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八卷▪P2

  ..續本文上一頁

  

  但是學生有人有成就,有人沒有成就,我們希望能做一個成就的學生,那要具備事師之道,也就是說做學生良好的態度。這些事情,古時候的環境比現在好,古時候在家裏頭,父母教你,從小教;你一出生下來,你的父母天天就在影響你,時時刻刻都在教你,耳濡目染,自自然然就養成很好的基礎,懂得怎樣與人相處,懂得做學生的道理。到上學的時候,六、七歲上學了,老師是最好的榜樣,私塾裏頭的老師真的是給學生做模範。他教導學生的,他自己統統要做到,學生服他,學生聽他的。老師的話,甚至于比父母的話還有效力,所以在古代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個人是這樣教成功的,緣殊勝!

  

  現在緣沒有了,所以非常非常困難,我們到中年以上才聞到佛法,這補習教育,不是從小學的。補習教育雖然不是根本的教育,好處也很多。善根深厚的人,往往在中年接受這個補習教育,他也能成就,爲什麼?他能夠回頭,能夠對治自己的毛病。學了以後,確實氣質改變了,跟沒有學佛之前真的不一樣了,自己得利益,肯定他影響他家庭、他周邊的一些人。特別是惡習氣很重的人、毛病很多的人,學佛一、二年變了,這個人功德就很大,大在哪裏?因爲他這個形象被他所熟悉的人肯定,「學佛是不錯,佛法是好,改變一個人,惡人改變成善人,壞人改變成好人。」一般人不管他有意無意,他對佛法産生好印象。這是給大衆種了善根,種了佛的種子,這就是弘法利生。

  

  弘法利生不要用口講,你這個形象受人家贊歎,那就是弘法利生。所以自利就是利他,自行確實就是化他,大乘教裏頭講得沒錯,自他是一體。所以天天想發心「衆生無邊誓願度」,自己不能把佛陀教誨完全落實到生活當中,你那個願是空的,你這個願永遠都不能兌現。所以古人常講「以行踐願」,用實際的行爲來實現你的弘願。身教重于言教,要接引衆生沒有別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首先是身教,讓人家看到你真的變了,他才發起仰慕的心。善根深厚的,他就想學;善根薄弱的人,如果遭遇一些挫折,那些挫折、那些逆境惡緣,往往促成他學佛的因緣。這些事情自古至今很多,我們佛法裏面稱爲「逆增上緣」,懂得怎麼樣修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不好的習慣。

  

  「乃至成于一切智」,「一切智」是如來的究竟果地。這兩句連起來,我們的修行要精進,不能退轉,要有長遠心,有恒心、有毅力。千萬不要認爲自己沒有毛病,這是自己最大的毛病!連等覺菩薩都不敢說自己沒有毛病,爲什麼?如果說自己沒有毛病,那你就成佛了。清涼大師說得好:「沒有過失,唯佛一人」,只有如來一個人。世間聖人,中國人所贊歎的堯舜禹湯,特別是堯舜,不敢說自己沒有毛病。地上菩薩、等覺菩薩,我們在經典上看看,他們修的是什麼?科目依舊是叁學六度,在《華嚴經》上講十度、十波羅蜜,還是修這個科目。由此可知,這個科目還是沒有搞幹淨。布施,我們常講布施度悭貪,見思煩惱裏頭的悭貪斷掉了,他證阿羅漢果。我們要再問,塵沙煩惱裏的悭貪,他有沒有斷?塵沙煩惱裏面,貪瞋癡慢都斷了,無明煩惱裏面貪瞋癡慢、疑、惡見,他斷了沒有?佛家講「八萬四千塵勞」,頭數繁多,無明裏面這些煩惱頭數統統斷盡了,才證到究竟的佛果。由此可知,極其微細生相無明裏面,貪瞋癡慢、疑、惡見,等覺菩薩還在那裏天天斷,還在那裏修,還在那裏對治,我們怎麼可以說自己沒過失了?那不是大笑話嗎?

  

  所以自己認爲自己沒過失,他就永遠停止在這個境界裏頭。說老實話,停得住停不住呢?停不住,必定往下墮落,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世出世間修行最可貴的,知道自己有過失,所以我們一看,佛經裏面所講的,自己對自己肯定了。根本煩惱,其他的不談了,就談根本煩惱這六條:貪、瞋、癡、慢、疑、惡見,有屬于見思的,有屬于塵沙的,有屬于無明的;或者我們從另一方面說,有屬于人道的,人道的我們斷掉了;有屬于欲界天的,有屬于色界天的,你斷了沒有?叁界之內的!叁界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這些事情只有佛法說得那麼詳細、那麼透徹。經典不讀,含糊籠統,以爲自己沒有過失了,大病!

