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甘丹大手印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分別心,該不該生起啊。這是一種直接轉移的方式,不是讓它自己去消失,是一種主動的方式來轉移自己思維。第一種不是主動的,是讓分別心自動地消除,這個是強迫地轉移。

  但是第二種方法有一個弱點,太強烈了,觀察力太強烈了,因爲是直接轉移過來的。所以一定不要忘記,每次轉移後放松。如果你放松不下來,你的這種思維觀察力越來越厲害,正念、定力越來越弱,就不好了。有的人特別緊張,甚至一打坐左手就用力把右手抓得緊緊的,到時候一看,都出汗了。因爲很緊張,他的觀察思維越來越強烈了。這種狀態是本來處于輔助地位的正知占了主導地位,這就不對了。觀察的思維畢竟是個輔助的,它是側面的、很細小的。而主要是的自己心中與自心無分別的根本上師。正知的作用是觀察有沒有分別心,有了馬上轉移,這些都是正念的護持,是幫助,是一個維護者。這種思維強烈了,就會喧賓奪主,就象配角搶了主角的戲。但是放松要掌握分寸,太放松,其他分別心又都生起了。松中有緊,緊中有松,這是很重要的。這樣非常好的有分寸的狀態下入定。假如過于放松,則正知沒有力量,無法監督、製止其他的分別心;用心太緊,則分別心的力量太強,無法安住正念。一定在松緊之間掌握分寸,此極重要。在這種安住正知正念的正確狀態下入定。

  又雲“心性被系縛、能緩定解脫”。不散修舒緩。

  還有的說法是,我們的心一直被各種各樣的分別心所捆緊,一旦讓他放松一點,一定會解脫的,也就是說一定會得到禅定的。因此你一定要不斷地放松,不要太緊。 或隨分別起、即觀彼自性、令自散空寂。如是觀住性、亦見無障礙、空寂而明了、稱曰動靜合。或隨分別起、不必強遣除、認識彼動相、安住其體性。

  還有一種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思維比較放松一點,放松一點的狀態下所生起的任何一種分別心,你要觀察它的本質:它是不是實有的存在?用究竟觀察智來觀察它。也就是說這個是否有實性?一旦發現它並無實性的時候呢,它自然會落空了。用這樣方法老是讓它落空、落空、落空...... ,心中生起了任何一物,你不分別它是什麼,就要觀察它的本性、本來面貌,它本來的面貌是虛空,也就是落空了,找不到真正的自性。然後,再遇到另外一個,又落空了。在落空狀態下入定。反正生起任何一個分別心,你就觀察它的本質,找不到了,就落空了。找不到而落空的狀態下又入定。以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斷除一切分別心。這個方法雖然是性空正見智慧波羅密的修法方式,可是修禅定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個。不管生起任何一個分別心,你就觀察它的本質何在,它的本質不在,那就落空了,在這樣的空中入定,以這樣的方法修定。

  此與船上鳥、飛揚喻相同。如雲海船鴉、任其各方飛、終當落船上。

  這個比喻什麼意思呢?茫茫大海,船中的鳥,飛往天空,任它四處飛,但無處可落,又會回到船上。雖然是在心中根本上師和自己的心無分別的定中,可是又起了分別心,觀察分別心中就讓它落空了,空中又入定,入定之後又回到心中的根本上師和自己的心無分別的狀態當中。任何一種分別心都可以落空掉,就是破掉它的實性的存在,也就是破掉他的實相,破掉它的相。以這樣的方法觀察也可以。

  這叁種方法不一樣,但是對治分別心的效果一樣。一種是讓它自動消失,第二種是通過轉移的方法讓它消失,第叁種觀察它本質,本質落空了,空中入定。

  由如是修習、引生等至體、一切無障蔽、澄淨而光明、色像皆非有、寂靜若虛空、能現一切境、湛然而朗明。如是心法性、雖已現前見、然不可取示、隨見不執著、任運而安住。

  在這樣的叁種不同的修行方法下,會生起什麼樣心呢?你的入定沒有任何障礙或者掩蓋,非常明亮,自心無別的根本上師相非常的明亮,而且這種相不是相,因爲它破相了。諸法,包括心中根本上師這個相,觀察它的本質的時候,沒有真實存在。這樣一種落空的狀態下,既有顯現,但是它的本質又落空了,這樣入定,最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態呢?沒有任何一種分別心來掩蓋自己所觀想的心中自心無別和根本上師,因此非常明亮。既不是色,也不是聲、香、味、觸,都不是的。是遠離色、聲、香、味、觸的,這樣一種如虛空的狀態。

  說到“如空”,不要想成藍色的,藏地曾經有一個叫金剛座的“活佛”,他自稱爲宗喀巴大師的上師喇嘛邬嘛巴的轉世。他說:性空是藍色的。這就完全弄錯了,因爲性空是沒有顔色、形狀的。因爲它是沒有本質的。所以,一說虛空很容易認爲是藍色的,其實“虛空”這個詞,其涵義不是“藍色”,而是空無、沒有的概念。

