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四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九四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第五福田甚深,目首菩薩偈頌最後一首,第十首:

  

  【譬如大火起。能燒一切物。佛福田如是。燒一切有爲。】

  

  偈頌十首,後面九首都是比喻,這一首是比喻「大火普燒,終歸寂滅」,這才到究竟圓滿。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告訴我們,「又此五喻,喻滅惑智二障」。惑障就是煩惱障,智障是所知障,通常佛法裏頭講的二障,二障是煩惱跟所知。五喻就是從前面第六首藥喻,第七日喻,第八月喻,第九大風普震,跟最後這個是大火普燒,這是講這五種喻。五種喻都是比喻斷煩惱成智慧,轉識成智。煩惱障裏面有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所知障裏面跟無明、塵沙是分不開的,所以無明跟塵沙兩種煩惱都具足,唯有見思是純粹煩惱障。

  

  煩惱要是不斷,實在講,在大乘佛法裏面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怎麼樣把它轉過來,用什麼方法轉過來,諸位要知道。佛教導我們的方法就是戒定慧叁學,戒是最初方便,定是轉業障的樞紐,慧開了就轉識成智。我們要想轉煩惱成菩提,煩惱是六道輪回生死的根本,完全是事實。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裏面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句話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凡夫迷失了自性,把夢當作真的。那我們現在處在什麼狀態?處在夢中,夢中境界沒有一樣是真實。現在這個現實的環境裏面,我們有沒有能夠覺察出來沒有一樣是真實,包括我們的身體?事實真相是什麼?現代的科學家也發現,雖然發現還是迷惑,這個問題《華嚴經》後面會討論到,就在這一品。爲什麼覺察到了還轉不過來?煩惱習氣太重,佛門常講業障太重,所以你轉不過來,也就是明知故犯。

  

  科學家最近發現是什麼?發現時間、空間不是真的,這個發現是很了不起。他說時間跟空間在某一種條件之下都等于零。空間等于零就是沒有距離,這《華嚴經》說得很多,時間要等于零,沒有先後,那才叫事實真相。第二個發現這宇宙從哪裏來的。這宇宙裏頭的森羅萬象,現在科學家多數人都接受宇宙是爆炸而發生的,那到底是什麼東西爆炸?科學家最近找到爆炸的原點,這個原點很小,小到我們沒有法子理解它。這我們在講席裏面多次報告過。科學家用個比喻來說,小到什麼程度?他說頭發,我們把這個比喻一根頭發,頭發切斷,切斷這裏有個平面,我們的頭發是圓的,這一個平面它的直徑可以排列原點排多少個?他說一百萬後面有叁個億,億億億,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的原點。這麼小當然我們肉眼看不見,這是一根頭發切斷,它的直徑,不是全面,一根直徑排列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原點。這個原點爆炸出來之後就是這個大宇宙,我們現在所謂是宇宙。你看看無量的星球,無限大的空間。

  

  今天人類發明的科學技術,奈米,像現在的晶片小小的一片,大概像指甲這麼大,可以容納一部《大藏經》,我看再過幾年可以容納一部《四庫全書》,不可思議!大小不二,沒有大小,可是要比起宇宙的原點,那差得太遠太遠。宇宙原點那麼小,我們肉眼沒法子看見,它裏面包容著整個宇宙。今天一個小小晶片(指甲大的晶片),裏面能夠容納幾百萬個字,甚至于幾千萬個字,一點都不希奇,這是事實真相,這是科學最近的發現。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華嚴》,科學家發現的是當然,這事相,裏頭到底什麼原因,也就是它的所以然我們還是迷惑,還是沒有辦法理解,佛知道其所以然。原點到底是什麼,佛知道,經典裏面講得很透徹。科學家發現的,在我想象中一定是數學推算出來的,原點有沒有發現?沒有,顯微鏡也看不到。一根頭發的平面上要排列一百萬億億億個,太小了,今天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辦法來觀察到。這在佛法裏頭有沒有說?有說,那個原點就是法相宗裏面講的相分。

  

  相分從哪裏來的?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見分不是物質,相分是物質,見分跟相分同源,我們今天講唯心、唯物,唯心是見分,唯物是相分,心跟物是一個根變現出來的。那個根是什麼?那個根在唯識裏面講自證分。自證分是法性的本體,心跟物都是它起的作用,作用不是真的,體是真的,永恒不變。它是不是爆炸?佛法裏頭沒有爆炸這種說法。佛法裏面,《華嚴經》也是法相宗重要的經典,法相宗是六經十一論,《華嚴經》是其中之一部。佛在經論裏面講宇宙的真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麼複雜的東西,你看這八個字把它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現識變。這個心不是唯心、唯物的心,唯心、唯物的心是第二義,這叫第一義。

  

