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撥雲見日——多識活佛答弟子問之一▪P3

  ..續本文上一頁免做壞事,減少非正常死亡的因素,否則,死亡時思想會糊裏糊塗、出現癡呆、失去知覺等現象……如要是那樣,什麼也觀不起來。

  生起次第的儀軌念誦很熟悉的話,幾分鍾就可以念完,但它的整個觀修過程卻相當複雜,生起次第要修到可以刹那觀才算圓滿,于一刹那中,觀想過程就完成。 所以修煉大威德法合格的人,不是每一次傳法,每一次給人加持才開始從儀規慢慢地觀起,而是一刹那間,自身即刻觀成本尊,如此才具備本尊的加持力,而不是以我們這個普通的肉身來加持。 調遣護法也是如此,若讓這些護法聽從你的命令,你必須是要能清楚堅固地觀成大威德才行。就象國王下命令,隨從沒有敢違命。過去許多大成就者,護法就像隨從一樣地前呼後擁著保護他。你要是本尊修持不到一定層次,他怎麼會聽你的指揮?

  問:那修持大威德法要修到什麼層次才可以調遣護法?

  師:這需要很多條件。一個是戒行,戒行非常重要,護戒如護眼,守持十四密乘戒就要象守護自己的命根一樣。再一個是上師法,虔誠地皈依。這些都是先決條件,然後按照儀規精進修煉,但達到這些條件也不一定能夠調遣護法。 要調遣不容易,對護法我們通常是請求幫助,而不是調遣。但熱譯師則不是這樣,是強硬地命令,因爲他已經修到那個層次,和大威德能夠真實地相應,故而對護法可以隨心所欲直接調遣。

  ――根據錄音整理(部分)

  問:在多年的學佛生涯中,我覺得有兩件事,最難做到,一是持戒很難清淨;二是很難做到無我。但是如果沒有戒行,也就不可能修成。

  師:對,戒行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戒行?現代人能守持根本戒就不錯了,佛經上說末法時代的比丘,在二百五十個戒裏,只要四根本戒加上不喝酒這五條戒能夠守持,就算是好僧人。真正不壞戒的僧人很少。 在藏地能真正守好五戒的僧人就是好僧人,二百五十戒只是授戒時的宣誓,現在的社會根本做不到,做爲居士五戒也必須做到。 僧人五戒裏"殺戒"不是指一般的殺生,而是殺人。一般的殺生不算壞根本戒,僧人戒律裏已經很明確地說,不管是成形人還是未成形人,只要是殺死,都算是犯根本戒,墮胎實質就是將未成形人殺掉,也等同于犯了殺戒。同樣是犯了殺戒,罪業有輕重之別,比如殺牛和殺蚊子,殺牛罪重,殺死蚊子罪就輕一點。輕重是按照衆生在死亡過程中所受的痛苦程度來區分,殺十個蚊子的罪業不及殺一個蒼蠅的罪業,殺一千只蒼蠅的罪業不及殺一只雞的罪業。總之,殺業輕重是依身體大小、智力層次及痛苦程度來判別。

  問:十四根本戒對密乘弟子來講很重要嗎?

  師:最重要的是守持兩條。

  一條是不違背上師,不能違背自己的灌頂上師,無論如何也不能違背。 第二條是必須要保密,因爲密法裏很多觀點與世俗知見不盡相同。有的人看了會不理解,産生懷疑,因此而造業。所以密法必須要密傳密修。  

  密乘戒中“保密法”是最重要的,在沒授戒、沒灌頂的人前是不准談論密法。 北京民族出版社有一位叫郭和卿的人,以前是在地主劉文才家當翻譯,解放後調到民族出版社當翻譯,有一次到西北民族學院來演講,之後他去拜見民族學院的才旦夏茸先生,並請示密法。才旦夏茸是藏地很著名的學者。他問:"才旦夏茸先生,我今天要向您請教大威德有關方面的問題。" 才旦夏茸老師問:"你有沒有受過灌頂?" "我學過法,但沒受過灌頂。" "既然你沒受過灌頂,你就沒有資格來提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權利來給你講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談別的東西。"就這樣拒絕他。 對于修密的人應該這樣做,受了戒有信仰的人是害怕犯戒,因爲他知道犯了戒的罪過,只有沒信仰的人才敢胡說。

  問:嗔火燒毀功德林,嗔心和發怒有區別嗎?如果一不小心發怒就把所有功德都燒掉,那麼累積功德是不是太難?

  師: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把所有功德都燒掉,這正說明嗔怒的罪很重。人發怒時就會失去理智,就會造業。真正的嗔是指發怒後懷恨在心,伺機報複,並采取行動,這樣的"嗔怒"能摧毀千劫善業。煩惱障裏以嗔心最爲嚴重。

  問:這裏的發怒恐怕不包括上師對弟子的發怒吧?

