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十一、合解自性行相門▪P3

  ..續本文上一頁轉,是故說爲意識所依。

  

  [10] 文又分爲二:一、問,二、答。

  

  [11] 初解總句中,又分爲二︰一、總舉作答,二、別釋「俱」言。

  

  [12] 本論卷叁雲︰

  

  此觸等五,與異熟識行相雖異,而時、依同,所緣、事等,故名相應。

  

  本論《述記》卷十七雲︰

  

  五十五說由四等故,說名相應︰謂事等、處﹝即「所緣」﹞等、時等、所依等。「事」、「處」相似,名之爲「等」;「時」、「依」定一,名之爲「等」,正與此同。今約見分,名行相;影像相分,爲所緣,自體﹝分﹞,名事。「等」者,相似義,體各唯一,境相相似;故所緣、事,皆名爲「等」。……此中五義,各有所簡──「時」,簡前後;「依」,簡別識;「行﹝相﹞」,簡依同其﹝所緣﹞境各別;「緣」,簡別見;「事」,簡體多。

  

  [13] 即次二句頌。

  

  [14] 即第六頌第一、二句。

  

  [15] 「十」字,應作「九」。

  

  [16] 如《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雲︰

  

  雲何無明?謂于前際無知、于後際無知、于前後際無知,于內無知、于外無知、于內外無知,于業無知、于異熟無知、于業異熟無知,于佛無知、于法無知、于僧無知,于苦無知、于集無知、于滅無知、于道無知,于因無知、于果無知、于因已生諸法無知,于善無知、于不善無知,于有罪無知、于無罪無知,于應修習無知、于不應修習無知,于下劣無知、于上妙無知,于黑無知、于白無知,于有異分﹝藏文有「緣起」﹞無知,于緣已生或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如是于彼彼處如實通達無知、無見、無現觀、愚、癡﹝藏文作「rmovs pa dav kun du rmovs pa 」。《瑜伽》、《緣起經論》作六異名。德慧、《廣釋》作七異名﹞、無明、黑暗,是謂無明。

  

  《瑜伽》卷九,說十九無知與《緣起經》同。「于有異分無知」,論

  

  作「雜故,名有分」。世親《緣起經論》解雲︰

  

  有異分者,謂于菩提分未成淨位,諸與所對治相似緣起,即名爲有對治分,由親近正士、非正士等,及依前世因所生起故。

  

  《瑜伽》卷九複雲︰

  

  複有七種無知︰一、世愚,二、事愚,叁、移轉愚,四、最勝愚,五、真實愚,六、染淨愚,七、增上慢愚。前十九無知,今七無知,相攝雲何?謂初叁無知,攝初一。次叁無知,攝第二。次叁無知,攝第叁。次叁無知,攝第四。次四無知,攝第五。

  

  次二無知﹝即「于因無知」至「雜故有分」,皆二二對明善惡因果﹞。複有五種愚︰一、義愚,二、見愚,叁、放逸愚,四、真實義愚,五、增上慢愚。

  

  前十九愚,今五種愚,相攝雲何?

  

  謂見愚攝前六及于因所生法無知,放逸愚攝于業異熟俱無知,真實義愚攝于佛等及至道谛無知,增上慢愚攝最後無知,當知義愚通攝一切﹝以流轉、還滅,爲所緣﹞。

  

  複次無知、無見、無有現觀、黑暗、愚癡,及無明暗。如是六種無明差別﹝即異名﹞,隨前所說七無知事次第應知。于後二無知事,總合爲一,起此最後無明黑暗。

  

  複有差別︰謂聞思修所成叁慧所治差別,如其次第說前叁種。即此所治軟中上品差別,說後叁種。如是所治差別故,自性差別故,建立六種差別,應知。

  

  [17] 《對法》卷一雲︰

  

  無明者,謂叁界無智爲體。于諸法中邪決定、疑、雜染生起所依爲業。邪決定者,謂顛倒智;疑者,猶豫;雜染生起者,謂貪等煩惱現行;彼所依者,謂由愚癡起諸煩惱;疑者,于谛猶豫爲體,善品不生依止爲業;于谛猶豫者,亦攝于寶猶豫。如其所應,滅道谛攝故。善品不生者,謂由不決,不造修故。

  

  [18] 《對法》卷四雲︰

  

  謂無明支有二業︰一、令諸有情于有愚癡,二、與行作緣。令諸有情于有愚癡者,謂由彼所覆,于前、中、後際不如實知故。由此因緣起如是疑︰我于過去世爲有?爲無?如是等。與行作緣者,由彼勢力令後有業得增長故。

  

  [19] 《顯揚》卷一雲︰

  

  無明者,謂不正了真實爲體。或是俱生、或分別起,能障正了爲業。如前乃至增長無明爲業,如經說:諸有愚癡者,無明所伏蔽。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雲︰

  

  如是無明隱覆真實,顯現虛妄,以爲行相。是名無明行相殊勝。

  

  [20] 本論卷五。

  

  [21] 即本卷末。

  

  [22] 《瑜伽》卷十雲︰

  

  欲愛雲何?謂欲界諸行爲緣所生,于欲界行染汙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

  

  色界、無色界愛,亦爾。

  

  [23] 《對法》卷一雲︰

  

  貪者,叁界愛爲體,生衆苦爲業。生衆苦者,謂由愛力五取蘊生故。

  

  《雜集論述記》卷六雲︰

  

  愛能發、潤,故生取蘊,取蘊、名苦,叁苦性故。

  

  [24] 《對法》卷六雲︰

  

  謂薄伽梵隨勝而說︰若愛、若後有愛、若貪喜俱行愛、若彼彼喜樂愛,是名集谛。言最勝者,是遍行義。由愛具有六遍行義,是故最勝。

  

  何等爲六?

