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講叁善道。何爲叁善道?阿修羅、天、人。叁善道的苦,就是這裏邊要講的內容。在藏文裏邊講的天,就是我們所謂的神仙。在人們的心目當中,所謂的神仙是萬能的,有很多快樂。但佛教的觀點有所不同,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思想叫有神論,還有一種思想叫無神論。何謂有神論?就是有神仙,而且神仙是萬能的思想,叫有神論。什麼叫無神論?根本就不相信有神仙,或者有鬼的存在的,這叫無神論的思想。那我們佛教是屬于是哪一種宗教?如果一定要用有神論和無神論這兩個思想來區分的話,佛教不應該是有神論,而應該是無神論。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佛教雖然承認神和鬼的存在,但並不承認神是萬能的,更不承認神或者鬼能左右人們的命運。它不承認這一套的。所以在世界哲學當中,無論西方哲學,還是東方哲學,很多的哲學領域當中,在分有神論和無神論的時候,基本把儒家學說和佛家學說排列爲無神論的思想當中。儒家又和佛教有所不同,儒家比佛教更有甚之。爲什麼?因爲它承認天命,也承認真龍天子。雖然它所謂的天是一種真理,但是它畢竟承認除了人之外的某一種天來安排人們的命運,或者主宰國家。比如說皇帝,何謂皇帝?那是天子。你看司馬遷的《史記》當中就說,當寫一個皇帝還在草莽之時,一定會寫出很多很多征兆,說明這個人原本從天而降的,專門來人間作皇帝的,或者是上天安排的理由。他總找許多的理由來說明他爲什麼是天子,總找這樣的一個道理來說明他夠資格當皇帝,總是這樣。這就說明他們雖然承認的比較模糊,但是它總承認有某一種神靈,或由天主宰世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和佛教不同。但佛教幹脆根本就不承認神對人的作用,或者對人命運的作用,幹脆就不承認了。
佛教爲什麼不承認這一點?因爲佛教認爲神也是跟牛、馬和人一樣,是一種不同的動物而已。它並沒有什麼能夠主宰他人的能力,它的存在,並不一定要我們去敬仰它。比如說牛是存在的,但我們不信牛。馬是存在的,但我們從來都不崇拜馬。鳥類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從天上飛來飛去,然而我們從來不崇拜它。同樣無論是鬼,還是神,它雖然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並不拜它。爲什麼不拜它?因爲它主宰不了我,也主宰不了世界。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神就能主宰得了。即使是佛祖釋迦牟尼佛,也主宰不了這個世界。那他能起到什麼作用?他能夠指點迷津,教人如何才能夠脫離一切痛苦,如何才能夠求得快樂。你聽從他的這種說法來進行修煉,方能得到離苦得樂。而並不是佛祖釋迦牟尼佛主宰這個天界和人界,或者管理整個世界。所以我們一說天,這個老天,神仙的這個天,我們不能承認所謂的天是萬能的。它是有一些榮華富貴,有一些快樂和享受,那是不假。但是它不主宰一切萬事萬物,它並沒有創造萬事萬物,也不存在萬事萬物,更不能掌控萬事萬物。所以這就是佛教和外道之間最大的差別,也是佛教最了不起的地方。如果有某一個神靈,或者某一個神仙掌控這個世界,掌控這個地球,一切命運就是由它來安排的話,那我們努力也沒用,不該得到的,沒有安排的,我們得不著。不努力也不要緊。該得到的,安排給你,你也總會得到的等等。由此會有許多理論上的毛病,因此佛教不承認天命,或者老天爺的安排!這個天,在佛教當中的天,只不過是四大天王天、叁十叁天,或者雙身天,兜率天等等,欲界天或者梵天等等,色界天和無色界天,它有不同的享受天界的境界而已。就像我們人類掌控著自己的世界一樣,天界也有它的階層,也有它的主子,也有它的下臣,也有它的兵,也有它的奴才,大概是這個意思。我們與它們不同的是什麼?它享受的快樂比我們多了不知道多少倍,我們的本事也超不過它,它就比我們本事大。還有一件事,我們的壽命跟他相比就是一丁點,他的壽命實在是太長。這些就是我們和天界之間的差別。但是佛教說就算是天,它也有許多的痛苦,不是說因爲有了大的榮華富貴的享受,它就一點痛苦也沒有,它有很多的痛苦。
他就這麼說的:生天雖受樂,福盡苦難思,終歸會墜墮,勿樂可應知。
