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一、广六位心所──善心所▪P15

  ..续本文上一页足故。菩萨成就如是六种一切种精进,发勤精进故,所以说言「有势、有勤、有勇、坚、猛﹝藏文作「brtun pa brtan pa/」。《略纂》卷二十二云「所以说言『有势有勤』等六,属前六种者,谓:有坚、有猛,参余四,有六种也」﹞,于诸善法不舍其轭」。

  

  云何菩萨七种精进?一、与欲﹝藏文作「”dun pa/」﹞俱行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数,于无上正等菩提猛利欲、愿,随长养﹝藏文作「rjes su ”phel bar byed pa/」﹞故。二、平等相应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随一根本烦恼及随烦恼不染污心,亦不缠心,能令菩萨于诸善法,等习而住﹝藏文作「mthun źiv rnal ”byor du gnas par ”gyur la/」﹞。三、胜进﹝藏文作「khyad par can/」﹞精进:谓诸菩萨,若为随一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染心、缠心,为断如是诸烦恼故,精进勇猛如灭头然﹝「然」,即然烧﹞。四、勤求﹝藏文作「yovs su tshol ba/」﹞精进:谓诸菩萨勇猛勤求一切明处,无厌倦故。五、修学﹝藏文作「bslab pa」﹞精进:谓诸菩萨于所学法如应、如宜,善于一切法随法行能成办故。六、利他﹝藏文作「don byed pa/」﹞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于如前﹝卷四十﹞说十一种相﹝「于诸有情能引义利彼彼事业与作助伴」﹞应知其相。七、善护﹝藏文作「kun nas bsruv ba/」﹞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起正加行,善自防守。若有所犯,如法悔除。如是菩萨十三种精进,名一切种精进。

  

  [109] 如《瑜伽》卷七十八〈决择分〉云︰

  

  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110] 以下为答。

  

  [111] 灵泰《抄》云︰

  

  若趣二乘无学中,有不愚法波罗蜜圣人﹝《瑜伽》卷六十五说「有广慧声闻乘,若诸有学、若阿罗汉」﹞,即少分能利乐他。然今此中略故,不说趣寂二乘也。若趣寂二乘无学果中愚法人,即全不能利他。

  

  [112] 即此四解。

  

  [113] 第十一颂第三句第二字,即「勤安不放逸」中之「安」字。

  

  [114] 《对法》卷一云︰

  

  安﹝藏文作「win tu sbyavs pa/」﹞者,止息﹝藏文作「rab tu sbyavs pa/」﹞身心粗重,身心调畅﹝藏文作「las su ruv ba/」﹞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除遣一切障碍」者,谓由此势力,依止转﹝藏文作「gnas gyur pa」﹞故。

  

  [115] 《显扬》卷一云︰

  

  安者,谓远离粗重,身心调畅为体,断粗重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轻安为业,如经说适悦于意、身及心安。

  

  [116] 如《对法》卷十云:

  

  由安故不染污,由此能除粗重过故,依定故不染污,依止于定得转依故。

  

  [117] 即《对法》卷二、《显扬》卷一、二论。

  

  [118]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

  

  心堪任性,说名轻安,违害惛沉。

  

  [119] 于中有二︰一、立四,二、废余。

  

  [120] 应是初中初。

  

  [121] 《顺正理论》卷十一云︰

  

  专于己利,防身语意,放逸相违,名不放逸。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

  

  不放逸,谓修诸善法,违害放逸,守护心性。

  

  [122] 如本论卷六云︰

  

  非根、遍策,故非此依。

  

  [123] 智周《演秘》云︰

  

  「行」非平声,应从去声读。

  

  [124] 「怯」字,原本论《述记》作「性」,今依《杂集》改。

  

  [125] 「后」字,《续藏》注云︰一作「得」。

  

  [126] 《对法》卷十具云︰

  

  舍是不染污体,永除贪忧不染污位,为自性故。

  

  《杂集论述记》卷二十二云︰

  

  唯言「永除贪忧」者,贪于集谛为胜故。

  

  [127] 《对法》卷一云:

  

  不容杂染所依为业。

  

  [128] 谓杂染法。

  

  [129] 如本论卷六云︰

  

  非根、遍策,故非此依。

  

  [130] 「上」字,本论《述记》作「止」,今改。

  

  [131] 《对法》卷十云︰

  

  即前十根﹝意、信、勤、念、定、慧、乐、喜、忧、舍﹞从第十六见道心剎那乃至金刚喻定,于如是有学道中,未有所应知境曾所不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者,谓于无学道所有诸根。言「诸根」者,即前所说九根,除忧根。

