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二、總明所入位次▪P8

  ..續本文上一頁行狀相,當知上品﹝藏文作「bzod pa chuv vu la gnas pa”i byav chub sems dpa” la ni rnam pa dav rtags dav mtshan ma ji skad bstan pa de dag was che bar rig par bya”o/」﹞。

  

  [141] 略引:

  

  如上所說諸行狀相當知。

  

  [142] 「中品」,藏文作「”briv vo rig par bya”o/」。

  

  [143] 「忍」字,《金藏》誤作「品」。

  

  [144] 此處略引「如上所說諸行狀相當知」。

  

  [145] 「漸漸微故」,原作「其性微薄」。藏文作「de dag chuv źiv srub par rig

  

  par bya”o/」。 

  

  此處略引:

  

  即于如是上忍轉時,于上所說諸行狀相漸次能令無余永斷,從此無間,入極喜住,由得方便﹝藏文作「de ma thag tu rab tu dga” ba”i gnas pa la yav ”thob pa”i tshul gyis ”jug pas rig par bya”o/」﹞。

  

  [146] 「入初地時,此一切相」,原作「極喜住中勝解行住所說諸法」。

  

  [147] 「一切相違」,原作「與彼相違所有一切」。

  

  [148] 「白﹝品諸﹞法﹝皆悉﹞顯現」,藏文作「de las bzlog pa”i dkar po”i

  

  phyogs kyi chos thams cad ni yod de/」。

  

  此下略引:

  

  由諸菩薩成就此故,轉得名爲淨勝意樂﹝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 dag pa źes bya”o/」﹞。

  

  [149] 如《瑜伽》卷四十七續雲︰

  

  勝解行住菩薩轉時,雖有少分軟、中、上品方便展轉清淨勝解﹝藏文作「mos pas spyod pa la gnas pa”i byav chub sems dpa” la yav chuv vu dav ”briv dav chen po”i tshul gyis gov nas gov du mos pa dag pa yod mod kyi/」﹞,而未得名淨勝意樂﹝藏文作「de la ni lhag pa”i bsam pa dag pa źes mi bya”o/」﹞。何以故?由此勝解,爲彼多種隨煩惱染汙而轉﹝藏文作「”di ltar mos pa de ni be ba”i bon movs pa rnam pa du ma de dag gis be ba”i bon movs pa can du gyur pas ”jug la/」﹞。極歡喜住菩薩住時﹝藏文作「rab tu dga” ba”i gnas pa la gnas pa”i byav chub sems dpa” ni/」﹞,一切勝解諸隨煩惱皆悉永斷﹝藏文作「mos pa”i be ba”i bon movs pa de dag thams cad spav ba”i phyir/」﹞,離隨煩惱,淨勝而轉﹝藏文作「kun nas bon movs pa med civ dag pa”i mos pa ”jug pa”i phyir ro/」﹞。

  

  [150] 第二十六及第二十七頌。

  

  [151] 如《瑜伽》卷四十七雲︰

  

  或于一時,于大菩提雖已發心,而複退舍。

  

  [152] 即「淨勝意樂」,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 dag pa/」。

  

  [153] 《瑜伽》卷四十八雲︰

  

  謂經第一無數大劫方乃超過勝解行住,次第證得極歡喜住。此就恒當勇猛精進,非不勇猛精進者。

  

  [154] 如本論卷九雲︰

  

  此十,因位有叁種名︰一、名遠波羅蜜多:謂初無數劫,爾時施等勢力尚微,被煩惱伏,未能伏彼。由斯,煩惱不覺現行。

  

  [155] 見《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第叁說六種姓︰習種

  

  姓、性種姓、道種姓、聖種姓、等覺性、妙覺性。

  

  此謂與前二種次第有別,但與《仁王經‧菩薩教化品》第叁次第同。

  

  [156] 《金藏》作「前」,余作「別」。

  

  即前《述記》解「二種姓」時,已引《略纂》卷十九會此二種姓次

  

  第不同訖。

  

  [157] 《辯中邊論》卷二〈辯修對治品〉如雲:

  

  即前所說信等五根有勝勢用,複說爲力。謂能伏滅不信障等,亦不爲彼所淩雜故﹝藏文作「ma dad pa la sogs pa mi mthun pa”i phyogs dav mi ”dre ba na”o/」﹞。此五次第,依因果立,以依前因引後果故。謂若決定信有因果,爲得此果,發勤精進。勤精進已,便住正念。住正念已,心則得定﹝藏文作「dran pa be bar gnas pas ni sems mbam par ”jog go/」﹞;心得定已,能如實知無事不辨故﹝藏文作「sems mbam par gźag pas ni yav dag pa ji lta ba bźin du rab tu wes so/」﹞。故此次第,依因果立,如前所說順解脫分﹝藏文作「thar pa”i cha dav mthun pa/」﹞,既圓滿已,複修五根。

  

  [158] 如前雲︰

  

  一、資糧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

  

  [159] 「﹝菩薩﹞極歡喜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rab tu dga” ba

  

  la gnas pa/」。

  

  [160] 如《瑜伽》卷四十七雲︰

  

  謂諸菩薩淨勝意樂住﹝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 dag pa”i byav chub sems dpa”i gnas pa/」﹞。

  

  [161] 謂第二十八頌。

  

  [162] 「﹝菩薩﹞增上戒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lhag pa”i tshul

  

  khrims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雲︰

  

  謂諸菩薩淨勝意樂爲緣,所得性戒相應位﹝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i gźis rav bźin gyi tshul khrims dav ldan pa”i gnas pa gav yin pa”o/」﹞。

  

  [163] 「﹝菩薩﹞增上心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lhag pa”i sems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雲︰

  

  謂諸菩薩增上戒位清淨爲緣,所得世間靜慮、等持、等至住﹝藏文作「lhag pa”i tshul khrims la gnas pa rnam par dag pa”i gźi dag gis ”jig rten pa”i bsam gtan dav tiv ve ”dzin dav sboms par ”jug pa rnams kyis gnas pa gav yin pa”o/」﹞。

  

  [164] 「﹝菩薩﹞覺分相應增上慧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byav

  

  chub kyi phyogs dav ldan pa”i lhag pa”i wes rab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雲︰

  

  謂諸菩薩以世間淨智所依等持爲所依止﹝藏文作「”jig rten pa”i wes pa rnam par dag pa”i gnas su gyur pa”i tiv ve ”dzin la brten nas/」﹞,爲覺諸谛﹝藏文作「bden pa rtogs par bya ba”i phyir/」﹞,于正念住等叁十七菩提分法,妙揀擇住﹝藏文作「yav dag par rab tu rnam par ”byed pa”i gnas pa gav yin pa”o/」﹞。

  

  [165] 「﹝菩薩﹞諸谛相應增上慧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bden

  

  pa”i lhag pa”i wes rab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雲︰

  

  謂諸菩薩覺分簡擇爲所依止﹝藏文作「byav chub kyi phyogs rab tu rnam par ”byed pa la brten nas/」﹞,于諸谛中如實覺住﹝藏文作「ji lta ba bźin du bden pa rtogs pa”i gnas pa gav yin pa”o/」﹞。

  

  [166] 「﹝菩薩﹞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rten civ ”brel bar ”byuv b…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二、總明所入位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