就是說如果你投生到天界變成了天子,或者天女,確實有許多天界的榮華富貴,美色等可以享受,非常非常多。但是你終究還要死的。爲什麼終究還要死?“福盡苦難思”,就是因爲福報享盡了。能夠身爲天子,自然是因爲他在前世的無數世當中,造了福德資糧,而今生得生天上。它的這些福德必定不是出世間的福德,而是世間的福德。既然是世間的福德,自然就是有漏的福德,既然是有漏的福德,他就會享盡。既然會享盡,他終究會把自己所有的福報消化在天界當中,當他的福報已經盡了,他就要墮落下來。因此他就會有非常強大的痛苦。在這裏邊說的“嗟乎”,就是感歎的意思。我不知道這個“嗟乎”是不是從印度來的聲音,在司馬遷那個時候,不知道佛教是不是在漢地,沒有證據能說明當時已經傳播到中國。盡管如此,這個“嗟乎”很像梵文,不像漢文。爲什麼?因爲藏文裏面就有“嗟乎”。而且“嗟乎”恰恰是印度的梵文而來的。總之無論“嗟乎”是漢文也好,梵文也好,簡單的說,它的意思就是哇!或者哎!是歎氣,很大的歎氣。就是歎很長很長的氣,歎的嘿,是什麼意思?它所擁有的這些馬車,或者享受。嘿!它所擁有的這些陵園,它所擁有的這些水池,它所擁有的這些宮殿。嘿!它所擁有的這些绫羅綢緞,或者它所擁有的這些神仙的一切享受。嘿!它所擁有的這種美麗莊嚴的仙子之身,最後它還要掉下來呀!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它要掉下來,掉到地獄、餓鬼、畜生當中去!。它有叁個嗟乎!所以,它一旦掉下來的時候,將會有非常大的痛苦,“終歸會墜墮”。因此它有比快樂多更多的痛苦。就是“勿樂”。在這個時候它就沒有快樂。“可應知”可你應該知道,那有哪些痛苦呢?下面就說了,那它有什麼痛苦?究竟是身體的難受和折磨呢,還是心的痛苦呢?他說身體是沒有痛苦的,但是心裏有很大的痛苦,爲了說明這句話,下面說了八句話;
厭坐衣沾垢,身光有變衰,液下新流汗,頭上故花萎。
如斯五相現,天衆死無疑,地居人若卒,悶亂改常儀。
這裏第一就是“厭坐”。什麼叫厭坐?就是老坐不住,這些神仙平常的時候還能坐得住,但是到要死亡的時候它就坐不住。他什麼時候會出現這種死亡的征兆呢?人間的七百年前。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比如說叁十叁天,人間的一百年大概是它的一天,以這個計算一千多年,就是它的叁十叁天的時間。當然了,有些經裏面有關這個的說法不一。但是它的壽命是很長很長的,人間的七百年只不過是它的七天而已。但是神仙七天之前,大概是就有了這個征兆。而神仙的七天是人間七百年,就是七百年之前開始就有了死亡的征兆。那你看看恐懼了多長時間?恐懼了七百年,當然了他享樂的時候也有,活了幾千年幾萬年他一點都感覺不到。你看我們非常幸福非常愉快的時候,一天都不知道怎麼過的,好像幾分鍾就過完了,甚至講課講到很中聽的時候,好像這個課沒過幾分鍾就講完了,很不過瘾。同樣的道理,當你很幸福的時候,就算是一年,也只有幾天的感覺,不會覺得太長。可是你痛苦的時候,一天比一年還要長,何況七百年是怎麼過的!在這七百年中,他就這樣一直生活在恐懼當中。他爲什麼會知道自己要死?有五個現象可以說明。第一是厭坐。就是在座上坐不住,跑來跑去心慌。第二是衣沾垢。什麼叫“衣沾垢”?神仙的衣服不是說像咱們一樣,是縫衣服工廠裏面縫出來,或者是名牌,不是這個樣子。它一生下來就具有具生的這種天界的天衣,莊嚴無比,永遠不可能有垢染但是到死前的七百年前,也就是到神仙要死的七天之前,他的身上開始有了垢染,變得舊了。這是他們死亡的第二個征兆。第叁,身光有變衰。本來他是無比莊嚴的神仙,那神仙活了幾千年了,不會頭發白,也不會顯得很老,就象十六歲時一樣莊嚴無比。可是即將要死亡的時候,他身上的光大大的減少,就顯得比較柔弱或者憔悴,這就是死亡的第叁個征兆。第四是腋下新流汗。神仙是不可能出汗的,可是他即將要死亡的時候,身上就開始有汗了,而且汗味非常的濃。衆神仙都不敢接近他,他的妻子、他的孩子,跟他非常要好的那些朋友,不忍心把他就擱在那,就拿一些神仙的甘露水、食品什麼的,拿著很長很長的木棍挂在上面,遠遠的把鼻子堵著,就這樣給他送,不敢接近。因爲神仙最怕不淨,別人的身上衣服一有垢染,身上一有汗他就更不敢接近,非常害怕這個髒。就是最親的人,也只有在比較遠的地方,拿一些食物擱在那他就走了,或者拿一些木棍給你舉過來,讓你拿。他只能這樣做。這是第四個征兆。第五,頭上故花萎。他頭上的那些作裝飾的花,雖然在他頭上裝飾了幾千年,可還是美麗無比,從來都不會衰的。可是到死亡前的七天,也就是人間的七百年之前這花就開始衰了,慢慢衰了變成舊的了。因此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亡,也知道將來會到哪裏去,比如地獄、餓鬼、畜生,它不會有好的去處。
爲什麼他沒有好的去處?因爲它的福報全部都享盡了,已經沒有了,罪業卻日益在增強,他做神仙期間,他曾經作過的那些罪已經發展很多了,所以他怎麼能有好去處呢?必然會是地獄、餓鬼、畜生,即使在人間,他也會是很貧窮的人等等。所以他一看到這種場景就感到非常的痛苦、感到非常的難受、感到非常的恐懼,由此有極大的心病。這心病比身病還嚴重,心裏的痛苦比身體的痛苦嚴重。只要是你心裏愉快,身體再有痛苦,它是震不住你的。可是如果你心裏有痛苦,那可沒有太好…
《親友書講記 第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