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五 顯密異同▪P3

  ..續本文上一頁度來說,顯宗也是如此。比如說,顯宗的空性,很多人也難以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就會生起抵觸情緒,同時也會造罪,所以,爲了衆生著想,空性見解也不能隨意張揚。即使要弘揚,也不能簡單地說“諸法是空性”就完結了,而是要把後面一大堆的解釋說清楚,包括爲什麼是空性,怎麼樣修空性等等。

   什麼內容可以不保密呢?就是前世、後世、輪回、因果這些很簡單的道理可以不保密,一般來說,公開宣講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任何深奧的理論,在剛剛出來的時候,絕對會有一大堆的人群起而攻之,不可能一下子就順理成章地被公衆所接受,因爲人們沒有這樣的智慧,要接受超前的東西,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世間的事情也是如此,當我們看到一個靜止的物體時,不能不加解釋,就單純地給別人說:“它不是靜止的,它正在運動,靜止即運動。”如果這樣說,別人就無法接受,靜止怎麼會是運動呢?矛盾的事物不可能位于一體,但是,假如我們進一步解釋說,我不是說這個物體表面上也在運動,而是說,雖然它看起來是靜止的,但如果通過顯微鏡觀察,它實際上不是靜止的,在每一個瞬間當中,它都在運動。那樣說大家都不會反駁,並會進一步隨著你的思路而懂得“靜止就是運動,運動就是靜止”的道理。

   密宗在西藏的傳播也是這樣,當初蓮花生大師剛剛來西藏的時候,除了少數人以外,根本沒有給其他人傳大圓滿,後來布瑪莫紮等上師們入藏以後,大圓滿又進一步公開一些,之後逐漸隨著西藏人對藏密的了解和適應,大圓滿才基本上公開了。但漢地過去一直沒有內密的傳承,所以密法也很難獲得漢地高僧大德的支持。雖然禅宗和密宗的部分修法比較接近,但說實在的,由于個別顯宗法師對密法的了解不是很透徹,所以會有一些誤解。

   顯宗和密宗同樣講空性、光明、如來藏。但什麼叫做光明、如來藏,顯宗講得不是很清楚,密宗講得不僅非常清楚,還有很多配套的修法。

  (五)第四個不同點,是從第二和第四個不同點綜合的整體方面來講的——諸法本來就是佛。

   在這個“諸法”裏面,既包含了外界,也包含了衆生的意識。“佛”就是指如來藏光明。

   在第四個要點當中,基本上包含了密宗的所有觀點。密宗每一個字的解釋,都可以分爲很多層次,雖然密宗修行人都是密宗根機,但根機的成熟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針對不同的根機,也會揭示出同一詞彙的不同內涵。

   比如說,“諸法是佛的壇城”這句話,最起碼都可以解釋爲四種不同的層次,從低層到高層的解釋方法都沒有錯,只是涵義越來越深,因爲衆生的根機不一,所以需要這樣不同的解釋。最表面、最低層、最不了義的壇城,是像唐卡裏面畫的具有五方佛的宮殿,裏面坐滿了各個本尊;最究竟的壇城,就是如來藏與光明。

   這是因爲,古印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地方,很多教派聚集在一起,當時人們的思想也是很開放、很活躍、很自由的。曾經有幾千個信仰印度教的婆羅門,表面上舍棄了原來的宗教信仰,然後進入佛門,但實際上他們是爲了破壞佛教,把婆羅門教的東西混雜在佛教理論中。幾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很秘密地進行。不過,佛教有辦法預防這些問題。佛早就知道會有這些問題出現,所以故意不讓對方知道很多佛教名詞的真正含義。包括時輪金剛的天文星算都是這樣,有很多保密而不能公開的內容,尤其是密宗的有些名詞,雖然外道也有同樣的名詞,但真正的內涵卻是迥然有異的,所以密宗非常強調傳承,一定要有金剛上師的口傳,否則就不可能證悟密宗,因爲連理論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

   而顯宗的道理一般比較簡單,無常、痛苦、無我等等,沒有什麼很深奧的東西。比如,與無常相反的東西就是常有、常住,凡是學佛的都不承認諸法是常住不滅的,所以也不可能摻雜什麼別的東西。如果其他觀點要想混入這個觀點當中,也會非常明顯。

   諸法是佛的壇城,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並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而是無明、煩惱的産物,就像唯物主義者認爲“精神是大腦的産物”一樣。

   上面講過,當人患了一種膽病的時候,會將所有的白色東西,看成是黃色的。如果一個人先天就有這個病,在剛生下來的時候,就看到所有白的東西都是黃色的,從來沒有看到過白色,那這個人肯定會認爲,所有白色的東西肯定是黃色的,而不會認爲是自己的問題,當他後來吃了藥,膽病逐漸開始好轉以後,他看到的東西也逐漸變成了白色,那個時候,那個人也不會感覺到這是他自身的變化,而只會認爲是外界物質發生了的變化——從黃色慢慢變成了白色。

   同樣,在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有煩惱、有無明,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種顛倒的幻覺,後來通過修法以後,就會慢慢體悟到諸法是佛的壇城。

