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的究竟的證悟,與大圓滿上等根器即生解脫,中等根器臨終解脫與下等根器中陰解脫者所獲得之殊勝證悟無一例外,沒有區別。以上所有教法,均以證悟萬法本淨離戲之大平等性而獲解脫。應以此而予以確斷。
第叁節 講述真實之果與作者之名
修持自心光明所得之果,即是當其上之分別及其習氣障礙自然清淨之時,二智將無勤圓滿,而定能獲得原始之位,叁身任運成就!
如上所述,所謂修持“自心之光明”是指:首先上師將“見”介紹給自己,並且自己也對其獲得了徹底的確斷,然後恒常地安住于此本覺狀態之上即爲“修”。並且護持所生自解之“行”,這樣的話,叁身任運成就之“果”將得以現前。如亞科夏紮仁波切所說:
確認自性即爲見,
除此無他當確斷,
安住其上即爲修,
何顯自解即爲行,
叁身任運即爲果,
不離此即叁昧耶。
又如麥彭仁波切所說
見爲無執自清明,
修爲無基離根本,
行爲無偏心安然,
果爲叁身任運成。
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說:
見爲空性原始智,
修爲無執自清明,
行爲無間恒安住,
果爲無垢赤裸裸。
因此,如此《具證長老直指心性》當中的竅訣所言:“專心致志勤勉師教言”等以及“住于如同虛空平等性”等,以此來宣說“見”;“在護持之時,如不動之水而清澈,將心識安住于自地的話,則其法性自然明朗之著重修持之竅訣”等,以此來宣說“修”;“應能于無明蛋殼中剝離”與“于生死迷網之牢籠中獲得解脫”,而“以所生自解之方式而行”與“以夢定量”以及如“所謂以行爲確定道相”一般,“是否具備信心、悲心與智慧等自然生起之道相,觀察身、語之行爲則能了知”等,以此來宣說“行”;現在宣說的真實之“果”即修持自心光明所得之果。
總的來說,就真實之本性而言,自性本覺是遠離得與失的,但是即便如此,還有偈誦說:
一切衆生本爲佛,
但爲客塵所障礙,
客塵清除即真佛。
如同此偈文所說,一切衆生從自性本淨與本性清淨分來說,皆是佛,但爲煩惱、所知二客塵所障。因此所謂的“當其上的客塵分別與其習之障礙自然清淨之時”,是指如果習氣之客塵得以清除的話,即是本淨直斷究竟之果與妙用。
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此“二智無勤圓滿”的話,即是任運頓超之殊勝與妙用。如是定能永恒獲得原始法身普賢如來之佛果。
如雲:“叁身任運即爲果。”此偈文是說,此即是叁身任運之成就!
甚深,格嘿,薩瑪雅。
此爲極其甚深之法,所以稱作甚深。
格嘿是說此爲極其殊勝之密法,因此,應對具器者宣說,而對不具器者應當保密!
所謂薩瑪雅是指于此加上叁昧耶誓言之印。
此文著于第十五勝生周,火馬年(公元1906年),特爲不能精進廣泛聞思,而又欲修持自心本性之在家咒士等,將諸具證長老所體證之直指竅訣,以簡明易行之要訣的方式而予以宣說。麥彭文殊金剛著。善哉!芒嘎朗。
第四節 後記
此文是以上師多丹羅珠江措以及大成就者哲嘎的口傳爲根據,其他盡可能多的竅訣爲旁飾,以自他二利之心,由德合隆寺毫無聞思等功德,名爲丹寶者撰寫爲文。雖然自己倍感愧對諸大智者之心,但在自己外甥如意寶慈誠桑波以及具緣弟子阿吾嘎爾羅,外甥南真以及堪布特曲,法伴羅珠等的敦請下,盛情難卻而寫,慚愧之至而呈。善哉!
叁句擊要
華智仁波切著
頂禮上師
見者廣大浩瀚也
修者智悲光明也
行者佛之苗芽也
若能如是修持故
即生成佛具可能
非也心安了不得
見爲廣大浩瀚者
叁句義之直擊要
首先自心松坦住
不縱不擒無分別
平等松坦自然住
驟然驚心呼出帕
猛烈短促奇妙哉
非爲一切空朗朗
空空朗朗赤無礙
赤裸通透不可說
法身本覺當認清
直指自性本覺第一要
而後無論散與住
瞋怒貪執苦與樂
以至一切時與處
舊識法身當認清
前熟母子光明會
離言覺分中安住
樂明散住再再除
驟施方便智慧字
等引後得無有異
入座離座亦無別
恒常住于無別性
然于未獲穩固間
遠離喧囂修爲重
入座修持平等住
無論一切時與處
唯護法身種種相
除此無他當決斷
獲得唯一確斷第二要
此時貪瞋苦與樂
驟生無盡分別念
識其自性了無蹤
若識解分之法身
則如繪圖于水面
自生自解無間斷
生皆覺空赤裸食
馳皆法身王妙力
無迹自淨了不得
生式于前無有異
解規殊勝最妙要
無此所修皆謬道
具則無修法身性
此爲決定解脫第叁要
具足叁要以爲見
智悲結合以爲修
佛子諸行爲助伴
雖較叁世佛共議
亦無勝此之竅決
覺力法身伏藏師
智慧界中所取藏
非同土石如意寶
極喜金剛之遺教
叁種傳承之心髓
賦予心子秘密印
此乃深義之心語
即爲心語義要訣
切勿不惜舍此要
勿今遺失此竅決
聖賢室利王之殊勝法
叁句擊要
丹貝旺旭仁波切釋
頂禮上師如意寶!
