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五九卷)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偈頌第七首看起:
【衆報隨業生。如夢不真實。念念常滅壞。如前後亦爾。】
這四句偈前面兩句空觀,後面兩句無常觀。我們看清涼大師的注解,「後一偈」,就是第七首偈。「略顯二觀,上半明空觀,報從業生,如夢從思起,不實故空。下半明無常觀,由上不實故,念念無常,前即過去」。前是前面的,前面一剎那就過去了。「已滅事顯,例後現未」,現是現在,未是未來。「當滅不殊」,跟過去的道理、事完全相同。這個意思不難懂,可是這首偈對我們凡夫來說關系太大了。這是要講到因緣果報。
「衆報」前面我們討論過,六道衆生的果報有兩大類,就是這個業,『衆報隨業生』。六道裏面,你要到哪一道去受報,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餓鬼,有地獄,你到哪一道去受報,這是引業。引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善業生叁善道,惡業生叁惡道;這個業是過去世所造作的,這一世所造作的,那是來世引導你到哪一道。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受的是果報,果必有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要想我們來世的果報如何?那你就得想想你這一生所造的,這一生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與善相應還是與惡相應?與善相應有多少?與惡相應有多少?這就知道了,用不著去問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理,這才是事實。這是我們要想希求好的果報。
叁界六道總是無常的,這佛在經上講「無常苦空」,這講六道,實實在在的。天壽命長一點,長一點不能永恒保持。我們在講席裏面跟諸位說過,我們人壽百歲就算很長了。諸位有沒有看過水面上有一種小蟲,在水面上行走,叫蜉蝣,中國人叫蜉蝣。蜉蝣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朝生暮死,它也是一生。蜉蝣看人的壽命,實在講它不知道,它要曉得人的壽命七、八十年,一百年那麼長的壽命,就正像我們人,我們人的壽命算一百年,一百歲,我們看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實在講就是蜉蝣看人身一樣。我們人生這五、六十歲過世了,那就像欲界天;七、八十歲,那就像色界天;一百歲,就好象是無色界天。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實在講,佛說得對,是一個抽象、錯誤的概念,哪裏是真的!這是我們講引業,引導。
六道超越不容易,叁善道要修十善業。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羅。修羅有天阿修羅,福報大,爲什麼?他是下品十善。福比人間大得多,大得太多!人沒有法子跟他比,這就知道他過去生中修了大福報。爲什麼變成修羅?傲慢的習氣太重,好勝的習氣太重,不懂得謙虛、禮讓,修大福報,這就變成阿修羅。阿修羅的福報真的就是享一世,享完之後都是墮叁惡道的,保不住!所以這就不如人。人要好好的修,人能保住人身,人能向天道去上升,所以人道是中品十善。
可是現在這個時代沒有聖賢人教誨,現代人普遍有個錯誤觀念,崇尚科學,對于聖賢傳統的教誨,我們說得好聽一點是疏忽了,說得不好聽的,拋棄了,認爲這個東西是落伍的,這些東西不契合實際。甚至于還有人說這些東西是過去專製帝王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這個誤會太大、太大!所以把聖賢教誨、傳統教學統統拋棄了。西方人不再相信宗教了。宗教經典裏面教學也都是勸人遠離邪惡,認真修善,沒有叫你做壞事。即使是過去專製時代的帝王他們教化衆生,我們細細看看這些留下來的典籍也都是勸人行善,所以他有那麼大的福報,他能夠傳十幾代、二十幾代,他能夠享國幾百年。我們世間人諺語常說「富不過叁代」,那是什麼?修的福報不大。凡是做帝王的,他不止叁代。他那個富貴是人間第一,所謂是「貴爲天子,富有四海」。他在做帝王的時候他修不修福?修福,古時候中國帝王,我想外國也不例外。
中國有聖人教誨,漢武帝製定了國家的教育政策,采取孔孟學說作爲教學的主流、主導。這個教育政策製定之後,一直到滿清沒改變,朝朝代代都遵守。中國大的學派儒釋道叁家,小的是諸子百家,大小學派合起來也有幾十家之多。爲什麼他們都能夠崇尚儒家、遵崇孔孟,什麼個道理?孔孟教的是什麼?孔孟是古聖先賢傳統的教誨,倫常大道。你能說他錯嗎?這是專製時代來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嗎?我們今天不要了,倫常不要了。倫常不要,變成什麼社會?父不父,子不子,家庭破碎了。
