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打聽,哪個沒有貪瞋癡慢,哪個不講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貪瞋癡慢就把這個環境變得不好了。
環境是虛妄不實,隨著人的念頭在轉變,如果你真的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你會得大自在!我想健康,我想長壽,我想不老,能不能做到?能!你不想老就不老。人爲什麼年歲大了會老?他天天想,你看他年輕的時候,他在工作,他忙著他的工作,沒想到自己。到退休了:我年歲大了,老了,這社會上不要我了!一退休之後,天天在想老,天天在想病,老跟病就跟來了。從哪來的?他自己想來的,這個大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這兩年住在澳洲,我住在澳洲是個小城,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再往裏面去就是土著,我也跟他們接觸,他們也很喜歡佛法。這個小村子裏面,八十、九十、一百多歲的人很多,皮膚雖然黑,皺紋雖然多,身體健康。什麼原因?我們懂!他們生活很樸實,真正是知足常樂,生活水平很低,他很知足。所以他沒有憂慮的,他沒有牽挂的,他沒有煩惱,心清淨,身就清淨,心裏面快樂,身就快樂。所以,他們縱然到九十、一百多歲,不老,體力比我們都強,他還工作,還背很重的東西,我們看了非常羨慕。看了之後,用大乘經教裏面所說的來比對,我們明白,這個事情是真的。
在世間,現在學科學的人知道,每個人我們這個身體是物質,這物質是細胞組成的。細胞不是長生不老,而是什麼?剎那生滅。它有周期性,周期科學家告訴我們七年。像我們身體,無論哪個地方的細胞,皮膚、毛發、骨髓,七年就全部都換了,舊的就沒有了;七年是個周期,全部都換了。那我們就要問,既然要換,爲什麼不換新的?爲什麼換老的?爲什麼換些舊的?你所換的跟前面比,不如前面,這個錯了。你真正懂這個道理,你要換,要換新的,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了,新的生了,換新的,不要換舊的,你不就變成長生不老了嗎?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把我這些話都聽懂,聽明白了,你就曉得細胞新陳代謝的主宰是念頭。如果我們的心善、念善、語善、行爲善,你所換的細胞是最好的。身體每個細胞都是最好的,它怎麼會生病?就不會生病了。可是,如果你有憂慮、有牽挂、有煩惱、有自私自利,常常還動個歪念頭損人利己,搞這個,那你所換的是愈換愈差,這個道理要懂!
這是現在江本博士在做的,江本博士做了十年的實驗,現在做得不錯,在世界上許許多多大學、學術機構請他做講演。我上次去東京去看他,他告訴我,過幾天他要到美國哪個大學裏面去講演,好!人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人與人要和睦相處,決定不要有爭執。普賢菩薩教我們「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這兩句話要常常記住,那對你生生世世無往而不利。爲什麼?你能夠控製住緣起。我們依然還是在凡夫位,這種凡夫真的是大心凡夫,這並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比這個高明多了,這個我們留到經文裏面再向諸位報告。佛菩薩的境界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只希望我們的同學們,這真的是有緣,你遇到如來所說第一經,《華嚴》是第一經!你有機會能讀到,有機會能聽到,一句一偈受用無窮,一句一偈改變了我們整個的人生,關鍵就是過去祖師常講的話,「你會麼」,這個意思深了。你讀經、聽經要會!這個會是能信、能解、能行、能證,你可以把它證明,你能夠轉變境界,在境界裏面隨心所欲。我們要問,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物質變成黃金?把泥沙變成黃金行不行?在理論上行,你現在做不到。你爲什麼做不到?你沒有這個功力,你還有貪心,你還有欲望,這種貪心、欲望就是你智慧、德能的障礙。諸佛菩薩,像阿羅漢,他們沒有貪瞋癡慢,他們沒有自己,所以能夠點鐵成金,真的能夠把地上這些石塊、沙土轉變成七寶,他有這個能力。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到處都是珍寶,這些東西從哪裏來的?我們這個世界跟它並沒有兩樣,只是這個地方的居民用心不善。本來我們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七寶莊嚴,無量珍寶莊嚴,但是用心不善,所以把七寶變成泥沙、變成石頭、變成砂礫,道理在此地。不是別人變的,不是佛菩薩變來給我們受用的,我們自己的心跟佛的心相應,這點大家要注意。
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心、我們的願,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的願四十八願,修淨土的人,四十八願一定要記住,念念不忘,四十八願是我們自己的本願,阿彌陀佛也是這個願。善護叁業,叁皈衆戒,經論當中的開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做到了,個個都打滿分。世界真的是一樣的,決定沒有兩樣,只看這個世間的居民什麼心變什麼境界,所以教學太重要了!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的心行跟極樂世界的人不一樣,阿彌陀佛再慈悲也沒有辦法接引。爲什麼?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言語造作,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相應,就去不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你看《叁時系念》裏面,中峰禅師他老人家在裏面開示有幾句話說得好,「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極樂即此方,此方即極樂」,這話說得好,都在一念之間。我們的念清淨了,我們的環境是極樂世界,別人感受不到;我們的念頭不清淨,變現出的環境是娑婆極苦世界。明了之後,就要自己曉得變,在哪裏變?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就跟阿彌陀佛相應,就跟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相應,哪有不生的道理!