   《定解寶燈論》第六品講得非常清楚,所有的藏密也認爲,諸法是佛的壇城。在具體推理的時候,甯瑪巴更是有一些獨到的特點,不僅理論簡單,也很有說服力。榮森班智達也始終強調,每一個衆生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這不是指世界的真相,而只是表面的感覺或現象。

   在這一點上,經驗唯心主義說對了。貝克來就認爲:存在就是被感知,除了人的感知以外,沒有別的存在。但他後面的邏輯推理卻錯了,盡管如此,唯物主義者們也推翻不了這個理論,法國唯物主義者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就曾經對此說道:“這種體系雖然荒謬之至,可是最難駁倒,說起來真是人類智慧的恥辱,哲學的恥辱!”

   其實,正是由于人類公認的智慧已經違背了事物的真相,所以,不能推翻貝克萊不但不是人類智慧的恥辱,而是人類智慧的表現,因爲世界的本質就是這樣的。

   佛教認爲,如果在六道中各選一個代表,再加上一個八地菩薩和一個佛陀,總共有八種不同境界的代表,到同一個地方看同一杯水,這八個代表所看到的,會是不同的現象:地獄衆生會把水看成是沸騰的銅汁、鐵汁等等;餓鬼道衆生會看成是血、膿等等;一些旁生看成是住處;人看到這就是水;而天人所看到的卻是甘露;八地菩薩有兩種境界,一種會看成跟天人差不多的甘露,另外一種,會把水看成五方佛的空行母;最後,在佛的境界當中,沒有什麼有顔色、有形狀的東西,佛看到的,是法身、光明、如來藏。這八種現象不可能都是准確的,其中只有一個真理,那就是佛的境界,只有佛的境界,才是最終極、最究竟的。

   爲什麼呢?因爲其他代表所看到的現象,都是無明執著的産物,只不過因爲無明有大小,所以産物也有所不同而已,盡管這些現象離真理越來越近,但也只是越來越近而已,除了佛陀以外,沒有一個代表能看到真正的真相。

   假如你們想詳細地了解,就要看《定解寶燈論》的第六品,以及麥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裏面說得比較清楚。

   簡單地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是佛的境界,不是物質的絕對真相,而只能說是相對的真相,即使我們的眼睛視力很好,沒有什麼障礙,也只能看到比較粗大的東西,所以也可以說這個結論是准確的,但要超過這個境界。比如說,原子、電子、核子等等,我們就看不見了,所以這些都是相對的,只有佛陀,才掌握了絕對的真理。

   從這個推理可以得知,我們看到的一切,最終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質,而是如來藏。顯宗的最高境界認爲,外境雖然不是實有的,但無常、如幻如夢的外境卻是存在的;密宗卻認爲,當我們心裏的無明斷除了以後,外境就會隨之而改變,心就有這樣的力量,不需要去管外境,它自己會變得越來越清淨,最後是佛的壇城。

   我們都知道,佛有叁種——法身、報身、化身。密宗很多憤怒、寂靜的本尊,比如五方佛等等,基本上都是報身佛。我們現在說的壇城,可以臨時性地稱之爲是這種佛,但這只是八地菩薩的境界,還不是佛的境界。

   真正最究竟的佛,是佛的法身如來藏。《金剛經》等很多顯宗經典裏面都講過:有顔色、有形狀、有頭、有手的佛像,還不是最了義的佛。顯宗也有宣講如來藏的經典,麥彭仁波切等很多大德認爲,這些經典屬于顯密結合的經典,其見解,是介于顯密之間的。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得出結論,雖然顯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真正最後解決問題的,應該還是密宗。因爲現代人沒有那麼多時間,人的煩惱又非常粗大,不像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相對來說,當時的人都很單純,沒有很多事情可做,煩惱也比較有限,不像現在的人那麼複雜,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那個時候首先推廣的是顯宗。釋迦牟尼佛知道,以後人的煩惱會越來越粗大,僅僅利用顯宗法門,就很難解決問題。佛陀認爲,針對現代社會的人,應該廣弘密宗法門。

   在二千五百年以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的現狀的確是這樣。在漢傳佛教裏面,我比較了解的,就是淨土宗和禅宗,可以說,這兩個宗派都是非常好的。其他宗派我沒有去詳細了解,所以也不敢妄加評論。

   在目前的顯宗修法當中,我認爲比較有希望的,就是淨土宗。淨土宗非常好,如果既沒有太多的智慧,也沒有時間修一系列的法,那最好是選擇淨土宗。淨土宗非常踏實,不會有什麼彎路,也不需要證悟,只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解決問題,我想,對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實在沒有其他希望的人來說,念佛是最好的希望。密宗也有淨土修法,但是它多了一些阿彌陀佛的灌頂和觀想等密宗特有的東西,除此以外,基本上是一樣的。

   我個人認爲,雖然禅宗非常好,但只適合于根機比較高的人。在今天這樣的時代,禅宗能起到什麼…

《慧燈之光五 顯密異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