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甘丹大手印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分别心,该不该生起啊。这是一种直接转移的方式,不是让它自己去消失,是一种主动的方式来转移自己思维。第一种不是主动的,是让分别心自动地消除,这个是强迫地转移。

  但是第二种方法有一个弱点,太强烈了,观察力太强烈了,因为是直接转移过来的。所以一定不要忘记,每次转移后放松。如果你放松不下来,你的这种思维观察力越来越厉害,正念、定力越来越弱,就不好了。有的人特别紧张,甚至一打坐左手就用力把右手抓得紧紧的,到时候一看,都出汗了。因为很紧张,他的观察思维越来越强烈了。这种状态是本来处于辅助地位的正知占了主导地位,这就不对了。观察的思维毕竟是个辅助的,它是侧面的、很细小的。而主要是的自己心中与自心无分别的根本上师。正知的作用是观察有没有分别心,有了马上转移,这些都是正念的护持,是帮助,是一个维护者。这种思维强烈了,就会喧宾夺主,就象配角抢了主角的戏。但是放松要掌握分寸,太放松,其他分别心又都生起了。松中有紧,紧中有松,这是很重要的。这样非常好的有分寸的状态下入定。假如过于放松,则正知没有力量,无法监督、制止其他的分别心;用心太紧,则分别心的力量太强,无法安住正念。一定在松紧之间掌握分寸,此极重要。在这种安住正知正念的正确状态下入定。

  又云“心性被系缚、能缓定解脱”。不散修舒缓。

  还有的说法是,我们的心一直被各种各样的分别心所捆紧,一旦让他放松一点,一定会解脱的,也就是说一定会得到禅定的。因此你一定要不断地放松,不要太紧。 或随分别起、即观彼自性、令自散空寂。如是观住性、亦见无障碍、空寂而明了、称曰动静合。或随分别起、不必强遣除、认识彼动相、安住其体性。

  还有一种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思维比较放松一点,放松一点的状态下所生起的任何一种分别心,你要观察它的本质:它是不是实有的存在?用究竟观察智来观察它。也就是说这个是否有实性?一旦发现它并无实性的时候呢,它自然会落空了。用这样方法老是让它落空、落空、落空...... ,心中生起了任何一物,你不分别它是什么,就要观察它的本性、本来面貌,它本来的面貌是虚空,也就是落空了,找不到真正的自性。然后,再遇到另外一个,又落空了。在落空状态下入定。反正生起任何一个分别心,你就观察它的本质,找不到了,就落空了。找不到而落空的状态下又入定。以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断除一切分别心。这个方法虽然是性空正见智慧波罗密的修法方式,可是修禅定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不管生起任何一个分别心,你就观察它的本质何在,它的本质不在,那就落空了,在这样的空中入定,以这样的方法修定。

  此与船上鸟、飞扬喻相同。如云海船鸦、任其各方飞、终当落船上。

  这个比喻什么意思呢?茫茫大海,船中的鸟,飞往天空,任它四处飞,但无处可落,又会回到船上。虽然是在心中根本上师和自己的心无分别的定中,可是又起了分别心,观察分别心中就让它落空了,空中又入定,入定之后又回到心中的根本上师和自己的心无分别的状态当中。任何一种分别心都可以落空掉,就是破掉它的实性的存在,也就是破掉他的实相,破掉它的相。以这样的方法观察也可以。

  这三种方法不一样,但是对治分别心的效果一样。一种是让它自动消失,第二种是通过转移的方法让它消失,第三种观察它本质,本质落空了,空中入定。

  由如是修习、引生等至体、一切无障蔽、澄净而光明、色像皆非有、寂静若虚空、能现一切境、湛然而朗明。如是心法性、虽已现前见、然不可取示、随见不执著、任运而安住。

  在这样的三种不同的修行方法下,会生起什么样心呢?你的入定没有任何障碍或者掩盖,非常明亮,自心无别的根本上师相非常的明亮,而且这种相不是相,因为它破相了。诸法,包括心中根本上师这个相,观察它的本质的时候,没有真实存在。这样一种落空的状态下,既有显现,但是它的本质又落空了,这样入定,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没有任何一种分别心来掩盖自己所观想的心中自心无别和根本上师,因此非常明亮。既不是色,也不是声、香、味、触,都不是的。是远离色、声、香、味、触的,这样一种如虚空的状态。

  说到“如空”,不要想成蓝色的,藏地曾经有一个叫金刚座的“活佛”,他自称为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喇嘛邬嘛巴的转世。他说:性空是蓝色的。这就完全弄错了,因为性空是没有颜色、形状的。因为它是没有本质的。所以,一说虚空很容易认为是蓝色的,其实“虚空”这个词,其涵义不是“蓝色”,而是空无、没有的概念。