  

  一、事遍行:謂于一切已得未得自身境界事遍行故。于已得自身,起愛;于未得自身,起後有愛;于已得境界,起貪喜俱行愛;于未得境界,起彼彼喜樂愛。

  

  二、位遍行:于苦苦性等叁位諸行中,遍隨行故。于已得苦苦性位,起別離愛;于未得苦苦性位,起不和合愛;于壞苦性位,起不別離愛,及和合愛,已得未得差別故;于行苦性位,起愚癡愛,由煩惱粗重所顯故,及不苦不樂受所顯故。唯阿賴耶識﹝藏文作「阿陀那識」﹞是最勝行苦位,依止此位,因我癡門,貪愛轉故。

  

  叁、世遍行:謂于叁世中,遍隨行故。于過去世,起追憶行遍隨行愛;于未來世,起希樂行遍隨行愛;于現在世,起耽著行遍隨行愛。

  

  四、界遍行:謂欲、色、無色,叁愛次第遍叁界故。

  

  五、求遍行:謂由貪愛遍求欲、有、邪梵行故。由欲求力,不脫欲界,招欲界苦;由有求力,不脫二界,招色無色界苦;由邪梵行求力,不脫生死,彼彼流轉故﹝《雜集論述記》卷十七雲「邪梵行求,邪求解脫,不脫生死。正法正求,脫生死故,不入叁求。第叁求,通叁界;俱求解脫故。欲求,通善、染;有求,唯善;邪求,遍善染。無想善等,亦是善故」﹞。

  

  六、種遍行:謂有無有愛,遍行斷常一切種故。

  

  [25] 《顯揚》卷一雲︰

  

  貪者,謂于五取蘊愛樂、覆藏、保著爲體。或是俱生,或分別起,能障無貪爲業,障得菩提資糧圓滿爲業,損害自他爲業,能趣惡道爲業,增長貪欲爲業,如經說:諸有貪愛者,爲貪所伏蔽。

  

  [26] 如《瑜伽》卷五十五雲︰

  

  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叁、勝有情,四、內取蘊,五、已得未得顛倒,六、功德顛倒。依此六事,生七種慢,謂慢、過慢等。當知二慢,依勝有情事生,余各依一事。

  

  見依二事生︰一、增益事,二、損減事。增益事、有四種︰一、我有性增益,二、常無常性增益,叁、增上生﹝藏文作「mvon par mtho ba」﹞方便增益,四、解脫方便增益。損減事亦有四種︰一、謗因,二、謗果,叁、謗作用﹝藏文作「byed pa」﹞,四、謗善事﹝藏文作「yod pa”i dvos po」﹞。當知此中謂無施與乃至無妙行惡行,是名謗因。謂無妙行惡行業果異熟,是名謗果。謂無此世間乃至無化生有情,名謗作用。所以者何?諸士夫用﹝藏文作「skyes bu”i byed pa」﹞是此中作用義。此士夫用,複有四種︰一、往來用,二、持胎藏用,叁、置種子用﹝藏文二叁次第,與此反﹞,四、後有業用。若謂世間無阿羅漢等,名謗善事。

  

  依此廣略八事、二事,生于五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邪見。又依六十二事生邊執見及邪見︰謂計前際事﹝有十八見﹞、計後際事﹝有四十四見﹞,如經廣說。依此事差別,有六十二見。

  

  [27] 《瑜伽》卷五十八雲︰

  

  慢者,謂令心舉心所爲性。此複四種︰謂于諸見、于諸有情、于受用欲、于諸後有處起。又此慢略有二種︰一、惑亂﹝藏文作「”khrul ba」﹞慢,二、不惑亂慢。

  

  于有情處慢者,謂叁慢類﹝劣、等、勝﹞,已如前說。于受用處慢者,謂由大財、大族、大徒衆等,現在前故,心遂高舉。于後有處慢者,謂由計我當有、不有,廣說乃至我當非想非非想等,若動、不動﹝藏文作「rlom pa」﹞,戲論、造作﹝藏文作「mvon par ”du byas pa」﹞,諸愛趣﹝藏文作「sred pa”i rnam pa」﹞中,現前轉故,心遂高舉。

  

  不惑亂慢者,謂于下劣,計己爲勝;于等,計等;而生憍慢。惑亂慢者,謂余六慢。又由受用鄙劣資具,自謂富樂,名惑亂慢。若由受用勝妙資具,自謂富樂,名不惑亂慢。又由邪行,謂後有勝,名惑亂慢。若由正行,謂後有勝,名不惑亂慢。

  

  又雲︰

  

  薩迦耶見者,于五取蘊心執、增益﹝藏文作「sems la ”jog pa」﹞,見我、我所,名薩迦耶見。

  

  此複二種︰一者、俱生,二、分別起﹝藏文作「kun brtags pa」﹞。俱生者,一切愚夫﹝藏文作「byis pa」﹞、異生,乃至禽﹝藏文作「bya」﹞、獸﹝藏文作「ri dwags」﹞,並皆現行。分別起者,謂外道等計度而起。

  

  [28] 本論卷四雲:

  

  行相無違,俱起何失?

  

  [29] 智周《演秘》雲︰

  

  又別釋者,「內心」通取七、八二識。第八由之成有漏故。

  

  本…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十一、合解自性行相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