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今天打開電腦,或者打開電視機,看到這個色相,緣起,同時你要想到性空,沒有自性,沒有自體,所以它並不妨礙心性是一,心性是一也不妨礙緣起,種種緣起不妨礙,反而相輔相成。我們從這個現相裏頭來觀察、來體會,比古人講的比喻好懂多了。現相裏面是不是這樣?是的,但是你要很細心,你才能觀察到。
性是空寂的,什麼都沒有,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楞嚴經》,世尊有個比喻非常有趣味,他用虛空來比喻真性。我們一個物體,譬如這個杯子是個物體,杯子在此地,這一塊的虛空沒有了;虛空要是實體的話,現在它占的這個地方,虛空要被排擠出去了。現在我把杯子拿到這邊來,這個地方的虛空是不是又補進去了!如果虛空是個物體的話,一定有這個現象。虛空不是物質,精神、物質都不是,這叫真如,這叫自性;大乘經裏面也叫做本無,也叫做法性,也叫做性空,也叫第一義。佛講的名相講得很多,都是講這樁事情。講這麼多名相,叫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執著名相就錯了,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相、言說是因緣所生法,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從這個裏面去體會,你能夠悟入真實。佛用這個做工具,幫助我們悟入,就是明了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契入,這個人就是法身菩薩,就是諸佛如來。所以「性非事外」,我們從電視螢光幕上看得出來,很明顯,這個現相、形相沒有在螢光幕之外。「曾何乖乎種種」,螢幕不斷在現相,不沖突!一絲毫妨礙都沒有。「種種性空」,螢幕裏現的這些相,這些相性空,沒有自性,所以它也不障礙螢幕,絲毫沒有染著螢幕,這就是「曾何乖乎一性」?
下面說,「由無方有」,無就是一性,有就是種種,所以「一性能成種種」。這樁事情現在科學家也發現了,科學家發現「有」,有物質,物質現象,除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也是的;但是精神不是物質,它也有現象,精神的現象、物質的現象都是有。有從哪裏來的?有從無來的,本無!本無是什麼?本無是心性,是法性、是自性、是真心,這個東西叫本無。大乘經也叫無住,無住真心就是本無,無中生有,在相宗裏面講的「無明不覺生叁細」,無中生有。
叁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是動,這就是前面講的「真如不守自性」,自性是靜的,現在動了。它真的動了嗎?不是,真如要是真的動了,就不叫真如了。所以那個動叫妄動,不是真的動,佛法裏也叫迷,一念不覺,迷了。一念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是動相。從無明生業相,業相就生「轉相」,轉相就是精神;由轉相又生「境界相」,那就是物質。所以,精神跟物質同源,同是無中生有,「由無方有」這句話就是無中生有,一性是無,種種是有,「一性能成種種」。
「緣生故空」,現在我們說精神也好,阿賴耶的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精神跟物質都是緣生的。緣生沒有自體、沒有自性,叫空,緣生故空,當體即空,這大乘教常講,了不可得。物質當體即空,現在科學家證實出來,科學家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最後確實沒有東西存在。精神也是當體即空,這比較難懂,可是你要看看禅宗裏面的那些故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知道慧可二祖參訪達摩祖師,很難得!冬天下雪站在門外,祖師打坐,不理他,站得很久,積雪到膝蓋。在這個時候,他把他的戒刀拿出來,手臂自己把它砍斷,拿著這個手臂去供養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看到這個樣子:你何苦來?你怎麼會這樣子?你有什麼事情來找我?慧可說,我心不安。心是精神,不是物質。我心不安,求你老人家幫我安心。達摩祖師聽到這個就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他這一個回光返照,心在哪裏?最後說了一句「我覓心了不可得」,心是念頭、妄念,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裏頭覺悟過來,你說他悟的是什麼?緣生故空。
所以森羅萬象,精神的現象也好,物質的現象也好,不礙心性,這裏講是能成一性,它沒有破壞一性。心性確實還是一,從一切現象裏頭,精神的現象、物質的現象依舊顯示出一性。所以想叫妄想,心叫妄心,前面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妄分別故。什麼妄?妄心分別,妄想分別,諸識熏習還是妄想;我們今天講或者見色聞聲、見聞覺知、印象深刻,還是妄想。你能把印象找出來嗎?像達摩祖師一樣,你把印象拿來;你能不能像慧可一樣?我找印象找不到,了不可得。你在你的身體,五官百骸,內外所有器官裏面去找,印象在哪裏?找不到!無自性,精神跟物質都沒有自性,都沒有自體,緣生的。所以《般若經》上講得好,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可以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法都不漏。
