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九、廣十勝行▪P3

  ..續本文上一頁《攝大乘》等說[198]。

  

  或欲、勝解,爲願體,或信、勝解爲願,今合言之[199],故雲以叁法爲體。

  

  

  

  【論文】

  

  九‧二○八 此說自性,若並眷屬,一一皆以一切俱行功德爲性。

  

  

  

  【疏翼】

  

  第二出體中,第叁合論眷屬。

  

  

  

  【述記‧卷五十六】

  

  如前所說,克性爲體。若並眷屬,一切功德爲性。眷屬出體故,總以五蘊爲十度體。即是第二出體性也。

  

  

  

  【疏翼】

  

  以上第一以十叁門辨釋中,第二出體訖。

  

  

  

  【論文】

  

  九‧二○九 此十相者,要七最勝之所攝受,方可建立波羅蜜多。

  

  

  

  【疏翼】

  

  第一以十叁門辨釋中,第叁明成相差別。于中分四︰一、總標七最勝攝受,二、別釋七最勝,叁、總結非,四、施等與波羅蜜多對辨四句分別。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六】

  

  第叁、明相。

  

  雲何名相?

  

  即成波羅蜜多之相貌。具此七義方名度故,缺者即非。

  

  

  

  【論文】

  

  九‧二一○ 一、安住最勝:謂要安住菩薩種姓;二、依止最勝:謂要依止大菩提心;叁、意樂最勝:謂要悲愍一切有情;四、事業最勝:謂要具行一切事業;五、巧便最勝:謂要無相智所攝受;六、回向最勝:謂要回向無上菩提;七、清淨最勝:謂要不爲二障間雜。

  

  

  

  【疏翼】

  

  第叁明成相差別中,第二別釋七最勝。

  

  

  

  【述記‧卷五十六】

  

  「一切事業」者,謂隨順度所有事業,皆應行之,成滿度故。

  

  《攝論》[200]有六,除初種姓,即「菩提心」中攝故。

  

  然無性引頌、亦證有初種姓雲︰麟角喻無有,六波羅蜜多;唯我最勝尊,上品到彼岸。[201]

  

  《對法》第十一「六度相[202]」中有五︰安住菩薩種[203]姓[204],菩提心爲依止,以悲導心,舍一切時所有身、語、意業[205]。即有五義名六度相。

  

  《顯揚》第叁亦有六義成度,然別于《攝論》,不能煩引[206]。唯此論中具包諸法[207]。

  

  無相智所攝受者,即第六識[208];不執,即[209]叁輪清淨等。

  

  回向最勝中,與第二別者,彼有道心,未必一切回向菩提,此乃回向。清淨勝中,爲離二障,行于度也。不爲彼雜,謂叁時無悔等。

  

  

  

  【論文】

  

  九‧二一一 若非此七所攝受者,所行施等,非到彼岸。

  

  

  

  【疏翼】

  

  第叁明成相差別中,第叁總結非。

  

  

  

  【述記‧卷五十六】

  

  總結。

  

  由七所攝名度,不爾,即非。

  

  

  

  【論文】

  

  九‧二一二 由斯,施等十對波羅蜜多,一一皆應四句分別。

  

  

  

  【疏翼】

  

  第叁明成相差別中,第四施等與波羅蜜多對辨四句分別。

  

  

  

  【述記‧卷五十六】

  

  有是非故,一一皆應四句分別。

  

  此一一自望,即種類福[210]爲四句︰謂施非度──不求菩提等;是度非施──隨喜施等;亦度亦施等──可知[211]。

  

  若不約種類福,次第修者,施爲叁句。無是波羅蜜多[212],非施故,余五度得爲四句,前有施度得爲句故。若非次第者,皆得爲四句[213]。此中有叁個四句。

  

  【疏翼】

  

  以上第一以十叁門辨釋中,第叁明成相差別訖。

  

  

  

  【論文】

  

  九‧二一叁 此但有十,不增減者,謂十地中,對治十障、證十真如,無增減故。

  

  

  

  【疏翼】

  

  第一以十叁門辨釋中,第四不增不減門。于中分叁︰一、總解十度廢立叁因,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叁、總別解十度中後四如何助前。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六】

  

  第四、不增減門。初、總解:約地──斷障、證,如釋可解。

  

  「障」者,即十地十無明等障。《對法》十二雲「所知障」等,皆度所治[214]。若依悭吝[215]、犯戒[216]、憎恚[217]、懈怠[218]、散亂[219]、惡慧[220]等障故,就惡慧中複分爲後四故,總名爲障;離惡慧爲五,名十障者,非也,下文自別出六障故。

