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素的時候,什麼可能的事情都可以存在,如果沒有這個因緣的話,就是不存在的。一切是因緣的結果,最殊勝的就是這個理論。
小乘人不理解性空,他只看到了因緣存在的實實在在的這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因緣的本質的東西,所以他不能理解性空之理。承認因緣,卻不知道因緣的本質是什麼東西,這就說明他們的智慧是比較遲鈍的。
........
在佛教上來說,爲什麼說聲聞的智慧比較遲鈍呢
因爲他連因緣的本質都不能真正認識到,所以他只能在聲聞的層次上來修法,再上不去。他的智慧理解力就是這樣的,他好像否定不了這個本質,他認爲:存在就有本質,存在和本質是一回事,這個思想是每個人的思想上自然會存在的,既然有我,就有我存在嘛,怎麼能說我沒有呢
既然有杯子,就有杯子的自性存在嘛。一般人都是這種看法,所以他看不到自性空的這一方面。使人感到離奇的就是這個,非常奇怪的,這就是他的思想層次達不到這個高度。
那麼從什麼道理來悟出這個性空之理呢
最勝的法門就是緣起。緣起就是性空的理由和根據、論證。爲什麼是性空的呢
因爲它是緣起的東西,衆緣合成的東西,相互依賴的,相對的東西。
........
就是從名相上,也就是從事物的表面現象上來看待這個事物,這是實實在在的因緣,你怎麼能說它是空的呢
........
那麼爲什麼要講空呢
房子空不空,以及天空空不空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
重要的是自己空不空
自己的思想空不空
空了以後有什麼作用呢
就是我執引起的愛和恨啊,這些東西需要空,所以才講性空。不然的話,性空講不講那是理論上的問題,對修行人毫無用處。
修行的人歸根結底就是要回到自己的身上,觀想自己存在不存在,"我"在什麼地方。如果我都沒有的話,那麼我的身子是指什麼
我的財産、愛啊、恨啊,這些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這不是虛構的嗎
不是和夢中得到的東西一樣嗎
這又有什麼價值呢
講性空的理由就是這樣的。
如果說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從它的自性中産生的話,那麼就和衆緣相結合是違背的。如果從自性中生的話,爲什麼還要衆緣呢
它的存在,爲什麼還要衆多的條件,爲什麼還要時間和空間上的條件呢
如果它真的是自性中生的話,它就可以離開時空,離開任何一種條件而存在。這就是說:物從自性中生是一種悖理,和衆緣和合是相悖的,這兩方面是相違背不能統一的。
如果諸法有了一種不變的自性的話,那麼去染還淨就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從衆生到佛,這是不可能的。衆生的這種虛構意識也不可能消滅。如果本質上是這樣的話,或者它的自性永恒不變的話,那麼衆生的虛構意識也永恒不變,佛的境界也永恒不變,那麼這兩個永恒不變是根本不可能走到一塊去的。佛永遠是佛,衆生永遠是衆生。那麼這樣的佛是從何而來的呀
佛不是衆生變的嘛
佛是衆生中生的,就是一悟一迷之差:迷者爲衆生,悟者爲佛。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從理論上動搖或推翻佛陀您的這個理論。包括現代科學,它都沒辦法,只能承認這個理論。
誰也不能動搖推翻性空之理這個辯證法。
每一件事物分析起來,自性原本絲毫也不存在。在緣分的存在下,任何事物都會産生,事物的存在或毀滅,都是它的緣分、它的條件造成的。
因爲把一切事物看作是因緣存在,因緣生起之物,依緣而有,所以不會陷入絕對的"有",或絕對的"無"。我們思想上的絕對的正確,或者絕對的錯誤,這些看法都是一種執著,實際上沒有絕對的事物。佛教裏頭不承認絕對的事物,連佛都是相對存在的。緣起指的就是相對的意思。
科學的發展逐步地證明著佛理的正確性。比如原子學說,最早的見于佛經裏。
佛承認因緣的存在,因此不會陷入絕對的"有"或者絕對的"無"這兩個偏見,因此,佛陀您的言論就是“所向無敵”的。無論說到什麼她方,都可以圓滿地解釋,而不會落入某一種偏見之中。有的人說絕對的“有”,有的人說絕對的“空”,佛從來沒有說過“絕對”的話,有因緣就有,沒因緣就沒有,任何地方都不承認“絕對”。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研究佛,也沒有辦法來推翻他的觀點,“所向無敵原因所在”就在這裏。一切事物依緣而有破除了“絕對”的觀念, “絕對”的觀念實際上就是一種執著。
.........
有些道理是很難理解的,如果理解不了,即使聽一聽,能夠對這個緣起之理起一個敬心,這對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因緣之法是一切學說的根據,所以說它是:佛的勝法當中的“寶中珍寶”。因爲如果沒有因緣學說的話,佛教的教理就成立不起來,輪回學說也不能成立,從凡到佛的道路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因緣是佛教裏的一個根本學說。
............
