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五 显密异同▪P2

  ..续本文上一页首先要观唐卡,而唐卡本身,却是人画出来的东西,所以不够究竟。而大圆满却把这些弯路全部抛开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点,通过托噶修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净的现象,这一点很重要。不过,对于能修密宗,却不能修大圆满的这种根机的人来说,就必须要先走一点弯路,才能走到最后的终点。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种最严重的执著:一种执著,是认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烦恼、有生、老、病、死等等;还有一个执著,是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物质,都是实有的东西。

   显宗解决了其中的一个执著,通过显宗中观,可以解决实有的执著——人我、法我、人我执、法我执,但显宗始终没有一个修法能解决不清净的执著。按显宗的说法,包括证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萨在出座以后,还是会看到不清净的现象,会认为一切现象就是不清净的,但也是不实在的,是如幻如梦的。显宗就只能解决这一个执著,另外一个它不能解决。

   而密宗就可以同时解决两个执著,密宗不是特别强调空性,因为之前显宗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密宗所强调的,就是显宗没有解决的事——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这就是显宗和密宗的差别,这个相当重要。

   当然,假如对密宗的信心不足,认识不够的话,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对任何一种佛法,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学密,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是佛为不同众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条路,但如果对密法有相当的信心,就最好能修密法,因为密法的成就是极其神速的。

  (三)空性修法的差别

   显宗最基础的修法,是四念处的修法。到现在都是这样,修显宗的人一般先会修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里面讲的无常、不净、无我等修法。

   显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种:首先顺着《中论》、《入中论》里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维,从而明白一切万物是空性;第二个步骤,在体会到空性的时候,就慢慢地串习、延长这个感受。这样虽然也可以证悟,但进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修法,可以说,整个印度内密的所有精华,都全部引入了西藏,并在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里面体现出来了。这些教派并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因为不团结、不合作,你说一个观点,我说一个理由,最后才形成的教派,而是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长,都是相辅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证悟空性的方法有两种: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

   有相圆满次第也即气脉明点的修法。气脉明点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条件,如果加行没有修好,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简单地说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都希望心里没有杂念,能安静下来,但却很难静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气脉明点当中的气,与内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从意识方面着手,可以控制气脉明点;反之,如果从气脉明点下手,也可以控制意识。此处所说的气,不是指我们的呼吸,而是指运转于脉轮当中的气。

   按照密宗的说法,在身体的胸口、喉间等处,有很多脉轮,这些脉轮和气是一般的肉眼、仪器观察不出来的,但它却是一直存在的。当把这些气控制了以后,所有的杂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因为我们现在无法控制气的运转或活动,所以就会有杂念。

   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把杂念全部解决完了以后,心的本性就会显露出来,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金刚上师的诀窍。如果没有诀窍,哪怕心性显露出来也没有用。实际上,在我们每一次死的时候,心的本性都显露出来过,但我们从来都感觉不到;每天晚上睡觉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也有一瞬间我们会接触到心的本性,但我们从来也没有感觉到,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有诀窍,一用上师诀窍,立即就可以证悟,这就是密宗证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显宗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方法,因为修显宗的人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佛陀只给他们推荐了一些简单的修法。在显宗修行人看来,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们学了那么长时间的显宗五部大论,从来没有从中学到这样的修法。在五部大论里面,只有《现观庄严论》涉及到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现观庄严论》,也从头到尾没有讲这些修法,因为《现观庄严论》的来源,都是显宗的经典。而显宗经典本身,就没有提供这些方法,所以显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于此。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来推翻我们的不清净观念;而圆满次第,则用来推翻我们实有的执著,两种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现在都是这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哪个上师圆寂了,圆寂的时候,肉体如何缩小了等等之类的密宗和大圆满里面所说的成就标志。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转*轮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今天谁证悟了阿罗汉果位,明天谁证悟了一地菩萨的果位一样,这也证明了密宗修法的优点。

   不过,如果让一些对密法没有什么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来,而且会出问题,所以这种人只有修显宗。

   打个比方说,如果准备去一个地方,虽然坐飞机很快,但是对买不起机票的人来说,还是只有乘火车,道理就是这样。

   在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中,佛所宣说的佛经被称为甘珠尔,甘珠尔里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显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藏传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学习显宗,最后才进入密宗。

   而汉传佛教就只有显宗,内密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从汉文版的大藏经里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其中有很多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和论典,却很难看到能把这些经论归纳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很系统、很完整的修法。虽然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圣者也总结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传佛教很多过去有证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将毕生的经历,投入到研究、探讨、实修显密教法的事业中,并把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汇集成从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个很完整而系统的体系,无论是格鲁派、宁玛派还是噶举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修法。

   虽然藏传、汉传,显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还是要客观公正,不能不合实际,不讲原则地当好好先生,说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当然,对不同根机的人来说,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从整体方面看,还是有上下的层次,高低的差别。

   密宗里面不仅讲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体修法,而且还有广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简单。所谓“简单”的意思,不是说它的内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简单,通过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密宗的诀窍。

   我上次也说过,密宗非常适合现代人,因为现代人都喜欢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没有时间去看那么多的经论,都比较容易接受一些简单的修法。比如,上次我们讲禅定修法时,其中的一个修法就非常简单,但修起来的效果还是一样的。如果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是方法越简单越好了。方法如果复杂了,很多人反而不会获得什么利益。

  (四)烦恼即菩提

   尽管在很多显宗比较深奥的大乘经典里面,也提过烦恼是菩提,业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为何烦恼是菩提,显宗却一直没有非常透彻的解释。在此方面,只有密宗才能解释清楚。当然,密宗也有很多层次,这些观点在外密里面讲得也比较模糊。不仅是外密,有些内密讲得也不是很究竟,尽管都是内密,但表达方法清楚不清楚,也有一定的差别。只有在大圆满里面,才有直截了当的答案。

   大家不要误会,这并不意味着佛在宣讲显宗法门时,还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成熟,所以佛在显宗经典里面,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了诸法无我等观点。

   烦恼即菩提,与外境是佛的坛城,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因为我们现在都有内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别念,所以佛就分成内外两个部分来讲,当我们的所有执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后,内外就会融为一体,那时两个观点就融合到一起了。

   烦恼是菩提,也即烦恼就是佛的智慧。这是不是说明,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就有了佛的智慧?那生起嗔恨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生起了佛的智慧呢?这就是很多人最不了解的内容。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也是这个原因。本来密宗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只是密宗的观点很容易让别人产生两种误解:第一个误解,是有些人会凭借自己的感觉而加以反驳,否认密宗的观点,造谤法罪;另外一批人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烦恼是菩提,就没有必要去断除烦恼,可以胡作非为、可以不守戒,也可以不持咒、不修行等等。

   如果没有真正的引导,只是很简单地说,烦恼就是菩提、诸法是佛等等,很多人会产生不好的念头,同时也可能造罪,毕竟世上能接受如此深奥道理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密宗的见解还是越保密越好,只有对根机成熟的人,才能说烦恼是菩提。佛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故而要求密宗不能公开。但保密也是相对的,也不会绝对保密,如果什么都绝对保密,那密宗也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那还有什么用呢?

   本来正宗的密宗,是不能公开的,但如今也没有办法不公开了,现在外面都在大张旗鼓地销售各种各样密法的典籍与佛像,但我清楚,即使文字公开了,也没有人真正知道在说些什么,顶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不仅是密宗,从某种角…

《慧灯之光五 显密异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