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他成佛至今已經十劫了,現今示現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在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菩薩聲聞聖衆,大家恭敬圍繞,聽他說法。
《注》
(1)(阿彌陀)印度話,“阿”譯爲“無”,“彌陀”譯爲“量”;“阿彌陀”就是“無量”的意思。在一切無量中,以“無量光、無量壽”作爲代表,是極樂世界教主的名號。
【皆願作佛第十】
《解》前面講阿彌陀佛的修因證果,這一品經文講衆生聽聞釋迦佛說法,只要發願往生,都能普遍成就,平等成佛。
佛說阿彌陀佛爲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
《解》世尊介紹阿彌陀佛過去在菩薩因地時,發願修行證果的事實。當時參加法會聽經的阿阇王子與五百位大長者,聽了之後,都生起大歡喜心。
各持一金華蓋(1),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2)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解》他們每個人都拿了一個金華寶蓋,一起到佛前禮拜,將金華蓋供養佛,接著退回自己的座位,在一旁安坐聽經。這時,他們心中都有個願望,希望自己將來成佛時,一切都像阿彌陀佛一樣。
《注》
(1)(金華蓋)就是金華寶蓋。
(2)(卻坐)退後坐下。
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1)時,彼等爲我弟子。今供養我,複相值(2)也。
《解》阿阇王子等,心中發起大願後,世尊立即知道。就告訴與會的比丘大衆:阿阇王子五百人等,以後必定成佛。他們前世一直都修習菩薩的大行,安住于菩薩之道。經曆了無數劫,曾經供養過四百億佛,廣修功德。往昔在迦葉佛住世的時代,他們是我的弟子,他們今天供養我,我們又相遇了,這是一個殊勝的因緣。
《注》
(1)(迦葉佛)是賢劫第叁尊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
(2)(相值)相遇。
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解》當時參加大會的比丘大衆,聽佛所說,都爲阿阇王子等五百人感到欣慰歡喜。
【國界嚴淨第十一】
《解》這一品是世尊介紹極樂世界環境的莊嚴清淨。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解》世尊告訴阿難尊者:極樂世界具足無量功德和莊嚴,一切美好,沒有缺陷。
永無衆苦(1)、諸難(2)、惡趣、魔惱之名。
《解》極樂世界永遠沒有叁苦、八苦等種種苦惱,也沒有叁災、八難等種種的災難,沒有叁惡道及魔惱等名稱,那有此事呢!
《注》
(1)(衆苦)指種種苦惱(叁苦、八苦等)。
(2)(諸難)指天災人禍(叁災、八難)種種災難。
亦無四時(1)、寒暑、雨冥(2)之異。複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3)、荊棘沙礫(4)、鐵圍(5)、須彌(6)、土石等山。
《解》在極樂世界裏,沒有四季、寒暑、雨冥這一些氣候的變化。也沒有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這一些地理環境的差別。
《注》
(1)(四時)春、夏、秋、冬。
(2)(雨冥)指陰雨天。
(3)(丘陵)高山。(坑坎)深陷的窪池。
(4)(荊棘)帶刺的植物。(沙礫)小石子。
(5)(鐵圍)指一個單位世界外圍的大山。
(6)(須彌)印度話,中文的意思是妙高山。它是一個小世界的中心。
唯以自然七寶(1)。黃金爲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2),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解》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都是以七寶自然所成。黃金鋪地,面積廣大無法計算。而且國土微妙奇特華麗,清淨莊嚴,超過十方一切世界。
《注》
(1)(七寶)指金、銀、玻璃、水晶、琥珀、美玉、瑪瑙。“七”在這裏表圓滿,“七寶”也就是指無量珍寶。
(2)(奇麗)奇特華麗。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1)及忉利天(2),依何而住。
《解》阿難聽佛所說之後,就請問世尊說,假如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那麼,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靠什麼地方而住呢?
