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親友書講記 第五講▪P2

  ..續本文上一頁作有我,我是有自性的。這樣一來,就變成顛倒的見,由于顛倒見,讓你長期在輪回當中,或者叁惡道當中,招來許許多多的禍害和惡果,遭受無法忍受的種種苦惱。

  其中最主要的是修法正念。四正念當中哪些是法正念?無我。無淨、無常和無樂講完了,這裏主要講“無我”。因爲我剛剛說了智慧,講智慧要講破我執和法執,那就要講無我。那有人認爲既然你是痛苦,是不樂的,怎麼會是無我呢?無我和不樂是相違的。爲什麼?因爲既然是無我,誰受苦?因爲沒有受苦者我呀,我是無的、空的。既然沒有了我,誰還會受苦呢!那麼對這個問題,誰又享受善的果報,誰又承受惡的果報呢?對這個問題,龍樹菩薩做了回答:

   說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蘊空。

  大家都知道,佛陀說:“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首先,色不是我。如果有我的話,那麼色和我是一體的,還是分開的?如果色和我是一體,那就不對了。因爲《摩诃般若經》說:色非我,受非我,想非我,行非我,識非我。就是說色不是我,受不是我,想不是我,行不是我,識不是我。所以,你違背了佛的教言。從理論上講,你說色就是我,是一體的,也是不對的。有幾個方面,第一,色既然我,我和色是一體的,那麼色、聲、香、味、觸五蘊都是色了。那麼色聲香味觸本身還可再分,比如,色分爲形狀和顔色;聲分爲動聽的、不動聽等六種,香味觸也同樣分很多種。同樣,色還可以分爲地、水、火、風四大。那你必須承認,“我”也有許多,比如說,地的我、水的我、火的我、風的我,那就不是一個你了,變成若幹個你了。我們只有一個我,哪有那麼多的我呀?

  第二,因爲色是無常的,所以刹那都在生、住、滅的變化,因此,你必須承認每一刹那的生、住、滅。一旦承認了生、住、滅,那你就承認了我也是無常的,因爲你承認了我是無常的,你就不能承認一個永恒不變的我從前世到今生到來生,也不可以承認昨天的我來到今天。既然是這樣,你不可以承認今天的我是昨天的那個我,因爲昨天的我已經滅了,今天的我已經生了,因爲他是無常的,他不斷的在發生變化,小時候的我是很小的,現在的我很大的,已經不是我了。那你所認爲的這個我,是實有的,既然是實有的,他必須是實在的,既然是實在的,那你就是堅固的、不變的、永恒的,這樣才叫做實在。如果這個你是不斷變換的、不斷生滅的,那就不是永恒的,更不是什麼實在的,因爲它是虛的、假的,只是給他安上一個假名而已,因緣和合而生的,何來實有?何來自性?所謂自性,是不依賴于任何一個因緣所生,而獨有的,因爲我們是無常的。佛陀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就因爲因緣而生,因緣而滅,這是依賴于他的,自然就不是自性的;因爲不是自性的,哪有一個真正自性獨立自在的我呀!所以,如果認同了“我和色是一體的”,那你就承認了我無自性、無實在。既然是破掉了自性和實在,那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我,只不過是假安立的我而已,由此而破掉了有我這一見。

  第叁,如果色是實物,那你必須承認我也是實物,能看得見、摸得著,或眼耳鼻舌身某一個五根的對象。那你必須承認我能看得見,要麼我能聽得見,要麼我聞得到味道,要麼我嘗得到什麼味,要不我會感觸到?可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我,眼睛沒法看到我,耳朵也沒辦法聽到我,眼耳鼻舌身都感覺不到。既然如此,它就不是一種實物。既然不是實物,那我和色怎麼能是一體的?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當中說:如果你承認我是五蘊組成,那麼你就要承認有五個我,由此就變成很多個我了。另外,如果五蘊是實有的實物,因此你要承認它是實物。既然是實物,那麼就像無法讓一種實物變成另外一種實物一樣,你必須要承認未解脫的我無法變成解脫的我,未證得果位的我無法變成證得果位的我,沒有知識的我無法變成爲有知識的我,因爲它是永恒的、不變的、堅固的。再者,土無法變成水,水無法變成火一樣,未解脫的我不可能變爲已解脫的我,無垢染的我變爲有垢染的我,有垢染的我無法變爲無垢染的我。如果是色蘊的五蘊和我不是一體的,而是分別的,那你要承認下面的幾種狀況:第一,就像某個人有牛一樣,因此,你要承認我擁有色受想行識,因爲我是一切的主嘛。第二,或者你必須承認就像某個人坐在墊子上一樣,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安住在我之上。第叁,或者你承認就像樹木依地而生一樣,你要承認色受想行識依靠我而生的。如果我和五蘊是分割而在,只能有這叁種狀況,沒有別的。既然如此,首先,你說就像某人擁有許多的牛一樣,如果我擁有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的話,那違背了佛經,爲什麼?佛經裏說,我不具有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所以,首先你們違背了釋迦牟尼佛的經義,也違背了道理。因爲某某人擁有許多牛,這就意味著這些牛被某某人所控製,你必須承認五蘊皆被于我所掌製。這個道理是講不通的,因爲我不願意讓自己的五蘊受苦,然常常被善惡業力所推;我不願意遇到麻煩,但被善惡業力所推,我的五蘊遇到了很多的障礙和麻煩。我不願意自己有缺點,然而自己必然有許多貪嗔癡的缺點。因此,很明顯,它並不掌權,也並不掌控,所以怎能說像人擁有牛一樣,我擁有色受想行識呢?再說,我即不掌權他的生,由不得我去掌控願意生它就生;也不掌權我不老,不願意老也得老;更由不得不死,不願意自己死也得死;也由不得不病,不願意病也得病;也由不得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所以,你看我是不掌權的,這是第一個解說。

