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一、廣六位心所──不定心所▪P17

  ..續本文上一頁煩惱相應所起分別。不染汙分別者,若善,若無記,謂出離分別、無恚分別、無害分別,或隨與一信等善法相應,或威儀路、工巧處及諸變化,所有分別。

  

  《對法》卷二雲︰

  

  所余﹝四種﹞分別,皆用計度﹝藏文作「mvon par dpyod pa/」﹞分別﹝即叁種分別中第一種﹞以爲自性。所以者何?以思度故,或時尋求,或時伺察,或時染汙,或不染汙種種分別。

  

  [204] 謂七分別。

  

  [205] 謂《瑜伽》卷五十六。

  

  [206] 即《攝論‧無性釋》卷一。

  

  [207] 原爲「一」,《金藏》亦爾。余作「二」,今改。

  

  [208] 「顯示」二字,《攝論‧無性釋》原作「思擇」,藏文作「ves par rtog pa/」。

  

  [209] 本論《述記》原作「許五識有自性」。

  

  「許五識無隨念……有自性分別」十五字,依《金藏》改。

  

  [210] 《攝論‧無性釋》原文爲:

  

  經部所立,色爲意識俱生別依,此不成就,不應道理︰以﹝藏文有「意識于一切一切」﹞就思擇、隨念分別,應一切時無分別故。由此道理,余部﹝《述記》說爲上座部;《瑜伽師地論倫記》卷二亦說爲正量部﹞所立胸中色物,意識別依,亦不成就。如所說過,恒隨逐故,譬如依止色根諸識。

  

  《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亦雲︰

  

  尋令心粗,伺令心細,此中略有叁種分別︰一、自性分別:謂尋、伺﹝《俱舍論》卷二說「自性分別,體唯是尋」﹞。二、隨念分別:謂意識相應念。叁、推度分別:謂意地不定慧﹝《對法》卷二雲「計度分別者,謂于去、來、今不現見事,思構行分別」﹞。欲界五識身,唯有一種自性分別。雖亦有念,而非隨念分別﹝藏文作「rjes su dran pa”i rnam par rtog pa/」﹞,不能憶念故;雖亦有慧,而非推度分別﹝本論卷五末第二師正義雲「雖于所緣不能推度,而有微劣簡擇義故。欲界意地具叁分別。初靜慮叁識身,唯有一種自性分別。雖有念慧,非二分別,義如前說。初靜慮意地若不定者,具叁分別。若在定者,有二分別︰謂自性及隨念。雖亦有慧,而非推度分別;若推度時,便出定故。第二、第叁、第四靜慮心,若不定者,有二分別︰謂隨念及推度,除自性;彼無尋伺故。若在定者,唯有一種隨念分別。無色界心,若不定者,有二分別︰隨念、自性。若在定者,唯有一種隨念分別。諸無漏心,隨地不定,有但二分別者,謂除推度;有唯有一分別者,謂隨念;無具叁者,無不定故(以「推度分別」是「意地不定慧」故)」﹞。

  

  [211] 「爲任運分別」五字,《金藏》作「自性任運。《大論》說爲有相

  

  分別」十二字。

  

  《大毗婆沙論》即說:

  

  自性分別謂尋、伺。

  

  《俱舍論》卷二說:

  

  自性分別,體唯是尋。

  

  [212] 「中」字,去聲讀。

  

  [213] 「引」字,《金藏》有,余無。

  

  [214] 原作「分別所緣」。

  

  [215] 《樞要》卷下雲︰

  

  十五不共業,頌曰︰分別、審所緣,醉、狂、夢、覺、悶,醒、發業、離欲,退、斷、續、生、死。

  

  《瑜伽》卷一說意識十五種不共業︰

  

  一、分別所緣,二、審慮分緣:謂如理及不如理及俱非所引,叁、醉,四、狂,五、夢,六、覺,七、悶,八、醒,九、能發身語業,十、離欲,十一、離欲退,十二、斷善,十叁、續善,十四、生,十五、死。

  

  [216] 「末」字,《金藏》有,余無。

  

  [217] 「伺」字下,《金藏》有「之」字。

  

  [218] 「業」字,《金藏》有,余無。

  

  [219] 「卷二……初也」十叁字,《金藏》有,余無。

  

  [220] 謂《瑜伽》。

  

  [221] 「發」字,《金藏》誤衍「業」字。

  

  [222] 「俱」字,原作「相應」。

  

  [223] 「趣」字,《述記》誤作「天」,今改。

  

  [224] 《瑜伽》卷五原作「戚行」。

  

  [225] 謂《瑜伽》卷五。

  

  [226] 「論」字,《金藏》有,余無。

  

  [227] 唯說「欲界諸天所有尋、伺,多分求遇樂」;「初靜慮天所有尋、

  

  伺」「一向引樂」。

  

  [228] 「下文釋前師難」六字,《金藏》有,余無。

  

  [229] 「定」字,《金藏》無。

  

  [230] 「諸識」二字,《金藏》有,余無。

  

  [231] 「初師」二字,《金藏》有,余無。

  

  [232] 「與」字,《金藏》作「苦」。

  

  [233] 「尋、伺」,《金藏》誤作「伺尋」。

  

  [234] 如《對法》卷七雲︰

  

