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甘丹大手印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如法的禅座之上,禅座要前低後高。打坐要依毗盧遮那佛的七法或八法。方法是雙腿結金剛跏趺坐,雙手結定印(右上左下)于臍下四指處,兩個大拇指相對于肚臍位置,腰要升起來,背要非常直,兩肩放平,嘴放自然,牙要放松,舌尖輕抵上牙膛,兩眼看著鼻尖,頭略向前傾一點,這是七法,再加上呼吸的方法。八法就是腿、手、腰、嘴、頭、眼睛、肩膀和呼吸這八個方面。因爲我們將來要成佛,佛具兩種身:色身、法身。一切佛陀色身金剛的本質就是毗盧遮那佛,從現在按佛陀的方式打坐也是一種緣起。

  通過九節風的方法消除修法的障礙。先徹底改正思維,一般人俗務纏身,貪嗔癡煩惱熾盛,如果打坐心很難靜下來,因此上座後,慢慢地呼氣出去,再慢慢地吸進來,停一停,算一次;慢慢地呼氣出去,再慢慢地吸進來,停一停,算第二次。在呼氣時觀想自己心裏想的貪嗔癡等染汙心,就象黑霧一樣排出去,吸氣時觀想你前方出現十方叁世一切佛菩薩,他們的慈悲、智慧、德能等一切加持,化爲五色光明(白黃紅蘭綠),通過鼻孔慢慢吸進來。呼吸時不要有聲音,也不能用力,也不要呼的比較長吸的比較短或者吸的比較長呼的比較短,呼和吸的時間應同樣長。在此過程中,你會把貪嗔癡漸漸淡忘,這樣心很容易靜下來,這是噶丹耳傳的一個竅訣,補充在這裏。

  九節佛風的修法,觀想頂輪到密處(臍下四指)有叁脈,左脈、右脈、中脈,直徑約有一毫米,中空筆直。中脈外藍內紅,左白右紅。在頂輪,叁脈向下彎,中脈開口于眉間,左右二脈通到左右鼻孔。密處左右脈比中脈長。先觀想密處右脈裝入左脈中,用左手將左鼻孔堵住,右鼻孔慢慢吸氣,吸氣時,觀想面前資糧田中,十方叁世一切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德能等一切加持,化爲五色光明(白黃紅蘭綠),通過鼻孔慢慢吸進來,通過右脈下行直至密處,。左脈則充滿了黑色煙霧,是無始以來積集的身語意叁門業障,尤其是脈的障礙,也是自身一切災難、疾病等等。左手放下,右鼻孔堵住,左鼻孔呼氣,觀想五色光明進入左脈,將黑色煙霧向上通過左鼻孔排出,直到五色光明充滿了左脈,消除了左脈中一切障礙。這樣呼吸叁次。然後同樣左鼻孔吸氣,右鼻孔呼氣,呼吸叁次。最後兩鼻孔一起吸氣,觀想密處左右脈裝入中脈中,中脈在印堂的口開了,五色光明進入左右脈,充滿了。觀想中脈之中充滿了黑色煙霧,是生起中觀正見、生起無上瑜伽光明身的障礙,是無始以來積集的身語意叁門業障,也是自身一切災難、疾病等等。呼氣時觀想五色光明進入中脈,將黑色煙霧向上通過印堂處排出,直到五色光明充滿了中脈,叁次。這就是九節佛風,是消除修念大手印障礙的方法。

  隨後,將思維放松下來,非常平靜的狀態,不要激動緊張,觀想在資糧田前再次修皈依、發心、上師瑜伽,這是正式修大手印法之前所要作的,最好修《上師供》作爲大手印法的前行。百千次地猛利祈禱,然後如《上師供》所述:

  “由是祈禱最勝師、爲加持故降我頂、複請入我心蓮中、足趾光明願久住。

  (如是收縮福田、觀想師長入自心後、專修大印最爲切要。倘未能爾、亦當如殿誦式及速修式而誦。)”

  觀想資糧田十一層諸尊由下向上融入,最後無上瑜伽部四大金剛融入根本上師,右邊廣行派上師融入彌勒菩薩,左邊深見派上師融入文殊菩薩,後面加持派上師融入金剛持。這樣,中間根本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前面是現前的根本上師,右彌勒菩薩,左文殊菩薩,後金剛持,只此四尊了。此四尊融入中間根本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獅子寶座、大蓮花都融入根本上師。此時,面前只有坐于日月蓮座上的根本上師,根本上師變得越來越小,約一寸高,來到自己的頂門,與自己朝向一致。越來越小,如一粒大米般,通過中脈來到心間八瓣蓮花(八脈)核心,中脈的不壞明點中。根本上師融入你的心中,你就是根本上師,根本上師就是你,你與根本上師、諸佛菩薩永遠分不開了,如是思維並觀想心間根本上師之相。這就是修大手印的開始。

  次于靜境中、略住不動相、勿患得失等、起雜分別想。

  這樣,內心中既不要有什麼希望,也不要産生懷疑,遠離疑心與欲望等等一切分別心,不讓分別心搖動。在心間中脈中,有非常細小的、與自心無別的根本上師,在其中入定,千萬不要動。中脈由頂到密處,從左右看,處于正中;從前後看,略靠後一點,靠近脊髓(因爲人的頸項靠後,而中脈經過脖子的中心)。中脈在心髒的位置向外分出四脈,四脈又分成八脈,故觀成八瓣蓮花。爲什麼要在此觀想呢?因爲,人生成時從此生,死亡時由此結束。所以,在圓滿次第中將中脈的要害定在此。非常細小的、與自心無別的根本上師相就觀想在此處中脈中,在其上一心一意地入定,這符合人生長、死亡的程序。修時不可有疑心與欲望等等,否則會産生動念,影響定力,不會得定,産生任何動念一定要製止。不搖動狀態下,心間中脈當中有非常細小的、與自心無別的根本上師,非常清楚明亮,認識到這就是上師,也是我,如是想,這樣入定。

