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叁冊 卷六 一、廣六位心所──善心所▪P15

  ..續本文上一頁足故。菩薩成就如是六種一切種精進,發勤精進故,所以說言「有勢、有勤、有勇、堅、猛﹝藏文作「brtun pa brtan pa/」。《略纂》卷二十二雲「所以說言『有勢有勤』等六,屬前六種者,謂:有堅、有猛,參余四,有六種也」﹞,于諸善法不舍其轭」。

  

  雲何菩薩七種精進?一、與欲﹝藏文作「”dun pa/」﹞俱行精進:謂諸菩薩所有精進數,于無上正等菩提猛利欲、願,隨長養﹝藏文作「rjes su ”phel bar byed pa/」﹞故。二、平等相應精進:謂諸菩薩所有精進,能令隨一根本煩惱及隨煩惱不染汙心,亦不纏心,能令菩薩于諸善法,等習而住﹝藏文作「mthun źiv rnal ”byor du gnas par ”gyur la/」﹞。叁、勝進﹝藏文作「khyad par can/」﹞精進:謂諸菩薩,若爲隨一根本煩惱及隨煩惱染心、纏心,爲斷如是諸煩惱故,精進勇猛如滅頭然﹝「然」,即然燒﹞。四、勤求﹝藏文作「yovs su tshol ba/」﹞精進:謂諸菩薩勇猛勤求一切明處,無厭倦故。五、修學﹝藏文作「bslab pa」﹞精進:謂諸菩薩于所學法如應、如宜,善于一切法隨法行能成辦故。六、利他﹝藏文作「don byed pa/」﹞精進:謂諸菩薩所有精進于如前﹝卷四十﹞說十一種相﹝「于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應知其相。七、善護﹝藏文作「kun nas bsruv ba/」﹞精進:謂諸菩薩所有精進起正加行,善自防守。若有所犯,如法悔除。如是菩薩十叁種精進,名一切種精進。

  

  [109] 如《瑜伽》卷七十八〈決擇分〉雲︰

  

  世尊!如是六種所應學事,幾是增上戒學所攝?幾是增上心學所攝?幾是增上慧學所攝?善男子!當知初叁但是增上戒所攝;靜慮一種,但是增上心學所攝;慧,是增上慧學所攝;我說精進遍于一切。

  

  [110] 以下爲答。

  

  [111] 靈泰《抄》雲︰

  

  若趣二乘無學中,有不愚法波羅蜜聖人﹝《瑜伽》卷六十五說「有廣慧聲聞乘,若諸有學、若阿羅漢」﹞,即少分能利樂他。然今此中略故,不說趣寂二乘也。若趣寂二乘無學果中愚法人,即全不能利他。

  

  [112] 即此四解。

  

  [113] 第十一頌第叁句第二字,即「勤安不放逸」中之「安」字。

  

  [114] 《對法》卷一雲︰

  

  安﹝藏文作「win tu sbyavs pa/」﹞者,止息﹝藏文作「rab tu sbyavs pa/」﹞身心粗重,身心調暢﹝藏文作「las su ruv ba/」﹞爲體,除遣一切障礙爲業。「除遣一切障礙」者,謂由此勢力,依止轉﹝藏文作「gnas gyur pa」﹞故。

  

  [115] 《顯揚》卷一雲︰

  

  安者,謂遠離粗重,身心調暢爲體,斷粗重障爲業。如前乃至增長輕安爲業,如經說適悅于意、身及心安。

  

  [116] 如《對法》卷十雲:

  

  由安故不染汙,由此能除粗重過故,依定故不染汙,依止于定得轉依故。

  

  [117] 即《對法》卷二、《顯揚》卷一、二論。

  

  [118] 《入阿毗達磨論》卷上雲︰

  

  心堪任性,說名輕安,違害惛沈。

  

  [119] 于中有二︰一、立四,二、廢余。

  

  [120] 應是初中初。

  

  [121] 《順正理論》卷十一雲︰

  

  專于己利,防身語意,放逸相違,名不放逸。

  

  《入阿毗達磨論》卷上雲︰

  

  不放逸,謂修諸善法,違害放逸,守護心性。

  

  [122] 如本論卷六雲︰

  

  非根、遍策,故非此依。

  

  [123] 智周《演秘》雲︰

  

  「行」非平聲,應從去聲讀。

  

  [124] 「怯」字,原本論《述記》作「性」,今依《雜集》改。

  

  [125] 「後」字,《續藏》注雲︰一作「得」。

  

  [126] 《對法》卷十具雲︰

  

  舍是不染汙體,永除貪憂不染汙位,爲自性故。

  

  《雜集論述記》卷二十二雲︰

  

  唯言「永除貪憂」者,貪于集谛爲勝故。

  

  [127] 《對法》卷一雲:

  

  不容雜染所依爲業。

  

  [128] 謂雜染法。

  

  [129] 如本論卷六雲︰

  

  非根、遍策,故非此依。

  

  [130] 「上」字,本論《述記》作「止」,今改。

  

  [131] 《對法》卷十雲︰

  

