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有我,我是有自性的。这样一来,就变成颠倒的见,由于颠倒见,让你长期在轮回当中,或者三恶道当中,招来许许多多的祸害和恶果,遭受无法忍受的种种苦恼。
其中最主要的是修法正念。四正念当中哪些是法正念?无我。无净、无常和无乐讲完了,这里主要讲“无我”。因为我刚刚说了智慧,讲智慧要讲破我执和法执,那就要讲无我。那有人认为既然你是痛苦,是不乐的,怎么会是无我呢?无我和不乐是相违的。为什么?因为既然是无我,谁受苦?因为没有受苦者我呀,我是无的、空的。既然没有了我,谁还会受苦呢!那么对这个问题,谁又享受善的果报,谁又承受恶的果报呢?对这个问题,龙树菩萨做了回答:
说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蕴空。
大家都知道,佛陀说:“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首先,色不是我。如果有我的话,那么色和我是一体的,还是分开的?如果色和我是一体,那就不对了。因为《摩诃般若经》说:色非我,受非我,想非我,行非我,识非我。就是说色不是我,受不是我,想不是我,行不是我,识不是我。所以,你违背了佛的教言。从理论上讲,你说色就是我,是一体的,也是不对的。有几个方面,第一,色既然我,我和色是一体的,那么色、声、香、味、触五蕴都是色了。那么色声香味触本身还可再分,比如,色分为形状和颜色;声分为动听的、不动听等六种,香味触也同样分很多种。同样,色还可以分为地、水、火、风四大。那你必须承认,“我”也有许多,比如说,地的我、水的我、火的我、风的我,那就不是一个你了,变成若干个你了。我们只有一个我,哪有那么多的我呀?
第二,因为色是无常的,所以刹那都在生、住、灭的变化,因此,你必须承认每一刹那的生、住、灭。一旦承认了生、住、灭,那你就承认了我也是无常的,因为你承认了我是无常的,你就不能承认一个永恒不变的我从前世到今生到来生,也不可以承认昨天的我来到今天。既然是这样,你不可以承认今天的我是昨天的那个我,因为昨天的我已经灭了,今天的我已经生了,因为他是无常的,他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小时候的我是很小的,现在的我很大的,已经不是我了。那你所认为的这个我,是实有的,既然是实有的,他必须是实在的,既然是实在的,那你就是坚固的、不变的、永恒的,这样才叫做实在。如果这个你是不断变换的、不断生灭的,那就不是永恒的,更不是什么实在的,因为它是虚的、假的,只是给他安上一个假名而已,因缘和合而生的,何来实有?何来自性?所谓自性,是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因缘所生,而独有的,因为我们是无常的。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因为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这是依赖于他的,自然就不是自性的;因为不是自性的,哪有一个真正自性独立自在的我呀!所以,如果认同了“我和色是一体的”,那你就承认了我无自性、无实在。既然是破掉了自性和实在,那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我,只不过是假安立的我而已,由此而破掉了有我这一见。
第三,如果色是实物,那你必须承认我也是实物,能看得见、摸得着,或眼耳鼻舌身某一个五根的对象。那你必须承认我能看得见,要么我能听得见,要么我闻得到味道,要么我尝得到什么味,要不我会感触到?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我,眼睛没法看到我,耳朵也没办法听到我,眼耳鼻舌身都感觉不到。既然如此,它就不是一种实物。既然不是实物,那我和色怎么能是一体的?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当中说:如果你承认我是五蕴组成,那么你就要承认有五个我,由此就变成很多个我了。另外,如果五蕴是实有的实物,因此你要承认它是实物。既然是实物,那么就像无法让一种实物变成另外一种实物一样,你必须要承认未解脱的我无法变成解脱的我,未证得果位的我无法变成证得果位的我,没有知识的我无法变成为有知识的我,因为它是永恒的、不变的、坚固的。再者,土无法变成水,水无法变成火一样,未解脱的我不可能变为已解脱的我,无垢染的我变为有垢染的我,有垢染的我无法变为无垢染的我。如果是色蕴的五蕴和我不是一体的,而是分别的,那你要承认下面的几种状况:第一,就像某个人有牛一样,因此,你要承认我拥有色受想行识,因为我是一切的主嘛。第二,或者你必须承认就像某个人坐在垫子上一样,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安住在我之上。第三,或者你承认就像树木依地而生一样,你要承认色受想行识依靠我而生的。如果我和五蕴是分割而在,只能有这三种状况,没有别的。既然如此,首先,你说就像某人拥有许多的牛一样,如果我拥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话,那违背了佛经,为什么?佛经里说,我不具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所以,首先你们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经义,也违背了道理。因为某某人拥有许多牛,这就意味着这些牛被某某人所控制,你必须承认五蕴皆被于我所掌制。