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一一卷)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衆,十普菩薩偈頌第五首:
【汝應觀佛神通境,十方國土皆嚴淨,一切于此悉現前,念念不同無量種。】
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诃薩,他修學的法門是「于一衆會道場中示現一切佛土莊嚴」。在這個地方,這些菩薩們所修學的他都融通了,並不限于某一個法門所修的,但是于主修法門這個菩薩,我們多少還能看到一些迹象,我們要修學的,也就是要落實在我們現實環境裏面。什麼叫做『佛神通境』?這句話我們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了,一切諸佛神通境界,實際上就在我們面前,這些大菩薩他們清楚明白,我們不知道;如果要問這是什麼道理?道理實在說,大乘經教裏面佛說得很多,我們學佛的同修往往疏忽了。什麼是諸佛如來?現在人聽到這個名詞,他就著相,著相就迷了,一說諸佛如來,他馬上就想到一個佛像,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他就會想到佛像;而佛在經論上講的諸佛如來,它不是講的形象,它是講的心性。宗門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由此可知,這個佛、如來是指我們真心本性。
虛空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裏來的?《華嚴》裏頭說得很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所現的相,阿賴耶所變現的境界,這就是「諸佛神通境」。包括我們自己的身相,我們生活環境裏面的一切相分,六根所接觸的都叫做相分,音聲也是相分,念頭還是屬于相分;有念就有相,我們想到香港機場,香港機場那個相立刻就浮在我們的腦海當中,那是相分。所以,六根接觸到的這個境界,哪一個不是佛的神通境界?神通這兩個字,還有一層深的意思:通達明了,一點都不模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神是對我們凡夫說的,我們凡夫稱這個境界神奇莫測,不可思議,確實這是諸佛如來的境界。
『十方國土皆嚴淨』,嚴是莊嚴,淨是清淨,境界確實是莊嚴清淨的。「嚴」,我們世間人常講的真善美慧。在世間人境界裏,這四個字有名無實,在大菩薩境界裏面,他確實是真實的境界,確實裏面有真,至真至善至美,真實智慧。這個境界原本就這麼美好,這樣美好的境界就在現前,哪個知道?覺悟的人知道,覺悟的人享受了,迷惑的人不知道。覺悟的人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所以他能享受得到;迷惑的衆生,他心是亂的,他享受不到。那我們說了,今天我們生的這個環境,生活環境不好,亂世,衆生多半都是迷惑顛倒,造極重的惡業,不是普通的惡業,感受種種苦報;我們生活在這裏面,如果要覺悟了,這是假設的話,要覺悟了,是不是也跟這一切衆生過同樣的苦難日子?不是的,如果覺悟的人跟一切衆生過同樣這個苦難的日子,那覺悟有什麼可貴?
我們從這個道理裏面去觀察,釋迦如來、諸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示現的形象跟我們凡人沒有兩樣,好象也過得很辛苦。我們要明了,他那是唱戲,他不是真的,他現在演這個角色,扮演得非常逼真,實際上他的感受,他沒有苦受;覺悟的人,苦樂憂喜舍這五種受都沒有了,都永遠離開了。但是表演給一般凡夫看,好象他也有苦樂憂喜舍的受,這什麼原因?不壞世間法,我來表演是像唱戲一樣,在戲臺上表演得很逼真,他心裏清楚這在演戲,歡樂痛苦,裝出那個樣子,表演給人看。表演的目的何在?令他覺悟,讓這些衆生看到這種種形象有所覺悟,所以這種表演是圓滿的智慧,是高度的藝術,而他自己永遠享受的是自己親證的境界,清淨寂滅。爲什麼來表演?這是大慈大悲。
『一切于此悉現前,念念不同無量種』,「一切」那是森羅萬象,都在我們現前,一絲毫隱藏都沒有。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念念不同無量種」,種是講種類繁多,這些繁多的種類都是「唯識所現」的。說唯識所現,初學的同學比較難懂,我們換句話說,也都是佛在經上講的,「從心想生」;衆生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佛所講的心想,于是把這個境界轉變成各個不同的感受,境界並沒有變,感受變了。境界的體性沒有變,境界的相分它在變,它隨著心在變。譬如在我們一個人的身上,我們人很歡樂的時候,這個相貌很好看,很歡喜的相,一看到你笑容滿面,光彩異常,「你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得意的事情?」他相貌改變;如果你遭受重大的挫折,有很大的憂患,你的面孔不一樣。同樣是一副面孔,隨著你心念在改變,這是顯而易見。
整個宇宙亦複如是,我們講我們生活的環境,也隨著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改變不同的樣子。現在的人,火氣很大,煩惱很多,性情煩躁,于是環境也變了。現在大家都能體會到,地球的氣候變暖了,給諸位說,地球的氣候變暖,科學家講現在工業發達,排出許多廢氣,二氧化碳在大氣層裏大幅度的增加,引起溫室效應,于是地球就變暖;給諸位說,那是緣。地球變暖是果報,這個果報一定有因一定有緣,科學家發現的是緣,不是因。因是什麼?因是住在地球上這些人煩躁、火氣太大,這是因。這個因科學家不懂,所以科學實在講它還是很有限的,緣他能找到,真正的因他找不到。科學能不能解決這問題?不能,要解決問題必須把因找到,如果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都能夠心平氣和、清涼自在,所謂溫室效應馬上就沒有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因與果真實的狀況,地球上的水災是從哪裏來?貪心是因;火災,整個地球變成溫暖,這屬于火,瞋恚引起來的;風災是愚癡引起來的,這真因;地震是不平,貢高我慢。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這是災難的真因,叁災,水火風叁災的真因。貪瞋癡慢你有能力把它控製住,不起來,不起作用,雖然有,這個根沒有斷,你有智慧、你有定功把它伏住,不起作用,這是什麼人?四禅天的天人。所以四禅天在佛法裏面稱作「福天」,福報很大,爲什麼?他沒有水火風這叁災。爲什麼?因消失了,只要把它伏住,因就消失,果報不會現前。只有學佛的人相信佛的話,現代人崇尚科學,相信科學家的話,不相信佛菩薩的話,認爲佛菩薩講的話叫神話,虧吃大了!