  任何一種顯現都能夠非常清楚明亮地顯相,可是它的本質又是落空的,是完全虛空的。在這樣一種狀態下,一旦得到這樣的定,不管多長時間都能定住,這時心的本質你就算真正看到了。也就是你現證了心的本質,也就是心的世俗的本質真正地顯相了。但是這還不是智慧波羅密,這只不過是一個禅定而已。但是你這個時候確實看到了心的本質,但是這個心的本質是無法抽象式地想起,因爲心的本質不是抽象的,也是無法用抽象法來描述。也無法看到,也無法讓別人看。顯現的任何一物,也無法執著于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是處在非常輕松放松的狀態下的。

  近代雪山中、多數修行者、說此是將佛、手授之教授。法幢則說是、初業所修習、住心勝方便、見心世俗體。

  關于這種修法,雪域藏地很多的修行者說:這就是直接到達如來佛陀果位的掌中的解脫,他們多數都這麼認爲。可是第四世班禅洛桑確極堅贊(善慧法幢)說:這個只不過是初學者修習住心的一種非常完美的禅定方式,和見到到心的世俗體性的一種方式而已。這是我,確極堅贊說的是。它不是佛陀的掌中的解脫,根本算不上。它只不過是初學禅定者的一種把心定下來的方法,和發現心的俗谛的方式而已。雖然它是修智慧波羅密的基礎,但只是基礎而已,它還算不上是掌中解脫。

  今于心法性、如何能認識、一切諸佛智、示現袈裟身、破除我心暗、當建本師語。

  這既然不是直接到達如來佛陀果位的真正方式,那該怎麼修呢?前面所講修法是爲了入定,這裏是要觀空了。前面屬禅定波羅密,這是智慧波羅密。 善慧法幢大師說:現在我已經把心的世俗的現象講明白了。但是心的本性虛空如何觀修呢?爲了消除自己心中的無明黑暗和一切衆生的無明黑暗,下面就要講授我的根本上師,一切諸佛顯現的善知識形相——桑結意希大師,口授的無與倫比的耳傳教授、竅訣。

  即住前定中、而起微細識、猶如湛淨水、有小魚遊行、審谛觀修者、士夫之自性。

  前面所說的,心中不壞明點當中,和無分別根本上師的的自心,在顯現虛空相的狀態下,沒有色聲香味觸、沒有實相形狀,這樣的一種虛空的現象的極其明亮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入定,這是毫不搖動的心。在這種狀態下如何進一步觀想呢?如同在不動的水裏面,有一條小小的魚兒遊來遊去,水是不動的,但是魚是動搖的。在總體上不動,所顯現的非常明亮的、消除一切分別心的自心,毫不搖動地定在那裏。但是一個很小很細微的思維,就象小魚在不動的水裏面遊動一樣去觀察。因爲剛才已經有了非常強的定力,所以說現在就似在不動的水中,有一條小小的魚兒遊來遊去。但是有一點,那就是魚不能太大。因爲水是不能動的,可是魚太大了,水就會動了。比如鲨魚來了,會形成海浪。因此這裏說小魚是有道理的,意思是動作不要太大,要用極爲細小的思維去觀察。觀察什麼呢?觀察“我”,觀察“我”的存在,也就是觀察心中和上師無分別的自心的本質存在。如何觀察呢?大的狀態還是入定中,用很細小的思維去觀察,要非常精細,不要去大概一想。

  龍猛及佛說、“士夫非地水、非火非風空、非識非一切、離此無士夫、六界假合故、士夫非真實。如是一一界、聚故亦非實。”若如是推求、正定住者等、塵許無可得。爾時勿散動、專修定如空。

  如何觀察?如龍樹菩薩所說。你觀察和根本上師無分別的我心究竟是地?還是水?還是火?還是風?還是空?還是靈魂呢?既不是靈魂也不是地水火風空。那我又何在呢?其實我們只是由精神和肉體兩種組成。肉體是五大組成的,地水火風空。地肯定不是我,因爲要是我,我就無法轉世了。因爲我死了之後,這個地會裝到棺材裏面的。“水”肯定不是我,水會蒸發的,然後變成空氣到天空中,是不會轉世的。火一定不是我,因爲我死了之後,熱量會分散到空氣中。因此不是火。也不是風,因爲風也會和自然其它的風一樣流動。也不是空,因爲空大本來就沒有什麼。所以說既不是地,也不是水火風空。人們很容易認爲神識就是我,神識不會是我。因爲神識是意識的別名而已。從大概說有叁種意識:好的意識、無記的意識、壞的意識。生起邪見是壞意識,生起善念就是好的意識,既不是好也不是壞就是無記意識。那這叁個那個是我呢?如果叁個都是我,我就有叁個了;如果其中一個是我,那麼別的都不是我了,那麼我應該再也不生起其它的意識。這顯然也不是。因此意識也根本不是我。那我何在?心裏要這樣觀察。那麼我是什麼呢?是地水火風空和識等組合成的,在這個組合的整體上安立了一個“我”的假名而已。究竟哪裏有實在的我呢?哪有獨立的我?哪有自在的我呢?心裏這樣想著。因爲地水火風空單獨的都不是我,那麼它們組合起來爲什麼是我呢?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只不過是虛假的名字而已。以這樣的方法來觀察,所觀察的對境我、能觀察的心就象一個細微灰塵都不可得的時候,這樣的落空的狀態下入定。空是沒有的,因此在落空的感受、認識下入定。

  或住等至中、觀察空無色、動現無障礙、明了不可遮、相續無斷心。現起似無待、及執所著境。如靜天所說、“相續與合集、妄如鬘軍等。”以教理成立、如現…

《甘丹大手印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