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我不愿意让自己的五蕴受苦,然常常被善恶业力所推;我不愿意遇到麻烦,但被善恶业力所推,我的五蕴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麻烦。我不愿意自己有缺点,然而自己必然有许多贪嗔痴的缺点。因此,很明显,它并不掌权,也并不掌控,所以怎能说像人拥有牛一样,我拥有色受想行识呢?再说,我即不掌权他的生,由不得我去掌控愿意生它就生;也不掌权我不老,不愿意老也得老;更由不得不死,不愿意自己死也得死;也由不得不病,不愿意病也得病;也由不得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所以,你看我是不掌权的,这是第一个解说。
第二个解说,就是说人坐在垫子上一样,虽然我不掌权五蕴,然五蕴依靠我而住的话,也是不对的。佛经里说“色不依我,受不依我,想不依我,行不依我,识不依我”等等,所以,显然你所说的话,违背了佛经的教授,从道理上也是讲不通的。正是相反的,就像人坐在垫子上一样,我也安住在五蕴之上,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你所所安坐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无常的。既然你所依靠的实物是无常,它就会发生变化。既然所在处发生了变化,你就不能不再变化了。因为你依他而生,他没有了,你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第三个解说,正如树木是依赖地而生长一样,五蕴不是依我而生的。为什么?佛经里说:“色不依于我,受不依于我,想不依于我,行不依于我,识不依于我”。色不靠我,受不依靠我,想不依靠我,行不依靠我。刚才是我不依靠他,现在是他不依靠我。这是佛经里说的,显然,你违背了佛的经典。从道理上讲,这也是不对的。如果说依靠我而生起五蕴,很显然我是永恒的、坚固的、实在的、自性的。既然是实在、永恒、坚固、自性所生的我,必须是实在、坚固、不变的。可是色受想行识皆是无常的、变化的、不坚固的、不自性的、不自在的,因此,不同的因就发生不同的果,这是违背了万事规律,就像牛生牛、马生马一样,同样的因才能产生同样的果,不可能有永恒之因就产生无常之果,这是违背常理的。如果你认为他的色蕴、识蕴完全依赖于我的话,也不对,非我的外在一切事物也是即生湮灭,他没有依赖于我。下面有一句话说,“知余四蕴空”,你要知道其他的受想行识四蕴,亦复如是,就是四蕴空。
既然一切万法皆无我,没有了我,怎么能够有因果报应呢?谁又受因果报应?既然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那今天的我造了恶业了,明天的我受了果报,岂不是一个人造业,另一个人受恶果吗?对这个问题,第一个回答我已经说完了,就是:说色不是我,我非有于色,色我非更在,知余四蕴空。为什么无我的道理就在这里。没有无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五蕴既非一体,也非他物。若于五蕴是一体者,那必须如同五蕴有“无”一样,我也变成了无;蕴无常一样,我也变成了无常;蕴实物一样,我也变成了实物。所以“你”是一个“我的概念”,自性、实有、永恒、坚固,因此无从谈起所谓的我。然如果我与五蕴也非他物的话,那么我与五蕴究竟有何关系?究竟是我依靠五蕴而生,还是五蕴依靠我而生?或者是我掌权五蕴?若我既不掌权五蕴,也就不管五蕴,也不依靠五蕴而生,也不依靠我而生五蕴,说明除了五蕴之外,就没有了我。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首先说明万法无我,就是无常、无乐、无净、无我。其中主要是无我,为什么无我?就是前面说的四句话。
下面说虽然无我,但还是缘起因缘所生之法,因果还是不虚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就说了下面的偈子:
不从时节生,非自然本性,非无因自在,从愚业爱生。
这句话是精华,大家要记住。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关键就在这里。第一,五蕴“不从时节生”,不从时间生。藏文中有一句话叫不是无缘无故的生。我们平常爱说一句话叫“天上掉馅饼”,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因为天上没有人做馅饼,怎么会掉下来呢?就算掉下来也是从地上扔上去的,才掉下来。这个比喻就是说,你愿意生他就生,就像从天上掉下来馅饼一样,没有这码事,因为任何一个事物,它都是有来源的。何谓来源?为什么这个事物是这样的颜色?为什么是这种形状?为什么是弱的或者强的?或者硬的或者软的?或者白的、红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切都有原因的。既然有原因,说明不是随心所欲而生,而是因缘和合。
第二个,不能时生。在印度曾经有说时间生。首先,说时间生的这些人认为时间是一种永恒的,而这个永恒的时间当中,就会生出一切万事万物。他的理论里是这样说的,时间能够让地水火风四大成熟。还有一个,因为时间聚合了一切万事万物,就是收集了一切万事万物,时间让人们从梦当中醒过来,有时间才能够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没有一个…
《亲友书讲记 第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