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0五卷)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衆,普賢菩薩偈頌第六首:
【佛于一切微塵中,示現無邊大神力,悉坐道場能演說,如佛往昔菩提行。】
這一首偈是說佛坐道場說法利生。第一句『佛于一切微塵中』,這是依報裏面最小的。大乘經上佛常講,「一微塵裏轉大*輪」,這個境界是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我們凡夫無法想象,道理就是稱性。佛道場、大會稱性,是自性所現的;微塵也稱性,也是自性所現的。我們必須要記住、要知道,真性裏面沒有大小,所以它沒有障礙;真性裏頭沒有來去,真性裏面沒有真妄,這叫一真法界。法界本來就是一真,我們凡夫實實在在說,就是因爲妄想分別執著,而見不到事實真相。《華嚴經》裏處處都是示現的事實真相,『示現無邊大神力』,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悉坐道場能演說』,一切微塵,每一個微塵裏面都有佛示現坐道場,演說《大方廣佛華嚴》。
末後一句就是本經的內容,『如佛往昔菩提行』,佛往昔在因地當中跟我們一樣,我們今天是在因地,佛在初學的時候也經曆過我們現前這個階段。他是怎樣從凡夫地修成圓滿的正覺?這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很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就是本經裏面所說的依正莊嚴。依正莊嚴目的是要我們生信心,真正入門修行,則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循序而進,圓成佛道。偈子當中難懂的,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學相似的這個境界。佛是真實的,我們看到佛如是念念爲衆生,永遠沒有休息,這個精神我們要能夠理解,應當發心學習。衆生太苦,尤其我們現在面對著這個世間,迷惑真的是到了極處,造作的罪業太重太重!古聖先賢的教誨,在今天這個社會幾乎完全不存在,這還得了嗎?在這個狀況之下,一切善神遠離我們。
九一一事件之後,有一些同學從網路上看到西方宗教裏面一些預言,說天神要暫時離開這個世間。爲什麼?世間人跟諸天善神唱反調。我們在佛法裏面所看到的,天神他們的道德水平是十善業道、四無量心,四無量是慈悲喜舍;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衆生造作的是十惡業,不是十善業,完全是自私自利,沒有仁義道德,沒有慈悲喜舍,人與人之間似乎都有敵意、都有懷疑、都有誤會,這怎麼得了?善神遠離,必然「惡鬼屯門」,善神走了,惡鬼就來了,惡鬼來幹什麼?惡鬼來報複!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人不修行,沒有護法善神。倓虛老法師當年常常給人講故事,那些故事都是他老人家親身經曆的。他說谛閑老和尚有一個修禅的徒弟,這個徒弟在沒有出家之前,結了婚,還生了一個小孩,一個小女兒;以後他出家,太太不同意,聽說太太自殺了,這個小女兒由他的親戚扶養,把她養大,他自己出家。他喜歡參禅,在金山寺禅堂裏面很用功,用功就有護法神護持,冤親債主不能貼身。過了十幾年之後,變成老參了,在這個道場裏面,大概他的德學都不錯,做到首座和尚,這地位很高;這一做到首座和尚,皈依的徒弟多了,供養也多了,于是道心就退了。護法善神離開,冤親債主找來了,所以有一天他就跳江自殺,被人救起來,問他爲什麼?他不知道。以後才真正了解,那個冤親債主是誰?就是他的太太。你想想看,太太的鬼魂追隨他,他有道心有護法神,他沒有辦法貼身;道心稍稍退轉,護法神離開,冤家債主貼身,自殺了。最後谛閑法師把他接回觀宗寺,有一天還是跳河自殺,死了。這才曉得善神離開,惡鬼就來找麻煩!