  

  

  

  【論文】

  

  九‧二一四 複次,前六不增減者,爲除六種相違障故。

  

  

  

  【疏翼】

  

  第四不增不減門中,第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文分爲七︰一、出第四因,二、出第五因,叁、出第六因,四、指如《攝論》廣說後叁因,五、出第七因,六、出第八因,七、出第九因。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六】

  

  下、次明說六所以,有六義,初、明治「六障[221]」。

  

  《對法》[222]、《攝論》[223]「所治」皆說六蔽,即是「六種相違障」也[224]。又如《攝大乘》說「不發趣因」等[225]。

  

  以上所言,說十所以:一、十地修行故,二、治十障故,叁、證十真如故。叁說[226]約十度[227]爲論。

  

  下依六說六[228]。謂悭吝、犯戒、瞋恚、懈怠、散亂、惡慧,第[229]四治[230]「相違障」故。

  

  

  

  【論文】

  

  九‧二一五 漸次修行諸佛法故。

  

  

  

  【疏翼】

  

  第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中,第二出第五因。

  

  

  

  

  

  【述記‧卷五十六】

  

  五也。

  

  《攝大乘》[231]說前四「不散動因[232]」:令所治無散故[233]。第五「不散動成就」[234]:令不散動得圓滿故。第六依此得「如實覺」[235],能于所緣正遍知故。「佛法」者,謂十力等。「證」[236],謂成辦[237]。

  

  

  

  【論文】

  

  九‧二一六 漸次成熟諸有情故。

  

  

  

  【疏翼】

  

  第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中,第叁出第六因。

  

  

  

  【述記‧卷五十六】

  

  六也。

  

  《攝論》說:由施,「能攝受[238]」;由戒,「能不害[239]」;由忍,雖遭苦[240]能受,不生惱[241];由勤,助彼所作[242];由定[243],心未定者[244]令定;由慧[245],已定者令解脫等[246]。

  

  【論文】

  

  九‧二一七 此如余論,廣說應知。

  

  

  

  【疏翼】

  

  第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中,第四指如《攝論》廣說後叁因。

  

  

  

  【述記‧卷五十六】

  

  此後叁因[247],「如余」《攝論》[248]「廣說應知」。

  

  

  

  【論文】

  

  九‧二一八 又施等叁,增上生道:感大財體,及眷屬故;精進等叁,決定勝道:能伏煩惱、成熟有情,及佛法故。諸菩薩道,唯有此二。

  

  

  

  【疏翼】

  

  第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中,第五出第七因。

  

  

  

  【述記‧卷五十六】

  

  七也。

  

  謂施等前叁,《對法》第十一說:是諸菩薩「增上生道[249]」;後叁,「決定勝道[250]」。

  

  「增上生道」中,施能感「大財[251]」;戒感「大體[252]」;忍感「眷屬[253]」;「持戒生善趣中,得尊貴身故[254]」;能行忍者,一切有情鹹歸附故[255]。

  

  「決定勝道」中,精進能伏煩惱、修善方便[256];靜慮能熟有情方便[257];依此發通,熟有情故[258];慧是「成熟佛法方便」[259]。由有慧故,佛法成熟。

  

  諸菩薩道唯有此二。若缺一種,道不成故[260]。

  

  

  

  【論文】

  

  九‧二一九 又前叁種,饒益有情──施彼資財、不損惱彼、堪忍彼惱而饒益故;精進等叁,對治煩惱──雖未伏滅,而能精勤修對治彼諸善加行,永伏、永滅諸煩惱故。

  

  

  

  【疏翼】

  

  第二別解六度廢立後六因中,第六出第八因。

  

  

  

  【述記‧卷五十六】

  

  八也。

  

  七十八、《解深密》[261]等說︰二因緣故,六度無增減:一、饒益有情:謂前叁由施故,攝受資財饒益于彼;由戒故,不行損害[262]等饒益有情;由忍故,彼爲損害等堪能忍受。此叁皆通有「饒益」故。二、對治煩惱故:謂後叁由精進故,雖未永伏煩惱,亦未永害隨眠,而能勇猛修諸善品,彼諸煩惱不能傾動善品加行;即是此雲雖未伏滅等,乃至諸善加行。由靜慮故,永伏煩惱;由般若故,永害隨眠[263];即是此中永伏滅義。此中若加行,若正[264]滅,皆對治諸煩惱。

  

  《對法》十一,亦有此解[265]。

  

  【論文】

  

  九‧二二○ 又由施等,不住涅槃,及由後叁,不住生死,爲無住處涅槃資糧。由此,前六不增不減。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九、廣十勝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