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P11

  ..續本文上一頁

  [165] 「微煩惱習障」,藏文作「mtshan ma rags pa kun tu ”byuv ba/(

  )」。

  

  [166] 見《攝論‧世親釋》卷七中。

  

  [167] 「粗相現行」,藏文作「mtshan ma rgya chen po la kun tu spyod pa/」。

  

  [168] 苦、集二谛。

  

  [169] 道、滅二谛。

  

  [170] 「名」字,《金藏》無。

  

  [171] 見《解深密》卷四〈地波羅蜜多品〉第七、《瑜伽》卷七十八初。

  

  [172] 「現前觀察行流轉愚」,原作「現前觀察諸行流轉愚﹝藏文作「”du

  

  byed kyi ”jug pa mvon sum du gyur pa bid/」﹞。

  

  [173] 《金藏》作「染法」,余作「法染」。

  

  [174] 「細相習障」,藏文作「mtshan ma phra mo kun tu ”byuv ba/」。

  

  [175] 「細相現行」,藏文作「mtshan ma phra mo la kun tu spyod pa/」。

  

  [176] 「執」字,《金藏》有,余無。

  

  [177] 「現行」二字,《金藏》有,余無。

  

  [178] 「六」字,《金藏》有,余無。

  

  [179] 《十地經論》卷九原作:

  

  彼菩薩﹝爲﹞無障礙智現前,﹝得﹞般若波羅蜜行現﹝在﹞前,﹝般若波羅蜜行現前﹞時,即于無作行中,生樂心,非起增上行,彼樂對治、此十種法差別示現。

  

  「無作行」,即空行也,今言非安立行是也。

  

  

  

  [180] 「障」字,《金藏》無。

  

  [181] 「于無相有行障」,藏文作「mtshan ma med pa bid du mvon par ”du

  

  byed pa/」。

  

  [182] 「于無相作行」,藏文作「mtshan ma med par mvon par ”du byed pa/」。 

  

  [183] 「別抄」卷六初雲︰

  

  問︰第七地中純無漏相觀,即是無漏相續,如何得有于無相中,作加行障?諸加行心皆有漏故。

  

  解雲︰相續起多,間斷時少,故雲純續。理實間斷起有漏心,故有加行。

  

  [184] 「及」字,《金藏》有,余無。

  

  [185] 「別抄」卷六初又雲︰

  

  問︰第八地障能障「任運現相及土」,應名相中加行障!何故「于無相中作加行障」耶?

  

  解雲︰理實應爾。今但于無相觀中,任運起「現相及土」,即得自在故。今但就能現相智是根本故,故言「于無相中作加行障」也。

  

  [186] 「令」字,《金藏》有,余無。

  

  [187] 《金藏》作「土」,余作「立」。

  

  [188] 《金藏》作「耶」,余作「也」。

  

  [189] 「別」字下,余本有「智」字,《金藏》無。

  

  [190] 本論卷五初雲︰

  

  二乘有學聖道,滅定現在前時,頓悟菩薩于修道位、有學、漸悟,生空智果現在前時,皆唯起法執。我執已伏故。

  

  [191] 今二文合一。

  

  [192] 「不能善利益衆生障」,藏文作「sems can gyi don bya ba la mvon par

  

  ”du byed pa med pa/」。

  

  [193] 見《攝論‧世親釋》卷七中。

  

  [194] 「于饒益有情不作行」,藏文作「sems can gyi don byed pa la mvon

  

  par ”du byed pa med pa/」。

  

  [195] 「皆」字,《金藏》有,余無。

  

  [196] 原無「所」字。

  

  [197] 見《瑜伽》卷七十八﹝《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第七同﹞:

  

  于無量說法﹝藏文作「chos bstan pa dpag tu med pa dav/」﹞,即是此中義無礙解﹝藏文作「don so so yav dag par rig pa/」﹞。

  

  [198] 「無量法句文字」,藏文作「chos kyi tshig dav yi ge dpag tu med pa

  

  dav/」。 

  

  [199] 「法無礙解」字,藏文作「chos so so yav dag par rig pa/」。

  

  [200] 如雲「法句、文字」,隱「名身」未顯說。

  

