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相反的效果,爲什麼?他會感覺你是半個神經病!怎麼這樣說呢?爲什麼他會這麼想?因爲他心裏根本就不相信這一套,所以你說了一千遍、一萬遍也是沒用,他就認爲你在騙他。那你應該怎麼辦?你先考慮考慮你說出的道理他是不是承認,然後你再說這種道理。比如說我最近學佛懂了許多道理,看來對家庭真是好!爲什麼對自己的家庭好呢?要是對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丈夫,對自己的妻子以仁愛、以忠心對待的話,這家就不吵架啦,不吵架不就很幸福了嗎?大家快快樂樂的多好,我自己就再也不吵架啦!還比如說,你跟他說:“我最近信了佛之後,有了極大的信心,爲什麼呢?就是佛法給我了那種積極的心,佛陀說任何一個努力,一定會有成果的。爲什麼?因爲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就像讀書讀得好,將來找的工作就好一樣。”這樣說的前提在哪裏呢?他承認只要讀書讀得好,將來的成績肯定會好,成績好肯定工作會好,這一點他是承認的,所以這麼一說,他感到你說的不無道理,看起來這個佛法好,他會馬上就跟著你來的。所以要慢慢的把他移過來,移到自己要想達到的目的上來,一步一步的來。而這些又不是假話,是真話。要是你用假話來騙他的話肯定不好,可是你這個是真話,那人家只能相信,因爲他沒有什麼理由去破你的真話,也沒辦法去破你的真話是不是啊!
所以我說當你要說服一個不信佛的人,不要用他根本不相信的東西來試圖說服他,那樣的話會適得其反,你要用一些他相信的東西來爭取說服他,他就會慢慢的走進來啦。因爲很多人是以眼見爲實的,如果你沒有能使他絕對信服的道理的話,他是不會服的,而如果他明白了真正的道理,誰都會相信的。因爲佛教本身是好東西,就說今天晚上我們講了多少寶貝的好東西!你說這些用在事業上、家庭上、工作上該如何?那都是非常好的是不是?所以這裏說,前面的美語如同蜂蜜,實語如同花,應該行啊。
棄後可行前,去掉後邊的,那是什麼?是糞一樣的東西,那就是虛言。什麼是虛言呢?嚴格地講,是顛倒的話、假話、騙人的話、不實在的話。我們所說的美語,並不是用假話和虛言來騙人,而是說對方實實在在有的優點,讓他高興,然後用實語來勸說他,讓他走向正道。這是龍樹菩薩說的語言的藝術啊!既簡單又實用。你們要記住我今天晚上講的,都是很精彩的。
今明後亦明,今暗後還暗;
或今明後暗,或今暗後明;
如是四種人,王當依第一。
這是說人追求目標有四種情況,也就是說有四種人。第一種是今生是光明的,來世也是光明的,也就是說現在是光明的,未來也是光明的;第二種是今生是黑暗的,來世也是黑暗的;或者說現在是黑暗的,未來也是黑暗的;第叁種人是今生是光明的,來世是黑暗的,或者說眼前當下是光明的,未來是黑暗的;第四種人是當下是黑暗的,來世是光明的。人追求前途有四種情況。什麼叫現在光明未來也光明,或者今生光明,來世也光明呢?意思就是說:既做到今生能夠消除疾病和障礙,得到身心的健康,包括增長修佛法的一切順緣,消除一切違緣,達到今生是光明的。而且來世也要繼續得到人天之快樂,或者徹底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永久安樂的菩提果位。換句話說,你做事做人不但要考慮未來,也要考慮眼前,不但要考慮眼前,也要考慮未來。也就是說既要做到現在光明,也要做到使未來的前途也是光明。另外有一種人,甘于墮落、懈怠,沈迷于酒色,或世間的貪、嗔、癡、慢、疑當中,過著無所作爲、狼狽不堪﹑很悲慘、很黑暗的生活,一點點的上進心也沒有,純屬是一種消極主義者,這種人未來的前途也仍然是黑暗的,這就叫今暗後還暗。還有一種爲了得到今生眼前某一種小利益而不擇手段,他明明知道這種作法將來肯定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然他卻不在乎,管他呢,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鼠目寸光,爲了達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一切後果的,就是一個極端主義者,自己把自己未來的前途給堵住了。因此說現在是光明的,未來是黑暗的,也就是今生光明,來世黑暗。還有一種是只求未來,而不求現前,這種人把長遠的利益看得非常重,可是眼下的利益卻全部忽視掉了,幹脆一點點都不要,爲了未來堵掉了今生的一切光明,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的。當然了你可以用我們佛教所承認的今生來世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同樣你也可以從眼下和長遠的利益去考慮這個問題。就是說,有的人既不會忽視眼下的利益,輕易的失掉眼下的利益,也不會失去長遠的利益,步步都能做到。還有一種人,既失掉眼下的利益,也會失去長遠的利益,這種人通常很懶惰、很懈怠、是無用之輩。當然了,這當中分明是四種不同階層的人,其中最差的人是什麼?最差的人是既不尋求眼下的利益,也不尋求長遠的利益,爲消極主義者。也就是說即沒有今生的光明,也沒有來世的光明,那當然是最差最可悲的一種。比他好一點的是把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未來毀于不擇手段的貪圖眼前的小利當中,這種人往往是極端主義者,也是可悲的,非常殘酷的,這兩種人都是下等人。