  師:這不算發怒,就象父母責罵自己的孩子,只是愛心的另一種表現。

  發怒嗔恨必須具備動機、目的、行爲、結果。比如殺人,第一個是動機,以嗔心爲動機,我就是要報複,要把他殺死;第二個是在清醒的狀態下采取殺的行動,不是喝了酒了或者是糊裏糊塗的殺,必須是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采取的行動;第叁個,被殺的人已經死了,符合上述的條件,這才構成殺人罪,缺少一個都不構成殺人罪。

  還有一種是沒有殺的心,但是誤殺了,罪過是有的,但比故意殺人要輕。舉一個例子,假如在院子裏抛出一塊石頭,正好打在一個小孩的頭上,把小孩打死了,有沒有罪業?有罪業,但不是故意殺死,屬于誤殺,有結果,有行爲,但是沒有動機,構不成故意殺人罪。

  再者,就是有動機,但沒有行爲,也構不成殺人罪。只要有動機存在,就是在造業。 還有一種是有動機,也有行動,可是沒有殺死,也就沒有結果,這也不構成殺人罪。

  修法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到心態上。有關戒律的問題在律藏裏佛陀劃分得非常細,如同法律定罪一樣,不同性質,最終的結果是不一樣。

  ――根據錄音整理(部分)

  問:夢裏殺人有無罪過?

  師:《入菩薩行》裏討論過這個問題,經中說沒罪,僅僅在思想意識深層裏有殺的動機,並不能構成殺人罪。

  問:要是夢見別人出事故死了,比如夢見人掉河裏淹死,這是不是有什麼預示呢?

  師:這個很難一概而論,夢畢竟是不真實的。

  問:那麼您說夢是假的。九七年在承德寺,卻西活佛灌時輪金剛頂,回來後我做了一個夢,夢中卻西活佛站在大殿臺階上,我站在臺階下,佛爺朝我走來,當時我祈請佛爺給我灌頂。緊接著從佛爺那射來一道白光,射在我的腦門上,我感覺身子往後仰了一下,渾身不得勁,然後就醒了。醒後還覺得腦袋疼。這是不是在加持我?

  師:對,是加持。但夢是很難分辨的,有真也有假,有的是屬于習慣性的出現,也就是記憶裏的東西出現在夢境,有時也會夾雜著一些預示性的東西。佛經上也講了在修持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夢,啓迪你的智慧,也有的預示你在修煉層次上的變化,當然,這不是隨便出現。

  問:修大威德本尊法有無捷徑可尋?

  師:普通修法都是按照法本上的儀規,依照次第來修,最快捷最簡捷的方法是大威德上師瑜珈法,此法門的核心是將自己的上師直接觀成大威德,或者是在自己的上師心中觀想大威德。

  大威德咒子要念滿一個億,快者需要叁年,這就需要閉關來專修。但很少有人具備閉關的條件,閉關專修的成就是非常明顯,在藏地,只要閉叁年大威德關,不成就幾乎是不可能的。

  問:您在《佛教問答一百二十問》裏關于念經念咒,您分了叁類,有的人是隨口念,有的人是發心念。我想那些隨口念的人一邊看電視一邊念咒肯定沒效果,那麼發心念是怎麼念的?

  師:這很難具體講,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的人觀修到一定層次,你看著他好像是在隨便念,但他的心始終不離自己所觀想的內容,不管是看電視,還是和人談話,修煉到高層次的人意念是不會散亂,念咒就是念咒,思想隨時能夠集中;而有的人看起來是在修,心裏卻胡思亂想,口念心不念,一切都是徒勞。 問:我覺得大部分人都還沒達到你說的邊觀邊做事的層次,就拿我來說,就是打坐都還有雜念,胡思亂想,怎麼才能夠克服?

  師:這需要一定的功夫,理論上比較容易,實踐起來很難。心本身就是動的,如不動的話可能就是睡著了,睡著了還會出現夢境。

  修密法利用積極的導引,把多種雜念集中到一個對象上,觀想佛或者觀想咒輪,一念代替萬念,持咒時最起碼要做到這一點。人的心就像野馬,總是亂跑,你得先將它抓住,再實施調教,最後再把它拴在樁上,久而久之,解開後,就不會亂跑了。

  靜不下來主要是因爲私心雜念太多,你必須要有高度的理智。當你生氣時,想靜下來是不可能的,還有當家裏有事或者親人出事時,你的心會始終圍繞這件事上,這都是因爲感情成份太重。那怎樣才能排除這些雜念?這就需要你用理智,這是一個調順的過程,象調順野馬一樣。

  佛教就是修養理智的過程,把不正當的感情轉化爲正當的感情,不是說沒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慈悲心的産生。慈悲心是感情的一種,屬于正面因素,應該發揚的;自我貪心也是一種感情,但屬于負面因素。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該想的,什麼是不該想的,這樣想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自己教育自己,時時處處要想到佛陀的教誨,降低感情,升華理智。

  問:有時我們在修法時,往往念的是這個本尊咒,可腦子裏不自主地觀想另外一個本尊,這該如何對治?

  師: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你沒有具體的專修過一個法門,如果你具體深入地學修過一個法門,你就會清楚地知道在什麼時候該集中精力念哪個咒,配合這個咒語,該如何觀想,比如修《上師瑜珈》,你就會知道怎麼觀想,以及在什麼時候該念咒。

  問:《那若六法》裏講:“人死的時候,嗔怒心很大,所以要叁毒和明光合修。”這個觀點正確嗎?

  師:這個是不正確的,貪嗔之心在死亡的過程中,都已經消失了,不存在了,而光明心是最微細心出現時的一種光明態,此時,任何貪心和嗔心都已不複存在。

  在死亡的過程中有叁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産生白光的感覺,白花花的一種感覺,這時,人粗分的貪嗔癡以及八十種心的狀態全都消失了,(八十種,諸如貪愛、嗔怒、欲望等這些細分心態),這些全部消失了之後,人什麼感覺都沒有,此時外氣已斷,只出現白花花的一片…

《撥雲見日——多識活佛答弟子問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