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六叁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偈頌第八首。
這首偈是講怎樣教我們學習契入唯識觀。前兩堂我們參考惠能大師的兩首偈,這兩首偈是答複智通法師的,這八句我們講了叁句,今天我們繼續看第四句。第四句是「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是成就,作就是所作,換句話說,這個注解裏面講的是「應所成辦,喚爲所作智」,這是成所作智。慧海禅師給我們解釋「能令諸根隨事應用,悉入正受,無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這個說法說得很好,但是不容易懂,怎麼不容易懂?悉入正受,無二相故,這兩句不好懂,不是凡夫境界,這是諸佛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
什麼叫正受?受是受用,正受又名正定,那我就說正定,諸位就知道了。無二相,無二相是平等的,起心動念就落二、叁。無二相。你看看這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真的是無二相。這我在前面用金跟金器做比喻,這個比喻是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常常用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從相上去看幾千種、幾萬種,每個樣品都不相同,你從相上去看森羅萬象;可是你從它的質去看,它的本質去看全是黃金,無二相。幾千種、幾萬種什麼東西?金器,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無二相。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看到了,心現!心現就是法界性,法界森羅萬象,法界性。見了性之後,這個森羅萬象是什麼?法性或者說法身;法身是什麼?法性身,當中省了一個字,法性身。就好象我們看許許多多的金器,千千萬萬種,美不勝收,金器。那是真正覺悟的人他們的人生宇宙觀,人生宇宙不二,大乘教裏面講「入不二法門」,那就是成所作。
在我們凡夫這前五識也成所作,成就我們所作的什麼?成就我們在六道輪回造業。諸位要曉得造業,眼耳鼻舌身是造業的工具,誰造業?它造業,它爲什麼造業?因爲它聽從第六識、第七識,聽從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這兩個識在後頭指揮它。它本身沒有善惡,它是辦事的,聽命辦事。所以如果說你這兩個識轉過來,是平等性來指揮它,是妙觀察來指揮它,那它的成所作就是慧海禅師所講的悉入正受。
我們今天的受是什麼?我們沒有正受,佛在經上講六道衆生的受有五種受,苦樂憂喜舍,我們是五受。苦樂憂喜舍統統沒有了是正受,正受是平等的,就是清淨平等,我們沒有。我們心有憂喜,身有苦樂,憂多、苦多,喜樂很少,今天有幾個人真正有喜樂?所以佛很感歎的說「叁界統苦」。要把你說穿了、說明白了,你就覺悟。欲界八苦交煎,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八苦之外有壞苦、有行苦,叁界統苦。正受裏面沒有苦也沒有樂,苦樂都沒有,才叫真正的樂。所以極樂世界那個樂不是苦樂的樂,是苦樂兩邊都沒有,極樂;苦樂是相對的,不是真的。
所以成所作在聖在凡都有,在聖成所作的是正受,在凡成所作的是造業。這個業裏面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善業就現叁善道的果報,惡業就現叁途果報。六道怎麼來的?自作自受。諸位要曉得,清淨心裏頭沒有六道,不但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所以法界本來是一真。我們佛法裏面講法界,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不同維次就是法界。宇宙之間有沒有不同維次空間存在?科學家跟我們說有,真的是有。就好象佛經講的十法界,真有,我們沒有能力突破,有能力突破那我們的宇宙人生觀馬上就改變了。
但是這個東西從哪裏來的?不同維次空間從哪裏來的?在佛經上講十法界從哪裏來的?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從心想生」,心想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換句話說,你只要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幻相它就現前。不但現前它起作用,讓你局限在一個法界,在一個空間層次,你沒有辦法進入另外一個空間層次。但是也有一些人他有能力突破,哪一種人?修定的人。爲什麼他能突破?修定的人他能把心想控製住,他能讓心不想,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把它控製住。他控製一小時,這一小時他就能突破,他突破多少個維次空間?那看他這個定力的功夫淺深大小。他功夫淺他突破的層面就小,他功夫深他突破的層面就大。
譬如說空間這個維次,科學家他是用數學的方法來推算,在理論上講是無有窮盡。佛在經上也是這麼說,法界是沒有止境的。十法界那個十不是數字,十是代表無盡,十代表圓滿,表這個意思。這數字從一到十,這是一個圓滿的階段,所以十是代表圓滿,我們講十法界。那十法界,每個法界又有十法界,就一百法界;一百法界,每個法界又有十法界,就一千個法界;一千個法界裏頭,每個法界又有十法界,重重無盡。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是你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所以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控製住,這個界限就突破。