佛菩薩那是真智慧,真有見識,實在講超過了科學家。對于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熟讀深思,把心靜下來,然後才能體會到這些古今中外聖賢所說的話,不無道理。然後我們跟科學家所講的合起來看,佛法裏面叫「合參」,于是我們就發現科學家講的也有道理,是緣。世出世間這些大聖人講的,真的他們把因找到了,然後我們再觀察,果然沒有錯,因跟緣統統具足了,果報怎麼會不現前?緣沒有因,不會現果報,因沒有緣,也不會現果報,現在恰好是因緣具足,這個果報現前。
「念念不同無量種」,這些無一不是佛的神通境界,唯有覺悟的人,他能夠莊嚴佛淨土。這些覺悟的人教導我們,我們也走覺悟的道路,一定也會見到事實真相。淨土宗的祖師們常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我們怎樣能夠見到佛境界、見到菩薩境界?心清淨就見到了。淨宗裏面常常講的一心不亂,一心是定,不亂是慧,定慧現前,哪有見不到的道理?第六首:
【觀佛百千無量劫,不得一毛之分限,如來無礙方便門,此光普照難思剎。】
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他所學的法門是「隨逐如來觀察甚深廣大法界藏」。『觀佛百千無量劫』,這一句是從時間上講的,百千無量劫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無量劫,還要加個百千,百千是形容詞。『不得一毛之分限』,佛果地上德能是圓滿的、是究竟的,沒有邊際的。這個地方是等覺菩薩所說的,我們能信等覺菩薩所說的話,跟佛一樣句句真實,決定也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不異語」,他的話我們能相信。「觀佛百千無量劫」,你還得不到一毛之分限。一毛是正報裏面最小的,一毛端一毛孔,一毛端裏面自性圓滿的智慧德相,我們能不能相信?能相信,爲什麼?性體是沒有邊際的,性相也沒有邊際,自性的德用還是沒有邊際的。
一毛孔跟盡虛空遍法界,是一不是二,《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種真實義,我們在此地應當能體會到一點。如果一毛能夠看到圓滿,那虛空法界、剎土衆生就圓滿了,爲什麼?一圓滿一切圓滿,一切圓滿一圓滿,這種話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多。講的次數多了,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用意:讓我們牢牢記住,這是真理,永恒不變的原則。你在一毛端裏頭沒有能夠看到完全,換句話說,你見性還不圓滿。對啊!十普菩薩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所以一毛孔他也看不圓滿。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小不二,來去不二,這些意思我們從這些地方稍稍能夠體會到一點。
『如來無礙方便門』,這一句是把你的觀察,你觀察什麼說出來了,觀察的內容、觀察的對象,「如來無礙方便門」,就是清涼大師在這部經裏頭所講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事實真相。既然講是真相,真就不會變,真就不是假,不錯!確實如是,所謂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不增不減。我們現在在凡,這個真相在不在?在!一絲毫減少都沒有,只是我們不得受用。在聖,大聖證到佛果,有沒有增加一點點?沒有,還是這個樣子。《楞嚴經》上講得很好:「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還是這個樣子,感受大大的不一樣,作用大大的不一樣!迷的時候是凡夫,我們迷得很重,所以我們對于這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處處都是障礙。
理有障礙,如果沒有障礙,道理你通達了。爲什麼這個道理不通達?佛在經上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看不懂,看不懂就是障礙。善知識跟我們講解,我們聽了也聽不懂,這也是障礙;聽得似懂非懂,還是障礙。我們對理有障礙,對事呢?亦複如是!事相森羅萬象,我們不明了、不通達,許許多…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