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門廣解緣起▪P4

  ..續本文上一頁立支。老死令諸法從現在入過去,故合立支。

  

  尊者妙音作如是說︰生作用勝,獨辦一事,故獨立支。老死作用劣,共辦一事,故合立支。如強力人,獨辦一事,劣則不爾。

  

  

  

  【論文】

  

  八‧一七叁 病何非支?

  

  

  

  【疏翼】

  

  第一料簡生老死二支中,第二問病何非支。

  

  

  

  【述記‧卷四十八】

  

  此、外人問。

  

  老支不定,附死合立,病亦不定,應合立支!故論問雲「病何非支」?

  

  

  

  【論文】

  

  八‧一七四 不遍定故。

  

  

  

  【疏翼】

  

  第一料簡生老死二支中,第叁答病不遍不定。

  

  

  

  【述記‧卷四十八】

  

  此、論主答。

  

  謂此病法,非直不遍叁界五趣,隨所應有趣界之中,亦非定有。如尊者薄拘羅,年過八十曾不患小疾故。故不立支[157]。

  

  【論文】

  

  八‧一七五 老雖不定,遍故立支。

  

  

  

  【疏翼】

  

  第一料簡生老死二支中,第四老不定而遍。

  

  

  

  【述記‧卷四十八】

  

  然此老法,非如病法。雖非必定,一切有情,皆悉有之。遍諸趣界,故立爲支。病不定遍,故不立也。

  

  

  

  【論文】

  

  八‧一七六 諸界、趣、生,除中夭者,將終,皆有衰朽行故。

  

  

  

  【疏翼】

  

  第一料簡生老死二支中,第五叁界四生亦有老。

  

  

  

  【述記‧卷四十八】

  

  問︰何以得知諸色、無色亦有老耶?

  

  「界、趣、生」等,「皆有衰朽」,非中夭者。臨終異前,根、識衰朽,故是遍趣,得立爲支。

  

  「除中夭者」,顯不定故。

  

  《瑜伽》第十[158]雲︰問︰雲何應知上界[159]有老?答︰彼諸行有朽壞腐敗性[160]故[161]。正與此同。

  

  

  

  【疏翼】

  

  以上第八廢立增減釋諸妨難門中,第一料簡生老死二支訖。

  

  

  

  【論文】

  

  八‧一七七 名色不遍,何故立支?

  

  

  

  【疏翼】

  

  第八廢立增減釋諸妨難門中,第二料簡名色支。于中分五︰一、外人問,二、依他意答,叁、依正理答,四、無色界亦有,五、引論定說。此即初文。

  

  

  

  【述記‧卷四十八】

  

  此、第二問辭也。

  

  若由遍故,老得立支;病不遍故,不立支者;名色不遍,何故立支?謂色界全、欲界化生、六處頓起,雲何有名色?即是不遍,何故立支[162]?

  

  

  

  【論文】

  

  八‧一七八 定故立支,胎、卵、濕生者,六處未滿,定有名、色故。

  

  

  

  【疏翼】

  

  第二料簡名色支中,第二依他意答。

  

  

  

  【述記‧卷四十八】

  

  此、就他意以答此義。

  

  謂雖不遍,「定故立支」。隨其趣生所應有處,必定有故。病即[163]不定,不可爲例。謂除化生,胎、卵、濕生者,乃至六處未滿以來,定有名、色故。非此叁生有而不定,故此名、色亦得立支。故九十叁、第九等[164]雲︰濕、卵二生,除在母腹[165],余如胎生,次第皆有[166]。故是定也。

  

  有色有情在欲、色[167]界受化生者,于初生時諸根圓滿,與余差別。故不遍也。

  

  問︰何故此中說言叁生皆有次第?《瑜伽》第十解「生支」中雲︰出現[168]雲何?謂于濕、化二生,身分頓起[169]。

  

  答︰據實,濕生所有諸根次第生起。九十叁說:除在母腹,如胎生故。此言濕生亦頓起者,即是身支。謂濕、化初生,必有手足等身支頓起,與胎、卵異。非謂諸根皆得頓起,故彼此文不相違也。分者,支義。

  

  

  

  【論文】

  

  八‧一七九 又名色支,亦是遍有。有色化生,初受生位,雖具五根,而未有用,爾時,未名六處支故。

  

  

  

  【疏翼】

  

  第二料簡名色支中,第叁依正理答。

  

  

  

  【述記‧卷四十八】

  

  此下第二、依正理答。

  

  此「名色支」所以立者,亦遍叁界。

  

  若爾,雲何有色化生,初生根滿?