  任何一种显现都能够非常清楚明亮地显相,可是它的本质又是落空的,是完全虚空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旦得到这样的定,不管多长时间都能定住,这时心的本质你就算真正看到了。也就是你现证了心的本质,也就是心的世俗的本质真正地显相了。但是这还不是智慧波罗密,这只不过是一个禅定而已。但是你这个时候确实看到了心的本质,但是这个心的本质是无法抽象式地想起,因为心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也是无法用抽象法来描述。也无法看到,也无法让别人看。显现的任何一物,也无法执着于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是处在非常轻松放松的状态下的。

  近代雪山中、多数修行者、说此是将佛、手授之教授。法幢则说是、初业所修习、住心胜方便、见心世俗体。

  关于这种修法,雪域藏地很多的修行者说:这就是直接到达如来佛陀果位的掌中的解脱,他们多数都这么认为。可是第四世班禅洛桑确极坚赞(善慧法幢)说:这个只不过是初学者修习住心的一种非常完美的禅定方式,和见到到心的世俗体性的一种方式而已。这是我,确极坚赞说的是。它不是佛陀的掌中的解脱,根本算不上。它只不过是初学禅定者的一种把心定下来的方法,和发现心的俗谛的方式而已。虽然它是修智慧波罗密的基础,但只是基础而已,它还算不上是掌中解脱。

  今于心法性、如何能认识、一切诸佛智、示现袈裟身、破除我心暗、当建本师语。

  这既然不是直接到达如来佛陀果位的真正方式,那该怎么修呢?前面所讲修法是为了入定,这里是要观空了。前面属禅定波罗密,这是智慧波罗密。 善慧法幢大师说:现在我已经把心的世俗的现象讲明白了。但是心的本性虚空如何观修呢?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无明黑暗和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下面就要讲授我的根本上师,一切诸佛显现的善知识形相——桑结意希大师,口授的无与伦比的耳传教授、窍诀。

  即住前定中、而起微细识、犹如湛净水、有小鱼游行、审谛观修者、士夫之自性。

  前面所说的,心中不坏明点当中,和无分别根本上师的的自心,在显现虚空相的状态下,没有色声香味触、没有实相形状,这样的一种虚空的现象的极其明亮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定,这是毫不摇动的心。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进一步观想呢?如同在不动的水里面,有一条小小的鱼儿游来游去,水是不动的,但是鱼是动摇的。在总体上不动,所显现的非常明亮的、消除一切分别心的自心,毫不摇动地定在那里。但是一个很小很细微的思维,就象小鱼在不动的水里面游动一样去观察。因为刚才已经有了非常强的定力,所以说现在就似在不动的水中,有一条小小的鱼儿游来游去。但是有一点,那就是鱼不能太大。因为水是不能动的,可是鱼太大了,水就会动了。比如鲨鱼来了,会形成海浪。因此这里说小鱼是有道理的,意思是动作不要太大,要用极为细小的思维去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我”,观察“我”的存在,也就是观察心中和上师无分别的自心的本质存在。如何观察呢?大的状态还是入定中,用很细小的思维去观察,要非常精细,不要去大概一想。

  龙猛及佛说、“士夫非地水、非火非风空、非识非一切、离此无士夫、六界假合故、士夫非真实。如是一一界、聚故亦非实。”若如是推求、正定住者等、尘许无可得。尔时勿散动、专修定如空。

  如何观察?如龙树菩萨所说。你观察和根本上师无分别的我心究竟是地?还是水?还是火?还是风?还是空?还是灵魂呢?既不是灵魂也不是地水火风空。那我又何在呢?其实我们只是由精神和肉体两种组成。肉体是五大组成的,地水火风空。地肯定不是我,因为要是我,我就无法转世了。因为我死了之后,这个地会装到棺材里面的。“水”肯定不是我,水会蒸发的,然后变成空气到天空中,是不会转世的。火一定不是我,因为我死了之后,热量会分散到空气中。因此不是火。也不是风,因为风也会和自然其它的风一样流动。也不是空,因为空大本来就没有什么。所以说既不是地,也不是水火风空。人们很容易认为神识就是我,神识不会是我。因为神识是意识的别名而已。从大概说有三种意识:好的意识、无记的意识、坏的意识。生起邪见是坏意识,生起善念就是好的意识,既不是好也不是坏就是无记意识。那这三个那个是我呢?如果三个都是我,我就有三个了;如果其中一个是我,那么别的都不是我了,那么我应该再也不生起其它的意识。这显然也不是。因此意识也根本不是我。那我何在?心里要这样观察。那么我是什么呢?是地水火风空和识等组合成的,在这个组合的整体上安立了一个“我”的假名而已。究竟哪里有实在的我呢?哪有独立的我?哪有自在的我呢?心里这样想着。因为地水火风空单独的都不是我,那么它们组合起来为什么是我呢?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只不过是虚假的名字而已。以这样的方法来观察,所观察的对境我、能观察的心就象一个细微灰尘都不可得的时候,这样的落空的状态下入定。空是没有的,因此在落空的感受、认识下入定。

  或住等至中、观察空无色、动现无障碍、明了不可遮、相续无断心。现起似无待、及执所著境。如静天所说、“相续与合集、妄如鬘军等。”以教理成立、如现…

《甘丹大手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