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五 顯密異同▪P2

  ..續本文上一頁首先要觀唐卡,而唐卡本身,卻是人畫出來的東西,所以不夠究竟。而大圓滿卻把這些彎路全部抛開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點,通過托噶修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淨的現象,這一點很重要。不過,對于能修密宗,卻不能修大圓滿的這種根機的人來說,就必須要先走一點彎路,才能走到最後的終點。

   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兩種最嚴重的執著:一種執著,是認爲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淨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煩惱、有生、老、病、死等等;還有一個執著,是認爲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質,都是實有的東西。

   顯宗解決了其中的一個執著,通過顯宗中觀,可以解決實有的執著——人我、法我、人我執、法我執,但顯宗始終沒有一個修法能解決不清淨的執著。按顯宗的說法,包括證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薩在出座以後,還是會看到不清淨的現象,會認爲一切現象就是不清淨的,但也是不實在的,是如幻如夢的。顯宗就只能解決這一個執著,另外一個它不能解決。

   而密宗就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執著,密宗不是特別強調空性,因爲之前顯宗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密宗所強調的,就是顯宗沒有解決的事——一切現象都是佛的壇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這就是顯宗和密宗的差別,這個相當重要。

   當然,假如對密宗的信心不足,認識不夠的話,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對任何一種佛法,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學密,無論大乘、小乘、顯宗、密宗,都是佛爲不同衆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條路,但如果對密法有相當的信心,就最好能修密法,因爲密法的成就是極其神速的。

  (叁)空性修法的差別

   顯宗最基礎的修法,是四念處的修法。到現在都是這樣,修顯宗的人一般先會修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裏面講的無常、不淨、無我等修法。

   顯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種:首先順著《中論》、《入中論》裏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維,從而明白一切萬物是空性;第二個步驟,在體會到空性的時候,就慢慢地串習、延長這個感受。這樣雖然也可以證悟,但進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卻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法,可以說,整個印度內密的所有精華,都全部引入了西藏,並在藏傳佛教的各大教派裏面體現出來了。這些教派並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因爲不團結、不合作,你說一個觀點,我說一個理由,最後才形成的教派,而是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長,都是相輔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證悟空性的方法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有相圓滿次第也即氣脈明點的修法。氣脈明點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條件,如果加行沒有修好,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說,我們在打坐的時候,都希望心裏沒有雜念,能安靜下來,但卻很難靜下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人體氣脈明點當中的氣,與內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從意識方面著手,可以控製氣脈明點;反之,如果從氣脈明點下手,也可以控製意識。此處所說的氣,不是指我們的呼吸,而是指運轉于脈輪當中的氣。

   按照密宗的說法,在身體的胸口、喉間等處,有很多脈輪,這些脈輪和氣是一般的肉眼、儀器觀察不出來的,但它卻是一直存在的。當把這些氣控製了以後,所有的雜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因爲我們現在無法控製氣的運轉或活動,所以就會有雜念。

   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把雜念全部解決完了以後,心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但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金剛上師的訣竅。如果沒有訣竅,哪怕心性顯露出來也沒有用。實際上,在我們每一次死的時候,心的本性都顯露出來過,但我們從來都感覺不到;每天晚上睡覺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也有一瞬間我們會接觸到心的本性,但我們從來也沒有感覺到,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有訣竅,一用上師訣竅,立即就可以證悟,這就是密宗證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顯宗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方法,因爲修顯宗的人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所以佛陀只給他們推薦了一些簡單的修法。在顯宗修行人看來,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們學了那麼長時間的顯宗五部大論,從來沒有從中學到這樣的修法。在五部大論裏面,只有《現觀莊嚴論》涉及到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現觀莊嚴論》,也從頭到尾沒有講這些修法,因爲《現觀莊嚴論》的來源,都是顯宗的經典。而顯宗經典本身,就沒有提供這些方法,所以顯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于此。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來推翻我們的不清淨觀念;而圓滿次第,則用來推翻我們實有的執著,兩種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們經常會聽到哪個上師圓寂了,圓寂的時候,肉體如何縮小了等等之類的密宗和大圓滿裏面所說的成就標志。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轉*輪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今天誰證悟了阿羅漢果位,明天誰證悟了一地菩薩的果位一樣,這也證明了密宗修法的優點。

