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親友書講記 第一講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龍樹菩薩所著的《親友書》。上次講的《宗派論》還沒有講完,現在爲什麼又要講《親友書》呢?原因是有居士再叁祈請我講《親友書》,我一直也沒有滿他們的願,因此這幾天我要先把《親友書》講完,然後再講《宗派論》。《宗派論》是一部大論,而且我這次准備集中五部大論來講這個《宗派論》,所以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說完的。這個《親友書》如果要廣講的話也會很長,但是也可以簡略一點兒講,明白其中主要的道理就行了。我覺得學佛的人明白通達《親友書》中所講的道理是很重要的。因爲其中所闡述的內容,可以說是佛教所倡導的倫理道德和做人做事的原則,也是佛弟子尋求現前和究竟利益的一種非常完善的思想。所以我想先講《親友書》或者叫《親友集》。

  《親友書》的作者是二千一百一十多年前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德—龍樹菩薩。唐朝的義淨法師將《親友書》翻譯成漢文。另外在宋朝時也翻譯了一個版本。按照每個偈頌的字數和整體風格來看,義淨法師翻譯的與印度原文更接近。但從內容上來說,印度的跋摩和尚翻譯的版本更全面、更准確,這兩個版本是各有所長。我今天要講的《親友書》還參考了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藏文版本。

  西藏和漢地譯經的規矩不一樣。在漢地,誰翻譯了一部經典之後,後人就不再改動了。在藏地一部經典一旦一個人翻譯了之後,其他人就不再重新翻譯其他版本了,這主要是考慮到如果同一部書有了多種版本,就不知道應該依照哪一個了。那後來人要幹什麼呢?就是在前一譯師所譯的經典基礎上不斷地加以完善,找出內容表達的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直到把它改成大家公認的和原文意思最接近爲止。這是藏地譯師的翻譯風格。

  我今天講解的《親友書》,是按照《親友書》的“釋”來解釋。這個“釋”的作者是西藏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他是宗喀巴大師的師父仁達瓦(仁達惹珠)大師。所以這個“釋”應該是非常精確,沒有任何錯誤的。

  《親友書》就是寫給朋友的書信。宋朝時期印度的大德把它叫做龍樹菩薩的《勸發諸王要偈》,也就是龍樹菩薩勸國王書。實際上原文的名字叫《親友集》,或者《親友書》。藏文的叫法在這裏就不解釋了。

  講《親友書》首先要介紹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可不是一般的凡夫。比他早四百多年前出生的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裏面專門提到了龍樹菩薩將來到這個世界上。他說在南方莂踏這個地方,有一個比丘名字叫具德,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龍猛。他會斷除常見和斷見,在這個世間把我的教法推向興盛,並且能夠宣講如來正法,證得一地菩薩的果位,然後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此外,對龍樹菩薩的授記還有很多,多得說也說不完。《親友書》就是龍樹菩薩給他朋友或者弟子國王寶擎王(樂行王)寫的一封書信,內容主要是講如何才能取證現前和究竟一切利益的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授。

  《親友書》總共分成叁個部分:前行、正行、結行。前行是爲什麼要聽我的這個書信,正行、正式講這個書信,結行爲最後結束。

  甲一、前行:我們看前行,是勸國王認真地看我的書信,說:

  具德我演如如教 爲生福愛而興述

  真善宜應可審聽 此頌名爲聖祗底

  前面這四句話義淨法師翻譯的版本裏面有,但是原文裏面是沒有的,是後來加進去的。另外印度跋摩法師翻譯的譯文裏面也沒有這一部分。所以我就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一下:

  具德我演如如教,就是說具有大功德和大善根的國王,你所以今天能夠聆聽如來的教法,是因爲你前生修善積德所致,所以說是具德,應該聽的。“我演”就是我所演講的,“如如教,”“如”就是如來的教法,也就是佛經裏面所說的內容,而且是許多許多佛經裏面所說的一切精華的內容的總結,所以叫“如”,如來所講的一切教誨的內容,叫“如如教”。

  爲生福愛而興述,我爲什麼要講這樣的教法呢?是爲了讓衆生生起福德和愛樂而講述。它如何能增長福德和愛樂呢?由于它是如來無數經典當中的精華,所以你依此去修煉的話,就能夠得到現前人天之榮華富貴、一切快樂,最終還可以得到究竟的決定善的涅槃福德,或者涅槃果位。“爲生福愛而興述”,就是我要非常詳細地清楚地講述的目地。

  真善宜應可審聽,由于這個所講的內容:一、道理非常殊勝;二、如果你這樣修,就能夠生起善意的善根。所以你要非常認真地聆聽。

  此頌名爲聖祗底,此頌的名字就叫聖祗底,這個聖祗底是什麼意思呢?“聖”就是聖者。“祗”就是所敬之處,是一切所尊敬和敬仰對象的一種非常殊妙的語言,因此叫聖祗底。

  現在按照梵文再來解釋一遍:這是一切功德的本性能夠生起“真善意”的教授,你應該用心仔細地聆聽。簡單說就是:你在過去的無數世中聆聽佛法,修行佛法,是個有極大功德的國王!你要認真地聆聽這個法。聽什麼法呢?聽聖祗底的這個內容。由于你國事繁忙,沒有太多時間聆聽教誨,因此我就概括的說主要的內容,雖然語言不多,但是內容很深奧。爲什麼要說呢?由于一切如來的無數經典當中所說的一切教法,能夠增長現前的增上生和究竟的決定善等一切福報和愛樂,所以說,帝王啊!爲了你自己和你的眷屬,乃至天下一切蒼生的利益,我在此講說這個書信。諸外道殺許多畜生來用血供神,或者燒自己的手指和手臂等等這樣的苦行方式來修行,或者以不能生起善根的一些修禅定的方式來尋求解脫,這些都是顛倒的,是不正確的。能夠脫離輪回的方法唯一就是佛法。由此,如“如來教”當中所說的,爲了增長功德故,今天我來講說《親友書》。

