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P3

  ..續本文上一頁

  

  十地修道「位中,亦伏煩惱,斷彼粗重,而非正意」。所以者何?「不斷隨眠,故此不說」。《攝論》本[109]及世親等[110]說:十地菩薩留煩惱障助願受生,故非正意[111]。意趣于智斷所知障,故斷隨眠,不斷煩惱之隨眠也。

  

  

  

  【論文】

  

  九‧二七一 理實初地修道位中,亦斷俱生所知一分,然今且說最初斷者,後九地斷,准此應知。

  

  

  

  【疏翼】

  

  第六以障即無明爲同爲異中,第五論主解答伏難。于中有二︰一、且從初斷說,二、以理解答。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七】

  

  問︰若爾,何故初地但說異生性障,不說更斷修道障也?

  

  論主答︰雖實初地出見道已,修道位中,亦斷俱生所知一分,今十障中從初說故,不說修障。初地既從初說,後九地中所說九障,准此應知,皆從初說。

  

  

  

  【論文】

  

  九‧二七二 住滿地中,時既淹久,理應進斷所應斷障,不爾,叁時道應無別。

  

  

  

  【疏翼】

  

  第五論主解答伏難中,第二以理解答。

  

  

  

  【述記‧卷五十七】

  

  何以得知初地等入地心,出見道已,更斷余惑?

  

  今以理答「住滿地中,時既淹久」,謂二僧祇,理更應斷。若不更斷爾者,一[112]地叁時道[113]既無叁品,應無別故。

  

  

  

  【疏翼】

  

  以上第六以障即無明爲同爲異中,第五論主解答伏難訖。

  

  

  

  【論文】

  

  九‧二七叁 故說菩薩得現觀已,複于十地修道位中,唯修永滅所知障道,留煩惱障,助願受生,非如二乘速趣圓寂;故修道位,不斷煩惱,將成佛時,方頓斷故。

  

  

  

  【疏翼】

  

  第六以障即無明爲同爲異中,第六引《對法》爲證。

  

  

  

  【述記‧卷五十七】

  

  引《對法》十四文爲證:若住滿地心,更不斷惑,如何論說「十地修道」?即初地中唯斷見惑,更不斷修惑,地有九故[114]。

  

  又《攝論》第十說︰煩惱伏不滅,如毒咒所害;留惑至惑盡,證佛一切智。世親雲︰以留煩惱隨眠故,不如二乘速趣圓寂,故留煩惱,助願受生等[115]。謂諸菩薩,由大悲力,意趣一切智故,意趣所知障對治道,不取煩惱對治道;擬于生死助悲願受生故,名「留煩惱」也。不爾,如來大悲最極,應留煩惱隨類化生!

  

  由此故知意不趣斷,故名爲「留」。將成佛時,方頓斷盡。此等,《對法》十四文也。

  

  

  

  【疏翼】

  

  以上第二別解釋十重障中,第一別解釋異生性障訖。

  

  

  

  【論文】

  

  九‧二七四 二、邪行障: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誤犯叁業。

  

  

  

  【疏翼】

  

  第二別解釋十重障中,第二別解釋邪行障。文分爲叁︰一、正明障體,二、初解障斷出二愚,叁、第二解。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七】

  

  《十地》雲:邪行于衆生身等障[116]。世親《攝論》雲︰于諸有情,身等邪行障[117]。義意大同。

  

  「所知障」者,簡煩惱障;「俱生」之言,簡分別起;「一分」之說,簡余修斷諸所知障;下准此解。

  

  「誤犯叁業」名「愚」者,愚品故,解如前[118]。

  

  問︰前二種生死中,言:所知障不能發業、潤生用故[119]。何故此中言俱生一分所發叁業是業趣愚?《佛地論》第七亦言:若所發業、所得果,皆所知障體[120]。

  

  答︰若發業、招生死,所知障即不能,非縛法故[121]。前二生死,由此說不發。若障智叁業,不招惡果,此亦能發。此文所明,但是等流增上業果[122]。

  

  問︰法執既通不善,何故非縛[123]?

  

  答︰不由不善性即是縛[124],如心王等,性即非縛[125]。法執但由煩惱俱故,令成不善,非性[126]是縛。

  

  既爾,何故不感異熟?