  第二個解說,就是說人坐在墊子上一樣,雖然我不掌權五蘊,然五蘊依靠我而住的話,也是不對的。佛經裏說“色不依我,受不依我,想不依我,行不依我,識不依我”等等,所以,顯然你所說的話,違背了佛經的教授,從道理上也是講不通的。正是相反的,就像人坐在墊子上一樣,我也安住在五蘊之上,這個說法也是不對的。因爲你所所安坐的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無常的。既然你所依靠的實物是無常,它就會發生變化。既然所在處發生了變化,你就不能不再變化了。因爲你依他而生,他沒有了,你就無法繼續存在下去。

  第叁個解說,正如樹木是依賴地而生長一樣,五蘊不是依我而生的。爲什麼?佛經裏說:“色不依于我,受不依于我,想不依于我,行不依于我,識不依于我”。色不靠我,受不依靠我,想不依靠我,行不依靠我。剛才是我不依靠他,現在是他不依靠我。這是佛經裏說的,顯然,你違背了佛的經典。從道理上講,這也是不對的。如果說依靠我而生起五蘊,很顯然我是永恒的、堅固的、實在的、自性的。既然是實在、永恒、堅固、自性所生的我,必須是實在、堅固、不變的。可是色受想行識皆是無常的、變化的、不堅固的、不自性的、不自在的,因此,不同的因就發生不同的果,這是違背了萬事規律,就像牛生牛、馬生馬一樣,同樣的因才能産生同樣的果,不可能有永恒之因就産生無常之果,這是違背常理的。如果你認爲他的色蘊、識蘊完全依賴于我的話,也不對,非我的外在一切事物也是即生湮滅,他沒有依賴于我。下面有一句話說,“知余四蘊空”,你要知道其他的受想行識四蘊,亦複如是,就是四蘊空。

  既然一切萬法皆無我,沒有了我,怎麼能夠有因果報應呢?誰又受因果報應?既然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那今天的我造了惡業了,明天的我受了果報,豈不是一個人造業,另一個人受惡果嗎?對這個問題,第一個回答我已經說完了,就是:說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蘊空。爲什麼無我的道理就在這裏。沒有無我的原因,很簡單,因爲我五蘊既非一體,也非他物。若于五蘊是一體者,那必須如同五蘊有“無”一樣,我也變成了無;蘊無常一樣,我也變成了無常;蘊實物一樣,我也變成了實物。所以“你”是一個“我的概念”,自性、實有、永恒、堅固,因此無從談起所謂的我。然如果我與五蘊也非他物的話,那麼我與五蘊究竟有何關系?究竟是我依靠五蘊而生,還是五蘊依靠我而生?或者是我掌權五蘊?若我既不掌權五蘊,也就不管五蘊,也不依靠五蘊而生,也不依靠我而生五蘊,說明除了五蘊之外,就沒有了我。所以從這個道理來說,首先說明萬法無我,就是無常、無樂、無淨、無我。其中主要是無我,爲什麼無我?就是前面說的四句話。

  下面說雖然無我,但還是緣起因緣所生之法,因果還是不虛的,爲了說明這個道理,他就說了下面的偈子:

   不從時節生,非自然本性,非無因自在,從愚業愛生。

  這句話是精華,大家要記住。爲什麼這句話很重要?因爲我們是從哪裏來的,關鍵就在這裏。第一,五蘊“不從時節生”,不從時間生。藏文中有一句話叫不是無緣無故的生。我們平常愛說一句話叫“天上掉餡餅”,可是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因爲天上沒有人做餡餅,怎麼會掉下來呢?就算掉下來也是從地上扔上去的,才掉下來。這個比喻就是說,你願意生他就生,就像從天上掉下來餡餅一樣,沒有這碼事,因爲任何一個事物,它都是有來源的。何謂來源?爲什麼這個事物是這樣的顔色?爲什麼是這種形狀?爲什麼是弱的或者強的?或者硬的或者軟的?或者白的、紅的?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切都有原因的。既然有原因,說明不是隨心所欲而生,而是因緣和合。

  第二個,不能時生。在印度曾經有說時間生。首先,說時間生的這些人認爲時間是一種永恒的,而這個永恒的時間當中,就會生出一切萬事萬物。他的理論裏是這樣說的,時間能夠讓地水火風四大成熟。還有一個,因爲時間聚合了一切萬事萬物,就是收集了一切萬事萬物,時間讓人們從夢當中醒過來,有時間才能夠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因此沒有一個…

《親友書講記 第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