  于初、二靜慮,雲何與樂相應?與意地樂相應,故無過。雲何于彼有意地樂?由說彼地有喜、樂故。如經言︰「雲何爲喜﹝藏文作「dga” ba/」﹞?謂已轉依者,依于轉識,心悅﹝藏文作「sems tshim pa/」﹞、心踴﹝藏文作「sems win tu dga” ba/」;《顯揚》作「心勇」﹞、心適﹝藏文作「sems ravs pa/」﹞、心調﹝藏文作「sems dga” ba/」﹞、安適受﹝藏文作「bde ba myov ba/」﹞,受所攝。」「依于轉識」者,即依意識。于﹝疑「由」﹞叁摩哂多位余識無故﹝藏文作「由于余識無等引位故」。《述記》卷叁十一雲「此非《集論》本文,是師子覺義」﹞。

  

  雲何爲樂?謂已轉依者,依阿賴耶識,攝受所依﹝《顯揚》亦「阿賴耶識」,藏文作「阿陀那識」,即「kun du len pa”i rnam par wes pa la brten pa”i gnas/」﹞,所依怡﹝藏文作「gnas la phan pa/」﹞、悅﹝藏文作「gnas tshim pa/」﹞、安適受,受所攝﹝《顯揚》卷二亦引同經文解,喜與樂﹞。

  

  此經意說︰樂受依初、二靜慮生時,與如是心、心所聚﹝藏文作「tshogs pa/」﹞相應,由欣踴行﹝藏文作「dga” ba”i rnam par/」﹞還令此聚皆得踴悅﹝藏文作「tshim par byed pa/」﹞。又令所依阿賴耶識﹝藏文還作「阿陀那識」﹞自體安樂﹝藏文作「win tu sbyavs pa”i bde bas/」﹞、怡適﹝藏文作「tshim par byed pa/」﹞。由此樂受作二事故,體雖是一,建立二種︰若喜、若樂。

  

  [235] 如《瑜伽》卷五十七雲︰

  

  問︰喜于彼﹝初靜慮﹞有,何教爲證?

  

  答︰如世尊言「如是苾刍!離生﹝藏文作「dben pa las skyes pa/」﹞、喜、樂,滋潤﹝藏文作「mvon par rlan par byed/」﹞其身,周遍滋潤﹝藏文作「yovs su rlan par byed/」﹞、遍流、遍悅,無有少分不充不滿,如是名爲離生、喜、樂。

  

  [236] 如《顯揚》卷二雲︰

  

  如經中說︰所謂此身,離生喜樂之所滋潤、遍滋潤、遍怡悅、遍流者,是謂初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即此身中一切處,無有少分離生喜樂所不遍滿者,是謂初靜慮根本。

  

  [237] 如理《義演》雲︰

  

  意雲︰後﹝五識﹞無尋、伺師,難前﹝五識﹞有尋、伺師雲︰如我初禅第六識有喜,亦有樂,俱說喜時,亦攝樂;所以但說與喜受俱。汝欲界喜、樂受在五識及意,既各別,雲何但說尋、伺與喜受相應,而不說與樂受俱耶?既許別識與喜俱,亦分別五識,說樂受俱;然欠俱說喜,不言樂者,明知五識無尋伺也。

  

  [238] 「憂」字,《金藏》有,余無。

  

  [239] 「憂、苦」,《金藏》作「處苦、憂」。

  

  [240] 本論卷五雲︰

  

  意識俱者,有義:唯憂……;有義:通二。人無中者,恒名爲憂──非尤重故;傍生、鬼界,名憂,名苦──雜受、純受、有輕重故;捺落迦中,唯名爲苦──純受尤重、無分別故。

  

  [241] 「彼」,謂《瑜伽》。

  

  [242] 「法」字,《金藏》有,余無。

  

  [243] 謂《大論》即《瑜伽》。

  

  [244] 《雜》,謂《對法》。「初會」等六字,《金藏》有,余無。

  

  [245] 《瑜伽》卷五十六中雲︰

  

  由眼能見種種諸色,往還﹝藏文無「還」﹞無失、威儀不亂,記識﹝藏文作「vo wes par byed pa/」﹞他身曾見、不見,及﹝藏文無﹞怨、親、中,了悟﹝藏文作「vo wes par byed pa/」﹞方所,宣示于他,﹝假﹞起想、言說,睹衆舞、樂﹝藏文作「zlos gar/」﹞、斤戲﹝藏文作「bźad gad/」﹞等,廣受種種世間喜樂﹝藏文作「dga” ba/」﹞長養依身;如是等類有無量種眼界作業。由耳能聞種種音聲,因此了悟﹝藏文作「wes par byed pa/」﹞善說、惡說種種義理﹝藏文作「don/」﹞,﹝假﹞起諸言論,因聞種種微妙樂音﹝藏文作「rol mo”i sgras/」﹞,廣受種種世間喜樂,長養依身;如是等類耳界作業,比前狹劣﹝藏文作「rab tu sla ba/」﹞。鼻界能嗅種種諸香,尋香而往﹝藏文作「dris bro bar byed do/」﹞,受諸喜樂,長養依身;如是等類鼻界作業,方前狹劣。舌…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一、廣六位心所──不定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