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可以对抗时间的。我们现在还有这种思想,虽然不是系统的,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的,比如说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其实这种说法类似时间生的说法,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就已经有了。龙树菩萨就说“非时节所生”,因为你认为时间是永恒的,永恒的事物当中产生无常的事物,那是违反了事物的法则,因为必须是在因断除的同时产生果,才是合理的。再说,任何事物的成立,必须不是一个因,而是有许多的因和缘结合才能产生。既然时间是一切万事万物生长的源头,那么它就无法因缘和合,因为永恒的,永恒的和无常的是没办法联合的。另外,因为是永恒、不变的,既然他生就变成了永远的生,而不间断,灭就不间断而永远的灭,因此,你必须承认一切万事万物,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未来的,都是同时有的,是永恒的。因为是永恒的,不可以在不同的时代生出不同的东西,否则它就不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变化的,因为它起码他所生出来的东西都是不断的在变,说明他的本身也在变,所以他是不能证明是不变、永恒的。因此,就不从时节生。
另外,数论派认为,成、暗和力。成就是快乐,暗就是痛苦,力就是快乐和痛苦的这种平衡。那么这三个生事物是在这个当中所生的。或者,因为[成暗]、心理,都是自性是永恒的,所以,他说这是不对的,因为首先,它的本性和现象如果是一样的话,那么它的自性如同现象一样就是千变万化的,变成了无常。如果是分割的话,那么你必须承认自性和现象或显现,都和(体的)这种说法相矛盾的7:54,所以没有办法理解。
第二句话,有一个非自然本性。也不是他的自然本性,或他的自性生。为什么?因为是自然本性生的话,那就决不可以依赖于其他的任何的一个东西,因为自然本性就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他的本性要生他,是没有必要依赖于任何一个其他的物质,然而我们看到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许多许多事物的聚合,才变成了另外一个物体,所以说他是不对的。
另外,有的派认为,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以大自在天(外道的一个神仙)先想了之后才生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以大自在天所变。龙树菩萨说那也并不对,他说“非无因自在”。自在是大自在天,如果一切万事万物的产生一定是大自在天先想好了,然后才生的话,那你必须承认究竟大自在天的思想和大自在是否是一个。如果是一个,那就不对,因为大自在是永恒的,那他的想法或欲望是无常的,无常怎么能够和永恒是一体的?如果是分开的话,那也不对,因为你不能说明这个欲望一定是大自在的欲望,怎能知道不是他是另外一个人的欲望或其他人的欲望呢?如果你承认大自在天的欲望所生的话,那你必须要承认这个欲望和大自在天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此,不共同的因果生,也是不对的,就是说不同的因产生不同的果,也是不对的。就像如果不同的因要产生不同的果,你就要承认狗生羊,羊生马,马生人,人生蛇。反正不同的因可以乱生,(11:)他的存在一定要跟他的血统或者规律,所以他就否定一切不共同之因所生。
那是从哪里生的?最后他说,从愚昧的愚、业力的业和爱这三种东西而生。比如,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就是这三个东西所生。怎么证明是这三种东西所生?首先,以十二缘起来说明,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无明和愚昧是一码事。首先要成立三个东西是什么呢?无明、行、识。无明好比耕田的农夫,行好比种子,识好比农田。什么是识?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或叫识体。为什么把它比作农田?因为农田没有分别心,你在田里种豌豆也行,种小麦也行,大豆也行,大米也行,青稞也行,你种什么它就长什么。这与中国的古代文化当中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有所不同。佛教不承认这个,佛教认为人之初,本性既非善也非恶,犹如一张空白的纸,没有任何花纹。正如你不能说空白纸上有红字、黑字或蓝色字一样,人之初,本性也既非善也非恶,它是无记的。无记就是没有记录,没有善的记录,也没有恶的记录。农田的本性既非大米的田,也非小麦的田,也非是豌豆的田,也非是其他的白菜之类的田,都不是,他只不过是空田而已,你种了什么,将来他就长什么。同样的道理,人之初,本性既非善也非恶,你种了什么,他就长什么。如果它的本性是善的话,那恶的就种不了;恶的种不了,这世界上就没有恶人。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毕竟有恶人,这就证明人之初本性也可以种下恶的种子。如果认为本性恶,也不对,因为这世界上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善人。这说明如果你要种善根,也能长出善的果来。如果说本性即善即恶,也不对,这世界上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既非善人也非恶人,这就证明如果你什么都不种,他肯定什么都不长。我的种子同样多,就变成中间、混杂的。所以说识体好比是农田,好的东西接受多了,我们有可能变成好人,因为我们的识体里善的东西学的极其多。恶的东西接触的多了,我们有可能变成恶人,我们这里恶的东西多了。如果我们什么都少接触,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们没有去接触善和恶。我们都接触了,可会变为很杂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识体就如农田。
