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六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本,接著看經文。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這是文殊菩薩看到這個大會人衆希有的盛況,當然他是知道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人天凡夫、二乘,乃至于權教菩薩,看到這個盛況都免不了會有疑惑,甚至于還有毀謗的意念存在。疑惑、謗法,祖師大德依據經論告訴我們,必定墮阿鼻地獄。像這些話我們平常都不敢講,爲什麼?說出來之後人家更疑惑、更毀謗,他聽了之後你拿這個來嚇唬人,那有這麼重的罪?那裏有地獄?他根本就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這些話我們相信的人自己有高度的警覺;對大衆,除非是讀到這個經文不能不說,不讀到這個經文我們根本就不說。要知道爲什麼不說?說了不但沒好處,還要幫助別人造罪業,那又何必說?他墮已經墮得很慘,不應該再叫他墮得更重,這就是大慈大悲。所以在濁惡之世,佛菩薩不以佛的身相出現于世間,就是減少衆生的疑惑毀謗。文殊菩薩非常慈悲,幫助世尊來教化衆生。這兩個人就像在舞臺上表演一樣,在一問一答。地藏菩薩爲什麼有這麼大的福德因緣?召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六道有緣的衆生來參與這次大會,這是不思議事。請看底下經文: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爲劫。】
這一段經文是世尊爲文殊師利菩薩,說出地藏菩薩往昔度化衆生的因緣事迹。告文殊師利就是告訴我們,文殊師利在此地作爲我們大家的代表人。這一段先從比喻裏面,比喻數量不可思議;這個比喻我們已經不必一句一句解釋,聖一法師在講記裏頭有說明,我們在這裏省略掉。這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世間人不能計算,現在科技發達最高級的電腦也算不出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于上喻。】
像前面比喻這個數字,這是講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從證初地到十地;換句話說,十地之前那都不算,那要算的話那就更多,數不清。
【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這就講以前的,那個不算。從證得地上菩薩算起,到現在這個數量,恒河沙劫哪裏能說得上?這個比喻實在講也只有佛能說得出來,我們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這個數字,我們形容不出來。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這是贊歎地藏菩薩,他的威德神通、他的弘誓都不可思議。可是諸位必須要記住,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換句話說,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你要問爲什麼?性德裏頭有欠缺,你怎麼能圓滿?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第一課,要按照這個順序來講,這是入門的課程、基礎的課程、必修的課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爲什麼發這個願?地獄是我們自性變現,不是外頭來,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心地變現出來。你心裏面還現地獄的現象,還現六道輪回的現象,你怎麼能證得圓滿菩提?這個一定道理。佛法是跟你講理,真實之理,真實之事,那不發這個願行嗎?地獄苦難的衆生都要無條件去度脫,我們現前一些苦難的人能夠不幫忙、能夠不援手嗎?人跟事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不如意、看到會生氣,這要懂得不是外面境界的過失,我們自己過失。他爲什麼造惡事、造作一切不如法?我自己沒有修好,我沒有給人做一個好樣子,我的罪業要從這裏修。你還要給別人拍桌子、瞪眼睛,你是罪上加罪,你不知道衆生從那裏來?衆生造罪業從那裏來?佛菩薩曉得,佛菩薩對于一切衆生一片慈悲。
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要從這個地方覺悟,真正覺悟,惡人對于我們,我們要以善意幫助他;幫助他不接受沒有關系。《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衆生根機有四種,不能接受,就愈顯得我們自己罪業深重,我們要從這裏修忏悔,所以自度而後才能度人,這是一定的道理。佛菩薩接引衆生也沒有定法,有時候也發脾氣、也瞪眼睛,但是你要曉得,他那一發脾氣衆生覺悟,衆生改過、回頭向善;我們這一發脾氣衆生生怨恨心、生報複心,那你就錯了。我們愚癡,菩薩有智慧,我們要懂得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所以特別提示出來作師作範。佛菩薩天人師,我們這一出家,人家一見了面,法師,都稱你爲師;師就是表率模範,我們起心動念、舉止行爲,能做人的模範嗎?