  法性有體、有相、有作用,我們通常講法性,講體,精神跟物質都是屬于現相,是它現的。現出來這個現相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佛家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講宇宙之間森羅萬象千變萬化,爲什麼會有變化?變化是識起的作用。性起作用沒有變化,識起作用就有變化。識是什麼?識是迷失了自性,也就是煩惱,有煩惱就有變化。所以大乘教裏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識在起作用,想什麼它就現什麼,想什麼它就變什麼。這說得很玄,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

  

  古時候的人,佛說法,這一說他們就懂,他們就明了,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們跟他比,望塵莫及。在我們現前的社會必須要什麼?你拿出證據來看,我才會相信,如果拿不出證據,我們不能接受,說你什麼?迷信,無稽之談。好在最近這些年來,我們很感謝日本江本博士,他用科學的方法做實驗,證明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太難得!所以我看到這個報告非常歡喜,這個世間人可以相信想什麼變什麼。他用什麼做實驗?用水做實驗。水,我們知道水是礦物。我們一般講它是無情的,礦物,居然從水結晶裏面發現水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的意念對待它,它的結晶變得非常之美;不善的意思對它,它現出來的結晶就很醜陋。他做了十年,照片有幾十萬張,我去參觀,他拿來給我看,發現什麼?發現最美的圖案就是「愛、感謝」。

  

  所以愛跟感謝,不管你是用哪一種的語言,我們世界上語言很多,無論是哪一種文字,水它都能看得懂,這奇怪!都能呈現出最美好的結晶。我們不懂這個世界上其他國家、族群的語言,水懂;我們不認識那些文字,水都認識,不可思議。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真正把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證明出來了。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說,佛經上有這個說法,你現在把它證實。但是佛經上說,所有一切物質,凡所有相都有見聞覺知,就是說它都會看,都會聽,都懂得人的意思,都有見聞覺知,而且是都有色聲香味。我說你今天的實驗是把色相顯示出來了,它還有聲音、還有香、還有味,你還沒有能實驗出來。不但水有,泥沙、微塵都有,所有一切物質都有,他很驚訝。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你繼續努力,證明一切法從心想生。

  

  從他這個實驗,我們對于佛經上講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我有更深一層的認知。所有一切世界平等的,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平等,跟華藏世界平等的,爲什麼?唯心所現,那怎麼不平等!但是娑婆跟極樂苦樂差別太大太大了,那是什麼原因?那是從心想生。你們能不能懂我這個話?極樂世界上那裏的人,經上講都是「上善之人」,不是普通的善,上善!經上說得很清楚,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看他的心是善的,思想是善的,言論是善的,行爲是善的,所有一切境界都變得非常美好,從心想生。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中國人講氣氛不好,外國人講磁場不好,磁場就是氣氛,爲什麼?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的衆生,特別是人,思想不善、心不善、念不善(念頭不善)、言不善、行爲不善,所有一切萬物都變成最醜陋的,就是這麼個道理。江本博士給我們做了證明,所以娑婆跟極樂不二。

  

  這些年來我提倡叁時系念佛事,因爲它跟淨宗有密切的關系,這個儀規是中峰禅師做的。他裏面的開示就講得很好,「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極樂即是此方,此方即是極樂」。極樂世界在哪裏?也許同學們曾經聽說過,古人有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句話就是說明什麼?說明時間、空間等于零,科學家是剛剛發現,沒有辦法落實,佛法裏頭已經落實了。所以只要我們把二障煩惱轉過來,也就是把我們這不善的心轉變成純淨純善的心,不善的念頭轉成至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爲轉成純善的行爲,這個世界所有山河大地統統都轉變了,就像極樂世界所講的琉璃世界,七寶莊嚴。七是表法的,不是數字,代表無量,無量衆寶莊嚴。一切法從心想生,善心生極樂世界,不善的心變成娑婆世界,六道、叁途、地獄不善的念頭變現出來的,這麼回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前面,此地講五喻,就是從第六到第十這五首偈,這五首偈都是教導我們破二障,轉煩惱成菩提,我們自己要善學。就是你會學,學一定要真幹,聽了之後懂得佛所說的意思。最重要的,把我們過去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這就是佛法裏頭講的正知正見。我們的知見裏面夾雜著自私自利,夾雜著貪瞋癡慢,夾雜了名聞利養,夾雜了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心就變成了妄心,就變成嚴重的染汙。學佛,學佛是什麼?學佛就是我們要向諸佛菩薩學習,他們有方法把這個染汙除掉,恢複清淨心,恢複純善的心。

  

  我們中國古人,這是佛法沒到中國來的時候,中國古人就講到,《論語》、《孟子》裏頭都說到。孔夫子、孟夫子那個時代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這些古聖先賢講到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是第二義,本性本善是第一義,不是相對的,就是跟佛法講的法性是一個意思,法性不是相對的。講到見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