  

  [132] 「七觉」,本论《述记》原作「八道」。泰《抄》举正,谓「疏主

  

  错引」。

  

  《续藏》注引云:异本亦作「七觉」。

  

  [133] 《对法》卷十云:

  

  永除贪忧不染污位,为自性故。

  

  [134] 「已」字,《续藏》注云:一作「也」。

  

  [135] 「性」字,原作「体」。下同。

  

  [136] 如本论卷六云︰

  

  论说大悲无瞋、痴摄,非根摄故。

  

  [137] 即解脱。

  

  [138] 灵泰《抄》云︰

  

  大乘中前三解脱中,若作少多相观身不净等,即是无贪为体。无贪于境厌故。

  

  [139] 原为「喜以不嫉善根为体」。

  

  [140] 「不立」,《义演》同,余作「立不」。

  

  [141] 《顺正理论》卷十一云︰

  

  损恼有情相违,心贤善性,说名不害。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

  

  随顺善法,心贤善性﹝藏文作「sems bzav po bid/」﹞,说名不害。由此势力,不损恼他,能违于他乐为损事。

  

  [142] 即第十一颂第四句「行舍及不害」。

  

  [143] 「遮」,梵文为「ca」。

  

  [144] 论下文云︰

  

  〈杂事〉等说贪等多种随烦恼故。

  

  [145] 《法蕴足论》卷八,具引经文八十随烦恼心所,并一一作解。

  

  [146] 「八」字,本论《述记》作「六」,今改。

  

  如《瑜伽》卷五十八云︰

  

  若〈杂事〉﹝藏文作「gźi phran tshegs/」﹞,中世尊所说诸随烦恼,广说乃至愁、叹、苦、忧随扰恼﹝藏文作「”khrug pa/」﹞等,及〈摄事分〉﹝卷八十九﹞广所分别,如是一切诸随烦恼,皆是此中四相差别﹝一、通一切不善心起,二、通一切染污心起,三、于各别不善心起,四、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随其所应,相摄应知。

  

  [147] 「八」字,本论《述记》原作「六」,今亦改。

  

  [148] 《瑜伽》卷八十九文与《法蕴足论》、〈杂事品〉大同少异。

  

  [149] 「说」字下,灵泰《抄》牒释有「无」字。

  

  [150] 《瑜伽》卷八十六云︰

  

  贪异名者,亦名为喜,亦名为贪,亦名为顾﹝藏文作「lta ba yod pa/」﹞,亦名为欣﹝藏文作「mvon par dga” ba/」﹞,亦名为欲,亦名为昵﹝藏文作「byams pa/」﹞,亦名为乐﹝藏文作「”phavs pa/」﹞,亦名为藏﹝藏文作「kun gnas pa/」﹞,亦名为护﹝藏文作「ves par źen pa/」﹞,亦名为着﹝藏文作「lhag par źen pa/」﹞,亦名为希,亦名为耽﹝藏文作「chags pa/」﹞,亦名为爱﹝藏文作「sred pa/」﹞,亦名为染﹝藏文作「rjes su chags pa/」﹞,亦名为渴。

  

  [151] 即忿、恨、恼、嫉。

  

  [152]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若烦恼缠能令发起执持刀杖、斗、讼、违、诤﹝藏文作「”thab pa dav mtshav ”bru ba dav ”gyed pa dav rtsod pa/」﹞,故名愤发﹝藏文作「bed rtsom/」﹞。

  

  [153]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于不顺言,性不堪忍,故名恶说﹝藏文作「bka” blo mi bde ba/」﹞。

  

  [154]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于骂,反骂,名为不忍。

  

  [155]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为性恼他,故名抵突﹝藏文作「gdug pa/」﹞。

  

  [156]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性好讥嫌,故名諀訾﹝藏文作「”phya skyen pa/」﹞。

  

  [157] 「恚」字,本论《述记》作「瞋」,今改。

  

  [158]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心怀憎恶﹝藏文作「sdav ba”i sems/」﹞,于他攀缘、不饶益相﹝藏文作「于他攀缘为损害因」﹞,起发意言﹝藏文作「sdav ba”i sems kyis rtog civ goms par byed pa/」﹞,随顺随转﹝藏文作「数数随转」﹞,名恚寻思。

  

  [159] 如《瑜伽》卷八十九云︰

  

  心怀损恼﹝藏文作「rnam par ”tshe ba”i sems/」﹞,于他攀缘、恼乱﹝藏文作「gnod pa bya ba/」﹞之相,起发意言,余如前说,名害﹝藏文同「损恼」﹞。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一、广六位心所──善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