  然非遮作意、如悶絕睡眠、

  那麼這樣的入定是什麼樣的呢?不是睡著了、昏倒了一樣、心中什麼都沒有的這種狀態,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好的。也就是停止直覺的狀態是非常不好的。爲什麼提到這個呢?有的習定者一打坐,不知不覺地過了叁天五天,認爲這個禅定修得非常好,一座能夠呆得住叁天、五天、七天。其實呢,這未必是好事。爲什麼呢?他只不過是暫時停下來了直覺而已,這種狀態我們經常有的。由于某種原因,有的病人在醫院裏叁天叁夜醒不過來,心髒在跳,但是醒不過來。結果呢自己最好的親人父母喊他叫他,他也醒不過來。其它他也進入我剛才所說的叁天、五天的醒不過來的狀態,就是這麼個道理。只不過停止了暫時的直覺,這是不對的。而且,通過這種的修習方法會浪費很長很長時間,毫無效果。所以說這種所謂明心見性是錯誤的。

  在一千年前,禅宗兩大祖師南能北秀之中,北傳的神秀的後學弟子摩诃衍那去過西藏傳法,最後印度的蓮花戒大師徹底地駁斥他,使他從西藏退出來。原因就是他扭曲地理解了般若的內涵,誤認爲這種“禅定”是明心見性。禅宗中這種類似的觀點很多,當然我估計六祖慧能是不會這樣的,但是在修行者中有這樣誤解的人很多。,在藏地也有類似于這樣“禅定”的修法,也是錯誤的。

  所以,不是直覺的停留,也不是昏倒;如果直覺的停留和昏倒能起作用的話,那不用觀想,拿一塊石頭砸在頭上讓你昏倒,昏個叁天叁夜看看能不能解脫。當然解脫不了。如果睡眠狀態能夠起到作用的話,我們每天晚上都在睡覺,可是對我們斷除執著一點點效果都沒有。所以說不是這個狀態,這是完全扭曲的一種觀點。只不過停止了暫時的直覺,這是不對的。

  要令心不散、正念而防守、及安住正知、心動即覺了。

  因此,你就不可以把思維停留,雖然心念定在心間中脈當中的與根本上師無分別的自心中;但是又要有另一種細小的思維,觀察自己是否定在這個當中,一次一次地去觀察自己是不是定在這種思維狀態下,是不是生起了昏沈和掉舉,是不是生起了搖動心,心裏要去觀察它。對于每一個思維的變化,一定要隨時監督它、觀察它,不要忘記觀察。但是觀察力也不要太大,觀察力太大,入定的狀態會失去的。所以說你主要的精神要放在自己心中與自心無別的根本上師,這樣一種非常明了和清楚的入定狀態,不要放棄。同時另一個很小的思維去觀察,自己是不是在這樣的入定狀態,但這只是偶爾地觀察一下,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剛才說道,我們修定的所緣要非常明亮。什麼叫“明亮”呢?就是與自心無別的根本上師的相非常清楚,顯相就是很小的根本上師的相。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中入定,入定的同時就要用正知去觀察有沒有生起分別心,雖然將來可以不用,但是剛開始時一定要有這樣的監督。

  不管是生起什麼樣的分別心,有兩種處理方法。一個,你想:這是分別心,我不可以生起的。一旦你這樣想的時候,它會自然消失的。如果以這樣的方法,哦,這是什麼什麼分別心,這是什麼什麼分別心,心裏不放棄入定狀態,生起任何一個分別心,你要確認它這是什麼分別心,該不該産生,不該産生的應該消除等等。你這樣去觀察,一旦觀察的時候,它就會消除,因爲分別心畢竟是虛妄的。入定時有沒有其它的分別心?有,正知觀察這個思維本身就是分別心,但是暫時不能沒有這個分別心,用這個分別心來消除其它的分別心。所以一定要另一個角度,去慢慢地觀察它,然後確認這是分別心,不可以生起。這樣一個一個放下後,最後也就習慣了,就不生起其它的分別心了。當你真的不生起其它的分別心的時候呢,你怎麼觀察也找不到一個分別心呢,正知觀察的思維也可以放下,它是最後要放下的。這個觀察思想也要放下,但放下是最後的時候而不是剛開始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有這樣一個側面的細小的思維心,觀察的分別心。所以說最後這個分別心也要放下,就是你打坐時間再長,也不起任何一個其它的分別心的時候,再放下這個觀察心。在這時候也就差不多達到了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以上。第七住心以上時,就基本上不會生起其它分別心了,到了第八住心時就可以放棄這個觀察心了。這是第一種。

  次要令心不散、正念而防守、及安住正知、心動即覺了。、提念直觀照、隨起何分別、即觀彼體性。或如舞劍者、分別起即斷。斷已心住時、不可失正念、盡力而舒緩、如雲“內策而舒緩、心住即在彼”。

  還有一種解決方法,不管任何分別心,也不去觀察他,在當下就把他消滅。一下子就換一個思維方式,馬上就把它消滅。這樣,一打坐,生起什麼分別心,不要去觀察它,一下子就把思維轉移到正念——與根本上師無分別的自心當中,它自然就堵住了,把它斷除。不要去分析它是…

《甘丹大手印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