《注》
(1)(四天王天)指欲界的初層天,住在須彌山的山腰。
(2)(忉利天)欲界的第二層天,居住在須彌山的山頂。此二天都是地居天。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1),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2)所致。
《解》佛反問阿難,夜摩天、兜率天,乃至色界天、無色界一切諸天,依靠什麼地方而住呢?阿難回答說:依靠衆生不思議禅定功力而住。
《注》
(1)(夜摩)欲界的第叁層天。(兜率)欲界第四層天,從夜摩天以上都是空居天,居住在虛空中。
(2)(業力)在這裏指禅定的功夫。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1),汝可知耶?汝身果報(2),不可思議。衆生業報(3),亦不可思議。衆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4),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衆生,功德善力(5),住行業地(6),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解》佛告訴阿難,不可思議的業力包括的範圍很深很廣,你知不知道?你自身的果報不可思議,爲什麼會有無量無邊的世界?爲什麼會有叁途六道的區別?因爲衆生的業因、果報差別不可思議,衆生學佛的善根也不可思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他們的大願大行及真實功德,所成就的智慧、慈悲、德能、國土都是不可思議的。
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發菩提心,以一句名號契入彌陀願海,所以他們能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大業所成就之地。極樂世界是依衆生的功德、善力及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力所成就的,所以不必依賴須彌山而能自然安住。
《注》
(1)(業)指造作之意,一般指行爲、言語、思想。
(2)(果報)指過去所作善惡事業,感招今世的結果與回報。
(3)(業報)指業因與果報,也就是所造作善惡之業因,而感受苦樂之果報。
(4)(聖力)“力”指能力、力用,這裏指諸佛威神之力。
(5)(善力)依法修善所得的力用,稱爲善力。
(6)(行業地)指阿彌陀佛大願、大行、大業成就的地方,稱爲行業地。
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于此法,實無所惑,但爲將來衆生,破除疑網(1),故發斯問。
《解》阿難說:對于衆生不可思議的業因果報,我一點都不疑惑。爲了衆生,尤其是末法時代的衆生,他們情執深重,對于事理往往疑惑,我爲了幫助他們破除疑惑,所以才請佛開示的。
《注》
(1)(疑網)“疑”是疑惑,“網”比喻多而複雜。
【光明遍照第十二】
《解》這一品是介紹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普遍照攝十方一切諸佛世界。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1)上下,亦複如是。
《解》佛對阿難說:阿彌陀佛的威神和光明,是最尊第一殊勝,十方一切諸佛所不能相比的。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東方無量無數佛刹,其余南西北方,東南方、西南方、東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也是如此。
《注》
(1)(四維)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叁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刹。
《解》若論諸佛頂上化現的圓光,有的是一二叁四由旬,有的是百千萬億由旬。至于諸佛的光明,有的照一二佛刹,有的照百千佛刹。唯獨阿彌陀佛,光明普照到無量無邊無數的佛刹。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爲預計。
《解》諸佛光明所照的遠近,是根據他在因地求道時所發的願、所修的功德大小不同,到成佛時,各個自然得到不同的果報,這都是自然所成就,不是預先安排造作的。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于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解》阿彌陀佛的光明妙善美好,超過世間日月光明千億萬倍,所以釋迦世尊贊歎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諸佛光中極爲尊貴,是佛中之王。釋迦牟尼佛的贊歎,就是代表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贊歎。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1)佛,亦號無邊光(2)佛,無礙光(3)佛,無等光(4)佛,亦號智慧光(5),常照光(6),清淨光(7),歡喜光(8),解脫光(9),安隱光(10),超日月光(11),不思議光(12)。
《解》所以無量壽佛(阿彌陀佛)也稱爲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也稱爲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解脫光佛、安穩光佛、超日月光佛、不可思議光佛。
《注》
(1)(無量光)“光”代表智慧,佛的智慧光明不可限量,所以稱爲無量光。
(2)(無邊光)佛光普照,廣大無邊。
(3)(無礙光)佛的光明自在、無所不照,沒有障礙。
(4)(無等光)佛的清淨光明,沒有任何光明可以與它相等。
(5)(智慧光)佛光能破一切衆生無明煩惱。
(6)(常照光)佛的光明在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間斷的普照一切衆生。
(7)(清淨光)佛光能令衆生斷除貪嗔癡叁毒煩惱,得到身心清淨。
(8)(歡喜光)佛的慈光普施一切衆生,能使衆生得到歡喜。
(9)(解脫光)佛光能令衆生,消業滅罪,解脫生死得大自在。
(10)(安隱光)佛光能令衆生在叁界裏得到真正的安樂。
(11)(超日月光)佛光超過世間的一切光明,無比殊勝。
(12)(不思議光)佛的光明善好是不可思、不可議的。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1),身意柔軟(2)。若在叁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3),命終皆得解脫。
《解》阿彌陀佛十二種殊勝妙好…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