  隨何木等雕佛像 諸有智者鹹供養

  縱使我詩非巧妙 依正法說勿當輕

  無論是木頭所雕刻的佛像也好,石頭所雕刻的佛像也好,泥做的佛像也好,只要是佛像,那麼智者、有學問、有佛學修養的大德就會把他當做真佛一樣來供養他和恭敬他,而決不會由于其所有材料的好壞來區別佛像。同樣的道理,我今天所說的這個內容,“詩非巧妙”,意思是我寫的詩並不是那麼巧妙,但是由于我所說的內容是正確的佛法,所以“勿當輕”,不要輕視這個內容,要把它當做很重要的內容來接受。

  王雖先解如如教 更聞佛語增生解

  猶如粉壁月光輝 豈不鮮明益殊妙

  龍樹菩薩說:國王你雖然對佛法,聞、思、修等已經很多了。“更聞佛語增生解”,但更應該多聽佛語。聽的次數越多越好,思考的越多越好。爲什麼呢?因爲這樣就更能增長對佛法修行的勝解。

  關于這個問題印度的跋摩法師譯得很清楚,但是打的比喻跟這裏不太一樣。他說什麼呢? “大王雖數聞,如來梵音說,勝悟由多聞,屢聞則生信。如日照樹枝,豈不增其先”。大王你曾經聽過很多佛法了,但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是梵音,印度人認爲梵天的音,是音樂當中最好聽的。意思就是如來教法如同梵天之聲一樣非常美妙,你雖然理解得非常好了,但是你更多的聆聽,就會理解的更深,信仰就會越來越增強。義淨法師打的比喻是刷白粉的牆壁本來是白的,一旦照了月光之後就顯得更潔白。這部分主要是勸說國王聽佛法。下面就是正式講佛法。

  

  甲二、正行:正題的內容

  總體上大概有叁部分:一是總說修善積德或造福修善;二是講輪回之苦,讓國王生起對輪回的厭離之心。叁是講脫離輪回之苦而證得涅槃的功德。

  首先,總說勸國王修善也要分成爲叁個部分。

  第一部分,對俗家人和出家人都應該修善的勸說,在這裏又分叁個部分:

  一、六念

  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對佛陀的信仰和虔誠,爲了增長這種信仰和虔誠,就要講六念:

  佛法並僧衆 施戒及與天

  一一功德聚 佛說應常念

  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持戒、念天。這裏邊所說的天,大概是佛和菩薩,或者是本尊,可以這樣理解。下面就詳細解釋六念:

  1、念佛:首先要念佛。如何念呢?不僅是在嘴裏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牟尼佛”,而是還要在心裏面憶念佛的功德。如何念佛的功德呢?要憶念佛的身功德、語功德、意功德,成就功德等等。比如說,在此世間,佛、薄伽梵、善逝、如來、應正等覺、無上士調禦丈夫、世間解、天人師。是無上的人天等一切的本師。佛陀,就是從迷惑夢幻中徹底覺醒的聖者。薄伽梵,翻譯成漢語是世尊的意思,世間唯一的尊者,或者唯一的至尊,裏邊有調伏、具德、超越叁個內容。調伏四魔:煩惱魔、死魔、蘊魔、天子魔。具六功德。超越輪回之苦,也就是脫離輪回之苦的意思。如來如是證得一切種妙智的果位,得到無上正等覺的佛陀就是善逝。爲什麼叫善逝呢?以善道而證得善果,然後通達世間一切無所不知,成爲一切衆生的向導師,是無上的。他具有智慧,並且有它的基礎——戒學和定學,能夠到達不顛倒之果位,所以叫善逝。是人天等一切天下蒼生的本師﹑師父﹑導師。就像這樣一一地想起佛的這些功德來,邊想邊念佛。爲什麼叫如來呢?因爲他通達一切衆生的一切習氣、習慣,知道如何調伏,所以說他是如是證得無上種妙智的果位,調伏一切煩惱魔等,是應贊歎﹑應供養的對象。他具足不顛倒的一切功德最極圓滿,所以說是無上正等覺。對于十二緣起支,以及地水火風空等一切五大等一切器世界的世間和情世界的衆生無所不知,所以說通達一切世間。這裏打的比喻是如馬車的車夫一樣,能夠調伏天下一切蒼生,對不同的衆生以不同的方式來度化。

  2、念法:要常念法的功德。法的功德是無病無斷清靜。無病,意思就是如同無病者具有健康的身體。佛法能夠徹底消除一切煩惱的和壞習氣,所以說無疾病。 “時間無斷”, 爲什麼說無時間斷呢?這是說不僅僅得到一次利益,而是從此以後事事處處都得到…

《親友書講記 第一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