最容易突破的,不要很深的定,突破的是怎麼樣?餓鬼法界。人要跟鬼溝通打交道是很容易的事情,很小的一點定功。我初學佛的時候,我們有叁個很好同參道友,都是同年,叁個人同年,叁個人命運都差不多。說實在話,他們兩個福報比我大一點,我還不如他們。我們其中這兩位同學他們都去學密,那時候在臺灣跟屈文六先生,這是個密宗的上師屈映光,在大溪學密。明演法師他非常認真,很用功,他學密一開頭在叁個月的時間(一百天),要磕十萬大頭,大拜,密宗的大拜十萬拜。大概每天要拜一千拜,一百天,一百天十萬拜,十萬拜之後人心定了。你每天去磕大頭,這是佛門修行一種方法。佛門無論什麼方法,諸位要知道都是修定,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讓你學叁密相應。口念佛,心想佛,身再拜佛,一開頭用這個功,十萬拜。
他學了半年之後他來看我,我那個時候都是在講經,在學講經。他說他能夠看到鬼也不害怕。他說每天大概在下午五點鍾以後,這個街上人鬼雜居,這個街上就有鬼出來了。我們下午五點鍾就是鬼的早晨,他說到九點、十點鍾之後滿街都是的,晚上九點、十點鬼全都出來了,到早晨天快亮的時候慢慢就沒有了。他說鬼跟人沒有兩樣,人看不見鬼,鬼也看不見人。他修這是,他本來是想學神通的,我就笑話他,我說你神沒有通,鬼通了。鬼通了沒好處,因爲他來看我的時候人好象什麼?虛腫,因爲臉上有陰氣,臉上是灰灰的沒有光彩,這就是什麼?跟鬼交往太密切。
他是出家人,沒有結過婚的,人非常正直、很規矩,我的老同學、老朋友,我對他很了解。他跟我說:他自從見了鬼之後,遇到一個女鬼,前世的太太碰到了。我說那你怎麼辦?他說我在房間裏給她供一個牌位。人鬼雜居,所以他這個臉色不好看。當時我把這個事情就向老師報告,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聽聽歎一口氣,各有因緣,跟我說這句話,各有因緣。我本來想勸他到臺中,我們一同跟老師來學經教。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他說學經教很難!你現在講經說法給人聽,幾個人相信?這是真的。他說我學密主要是想學神通,現在人他不相信,我現一點神通,他就相信了。他是這麼個念頭想走學密、想學神通,四十五歲那一年他過世了。
我們叁個人同年,命運都過不了四十五歲,所以那一年二月第一個走了,法融走了;五月明演,就是常常跟鬼打交道的,他走了。七月我生病,我就想這一關過不去,所以我生病的時候我就念佛求生淨土,我也不找醫生也不看病、也不吃藥。每天有幾個同學幫助我,給我煮一點稀飯,吃一點醬菜,油都不能吃。我有一個觀念,你壽命到了,這不是普通病,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我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這個身體慢慢就恢複,好起來了,這一關度過。我沒有求壽命,這是自自然然度過的。我知道,這許多人告訴我,我前世沒有修福,沒有修財布施也沒有修無畏布施,所以沒有壽命也沒有財富;有一點小聰明,所以能夠明理。
這是說明什麼?說明突破空間維次,人跟鬼這個維次大概是很貼近、很接近,所以很容易突破。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裏面看得很多,講鬼故事最多的《聊齋志異》,這很多人都喜歡看。《子不語》,甚至于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裏面都講得很多,那不是寓言,確確實實的事情。所以稍稍有點定功就能突破,你能看到另一個不同空間維次衆生他們生活狀況。再深一點定你能看到欲界天,再深的定功你能看到色界天。所以這色界、無色界,那真的是很深的定功不是普通定功。如果能夠看到聲聞、緣覺、菩薩,那就是《楞嚴經》裏面講的「九次第定」。我們知道世間,佛經裏面講定,四禅八定,這在六道裏頭,第九定超越六道。超越六道你才能見到阿羅漢,見到辟支佛,見到菩薩,那個定功就深。這是說明佛家講的法界,科學家講的不同空間維次,它真有,從心想生。所以只要你心不想了,那個界限就沒有了、就突破了。
這樣子我們也能夠體會到,大乘經教裏面講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住一真法界。什麼叫一真法界?空間維次沒有了叫一真,爲什麼沒有?他不想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所以空間維次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也沒有,這就變成一法界,無量無邊法界就變成一法界。所以這一法界佛用一個術語來形容它,叫一真法界。這個一法界是真的,因爲這裏頭沒有夾雜分別執著,粗重的妄想沒有,沒有夾雜。可是這個法界還能現前,那是什麼?佛經裏面講的,等覺菩薩需要斷的叫生相無明,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那起心動念是什麼?就是把真如本性變成阿賴耶,變出阿賴耶的見分跟相分,就是生相無明。那就是說這個宇宙之間這些現象從哪來的?唯心所現。那心爲什麼會現?就說這個道理,這就講生相無明。
這個無明要是斷掉了,就是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都沒有了,所有一切相都沒有。都沒有了是什麼個境界?佛在經上講常寂光,一片光明,這裏面什麼都沒有。所以淨土裏面…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六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