因此,凡是入佛道的人最起碼的就是對這個因緣學說理解進而不再懷疑,一懷疑的話,就不能入道了。所以,皈依佛法的前提就是相信因緣,對因緣之法應該是沒有什麼懷疑的,即“堅信不移”。
那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證明輪回呢
這個問題在這裏簡單地說一說。因爲如果不懂輪回因緣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對佛教的這種輪回的觀點起信。特別是有些文化、懂得一些科學知識的人,思想上都有一種文化環境中自然形成的邪見或偏見,它妨礙著我們起真正的信仰。生命就是一個環流--生命之流;也叫續流。生命是一種續流。所謂續流就是一刹那間的變化很多,但都連續到一塊了,叫生命續流,無始無終!這個環流上面你說哪個是開始呀
這生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這就叫作無始無終。
..........
同時從因果規律來說:物質是不可能變成精神的,精神也不可能變成物質,這是永遠不可能的。爲什麼佛學在現代人,特別是科學家、哲學家中間能夠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呢
他們爲什麼信仰呢
有的人說:我們從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直接進入佛學的這個理論境界,比初學佛教而不懂理性思維的這些人要快得多。
這就證明:佛學、佛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佛那個時候,沒有實驗儀器,沒有實驗室,也沒有放大鏡、望遠鏡這些東西,但是佛那時候像望遠鏡這樣的千裏眼、順風耳,在《西遊記》裏不是出現了嘛。神通這一類的東西,現代科學的發展逐步在證明它們。很遠的東西可以看見,很小的東西可以放大,這是他們不得不承認的種種事實。
自性和因緣是絕對對立的兩種性質,所以一個事物就不可能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
各種原因、衆緣和合生成的事物,一切存在,雖然沒有自性,卻能從它的相對因緣的關系中顯出各種現象,可以把沒有自性的這種現象稱作虛幻現象。
我們從上面的分析、推理中認識到:佛說的緣起性空之理確確實實是正確的,誰也不能否定、超越此理,緣起學說是正確無誤的。證明了您的這個緣起性空之理是正確的以後,我們對于其他的無法證明的真理,也可以從推理得到“均是可靠”堅定的信念。“聖言量”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很多東西沒辦法證明,但我們知道了佛說的不會假。
一切論說之中的緣起之說,智慧當中的這種見緣起、見性空的緣起的智慧,就像世間的崇高的勝王一樣。唯有佛,您才達到,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和您較量,和您相比。“別無匹敵”就是沒有對手的意思。再沒有別的人能達到您的這種智慧境界。這種學說就是您第一個提出來的。那麼這種學說是不是釋迦牟尼提出的呢
這裏不是這個意思。佛只是解釋了這種真理,無而不是發明了這種真理。
您所說的這些法,雖然千頭萬緒,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可是從總體上來說,都是從“緣起立意”,都是說緣起的,沒有離開過緣起。從初說法到最後,全部都是說緣起。只不過說法不同,人有各種各樣的,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理解的不同,所以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各種各樣的緣起。對小乘層次的人,說小乘層次的緣起,對大乘層次的人,說大乘層次的緣起,對密乘層次的人,說密乘層次的緣起。總的一個就是離不開這個緣起。“均從埋證緣起立意”,即一切佛法都從這個勝義谛的理,也就是事物的性空之理立意的。
..............
世俗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東西。你如果認識無不到的話,就認爲這是正確的,怎麼會是虛幻的無呢
所以空行母裏亥母的頭是豬的頭。在世俗無之中豬可能是最髒、最臭的東西,但是在密宗裏無卻變成最美的東西了,是美的象征。思想觀念無改變了以後,可能就會成爲最美的東西了。
每當想起您在經裏面諄諄教導衆生的這些話,我的眼前仿佛光芒四射,您的無比巍峨的莊嚴相就在我的腦子裏顯現出來。
每當想起您在經裏面諄諄教導衆生的這些話,我的眼前仿佛光芒四射,您的無比巍峨的莊嚴相就在我的腦子裏顯現出來。
加持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得到的東西,而不完全是靠客觀的東西得到的,特別是就密宗來說,最大的加持力是自己上師的加持力,而不是佛像的加持力。一切加持的根本是上師。所以密宗裏說:要想得到真正的加持,你必須對上無師忠誠不二。有些人學了佛以後,他的層次始終提不高,有的甚至産生這樣那樣的邪見,歸根無結底就是對自己的上師在依止法上有問題,他把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好。
《能海上師傳》上寫,能海上師從西藏回到內地,離開師傅以後,每當想起他的師傅時,就經常落淚。他就是以這樣的一種摯誠感情來對待上師的。現在有幾個人無能這樣對待上師
我們藏地真正信仰密宗的人,對上師就是這樣的,任何事情可以做,違背上師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甚至可以說,你其他的墮戒可以犯,比如說僧人不得已的情況下,四墮戒可以犯,但是,不能違背上師。因爲墮戒可以恢複,你可以再重新求得這個戒,但若是違犯了上師法的話,就沒有救藥了。就…
《佛理精華緣起理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