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二、总明所入位次▪P8

  ..续本文上一页行状相,当知上品﹝藏文作「bzod pa chuv vu la gnas pa”i byav chub sems dpa” la ni rnam pa dav rtags dav mtshan ma ji skad bstan pa de dag was che bar rig par bya”o/」﹞。

  

  [141] 略引:

  

  如上所说诸行状相当知。

  

  [142] 「中品」,藏文作「”briv vo rig par bya”o/」。

  

  [143] 「忍」字,《金藏》误作「品」。

  

  [144] 此处略引「如上所说诸行状相当知」。

  

  [145] 「渐渐微故」,原作「其性微薄」。藏文作「de dag chuv źiv srub par rig

  

  par bya”o/」。 

  

  此处略引:

  

  即于如是上忍转时,于上所说诸行状相渐次能令无余永断,从此无间,入极喜住,由得方便﹝藏文作「de ma thag tu rab tu dga” ba”i gnas pa la yav ”thob pa”i tshul gyis ”jug pas rig par bya”o/」﹞。

  

  [146] 「入初地时,此一切相」,原作「极喜住中胜解行住所说诸法」。

  

  [147] 「一切相违」,原作「与彼相违所有一切」。

  

  [148] 「白﹝品诸﹞法﹝皆悉﹞显现」,藏文作「de las bzlog pa”i dkar po”i

  

  phyogs kyi chos thams cad ni yod de/」。

  

  此下略引:

  

  由诸菩萨成就此故,转得名为净胜意乐﹝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 dag pa źes bya”o/」﹞。

  

  [149] 如《瑜伽》卷四十七续云︰

  

  胜解行住菩萨转时,虽有少分软、中、上品方便展转清净胜解﹝藏文作「mos pas spyod pa la gnas pa”i byav chub sems dpa” la yav chuv vu dav ”briv dav chen po”i tshul gyis gov nas gov du mos pa dag pa yod mod kyi/」﹞,而未得名净胜意乐﹝藏文作「de la ni lhag pa”i bsam pa dag pa źes mi bya”o/」﹞。何以故?由此胜解,为彼多种随烦恼染污而转﹝藏文作「”di ltar mos pa de ni be ba”i bon movs pa rnam pa du ma de dag gis be ba”i bon movs pa can du gyur pas ”jug la/」﹞。极欢喜住菩萨住时﹝藏文作「rab tu dga” ba”i gnas pa la gnas pa”i byav chub sems dpa” ni/」﹞,一切胜解诸随烦恼皆悉永断﹝藏文作「mos pa”i be ba”i bon movs pa de dag thams cad spav ba”i phyir/」﹞,离随烦恼,净胜而转﹝藏文作「kun nas bon movs pa med civ dag pa”i mos pa ”jug pa”i phyir ro/」﹞。

  

  [150] 第二十六及第二十七颂。

  

  [151] 如《瑜伽》卷四十七云︰

  

  或于一时,于大菩提虽已发心,而复退舍。

  

  [152] 即「净胜意乐」,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 dag pa/」。

  

  [153] 《瑜伽》卷四十八云︰

  

  谓经第一无数大劫方乃超过胜解行住,次第证得极欢喜住。此就恒当勇猛精进,非不勇猛精进者。

  

  [154] 如本论卷九云︰

  

  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

  

  [155] 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第三说六种姓︰习种

  

  姓、性种姓、道种姓、圣种姓、等觉性、妙觉性。

  

  此谓与前二种次第有别,但与《仁王经‧菩萨教化品》第三次第同。

  

  [156] 《金藏》作「前」,余作「别」。

  

  即前《述记》解「二种姓」时,已引《略纂》卷十九会此二种姓次

  

  第不同讫。

  

  [157] 《辩中边论》卷二〈辩修对治品〉如云:

  

  即前所说信等五根有胜势用,复说为力。谓能伏灭不信障等,亦不为彼所凌杂故﹝藏文作「ma dad pa la sogs pa mi mthun pa”i phyogs dav mi ”dre ba na”o/」﹞。此五次第,依因果立,以依前因引后果故。谓若决定信有因果,为得此果,发勤精进。勤精进已,便住正念。住正念已,心则得定﹝藏文作「dran pa be bar gnas pas ni sems mbam par ”jog go/」﹞;心得定已,能如实知无事不辨故﹝藏文作「sems mbam par gźag pas ni yav dag pa ji lta ba bźin du rab tu wes so/」﹞。故此次第,依因果立,如前所说顺解脱分﹝藏文作「thar pa”i cha dav mthun pa/」﹞,既圆满已,复修五根。

  

  [158] 如前云︰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

  

  [159] 「﹝菩萨﹞极欢喜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rab tu dga” ba

  

  la gnas pa/」。

  

  [160] 如《瑜伽》卷四十七云︰

  

  谓诸菩萨净胜意乐住﹝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 dag pa”i byav chub sems dpa”i gnas pa/」﹞。

  

  [161] 谓第二十八颂。

  

  [162] 「﹝菩萨﹞增上戒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lhag pa”i tshul

  

  khrims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云︰

  

  谓诸菩萨净胜意乐为缘,所得性戒相应位﹝藏文作「lhag pa”i bsam pa”i gźis rav bźin gyi tshul khrims dav ldan pa”i gnas pa gav yin pa”o/」﹞。

  

  [163] 「﹝菩萨﹞增上心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lhag pa”i sems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云︰

  

  谓诸菩萨增上戒位清净为缘,所得世间静虑、等持、等至住﹝藏文作「lhag pa”i tshul khrims la gnas pa rnam par dag pa”i gźi dag gis ”jig rten pa”i bsam gtan dav tiv ve ”dzin dav sboms par ”jug pa rnams kyis gnas pa gav yin pa”o/」﹞。

  

  [164] 「﹝菩萨﹞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byav

  

  chub kyi phyogs dav ldan pa”i lhag pa”i wes rab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云︰

  

  谓诸菩萨以世间净智所依等持为所依止﹝藏文作「”jig rten pa”i wes pa rnam par dag pa”i gnas su gyur pa”i tiv ve ”dzin la brten nas/」﹞,为觉诸谛﹝藏文作「bden pa rtogs par bya ba”i phyir/」﹞,于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拣择住﹝藏文作「yav dag par rab tu rnam par ”byed pa”i gnas pa gav yin pa”o/」﹞。

  

  [165] 「﹝菩萨﹞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bden

  

  pa”i lhag pa”i wes rab la gnas pa/」。

  

  如《瑜伽》卷四十七云︰

  

  谓诸菩萨觉分简择为所依止﹝藏文作「byav chub kyi phyogs rab tu rnam par ”byed pa la brten nas/」﹞,于诸谛中如实觉住﹝藏文作「ji lta ba bźin du bden pa rtogs pa”i gnas pa gav yin pa”o/」﹞。

  

  [166] 「﹝菩萨﹞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藏文作「byav chub sems

  

  dpa”i rten civ ”brel bar ”byuv b…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二、总明所入位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