  

  今實義者,雖不善心俱,仍名無記。菩薩、二乘,所望各別,即通有覆、無覆無記,故不能招異熟果等。故無前難。

  

  

  

  【論文】

  

  九‧二七五 彼障二地極淨屍羅,入二地時,便能永斷。由斯,二地說斷二愚及彼粗重:一、微細誤犯愚,即是此中俱生一分;二、種種業趣愚,即彼所起誤犯叁業。

  

  

  

  【疏翼】

  

  第二別解邪行障中,第二初解障斷出二愚。

  

  

  

  【述記‧卷五十七】

  

  此業能障第二地淨屍羅故,名「趣」。毀責爲名,如人惡趣,不可言能取趣,不取惡果故[127]。

  

  「粗重」,如前[128],故不別解。

  

  余論中,言「身等」者[129],即是叁業[130]。此言「邪行」,已攝盡故[131]。

  

  【論文】

  

  九‧二七六 或唯起業,不了業愚。

  

  

  

  【疏翼】

  

  第二別解邪行障中,第叁第二解。

  

  

  

  【述記‧卷五十七】

  

  第二解:初、是起業之愚,後、是不了業之愚,非所發業。

  

  此亦非必能發業也,境用別故。

  

  

  

  【疏翼】

  

  以上第二別解釋十重障中,第二別解釋邪行障訖。

  

  

  

  【論文】

  

  九‧二七七 叁、暗鈍障: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聞、思、修法忘失。

  

  

  

  【疏翼】

  

  第二別解釋十重障中,第叁別解暗鈍障。文分爲叁︰一、正明障體,二、解叁地能斷,叁、別明二愚。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七】

  

  《十地》[132]雲︰暗相──于聞、思、修等諸法忘障[133]。世親《攝論》[134]雲︰叁、遲鈍性[135]──于聞、思、修,而有忘失。

  

  

  

  【論文】

  

  九‧二七八 彼障叁地勝定、總持,及彼所發殊勝叁慧,入叁地時,便能永斷。

  

  

  

  【疏翼】

  

  第叁別解暗鈍障中,第二解叁地能斷。

  

  

  

  【述記‧卷五十七】

  

  「勝定」者,謂等持、等至,隨諸禅[136]、無色、無漏定。

  

  「總持」者,四十五[137]及《佛地》[138]等,說即以「念慧」爲體。彼四十五說有四陀羅尼︰法、義、咒、能得菩薩忍。今即初二攝,即是聞持陀羅尼[139],及定等所發叁慧,定親發修慧,總持親發聞、思,故合爲文「及彼所發殊勝叁慧」。叁慧,以慧爲體。言修慧──因修而得此慧故;言修慧──從因爲名,非修即慧;修,是定故。

  

  

  

  【論文】

  

  九‧二七九 由斯,叁地說斷二愚及彼粗重:一、欲貪愚──即是此中,能障勝定及修慧者。彼昔多與欲貪俱,故名欲貪愚,今得勝定及修所成,彼既永斷欲貪隨伏──此無始來,依彼轉故。

  

  

  

  【疏翼】

  

  第叁別解暗鈍障中,第叁別明二愚。于中又二︰一、明欲貪愚,二、明圓滿聞持陀羅尼愚。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七】

  

  「欲貪愚」:「障勝定及修慧者」,即由于五欲起貪,多住散亂,障于定及修慧。修慧與定相近故,唯說障修,非不亦障思慧等。

  

  問︰「欲貪」者,煩惱名,何故所知障中名欲貪?

  

  彼所知障,此第叁愚多與煩惱中「欲貪俱故」,名「欲貪愚」。非所知障體名爲「欲貪」體[140]。彼障定及修慧所知障永斷,說「欲貪隨伏」。所知爲本,斷故;煩惱是末,便伏。此煩惱無始來,依所知障轉故。

  

  

  

  【論文】

  

  九‧二八○ 二、圓滿聞持陀羅尼愚──即是此中,能障總持聞、思慧者。

  

  

  

  【疏翼】

  

  第叁別明二愚中,第二明圓滿聞持陀羅尼愚。

  

  

  

  【述記‧卷五十七】

  

  以聞、思與聞持相近[141],故偏說之,非不障修慧。然從勝障,故別分二。非一障體,義說二障。

  

  此以上[142]叁地愚、七十八等[143]並[144]同。

  

  

  

  【疏翼】

  

  以上第二別解釋十重障中,第叁別解暗鈍障訖。

  

  

  

  【論文】

  

  九‧二八一 四、微細煩惱現行障: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六識俱身見等攝。最下品故,不作意緣故,遠隨行故,說名微細。

  

  

  

  【疏翼】

  

  第二別解釋十重障中,第四別解微細煩惱現行障。文分爲四︰一、正明障體並解「微細」名,二、解四地能斷,叁、釋妨難,四、別明二愚。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七】

  

  《十地》[145]雲「解法慢障」,譯家名別[146]。即我見、慢等是。世親《攝論》雲:微細煩惱現行,俱生身見等攝。此最下品故,作意緣故,遠隨現行故,應知是微細[147]。義意大同。

  

  此中言「第六識俱身見」,簡第七識俱。「等」者,等取我所、邊見,及我慢、我愛,與見俱者,皆是此品;及等取彼定愛、法愛,至下當知。

  

  如何此名「微細」?

  

  解雲「最…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