你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你的心不就定了嗎?不再打妄想,沒有妄想好打。這個定不是修來的,自性本定,《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自性本來是這樣的。湛寂靈明,湛寂就是本定,湛然寂靜,本來就是這樣的。雖然淪落在六道叁途,無量劫來我們的真性有沒有動?沒動,真性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的螢光幕一樣,一絲毫沒有沾染。我們今天虧吃在哪裏?我們今天的虧是把螢光幕忘掉了,執著螢光幕裏面的妄相,把妄相當作真的。不知道螢幕是真的,螢幕顯的相是幻相、是妄相,我們錯誤就錯在這裏。不曉得我們現在六根對的六塵境界,幻相!就像在螢光幕看到的現相是一個樣子。六根、六塵、六識,六根、六塵是色法,六識是心法,就是精神,六根六塵是色法,物質;物質跟精神都不存在,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真正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爲這是真有,所以你迷了,在這裏頭起心動念,打妄想。什麼妄想?想控製,想占有。好象控製到、占有到了,生悭貪;沒有得到,沒有占有住的時候,生怨恨。喜怒哀樂、七情五欲統統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是造業,虛妄的業。業感果報,善業感叁善道,惡業感叁惡道,惑業苦全是空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在大乘教裏頭才把事實真相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你能不能體會得到?你讀了這些經教,聽了這些話,你有沒有覺悟?如果一覺悟,那就一了百了,你解脫了,你超越了。那你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無二無別,你立刻就解脫了。
如果根塵相接觸的時候,依舊起妄想分別執著,你沒覺悟。你聽了怎麼樣?沒聽懂,半信半疑,還是眼前這是真的。就好象我們在看螢光幕上,還是螢光幕裏頭色相是真的,至于螢幕,完全不知道,哪來的螢幕?這個幹幹淨淨螢幕裏頭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必須等按鈕關起來,才發現這是螢幕;按鈕打開的時候,你只知道裏面的色相,螢幕忘掉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下面的開示,「是以緣起之法,總有四義,一緣生故有,即妄心分別有,及諸識熏習是也」,這一句是從事上講的。佛法常說「諸法因緣生」,也常常講「緣生」,凡是衆緣所成的,決定沒有自性,就是沒有自體。我們看真是所有的有爲法,剛才說過不但是物質,包括精神,精神也是因緣所生法,沒有自性。因爲沒有自性,所以各各不相知,正因爲各各不相知,所以才形成緣生。這個地方講得也很好,「妄心分別有」。諸法從哪裏來的?物質是妄心分別變現出來的。諸識的熏習,八識五十一心所皆有四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這個東西從哪裏來的?諸識熏習而來的,熏習還是屬于緣生。精神、物質,總而言之,都是緣生之法,緣生故有。
第二個意思是「緣生故空」,緣生故有,有是有相,有形相、現象,精神的現象、物質的現象,有相,沒有性體,無自性。所以前面經文裏頭講過,「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叫故空。清涼大師在此地說的這些,實在講,我們用電視畫面,用電腦網路的畫面,比清涼大師講的更容易體會。爲什麼?這個就在眼前,色相我們能見到,音聲我們能聽到。音聲、色相有沒有?有,緣生故有。可是你要曉得這個色相、音聲當體皆空,真的是了不可得,緣生故空。緣生所現的相,剎那生滅。整個畫面,我們講螢幕的畫面,整個畫面,無論這裏面是精神的,或者是物質的,能現、所現,能變、所變,豈不是前面所講的並皆速滅,哪有相知?各各不相知。沒有自體,真的是當體即空,《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包括精神的現象,物質的、心理的,統統包括在其中。這是第二個意思。
第叁個意思,「無性故有,論雲,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經雲,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即上隨緣是也」。無性故有,我們對這一句不太好懂,但是講隨緣又覺得很好懂,無性故有就是隨緣。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講,「緣有性無」,這個意思不難懂,任何一法無不皆是,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盡了。清涼大師舉經論裏面來作證,說明「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跟經上所講的「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是一個意思。這是什麼?前面說過,無中生有。有不能生有,如果有,它就有自體,有體性,有體性就不能隨緣。萬事萬物沒有體性,所以它能隨緣。隨緣隨什麼緣?妄想!
最近我們從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可以看出無性故有,緣生故有,你能看得出來,這個緣起四義都能在水實驗當中看出。我們一個善念、一個惡念都是妄念,正念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是正念。我們現在無念頭的時候是不是正念?不是的,我們今天什麼念頭都沒有是無明,不是正念。徹底覺悟的人,大徹大悟,他才有正念;正念是覺,不覺的人沒有正念。爲什麼?不覺就落在無明,無明則妄動,心不清淨!沒有念頭,什麼念頭都沒有,佛在大乘教裏面告訴我們,這叫無想。…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