   不過,如果讓一些對密法沒有什麼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來,而且會出問題,所以這種人只有修顯宗。

   打個比方說,如果准備去一個地方,雖然坐飛機很快,但是對買不起機票的人來說,還是只有乘火車,道理就是這樣。

   在藏傳佛教的大藏經中,佛所宣說的佛經被稱爲甘珠爾,甘珠爾裏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屬于顯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叁十左右。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學習顯宗,最後才進入密宗。

   而漢傳佛教就只有顯宗,內密方面的內容根本沒有。從漢文版的大藏經裏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其中有很多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典和論典,卻很難看到能把這些經論歸納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很系統、很完整的修法。雖然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聖者也總結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傳佛教很多過去有證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將畢生的經曆,投入到研究、探討、實修顯密教法的事業中,並把其中的精華提煉出來,彙集成從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個很完整而系統的體系,無論是格魯派、甯瑪派還是噶舉派,都有自己獨特的修法。

   雖然藏傳、漢傳,顯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還是要客觀公正,不能不合實際,不講原則地當好好先生,說這個也好,那個也好。當然,對不同根機的人來說,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從整體方面看,還是有上下的層次,高低的差別。

   密宗裏面不僅講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體修法,而且還有廣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簡單。所謂“簡單”的意思,不是說它的內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簡單,通過很簡單的方法,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就是密宗的訣竅。

   我上次也說過,密宗非常適合現代人,因爲現代人都喜歡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時間去看那麼多的經論,都比較容易接受一些簡單的修法。比如,上次我們講禅定修法時,其中的一個修法就非常簡單,但修起來的效果還是一樣的。如果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當然是方法越簡單越好了。方法如果複雜了,很多人反而不會獲得什麼利益。

  (四)煩惱即菩提

   盡管在很多顯宗比較深奧的大乘經典裏面,也提過煩惱是菩提,業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爲何煩惱是菩提,顯宗卻一直沒有非常透徹的解釋。在此方面,只有密宗才能解釋清楚。當然,密宗也有很多層次,這些觀點在外密裏面講得也比較模糊。不僅是外密,有些內密講得也不是很究竟,盡管都是內密,但表達方法清楚不清楚,也有一定的差別。只有在大圓滿裏面,才有直截了當的答案。

   大家不要誤會,這並不意味著佛在宣講顯宗法門時,還不知道這些道理,而是因爲衆生的根機不成熟,所以佛在顯宗經典裏面,只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描述了諸法無我等觀點。

   煩惱即菩提,與外境是佛的壇城,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因爲我們現在都有內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別念,所以佛就分成內外兩個部分來講,當我們的所有執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後,內外就會融爲一體,那時兩個觀點就融合到一起了。

   煩惱是菩提,也即煩惱就是佛的智慧。這是不是說明,當我們有煩惱的時候,就有了佛的智慧?那生起嗔恨心的時候,我們爲什麼感覺不到生起了佛的智慧呢?這就是很多人最不了解的內容。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也是這個原因。本來密宗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只是密宗的觀點很容易讓別人産生兩種誤解:第一個誤解,是有些人會憑借自己的感覺而加以反駁,否認密宗的觀點,造謗法罪;另外一批人又會走到另一個極端,認爲既然煩惱是菩提,就沒有必要去斷除煩惱,可以胡作非爲、可以不守戒,也可以不持咒、不修行等等。

   如果沒有真正的引導,只是很簡單地說,煩惱就是菩提、諸法是佛等等,很多人會産生不好的念頭,同時也可能造罪,畢竟世上能接受如此深奧道理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密宗的見解還是越保密越好,只有對根機成熟的人,才能說煩惱是菩提。佛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故而要求密宗不能公開。但保密也是相對的,也不會絕對保密,如果什麼都絕對保密,那密宗也沒有什麼存在價值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那還有什麼用呢?

   本來正宗的密宗,是不能公開的,但如今也沒有辦法不公開了,現在外面都在大張旗鼓地銷售各種各樣密法的典籍與佛像,但我清楚,即使文字公開了,也沒有人真正知道在說些什麼,頂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不僅是密宗,從某種角…

《慧燈之光五 顯密異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