行者何也?行就是业。行有善行、恶行、无记行三个部分。善行是集资粮福德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行为、言谈和内心的动念。恶行包括身口意的三种恶行的业力。换句话说,善业好比是豌豆,恶业好比是小麦,既非小麦也非豌豆的那是什么?那肯定是白菜之类。这就有三种结果了,也就是善的、恶的、无记的这三种,就叫这里所说的业。为什么善的习气、恶的习气和无记的习气,分别导致好的果报、坏的果报和平等的果报这三种果报呢?你看,有些人小的时候就很邪恶,很极端,总想伤害人,总怀疑人,看到人就不高兴。这种邪恶不是父母教出来的,也不是在学校里学来的,因为他的本质就很残暴。那么这种残暴的人结果会怎么样?他的命运一定会很糟糕,惨不忍睹的,将来定会受到别人的报复,因为他不会老老实实的做人,这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今后的命运,可能就是一个不幸之人了。有的人一生下来,性格非常贤惠、善良、乐观,不会说话时,别人看到他就高兴。长大之后,他一定会非常善良,不计较小事,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非常好,事也做的踏实。这种人是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当然也有父母教出来的。但也有一种人,父母非常堕落,孩子还是非常优秀,这种是前世在习气当中所造的善聚集而来的。相比之下,他的结果一定会好一点。当然如果不遭受意外,百分之八十可以确保这个人将来后果一定会好。虽然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化,但必定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保障。这就是善业恶业为什么要生出不同的结果,那就是业。
什么是爱?贪欲的叫爱。其实,万事万物真的很奇怪,我举个例子,就拿动物的变化。最近澳大利亚出现了一种害虫,特别特别地多。因为青蛙就爱吃这种,于是人们就从非洲引进了一批青蛙,比当地的蛙大得很多。结果到了那之后,不行了。为什么?这种蛙够不着树苗上的虫子。在非洲时,因为那里物产丰富,食物对这些蛙来说,唾手可得,所以它们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一到了澳大利亚,没有生存之路,又干旱,让它们感到危机的不得了,快活不下去了。由于非常大的危机激发他的欲望。由于这种欲望,很快这种动物就繁殖许多。他本身产生一种毒液,就把当地的蛙全部吃了,见到什么它就能吃什么,而且充分运用它本身的毒菌, ,连狗吃了它,都得死。现在人们感到非常烦恼,因为太多了,除也除不了。再如,家里养的鸡飞的不远,为什么家里鸡飞不远?因为它飞的机会很少,反正食物唾手可得,它何必飞来飞去?它不飞了,渐渐它就肥胖了,体重和翅膀不成对比,所以就飞不了。许多黑猩猩手一定比脚长,因为它对手的欲望非常强烈,老是抓在树上跑来跑去。有的猴子尾巴特别灵,它把尾巴勾在树上,身体完全可以挂在那儿。甚至我们人学功夫,学的欲望特别强烈,最后拿手一碰,就能把砖头打碎。有些人通过饮食和锻练,就把肌肉练得很发达。你看,虽然这种变化是很微妙的,是慢慢的,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变化的方向,一定是随着贪欲的爱而运动。佛教并不违背这种原理,所以,他认为我们立刻投入冷地狱这种因,除了自己所造的几刹那的恶业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缘,你要死亡时,火大停下来后,感到非常非常的热,心里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如果我能到一个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地方多好,你一再发愿,有可能你来世就投生到一个冰天雪地的冷地狱之内。当水大停下来时,会觉得非常的冷,发愿如果能够很温热的地方多好。有这种的贪欲心,最后结束了你的这种感觉,昏迷之后,完全有可能你就投生到热地狱里。这是佛经里一再说的。
对这些问题,我绝不是随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是绝对有理论依据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基本上是通过欲望才慢慢的产生。要是没有欲望,是不会产生这种东西的。比如说我们人为什么立着走,而动物不能?因为我们太希望能够站着走了。所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当你对它没有太强烈欲望之后,会变的[更好?];有非常强大的欲望,他会渐渐的发挥。那么这种欲望是什么呢?十二缘起支当中的爱和取,爱是我一定要得到不可,要是得不到,我就决不罢休的这种心理,爱进一步深化,就变成了取。这种爱才产生了五蕴,所以在识体的农田里面,有无明的农夫,种了善、恶和无记无数的业力,这是因。然后产生了像雨水和肥料一样的爱和取,就变成了“有”,这个“有”就等于把因缘结合了。而这个“有”产生了名色。名是我们的神识,色是父母的精卵结合之后,慢慢发育,变成人,所以叫名色。名色渐渐的走上了六处,六处走上触,触走上了受,受走上了爱,爱走上了取,取走上了生。因为生…
《亲友书讲记 第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