一個國家有國家的護法善神,如果這個國家的護法善神離開,這個國家要遭難;個人的護法神離開,個人遭難;道場的護法神離開,這個道場有災難,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因此我們的修學決定不能退心,不但不能退心,要效法如來。如來于一切微塵當中悉坐道場,我們怎麼學?我們應當是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坐道場,怎麼坐法?怎麼演說法?這在儒家就是講慎獨的功夫,決不是以爲沒有人看見,自己可以放逸、可以隨便,那就錯了!沒有人看見,有鬼神看見,有你的護法神看見,你要給你的護法神做好榜樣,這個好榜樣就是佛的形象。我們再說得清楚點,「學佛的形象」,勇猛精進,決定沒有放逸;這個放逸就是我們講隨便,隨隨便便,不可以,要守規矩,持戒修福。修福裏面最殊勝的、最圓滿的、最究竟的,無過于念佛,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前面我們講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谛閑法師還有一個念佛的徒弟,成功了。倓老法師常常贊歎,教我們學習。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起來立刻就接著幹,叁年的功夫,人家能站著往生。絕對不是說,他的壽命恰恰好叁年就到了,這個說法我很難同意,我認爲什麼?他的功夫成就,生死自在;這是肯定的,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面看到很多。我們修學這個法門,念佛、拜佛、經行,日夜不中斷,夜以繼日。哪一個地方要能提供這麼一個道場,這個福報無量無邊。尤其在這個災難頻繁的時代,修學其他的法門來不及了!一心念佛,只要信心清淨,《金剛經》上講的「則生實相」,你就相應了;還有疑惑,那就必須得深入經藏。
世尊當年在世,爲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目的在哪裏?諸位一定要曉得,目的在斷疑生信。果然具足真信切願,這些道理事相不明了,不要緊,一心念佛就決定往生;雖然品位不高,這是有把握的事情。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確實是有四土叁輩九品,有階級的。但是不像華藏世界,華藏世界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它的確這個階級很嚴的,不是平等的;西方極樂世界它是平等的,四土在一起,所以這叫難信之法,不思議境界!生凡聖同居土就等于生實報莊嚴土,真實不可思議。所以我們想想,我們取淨土要緊,還是幹別的要緊?說實在話,如果是真正發心,爲了弘護正法,那對于經教不能不通,事實真相不能不了解。爲什麼?否則的話,你做得不如法,不但沒有護佛法,反而障礙佛法流通,那要犯錯誤的。如果沒有弘護的機緣,應當以取淨土爲第一優先,不再疑惑。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嚴境界!經上所講的一切,都在你現前,哪有不通達的道理?所以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是真正聰明人,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無論在家出家都要記住。我們讀了這首偈,就應當學諸佛菩薩,晝夜都應當爲九法界衆生做學佛的榜樣。學佛榜樣裏面最殊勝、最圓滿、最究竟的是普賢菩薩,此地十首偈,都是普賢菩薩的境界。佛是怎麼修因、怎麼發心、怎麼修行、怎麼精進、怎麼證果,我們要學這個樣子,這真正叫自利利他。第七首:
【叁世所有廣大劫,佛念念中皆示現,彼諸成壞一切事,不思議智無不了。】
第七首是說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前面長行裏面講的第七個解脫門,「一念中現叁世劫成壞事」。偈頌裏面跟我們說的,『佛念念中皆示現』,這個智慧德能才叫做大圓滿。在一念之中,在一塵之中,前面一首偈講「一切微塵中」,講的是空間,這一首講的是時間;空間講最小的一微塵,時間講最短的一剎那,念是剎那。從這些地方我們能體會到,所謂的神通廣大。但是諸位要曉得,這是我們的本能,這不是諸佛如來的專利。我們學佛,目的就是要恢複本能,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他們慈悲幫助我們。一剎那之中,十方叁世所有一切事成壞,成壞就是生滅,『不思議智無不了』,不思議智是根本智,清淨心中完全通達明了。不但是自己過去未來生生世世自己清楚明白,一切衆生無量劫來他生生世世的事情,他所得的正報,他所生活環境的依報,每一世每一生他的生活狀況,他造哪些業因受哪些果報,佛完全清楚、完全明了,這是真實智慧。
阿羅漢有這種能力,他只能知五百世。如果有人請教,請阿羅漢看看我過去世的生活狀況,他要入定才能夠觀察,而且能力只能觀察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不知道,爲什麼?他定力不夠深。阿羅漢的定功,在《楞嚴經》上說爲九次第定。世間禅定有八個層次,第九定超越世間了。阿羅漢所證得的第九定,辟支佛比阿羅漢定功要深,所見的量當然比阿羅漢要廣、要深。如來果地徹法根源,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但是諸位要記住,贊歎諸佛如來,贊歎真如本性,是贊歎自己本人,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所以《華嚴經》前面用這麼大的篇幅,十一卷半,說明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目的是讓我們生起信心,我們與毗盧遮那無二無別。然後好好想想,我們爲什麼落到今天這個樣子,應當生慚愧心,應當生回頭心。還繼續搞輪回嗎?不想繼續搞輪回,那怎麼辦?學佛!學佛就不再搞六道輪回了。你要是不嫌繁瑣,《華嚴經》是教我們怎樣從凡夫作佛最詳細的教科書。如果你怕麻煩,經分量太多,道理太深,佛法太繁瑣,我沒有辦法修學,那行,你可以依《無量壽經》修學。如果你說,我現在生活環境並不好,一天不工作我就沒有法子生活,《無量壽經》還是太長,那行,還有簡單的,《佛說阿彌陀經》。
諸佛如來對于一切衆生慈悲到了極處,照顧得無微不至,給我們留下許許多多微妙難思的方法。只要我們具足真信切願修行,信願行,沒有一個不能成就。行門裏頭最重視的是老實念佛,實在講老實這兩個字貫穿所有的法門。如果你是參禅的,老實參禅;你是持咒的,老實持咒;只要老實,決定就成就。什麼叫老實?我現在這個樣子老實不老實?說老實話,我們是真正不老實,你要是老實,你早就成就了,你哪裏還要浪費這麼多時日?倓老法師爲我們介紹,谛閑老和尚念佛的那個徒弟鍋漏匠,鍋漏匠出身的,以後他出家了,念叁年就成功了,站著往生的,預知時至,那叫老實。早年哈爾濱極樂寺修無師念佛往生的,他也是老實…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