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晚晴集之研習▪P16

  ..續本文上一頁你仔細去研究祭禮,五禮裏面最重要的是祭禮,祭禮是祭祖先,不是祖先不祭。你看倫語裏面孔老夫子說,非其軌,我們決定不祭祀他,這個軌就是指的祖先,軌這個字它的意思是歸,他已經歸去了,是這個意思,所以是祭祖先。至于祭天地山川,那是天子諸候的事情,不是我們平民百姓的事情;平民百姓只祭祖先。祭祖先的時候,一定要闡明祖先過去在生當中他的德行、他的教誨,要教我們後人常常紀念,依教奉行,所以這個祭祀是屬于教育。儀式流傳到後代,只有把形式流下來了,真實的內容很少人去宣揚了,更談不上發揚光大了,這個祭祀被人看成爲迷信,這個也不能錯怪人家;祭祀裏頭如果沒有真實的內容,那怎麼不是迷信呢?確實是迷信。佛門裏面祭鬼神的儀規很多,古來大德所作的儀規,裏面都有非常精彩的開示,他都用文言文寫的,現在照這個去念,念了也沒人懂;這人都不懂了,鬼神怎麼會懂?所以儀規是要的,裏面的開示要用現代白話文來講,冥陽二利,參與祭祀的人聽到開示、聽到教訓,這是上了一堂課啊!我們人得利益,鬼神就得利益,所以講許多經忏、佛事裏面的開示,一定要用我們現代的語言來說;古人這個開示,他是舉一個例子而已,不是爲我們現代人作的,是舉例而已。因此,我們觀察現前弊病之所在,自己可以采用適當的開導,不必要照著古人那個文去念;我們明白這個意思,祭祖先、祭鬼神、祭天地,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我相信不會有人說他是迷信,人人都非常歡喜。因爲他得真實的受用,祭祀才能夠普遍的發揚光大,是教學裏頭很重要的一環。那麼用祭祀,常常會想到迷信,現在新名詞叫紀念。譬如說清明了,我們紀念祖先大會,這大家就來了;我們紀念祖先,不要叫祭祖,這祭祖,人家說迷信,叫紀念祖先。在這個地方報告我們祖宗在世的德行,留給我們後世的這些教訓,來講解,來宣揚,這個就很有意義了。所以這個名稱也隨著時代去改變,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要作正名的工作。譬如佛教,大家一聽到佛教,這迷信宗教,所以我們現在用佛陀教育,加兩個字進去,這大家一看到這個名詞挺新鮮的,這個不迷信,這很容易讓大家接受了。

  這一句話的意思,「當屏人獨處」,這個意思是修道人在初學,環境對我們身心的影響很大,一定要找一個清淨的處所。屏是屏絕。取一個清淨的環境獨處。「自辦道業」,這是自己用功辦道的一個場所。「以設像爲師,經論爲侶。」經論就是我們最好的伴侶。采取經論一定要與自己修學的法門相應,我的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在一切經裏面采取的,如果對于往生沒有幫助的,不取這個經,這一點非常重要,所取的經論一定幫助我往生。善導大師所講的叫往生經,凡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就稱爲往生經論,取這個。那麼我對于其它的經典還有很濃厚的興趣,怎麼辦呢?那就只好等來生來世再往生了,沒法子啦!如果想這一生去的話,說老實話,不管喜歡什麼經論,暫時都要放下,不要耽誤時間,不要去打閑岔,這一點重要;實在講那些東西我喜歡得很,我都放不下,告訴你,暫時放下,什麼時候再提起來呢?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你想學什麼都沒問題啊!到西方世界再學。這個主意好,諸位可以多想想,不會錯,不會耽誤你。

  第六十八說得好,「五濁惡世寒熱苦惱,穢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是古人,他與我們相去幾百年;幾百年前,他就覺得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了,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濁惡到了極處啦!不要講修行人,現在好象西方的科學家也說出來了,這個地球如果大家再不重視環保,科學家的預言,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居住了;五十年快啊!快得很,怎麼辦呢?環保有沒有方法改善呢?我告訴諸位,沒有方法,這是真的。爲什麼沒有方法呢?這個染汙的根源從那裏來的?大家沒有找到,你怎麼能夠把染汙消除呢?染汙的根源,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環境,正報是人心。現在人心貪瞋癡慢嫉妒,這個染汙達到了極處了,這個是物質染汙的根源;換一句話說,要想改善環境的染汙,要從那裏去改善呢?從人心,從淨化人心,心淨則土淨,外面環境自然就清淨了。如果我們不懂得保護清淨心,要去外頭想盡方法來改善染汙的環境,所收的效果是非常非常有限;那麼換一句話說,五、六十年之後,如果真的像科學家所說的,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居住了,那我們到那裏去呢?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啊!念佛要不趕快求生淨土,這還得了嗎?