昨天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我才曉得。我是這一生當中,對于任何人的事情向來不聞不問。他告訴我,前期的同學們離開之後,他們就整理房間,看到有些不要的東西都是丟棄在那邊,還看到吃了的蘋果咬了一口就放著。他們看了很難過,這一種作法能夠做世間人的好榜樣嗎?我們聽了很難過,我們不責怪同學,只責怪自己,我們自己做得不好,但是我們努力在改進,這些道理都要懂得。常住點點滴滴,我們都要愛護、都要愛惜。我一生當中不向任何人要一分錢,爲什麼?人家賺錢不容易,要體諒到別人。我們自己用錢總要節省,我們節省一分錢,就是對于常住、對于佛法布施一分錢,我們修福。你不修福,你的福從哪裏來?你今天沒有能夠斷無明,你的性德不能流露,你的福報都是修來的,決定不敢浪費。古大德都做到,叢林的規矩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微不足道的,無不愛惜,惜福;惜福就是修福。現在人所有一切過失,根本的原因就是從小沒有人教,長大了養成這個習氣,習氣養成了很難改,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爲什麼天天讀經?讀經就是檢點自己,反省,依照經典的教誨改過自新,我們這才有救。處世要忍讓,要替別人想,要替整個社會安全去想;不要想個人,想個人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自己天天在造作罪業,不知道,還以爲自己修了功德。這是打閑岔的話,但是也很重要。
我們再看經文。佛說地藏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這一句話裏面,甚深的含義是什麼?我們從那個地方去學習?再看底下經文: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镂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惡道。】
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話,佛沒有妄語。有很多人讀到這個經,以爲什麼?造一點罪業沒有關系,我們供養地藏菩薩,將來還有一百次往返叁十叁天永遠不墮惡道。望文生義,然後又墮到惡道去就毀謗,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話靠不住,假的,欺騙我們,謗佛、謗法、謗僧,又墮阿鼻地獄,不知道佛在這裏說話的意思。
“聞是菩薩名字”,這個聞裏面就有思、修,菩薩的叁慧。你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地藏菩薩名字的意思是什麼?你要真正懂得才叫聞名,名號裏面的意思完全不懂得,沒有聞。真正懂得,聽到這個名號,將自己心地寶藏就相應,這叫聞名。“稱贊”是什麼意思?稱贊就是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稱贊。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稱贊,勉勵自己、勉勵大衆向地藏菩薩學習,這是稱贊。下面瞻禮、稱名、供養那是真正修行。瞻禮,瞻仰禮敬,表現在那裏?表現在對父母、對師長。地藏菩薩的精神是孝親尊師,然後把孝親尊師這一種心行擴大,孝敬一切衆生,這是地藏本願,這是把瞻禮才做到圓滿。對于任何一個衆生有輕慢心,不是修地藏行。看到瞻禮是供一張地藏菩薩像,每一天給他磕幾個響頭就是,哪有那麼簡單?那是完全錯解如來真實義,佛說得沒錯,你錯解。
這是佛在一切經裏面,多次的勸勉我們要深解義趣,你解得愈深,你明了得愈透徹,你做得才圓滿。只在文字表面上,那就完全錯了。古德常講“依文解義,叁世佛冤”,這是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話錯解、錯會。今天錯會的人有多少?你要問他爲什麼錯會?他沒有做到,只有做到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入微,才能往深處體會,你不做怎麼行?你能做到一分,你就體會一分,體會一分,你又能做到一分,解跟行相輔相成,解幫助行,行幫助解,這樣輾轉深入才能入到深廣。
“稱名”是稱地藏菩薩名號。這裏面兩重功德,自利是提醒自己,念念不離地藏法門,也就是念念不離心地法門,這是自利德。利他德是念念喚醒有緣的衆生。實在講今天有緣的衆生少,太少,幾個人聽到這個名號就覺悟?雖不覺悟,也要讓他聽到,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了名號的種子,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這一生不得利益,也許多生多劫之後再遇到緣,這個種子發芽,這是爲一切衆生做遠益,將來的利益。根熟的衆生現前得利益,聽到之後,他就曉得怎麼樣修學。
“供養”,諸位一定要知道,供養裏頭最重要是依教修行供養。普賢行願裏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行願品》裏面舉了七大類,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供養。我們不能夠如教修行,那個供養是假的,不是說供養一點香花、水果,這就是我天天在供養佛,錯了。我們看真正修行這些大德們,祖師大德們,他們佛堂裏什麼都沒有,香花、水果都沒有,他到那裏去辦?我們看到人家佛堂裏供具只有一杯水,點一盞油燈,其他什麼都沒有;人家是真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
下面是供養的擴大,供養的引伸—造菩薩形像。畫的像也好,雕刻的也好,“刻镂”就是木雕,“塑漆”是塑造,泥塑的也好,金屬塑的也好,這是供養的擴大。使一切衆生有這個機緣聽到菩薩的名號,見到菩薩的形像,給他種善根。自己行菩薩道,菩薩怎麼做,我們怎麼做,就叫做行菩薩道。勸化一切衆生,這樣的福德才是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惡道。你想想看他爲什麼不墮惡道?不造惡業,修地藏菩薩行的人怎麼會造惡業?過去生中所造惡業的種子雖然在,這一生當中惡緣都斷掉。他學菩薩,念菩薩,是菩薩心、是菩薩行、是菩薩的言語,這十法界裏面其他六道的緣都斷掉,他怎麼會墮…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