這一些障礙是大多數人都有的,因此我們自己也要認真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第一句是心,我們有沒有貢高我慢這個心理,誇張,這是屬于貢高我慢。嫌棄也是這一分煩惱裏面所生的,這個心就不清淨了;果然心地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了,這個一定的道理。動用自若,動是動作,用是作用,我們身體言語;自是自自然然,就像前面,沒有一毫誇張,也沒有嫌棄,清淨平等。息世雜善,世間種種善事,不要去追逐,一切隨緣這就好了;要是起心動念要去作一個善事,已經就不善了。遇到緣成就,這是善行;要勉強作一個好事,就已經不是好事了。你爲什麼作?爲名聞利養作的,那那裏是善事呢?所以要修真實之善。善,了凡四訓講得很清楚,有真、有假的、有偏、有圓、有半、有滿…

《晚晴集之研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