  濁就是汙染、染濁,是從相上講的,從現象上講的。惡是從業因上講的,我們心惡,行爲也惡,感得身心世界都汙染了,叫五濁惡世。這是將濁惡分成五大類,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在此地我們也不要細說了。

  「寒熱苦惱,這是形容濁惡之相,實實在在有許許多多的征兆,這些年來全球氣候不正常了,也有不少人注意到,這不是好現象啊!天時失常,這個就是有災難的預兆。「穢相熏炙」,這一句話意思就是說,外面的環境影響我們心理,心理又影響外面的環境,互爲影響,它不往善的影響,它是往濁惡這一方面的影響,這還得了嘛!所以我們的身心跟外面的世界,這個濁染是愈來愈嚴重;現在實在講,嚴重到非常可怕的程度。我們今天在美國還比較好一點,你們同修們大多數都從臺灣來的,現在你們要回到臺灣,在臺北市住上一個月,你就會深深感受,那個地方不能住了,住在那裏氣都喘不過來了,空氣汙染,水源汙染,飲食方面都有嚴重的汙染。所以我們讀這一段文的時候,親身經曆這個境界,體會就非常的深刻。美國這個地方地大人稀,比較好一點;可是實際上,它還是在被汙染,而且這個汙染一天一天也是在嚴重。

  六十九段,這是有一個人問,問蓮池大師,問的是「問:人不信淨土」,有個人不相信淨土。「恐只是本來福薄?」恐怕只是因爲他本來福就很薄,有一個人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問蓮池大師。蓮池大師答複說,「此言甚是!」你講得很好,確實是這樣的,真的是福薄。我們同修無量壽經念得很多,念了無量壽經這個問題自然就明白了。所以一個人聽到淨土法門,能夠相信的,那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所培的善根福德;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見得即使下下品往生的,即使一生造作罪業臨終忏悔往生的,都是大福德、大因緣,決不是偶然。

  底下兩段也都是蓮池大師說的,請看第七十,「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余是蓮池大師自稱,蓮池大師的道德文章修持,近五百年中,實實在在是第一人,沒有能跟他相比的,你看他老人家的態度,虛懷若谷,沒有一絲毫自滿,沒有一絲毫誇張,沒有一絲毫自大。我們尊稱他了不起,大善知識;他自己說,我是下劣凡夫啊!他有個什麼長處呢?安份守愚,這就是他的特長,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呢?人不要學聰明,學聰明就壞啦!人應當要學愚。我在臺中跟李老師的時候,李老師就教給我學愚;他說他一生學愚,沒有學成功,學得不像;他勉勵我,要學愚。愚不可及,蓮池大師是愚不可及,我們一般人比不上他。愚,怎麼樣呢?老實啦!老實人那有不成就的呢?「平生所務」,務就是作務,他平生所作的、所修的,他一天到晚作什麼呢?「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他一天到晚,不作別的,就是念佛,一心念佛,一天十萬聲佛號,他十萬聲佛號是記數的。所以他老人家也不念經,也不念咒,就是一天十萬聲佛號。「今老矣」,現在年歲大了,年歲大了,這個壽命將要盡了,功夫格外要加緊。所以有人向他請教,不管你提出什麼問題,他的回答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對啊!這才重要。印光大師到晚年的時候專心念佛,有不少人向他請教,給他寫信;他老人家寫了一封信,叫一函遍覆;他把那個信印了很多,凡是有人寫信給他,他就回寄他一封,老人家晚年這個作法。我現在也學這個老人家了,我快到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要辦自己的後事啦!要加緊啦!所以大衆來給我寫信的時候,我比他們還簡單,我刻了一個圖章叫「老實念佛」,蓋一個圖章,寄回去就好了。今年我還如此,到明年我就想,信封我都不拆,來了信在信封上蓋個「老實念佛」,原信封退回去,省事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確確實實給我們非常好的警惕,祖師的風範應當學習。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從前在這個講堂也跟大家講過,凡是問我的問題,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妄想分別執著;真正老實用功的人,不會有一個問題啊!那麼換一句話說,提出問題來問的,都是不老實的人。

  下面兩首偈是蓮池大師的,這兩首偈我們可以把它看成回向偈。「當生大歡喜」,這個歡喜心從那裏生的呢?聽到阿彌陀佛的名生的,聽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當中能去啊!這是真正大歡喜。「切勿懷憂惱」,憂惱是什麼呢?怕去不成,不可以有這個念頭,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怎麼知道自己決定得生呢?彌陀經跟無量壽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只要相信,只要發願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生的。善導大師講,萬修萬人去。只要你真修,真正肯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這個就是信願持名,老實念佛的樣子。從今而後,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挂統統放下,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念念當中隨時希望往生,這是老實念佛的樣子,老實念佛的態度。「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華生」,無量壽經上輩往生那一段細細去念,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尤其重要,這個過去都講過,錄音帶要多聽,聽一遍、兩遍沒用處,印象太淺薄了,至少要聽個一百遍、兩百遍、叁百遍,真的你就不一樣了。今天大家說功夫不得力,常常有退轉,什麼原因呢?功夫不夠,不是別的,就是功夫不夠。諸位要曉得,在過去曆史上古來的大德,他們就以經教來作…

《晚晴集之研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