可是古時候那個社會淳樸的風氣我們沒有見到,也沒有聽人說過,所以在今天這種亂世也就麻木、習慣了,不知道反省。當然也有不少善心人士,我們稱他爲志士仁人,有心在研究、在探討社會動亂腐化的因素,想方設法來挽救,這種人有,不少,可是怎麼樣?找不到方法。英國湯恩比博士雖然跟大家說: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解決問題。孔孟學說是什麼?不知道;大乘佛法是什麼?也不知道,還是找不到。遇到一些漢學家、佛學家都講那些高深的理論,不契合實際。所以這是值得我們深思遠慮的。
我們追溯到儒學的根本,在中國典籍裏面有記載的堯、舜,這文字就很可靠,記載的。堯舜距離我們現在有四千五百多年,那個時候,我們現在人稱他們是部落的時代。中國這麼大的幅員,國家太多太多!大國百裏,小國五十裏、叁十裏。叁、五十裏就是現在一個村鎮,這是一個部落,在那個時候是個國家。所以周朝時代,這曆史上記載的八百諸侯,八百多個小國。那個地區就是黃河流域跟長江流域,八百多諸侯。他們的疆域,國家的疆域能夠有現在叁、四個縣,五、六個縣,那是大國!小國確實就是現在的一個鄉鎮。他們有一個政府,政府裏面也有設的職位。堯舜時候有司徒,司徒管教育。
中國人對于教育非常重視。堯舜之前,這種教育已經就存在,只是沒有記載。教的是什麼東西?五倫五常。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教這五樣東西,這倫常大道。我們想想看,這個關系不是人建立的,不是人發明的,是自然的,普遍也存在動物界裏頭。我們看到螞蟻,螞蟻是群居,它也有王也有後,它也分工合作。你再看蜜蜂,動物裏頭都有,野獸裏面,我們現在看到影片裏面,常常看到動物奇觀,有沒有?有,野馬都有個帶頭的,有個頭目,那就是它的王;野鹿,鹿群裏頭也有,你細細去觀察。這是什麼?自自然然的道,所以叫大道,大道就是自然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
人生活在這個世間,這五種關系是自然的,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既然有這種自然的關系,你一定要認清楚,你一定要隨順自然。所謂自然是道,隨順自然就是德。君仁臣忠,這是德;父慈子孝,這是德;夫義婦聽,道,道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叫基本的道德。所以中國的教育簡單講就是道德的教育。我們今天要回歸到道德的教育,這個社會才有救。以後學術的發展,愈發展愈豐富,那是什麼?那個道德基礎已經堅固,「有余力,則學文」,不斷的提升精神生活跟物質生活。
中國人聰明,現在外國人承認。我是在一九八二年沈家桢居士邀請我到紐約去講經。有一天,我去的時候他請我吃飯,在一起吃飯,當時有幾位美國人在一起。他們開玩笑問我,我是初到美國,他們說:現在西方人對于中國人認識比過去深刻得多了,承認中國人有智慧、中國人聰明。世界上這些族群一個、一個的來比,中國人第一。那就是外國人肯定的。他說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說叁個、叁個比,日本人第一。這就說明你們是很聰明,可是你們都是自私自利,不團結。所以在社會上跟別人競爭困難,爭不過別人。一個、一個你很厲害,團體跟團體你就不行,比不上別人。所以他問我,你們中國人爲什麼不團結?那個口吻都是有點諷刺的口吻,並不是尊重你。那我也用開玩笑的口吻就回答他,因爲他們都是基督徒、天主教徒,所以我說:這是上帝安排的。我這個話說出來,他很驚訝,沒有想到我這樣答複他。基督徒就懷疑,上帝安排的?我就告訴他: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中國人要團結起來,你們還有飯吃嗎?他也笑起來了,這就一笑了之。很值得我們反省。
中國人團不團結?古時候團結。團結這個名詞,中國詞彙裏頭沒有,爲什麼?五倫的社會就是團結的社會,古代的家庭都是大家庭,幾代同堂!這個家庭二、叁十個人,叁、四十個人是很平常的小家庭,人口不算太多,不算很興旺。在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通常一般的家庭絕大多數的二、叁百人,諸位看過中國章回小說《紅樓夢》,那就是個家族、家庭,你看看上上下下多少人?二、叁百人。中國曆史上記載的,家族興旺的、人丁興旺有一千多人。所以儒家《大學》裏面講「修身,齊家」,齊家就能治國。家庭裏面有組織、有分工,就跟政府組織一樣。家長是家的領導人,他家裏一定有管人事的,有管家規的,那就像法官一樣,有管財務的,有田地一定有專門管耕種的;親朋好友多,親戚也多,有管交際的,像現在外交,也分很多部門,這家的組織。所以你能治家就能治國,「家齊而後國治」。
所以如果沒有規矩,不懂得斷惡修善,人與人之間不懂得禮讓,那你的家一定就亂。你看現在我們小家庭夫妻兩個都不和,這在古代時候沒有這種現象,古代時候哪有兩個人家庭?沒有這個道理的。至少有叁代同堂,四代、五代是很平常的。清朝幹隆時候七代同堂,福報大,修得的。所以聖賢的教誨就是教我們要隨順自然的法則,隨順自然的運作,這就是道德。道德是善的,違背了道德,那就你作惡,造罪業了。造罪業那個果報,惡報,反常。所以今天你要不去讀古書,不去研究這些典籍,你對于過去的社會就一無所知。
那我們了解過去的社會有什麼好處?…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五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