  即前十根﹝意、信、勤、念、定、慧、樂、喜、憂、舍﹞從第十六見道心剎那乃至金剛喻定,于如是有學道中,未有所應知境曾所不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者,謂于無學道所有諸根。言「諸根」者,即前所說九根,除憂根。

  

  [132] 「七覺」,本論《述記》原作「八道」。泰《抄》舉正,謂「疏主

  

  錯引」。

  

  《續藏》注引雲:異本亦作「七覺」。

  

  [133] 《對法》卷十雲:

  

  永除貪憂不染汙位,爲自性故。

  

  [134] 「已」字,《續藏》注雲:一作「也」。

  

  [135] 「性」字,原作「體」。下同。

  

  [136] 如本論卷六雲︰

  

  論說大悲無瞋、癡攝,非根攝故。

  

  [137] 即解脫。

  

  [138] 靈泰《抄》雲︰

  

  大乘中前叁解脫中,若作少多相觀身不淨等,即是無貪爲體。無貪于境厭故。

  

  [139] 原爲「喜以不嫉善根爲體」。

  

  [140] 「不立」,《義演》同,余作「立不」。

  

  [141] 《順正理論》卷十一雲︰

  

  損惱有情相違,心賢善性,說名不害。

  

  《入阿毗達磨論》卷上雲︰

  

  隨順善法,心賢善性﹝藏文作「sems bzav po bid/」﹞,說名不害。由此勢力,不損惱他,能違于他樂爲損事。

  

  [142] 即第十一頌第四句「行舍及不害」。

  

  [143] 「遮」,梵文爲「ca」。

  

  [144] 論下文雲︰

  

  〈雜事〉等說貪等多種隨煩惱故。

  

  [145] 《法蘊足論》卷八,具引經文八十隨煩惱心所,並一一作解。

  

  [146] 「八」字,本論《述記》作「六」,今改。

  

  如《瑜伽》卷五十八雲︰

  

  若〈雜事〉﹝藏文作「gźi phran tshegs/」﹞,中世尊所說諸隨煩惱,廣說乃至愁、歎、苦、憂隨擾惱﹝藏文作「”khrug pa/」﹞等,及〈攝事分〉﹝卷八十九﹞廣所分別,如是一切諸隨煩惱,皆是此中四相差別﹝一、通一切不善心起,二、通一切染汙心起,叁、于各別不善心起,四、善不善無記心起、非一切處、非一切時﹞,隨其所應,相攝應知。

  

  [147] 「八」字,本論《述記》原作「六」,今亦改。

  

  [148] 《瑜伽》卷八十九文與《法蘊足論》、〈雜事品〉大同少異。

  

  [149] 「說」字下,靈泰《抄》牒釋有「無」字。

  

  [150] 《瑜伽》卷八十六雲︰

  

  貪異名者,亦名爲喜,亦名爲貪,亦名爲顧﹝藏文作「lta ba yod pa/」﹞,亦名爲欣﹝藏文作「mvon par dga” ba/」﹞,亦名爲欲,亦名爲昵﹝藏文作「byams pa/」﹞,亦名爲樂﹝藏文作「”phavs pa/」﹞,亦名爲藏﹝藏文作「kun gnas pa/」﹞,亦名爲護﹝藏文作「ves par źen pa/」﹞,亦名爲著﹝藏文作「lhag par źen pa/」﹞,亦名爲希,亦名爲耽﹝藏文作「chags pa/」﹞,亦名爲愛﹝藏文作「sred pa/」﹞,亦名爲染﹝藏文作「rjes su chags pa/」﹞,亦名爲渴。

  

  [151] 即忿、恨、惱、嫉。

  

  [152]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若煩惱纏能令發起執持刀杖、鬥、訟、違、诤﹝藏文作「”thab pa dav mtshav ”bru ba dav ”gyed pa dav rtsod pa/」﹞,故名憤發﹝藏文作「bed rtsom/」﹞。

  

  [153]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于不順言,性不堪忍,故名惡說﹝藏文作「bka” blo mi bde ba/」﹞。

  

  [154]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于罵,反罵,名爲不忍。

  

  [155]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爲性惱他,故名抵突﹝藏文作「gdug pa/」﹞。

  

  [156]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性好譏嫌,故名諀訾﹝藏文作「”phya skyen pa/」﹞。

  

  [157] 「恚」字,本論《述記》作「瞋」,今改。

  

  [158]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心懷憎惡﹝藏文作「sdav ba”i sems/」﹞,于他攀緣、不饒益相﹝藏文作「于他攀緣爲損害因」﹞,起發意言﹝藏文作「sdav ba”i sems kyis rtog civ goms par byed pa/」﹞,隨順隨轉﹝藏文作「數數隨轉」﹞,名恚尋思。

  

  [159] 如《瑜伽》卷八十九雲︰

  

  心懷損惱﹝藏文作「rnam par ”tshe ba”i sems/」﹞,于他攀緣、惱亂﹝藏文作「gnod pa bya ba/」﹞之相,起發意言,余如前說,名害﹝藏文同「損惱」﹞。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叁冊 卷六 一、廣六位心所──善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