頂禮菩提心勝寶!(譯禮)
第一節 頂 禮
在此將聖者室利王之殊勝教法,叁句擊要之句意盡力統攝爲一,而分爲前善初義,中善正行義,後善終結義叁個部分。
首先,講述第一部分——
頂禮上師!
要認識大圓滿覺性有叁種方法,第一種爲“聞恩之見規”,第二種爲“竅訣修持規”,第叁種爲“加持轉移規”。在這裏大圓滿自宗所用的方法,就是第叁種“加持轉移規”。我們應該知道上師爲一切叁世諸佛總集之自性,並應以猛烈的信心、恭敬受持四灌頂,而後將上師之心與自心相融。依于此種方便而使上師意相續之成就轉移到自相續之中的方法,就是我們應該精勤修持的方法。此外,無論叁世諸佛之悲心與加持有多麼迅猛,如果不依靠上師善知識的話,也是不可能獲得大圓滿甚深竅訣當中所開顯的,證悟之方便的。
“能表比喻上師”指的是具足色身、頭手等,以體相而顯現的,並給予灌頂、講法、開示竅訣的上師。特別是指,指授本來住于自身的原始勝義菩提心之本智,及其無作赤裸之自性的上師,這樣的上師被稱作叁恩上師,應對其進行頂禮。如是,“所表勝義上師”則爲住于肉團心中央之法性光明原始智,應依上師之竅訣而得以證之,此即無生勝義之上師。若能現前此所表勝義上師而做行持的話,即所謂“具持甚深究竟見之頂禮”。
第二節 正文
一、概述
1、概述之正體
見者廣大浩瀚也。
修者智悲光明也。
行者佛之苗芽也。
總的來說,依靠捷徑光明大圓滿者,若欲以即身、即生成佛之方便是什麼呢
其爲同時不離“見”、“修”、“行”叁者,然後才能于此基礎之上現前究竟之果。
因此,若結合近傳之叁種傳承上師名字之含義而講述“見”、“修”、“行”叁者的話——
所謂的“見”,應該是怎樣的呢
一切輪回涅槃萬法都收歸于唯一的覺空明點界之中,且其包納太虛! “見”爲如此之廣大。于如是廣大之見的妙力中所生起的一切輪回涅槃浩瀚無邊之顯相,皆爲無礙、清明、無有混雜而生起的,雖然有輪回涅槃之顯相生起,但無論是輪回還是涅槃都于本覺法身大平等界中未曾動搖!所應修持之見正是如此。
所謂的“修”是怎樣的呢
無礙通達一切萬法之實相、勝義菩提心、廣大法身等真實義的如所有智,與無有造作,任運自生的,對一切于此未悟衆生的大慈悲心,二者雙運,缺一不可。那麼,像這樣如同太陽一般的如所有智——了然觀見自性本覺之勝觀;與如同太陽光芒一般的——對盡所有衆生之無緣大悲,此二種相應法雙運而修,即是所謂的“修爲智悲之光明”。
那麼,“見”、“修”、“行”叁不可分當中的“行”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的“行者佛之苗芽也”,就像于苗芽中可以廣泛地生出莖幹、枝葉、以及果實等等一樣,以此將佛子比作苗芽;修習菩薩六度之道比作莖幹;如同枝葉和果實的菩提分證之果法以及四身五智等則能自然無作任運而生。總的來說,等引之自性本覺種種資糧本來圓滿,故而六度之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圓滿:何也不執爲布施,何也不貪爲持戒,何也無懼爲忍辱,不勤爲精進,安住原始本覺禅定,覺性自生之智慧,此六者本自圓滿。以此覺性之力,在後得行道之時六度自然而生起,則佛之苗芽——菩薩之萬行均爲本覺智慧之助伴。
如果將“見”、“修”、“行”叁者與叁種傳承上師的名字結合而宣說的話——諸佛心印意傳爲隆欽冉堅尊者,持明標傳爲晉美朗巴尊者,補特伽羅耳傳爲佛苗芽尊者c)。此種理解方式闡明于亞科夏紮仁波切的筆記中。
其他,依上師丹巴的教言,則是將“見”、“修”、“行”叁者與叁位上師之特點相結合而宣講的。例如:“見”,如同印度的極喜金剛與藏地的隆欽冉堅二位尊者之見一般,爲…
《金剛密乘大圓滿—突破輪回之道(丹貝旺旭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