  

  『今放光明遍法界,于中顯現悉明了』,佛放光「遍法界」,遍一切時、遍一切處,盡虛空遍法界,爲一切衆生來示現的。我們是初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初學;我們是老修行,佛菩薩給我們示現老修;如果我們證到阿羅漢,佛菩薩就示現阿羅漢;我們證到菩薩,佛菩薩就示現菩薩,時時刻刻在幫助我們,永遠沒有舍棄我們。清涼大師說「爲物永存」,這也是經論裏面常講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佛的恩德無量無邊。

  

  第九首:

  

  【佛以本願現神通,一切十方無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網中皆演說。】

  

  清涼大師在前面告訴我們,這一段是講「同佛往修」。前面一首是顯示學佛的始終,初學一直到成就;這一首偈是勉勵我們、教導我們要向佛學習,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模範,這個意思很重要。一個好的老師教學生,一定會教學生取法一個榜樣,他的修學一定能夠更踏實、更順利。我在早年的時候,親近李炳南老居士,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他告訴我,「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啓超」;我們曉得,蘇東坡跟梁啓超都是佛教裏面的大居士,我們提起來都非常仰慕,他們的道德文章是我們年輕人的表率,提起這兩個人,對他們那個恭敬心真是油然而生!老師爲什麼提出這個警告?我們不能不向老師請教。

  

  老師爲我們說明,這兩個人學佛,實際上這兩個人都是在搞佛學,現在人所講的佛學家,他們是佛學家。爲什麼不能學?因爲他們沒有學佛,換句話說,他們有信有解,沒有行證。老師這樣一提示,我們這就明白了。所以我們要選擇的榜樣必須具足信解行證,不但他行,他要能證果,那這個樣子太好了。這真正值得我們模仿,等于我們找一個模子,希望我們學得很像他。所以李老師爲我選擇,教我學什麼人?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是他的老師,他教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早已經往生了,怎麼學法?印祖的《文鈔》在。尤其現在最近這幾年,全集出來了,精裝七冊,印刷也都相當精美,有些地方印的字都很大,非常醒目。我們每天讀誦,記住他老人家的教訓,依教奉行;看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他的修行、他的處事待人接物,這樣的風範,我們不僅說仰慕,要認真學。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才是印祖的好學生、印祖的真弟子。

  

  人雖然不在世了,這就是古人講的,我們做他的私淑弟子。中國私淑古人,開始是孟子。孟子學孔子,孔子那個時候已經過世了,孔子的著作在。孟子專門學孔子,以孔子做榜樣,讀孔子的著作。有不明了的地方,向孔老夫子的學生請教,他學成功了,他學得很像!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大衆尊崇孔老夫子爲至聖先師,尊孟夫子爲亞聖,亞聖是比大聖次一等。儒家提起來「孔孟學說」,提到孔子,一定會聯想到孟子,他是私淑前人學成功的。這個例子一開,在中國曆代都有不少有大成就的人以古人爲老師,這個好!現前找不到真正好老師,找古人!

  

  李老師是勸我學印光法師,我勸許許多多同修,學無量壽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裏?《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就是無量壽佛,依教奉行是阿彌陀佛的真弟子、好學生,這還能錯得了嗎?怎麼學法?先要把經典讀熟,每天讀誦,尤其中年以上的同學們,不必去強記。年輕人可以,二十歲之前可以強記;二十歲之後,不必了!每天讀誦,讀久了,自然就會背了。往年我在美國,休士頓有一個同修開餐館,他每天念《無量壽經》,念了半年,他就能背。他自己也覺得很奇怪,沒有刻意想背誦,居然背得一個字不漏。然後統計一下,這半年當中他念了多少遍?大概五百遍。每天工作那麼忙碌,利用空余的時間來讀經,半年,不到兩百天,大概每天要念叁遍,半年就能背誦,這是根比較利的。還有一位同修根性比較笨的,鈍根,他告訴我,他念了好幾年,念了六千多遍,能背了。所以不重視刻意去背誦經典,天天要念,一天至少要念兩遍,把這部經當作早晚課來做。早晨從頭到尾念一遍,晚上念一遍,不能中斷!

  

  一面去讀誦,一面聽講,聽講是求解。這個經黃念祖老居士講過一遍,保留著有錄音帶。他還爲這部經寫了一本《注解》,是對我們求解很好的參考資料。這部經我講過十遍,去年在新加坡講第十一遍,這第十一遍沒有講完,講得很詳細。雖沒有講完,也值得諸位同學做參考。我把它停下來了,把時間專講《華嚴》,我希望《華嚴經》講圓滿,再講一部《法華》,講一部《楞嚴》,然後我會再把《無量壽經》詳細講一遍。現在我們講經都在攝影棚,錄像的效果比往年跟大衆在一起講演這個錄像效果,要好得太多!所以現在跟大衆在一起講經我停止了,培訓班上課我也停止了,我讓學生去現場講經,學生來教學,把他們帶起來。

  

  第五屆我做了試驗,成績很好,現在第六屆的教學確實上軌道了。任何一個行業,我們要看成績,考核成績,最重要的是後繼有人。如果自己做得再好,後繼無人,你死了,一切都完了,你的成績等于零。對不起佛法,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對不起曆代傳法的這些祖師大德們,要後繼有人。所以我們今天是全心全力培養底下一代弘護人才,今天我做這個工作。自己還有這一點體力,這個時間也不能浪費,所以每天用四個小時在攝影棚裏面來錄像。錄的這些,將來都可以提供給培訓班同學們做參考,幫助你們提升境界,希望大家認真修福修慧,把弘護的工作做好。我們看這一首偈,要向佛學習。

  

  『佛以本願現神通,一切十方無不照』,「一切十方」,是說的盡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