  [201] 「辯」字下,《金藏》有「才」字。「後後慧辯」,藏文作「gov nas gov

  

  du wes rab dav spobs pa la/」。

  

  [202] 「陀羅尼」,藏文作「gzuvs/」。

  

  [203] 「詞無礙解」,藏文作「ves pa”i tshig so so yav dag par rig pa/」。

  

  [204] 「一方」二字,《金藏》無。

  

  [205] 「別抄」、《義演》、《金藏》、《大正藏》作「迅」,余誤作「迂」。

  

  [206] 「別抄」、《金藏》、《大正藏》作「捷」,余誤作「楗」。

  

  [207] 如定、慧、念等體性。

  

  [208] 即《雜集論述記》卷二十八,其論第叁作「訓詞無礙解」,第四作

  

  「辯才無礙解」。

  

  [209]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十七〈叁慧章〉第二十六。

  

  [210] 「中」字,《金藏》有,余無。

  

  [211] 《金藏》作「謂」,余作「諸」。

  

  [212] 「論」字,《金藏》有,余無。

  

  [213] 《十地經論》卷十一末雲︰

  

  是菩薩得如是陀羅尼力及無礙智樂說力,說法時,在于法座,遍一切叁千大千世界,隨衆生心差別說法。是菩薩法座﹝藏文作「de”i chos kyi stan/」﹞,唯除諸佛及受職菩薩﹝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 dbav bskur ba”i thob so pa rnams/」﹞,于一切中,最爲殊勝。

  

  [214] 《十地經論》十二卷中雲︰

  

  菩薩住此菩薩法雲地,得如是等無量百千菩薩叁昧,以是義故,此菩薩乃至得位菩薩及住善慧地菩薩不能測知。

  

  [215] 即《瑜伽》卷四十八〈菩薩地‧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

  

  二。

  

  [216] 「地」字,《金藏》無。

  

  [217] 如《瑜伽》卷四十八雲︰

  

  如是所說後後住中支分功德,非前前住一切都無,然下品故,不隨其數。當知即彼展轉修習成中、上品,于余後地證得成滿,方乃建立。

  

  [218] 即十障之名。

  

  [219] 「十」字,《金藏》、《大正藏》有,余無。

  

  [220] 即愚。

  

  [221] 謂引證。

  

  [222] 「也」字,《金藏》無。

  

  [223] 見《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第七、《瑜伽》卷七十八。

  

  [224] 即指《對法》。

  

  [225] 《金藏》、《大正藏》作「末」,余誤作「未」。

  

  [226] 《對法》卷十四原文爲:

  

  若得菩提時,頓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頓成阿羅漢及如來﹝藏文作「de”i byav chub thob pa na bon movs pa”i sgrib pa dav wes bya”i sgrib pa lan cig la spov vo/ lan cig la dgra bcom pa dav/ de bźin bwegs par ”gyur ro/」﹞。

  

  [227] 仍見《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

  

  [228] 如說「于如來地有二愚癡」等後雲︰

  

  由此二十二種愚癡及十一種粗重故,安立諸地,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離彼系縛﹝藏文作「mi ldan pa yin no/」﹞。世尊!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甚奇希有,乃至成就大利大果﹝藏文作「ci tsam du phan yon che źiv ”bras bu che ba ni vo mtshar lags so/」﹞,令諸菩薩能破如是大愚癡羅網,能越如是大粗重稠林﹝藏文作「de ltar kun tu rmovs pa”i dra ba chen po rab tu dral civ de”i gnas van len thibs po chen po las yav dag par ”das te/」﹞,現前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229] 即《瑜伽》卷四十七中至卷四十八〈第二持隨法瑜伽處〉第四。

  

  [230] 即《十地經論》。

  

  [231] 即《十地經論‧善慧地第九》。中以十「複次」解,以下爲第一「複

  

  次」。

  

  [232] 「以法無礙智知諸法自相」,藏文作「de chos so so yav dag par rig pa

  

  chos rnams kyi rav gi mtshan bid rab tu wes so/」。漢譯論雲︰

  

  是中自相者,有四種︰一、生法…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