  

  于有色界,化生初位「雖具五根」,而此五根猶「未有用」,但名名色,爾時未名六處支故。謂諸根滿,有明利[170]用,能生觸等,乃名六處;此雖根滿,無明利用,尚未生觸,但名名色,不名六處。故名色支亦定、亦遍[171]。九十叁等雖言化生初生根滿,不言化生無名色支,故作此釋。

  

  

  

  【論文】

  

  八‧一八○ 初生無色,雖定有意根,而不明了,未名意處故。

  

  

  

  【疏翼】

  

  第二料簡名色支中,第四無色界亦有。

  

  

  

  【述記‧卷四十八】

  

  問︰若爾者,初生無色,但有意處,何有名色[172]?

  

  彼亦初生時,名爲名色攝。九十叁雲︰無色有情,識依于名及色種子,名及色種依識而轉[173]。故知無色界亦有名色支,意無用故,不名六處。

  

  

  

  【論文】

  

  八‧一八一 由斯,論說:十二有支,一切一分,上二界有。

  

  

  

  【疏翼】

  

  第二料簡名色支中,第五引論定說。

  

  

  

  【述記‧卷四十八】

  

  由此,《瑜伽》第十:論說十二有支一切一分,上二界有[174]。若無名色,非「一切」故。

  

  《緣起》上雲︰若唯有名[175],都無其色,斯有何過?佛言︰若一生中,唯有其名,不依色住,相續生起,不應理[176]者,依有色身現起色語,或色種子,亦名爲色。九十叁等[177]雲:無色界名,或色種子爲識所依。彼地未滅根[178]、色種故。根、色種子非彼界系故,此異界色,爲異界名依。又彼定色所有種子亦得爲名依,理亦無失[179]。

  

  

  

  【疏翼】

  

  以上第八廢立增減釋諸妨難門中,第二料簡名色支訖。

  

  

  

  【論文】

  

  八‧一八二 愛非遍行,甯別立支?生惡趣者,不愛彼故。

  

  

  

  【疏翼】

  

  第八廢立增減釋諸妨難門中,第叁料簡愛支,于中分四︰一、外人問,二、隨他答,叁、依正理答,四、會經違。此即初文。

  

  

  

  

  

  【述記‧卷四十八】

  

  此、第叁問[180]。

  

  若爾,「愛非遍有,甯別立支」?

  

  何謂「非遍」?

  

  「生惡趣者,不愛彼故」。故非遍也。

  

  《緣起》上說︰世尊!若唯說愛與有[181]爲緣,不緣于取,斯有何過?世尊告曰︰希求名愛。于險惡趣,無有希求。然由所作非福行故,雖求善趣,而相[182]違果生。彼非福果,豈緣于愛?又如所說無有[183]愛者,希求無有。求無有時,由先造福、不動行故,相違果生。此二果生,亦不緣愛[184]。

  

  

  

  【論文】

  

  八‧一八叁 定故別立,不求無有、生善趣者,定有愛故。

  

  

  

  【疏翼】

  

  第叁料簡愛文中,第二隨他答。于中又二︰一、不盡理答,二、釋伏妨難。此即初文。

  

  

  

  【述記‧卷四十八】

  

  此、隨他答。

  

  非爲盡理。

  

  何謂爲「定」?不求無後有,依勝善行,生善趣者,定有愛故。謂唯除彼求無後有,及生惡趣以外,定有愛生。求無有故,不希後[185]有起愛。生惡趣故,不愛所生處;除此以外,愛是定有。

  

  

  

  【論文】

  

  八‧一八四 不還,潤生愛雖不起,然如彼取,定有種故。

  

  

  

  【疏翼】

  

  第二隨他答中,第二釋伏妨難。

  

  

  

  【述記‧卷四十八】

  

  問︰若爾,不還果現無愛潤,聖教所說言定有愛,豈不相違?

  

  其不還果生其他地,潤生雖不現起愛,然如于彼自身取支定有種故,亦名爲定。彼不還者非但無現愛,亦無現取。取種有故,而得潤生。既[186]取名定,愛例應然。故如彼取,愛定有種。

  

  【疏翼】

  

  以上第叁料簡愛支中,第二隨他答訖。

  

  

  

  【論文】

  

  八‧一八五 又,愛亦遍生惡趣者,于現我境,亦有愛故。

  

  

  

  【疏翼】

  

  第叁料簡愛支中,第叁依正理答。即答中第二也。

  

  

  

  【述記‧卷四十八】

  

  自下第二、依正理解。

  

  生惡趣者,雖彼不愛當生處身,于現我身及現在境,亦起愛故;故生惡趣有愛潤生。

  

  

  

  【論文】

  

  八‧一八六 依無希求惡趣身愛,經說非有,非彼全無。

  

  

  

  【疏翼】

  

  第叁料簡愛支中,第四會經違。

  

  

  

  【述記‧卷四十八】

  

  會經違也。

  

  《緣起》上卷,依無希求當惡趣身之愛,說生「惡趣」無有愛起。非生彼趣諸愛全無,有…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八、十門廣解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