現在在這個世間,還沒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已經注冊了,已經報名了,快樂無比。這時候我們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幹的是多帶幾個有緣人去,好!什麼人有緣?能信,我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他能聽得進去,能信;他能理解,他能夠依教奉行,有緣人,要多帶。心量要大,有緣人裏面縱然是我們的冤家對頭,他只要是能信、能解、能行都要幫助他。千萬不要記著,「他跟我過去有過節,我討厭他」,不可以,不能有這個念頭;你還有喜歡,你還有討厭,說明你的煩惱沒斷。修行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把內心裏面,我常說,對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化解,矛盾的念頭化解,誤會化解,我們的心就平靜了。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順境逆境,一團和氣,這是修行,這是功夫。
希望我們同學們要常常互相勉勵,不要辜負這一生,這一生就像大乘經上講的希有難逢,得人身、聞佛法,又聞到淨土正法。更難得的,我們得到淨土正法,還以《華嚴》這些大乘經做爲助修,真的是無比的希有,不要錯過。緣起甚深,說不盡的,說上一百年、一千年都講不盡。怎麼樣契入?那真的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入進去了。一般常講萬緣放下,你真正能放得下,放下就能契入,留一點點都是嚴重障礙。粗顯的大意我們就報告到此地,到下面問答裏面,這頭一首偈,文殊菩薩提的問,覺首菩薩爲我們解答,就是要說明這個事實真相。現在時間到了。
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下面的開示。「衆生迷此,故須教化,違化順化,有善惡業,欲知此業,由說法成」,我們先看這叁句。這要說明佛菩薩爲什麼到世間來應化,這裏就說得很清楚,衆生對于宇宙的緣起迷失了,一無所知,所以須要教化。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衆生有感,佛就有應,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別的事情,教學,幫助大家覺悟,除這樁事情之外,再沒有第二樁事情。這是我們細細去觀察釋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所作所爲,不但是言教,而且是身教,我們要能夠體會得。
我們可以多想想,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降生在印度,出生在皇宮。能舍去權位,能舍去榮華富貴,選擇出家修道,用現在的話來說,選擇這個行業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選擇這個行業;中國孔子周遊列國,回到老家也是選擇這個行業。這是對于一切迷惑衆生做出真實的貢獻,無比殊勝的貢獻,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學佛,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佛法裏頭決定沒有迷信。
這一品經是佛教菩薩覺悟,覺悟到宇宙萬有的真相。果然覺悟,你在大乘教裏面肯定是一帆風順,你的境界會不斷的向上提升,一生當中提升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個可能。在曆朝曆代,無論修學哪個宗、哪個法門,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大有人在!末法時期,修行的人多,證果的人少了,沒聽說哪裏有證果的。這什麼原因?以前章嘉大師告訴我,原因就是放不下,原因就是沒有依教奉行;果然真的肯依教奉行,哪個不成就!正是佛門裏面常說的萬修萬人去。所以我們知道,障礙的根本就是不肯放下,是自己障礙自己,不是別人。天地宇宙之間沒有一個人障礙自己,都是自己障礙自己,這就沒法子了。
教化裏面,有違化,有順化,所以這裏面就有善、有惡了。像《華嚴經》五十叁參,德雲比丘(在四十華嚴裏面稱吉祥雲比丘)、海雲比丘、妙住比丘,這是叁位出家人,代表的是叁寶,佛法僧叁寶,這是順化,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從正面的來教導;像經裏面所講的甘露火王、勝熱婆羅門,他們代表是違化。教化衆生各有方便,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來教導就現什麼法,沒有一定的。我們凡夫,肉眼凡夫,對于聖人,佛門裏所謂是菩薩作略,是一無所知。爲什麼看到他從反面,反面還度了不少人!怪事情。
我這一次從新加坡過來,有個同修告訴我,他這幾年很發心,修布施功德無量。過去這麼長的時間,我也沒問他,這一次他自己說出來。他爲什麼會修布施,年輕的時候喜歡賭博,跟著一班賭博的朋友混在一起,在世界上許多大的賭場,他們都涉及在其中,也都出了名。他告訴我,有一次大概十幾分鍾,在賭場就輸了十萬美金,回頭冷靜想一想,不是味道:十幾分鍾十萬美金沒有了,我要拿這個錢去做好事,多有意義。這麼回…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