第叁種人其實是很不錯的,從黑暗到光明的人,這種人幾乎不顧一切眼前的任何利益,而去尋求未來長遠的利益。但是這種人有一個缺點,是什麼?一個人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餓著肚皮那會很麻煩的,也就是說很費勁兒,很辛苦,這種人比較缺乏智慧。比如拿咱們學佛的人來說,有些人只求學佛,證得佛陀果位,但他從來都不會考慮我學佛當中應具備哪些個順緣,要避開哪些個違緣,關鍵是你如果不去考慮怎樣才能具備順緣,怎樣才能避開違緣,你將會遇到許多許多的麻煩,而這些違緣你應付不了的話,那你就會很辛苦很辛苦。將來你會需要很多很多的順緣,一但碰到了麻煩,因爲你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我需要那些順緣,所以說你得一個一個地去面對它,那就會很辛苦很辛苦,或許你的目的能夠達到,但是過程是很辛苦的,這也不算是最殊勝的。那最好的一種是什麼?應該是現前是光明,究竟也光明的人,也就是說從光明到光明的彼岸。釋迦牟尼佛的很多經典都說到了這個事,從光明到光明,從黑暗到黑暗,從光明到黑暗,從黑暗到光明。
這個意思你可以理解成很多的層面,比如說你可以這樣去理解:追求現前的利益,你可以把它理解爲下士道。眼下你尋求人天之快樂,而人天當中具有六德的人天快樂。什麼是六德你知道嗎?種族興盛,相貌莊嚴,具有自在權,智慧、長壽、快樂。這就是六德。具有自在權,就是有一定的權威,長壽,不但有長壽的壽命,還有健康的身體,身心的健康就長壽。爲什麼眼下要尋求六德?因爲我們未必能馬上證得佛陀果位,如果我們沒證得佛陀果位之前,能避開一切違緣,得到一個修煉佛法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是很重要的。爲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來世投生到一個種姓尊貴的家族,受別人的尊重,由此你度化衆生也好,利益衆生也好,修煉佛法也好,會得到良好的條件,這是肯定的。這與貧民百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爲社會等級不同所造成的條件還是有差異的。簡單地講,要是貧民百姓的話,周圍的孩子們吵吵鬧鬧的,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修法,連個單獨的佛堂都沒有,一會兒這個孩子惹他生氣了,一會那個孩子要他怎麼樣了,他會很鬧心,就很不方便。如果你的條件稍好一些的話,情況就不同了,你有個佛堂,你在那裏修法沒有人打擾。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所以種族尊貴也是很主要的。
第二:相貌端正也是很重要的。爲什麼?如果你的相貌醜陋無比的話,人家會歧視你、瞧不起你。如果你的相貌很端正,人家就會想:唉呀!這個人相貌很好,氣度非凡,看起來是大有作爲。人們就容易相信你。你有沒有發覺呀!如果你不洗頭,也不洗臉,穿很破爛的衣服,去求別人幫你提供什麼條件,和頭發理得很端正,面孔很幹淨,身上穿著一件很好的衣服,在別人面前說:唉!你幫我一點忙吧。你看哪個更有利?爲什麼?凡夫俗子他往往不看你的內心修行如何好,他就看你的外表如何好。一看外表很不錯,很有氣質,常常就會想:哎呦,這是貴人哪!我還是給他幫點忙吧。爲什麼呢?他心理還有一個求利益的心理,將來說不定他還能幫上我的什麼忙呢。所以,相貌端正是很重要的,事實上真的是這個樣子的,的確是不一樣的。
第叁,有一定的權威。只要你不把這個權利拿來坑害百姓、坑害衆生,你把這個權利用好了,就能夠引導許多的人,讓他們走向慈悲、智慧的道路,包括對自己的修行能不能如願,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四,長壽。來世如果得到一個健康長壽的身體的話,那跟體弱多病就不一樣,其修行的力度都不會一樣。
第五,智慧。有智慧的人和沒有智慧的人就不一樣,記佛法的內容和力度都不一樣,是有所差別的。
第六,快樂。還有比較快樂和比較痛苦的人之間,學佛法時能不能夠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學也有差別。如果有若幹若幹不順心的地方,有若幹若幹痛苦的地方,你哪裏有心思靜下心來去修佛法,是沒有條件的,所以,眼下尋求一個八暇十滿的人身,或者人天具六德之身;而究竟,要爭取徹底脫離輪回,證得光明的無上正等覺的佛陀果位,那就是今明後亦明,從光明到光明的方法,這是從最長久的大的利益來講的。如果你把這個從光明到光明的方法、內容濃縮到最小利益來講的話,那就是你不但要考慮現在如何活下去,也要考慮在以後長遠的利益當中如何活下去,如何讓自己有進步。你不但要考慮今年我要活得如何如何好,也要考慮以後的你在長遠當中如何發展下去,讓自己有進步有改善。實際上上述這些,只不過是今生與來世,來世與究竟,或者說現在與未來,今天與明天,這個月與下個月,上半生與下半生,它們通通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從光明走到光明…
《親友書講記 第二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