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二冊 卷叁 二十五、離阿賴耶生死不成

  【論文】

  

  叁‧叁七八 又契經說:諸有情類受生、命終,必住散心,非無心、定。若無此識,生、死時心,不應有故。

  

  

  

  【疏翼】

  

  第二引經申其理證或依經附理十證中,第六生死時心證。于中有叁︰一、引經,二、遮余非,叁、歸本識。此即初文。

  

  

  

  【述記‧卷二十二】

  

  自下、第六。

  

  此、初引經,使證識有。

  

  謂此大乘及通小部,受生、命終必住散位,及與有心,方得受生及命終理。此中合[1]文「必住散心」,非住無心及非住定位,而得命終受生者也。

  

  下破經部等,所以者何?《瑜伽》第八十雲:諸無學者,要先入滅定,後方入無余,亦無心命終。彼無六識,非無第八[2]。由斯即顯若以六識爲命終識,彼如何成?

  

  若說意識受生命終,彼由無學願力致然。既有第八,亦非無心,又說諸異生、有學,不相違也[3]。

  

  

  

  【論文】

  

  叁‧叁七九 謂生、死時,身心惛昧,如睡無夢、極悶絕時,明了轉識必不現起。

  

  

  

  【疏翼】

  

  第六生死時心證中,第二遮余非。于中分五。第一破六識非,又分爲叁︰一、舉無轉識,二、立六量非,叁、有必可知。此即初中初文。

  

  

  

  【述記‧卷二十二】

  

  下文有五︰一、破六識非,二、顯第八是,叁、破大乘異說,四、破上座部義,五、難死時漸舍之識。初中有叁,如文自顯。此即第一、舉無轉識。

  

  此位「身心」俱太「惛昧」──「身惛昧」,硬強性;「心惛昧」,暗劣性。「如睡無夢」,即五位中無心睡眠。「極悶絕時」,因鬼、藥等有此事起。如〈決擇分〉[4]、〈無心地〉[5]說。

  

  然瑜伽師,生、死二位既無,六心無心地中不別說者,即悶絕攝。今言「悶絕」,離死、生外,爲鬼藥等所悶絕故[6]。今此二位,非是住定,住散心位。有此無心,故引爲證。

  

  量雲︰即生、死位,明了轉識必不現起。身心惛昧故。如睡無夢等。此二位中身心惛昧,大小二乘悉皆共許,故極成因。轉識,生、死位無,唯大乘義,故得爲宗。對薩婆多,此喻不成,彼但叁位[7]說無心故。

  

  然先釋有二︰

  

  一、謂唯有第八,無余六轉,此文可然,宗[8]無余故。即以《瑜伽》第一爲證,謂入母胎說有本識,不說意故[9]。又以《對法論》文爲證,唯以無記心命終故[10]。

  

  二、說亦有意識。豈以《瑜伽》不說意識即便無者?第七應然。以不說故,此位應無。若無記心命終、受生,便唯第八,第八恒有,何須說也?即以此文證有第六。簡異性故,說唯無記。若不然者,說無心位,何不別說受生命終,唯言五位?

  

  前師解雲︰亦即悶絕,俱是惛昧位中攝故。然今此中文勢,本意唯取有本識義爲正所宗,言無意識受生命終,唯有本識;若無本識,以誰爲受生命終之心也?今助釋雲︰是破他故,且言無意,非唯一說,此兼兩師。然下既無別說,即以前師爲正[11]。

  

  

  

  【論文】

  

  叁‧叁八○ 又此位中,六種轉識,行相、所緣不可知故,如無心位,必不現行。

  

  

  

  【疏翼】

  

  第一破六識非中,第二立六量非。

  

  

  

  【述記‧卷二十二】

  

  子段第二、立六量非。

  

  此二位中,必無轉識。行相、所緣不可知故。如無心位。正破薩婆多,引叁位無心爲喻。若兼破經部等,即前二散,及與二定、無想、五位。

  

  然彼二部等說五識無,執有意識。然今此中,正破彼意識,及設遮五,通言六識,非正遮計。此即難全無。

  

  

  

  【論文】

  

  叁‧叁八一 六種轉識,行相、所緣,有必可知,如余時故。

  

  

  

  【疏翼】

  

  第一破六識非中,第叁有必可知。

  

  

  

  【述記‧卷二十二】

  

  第叁段、設縱有六識。

  

  難令行相、所緣,不可得知。

  

  汝之生死,許有轉識,行相、所緣應可了知。轉識攝故。如余散有心位[12]。

  

  今隨文便,先言其因,謂「六種轉識」。次言其宗,宗中,先言有法「行相、所緣」。次複言「有」,此言「有」者,謂有轉識,行相、所緣必應可知。「可知」,即是法。「如余時」,是喻。以因「故」字,安置喻中,非直文勢便能,亦複義生巧逐。上下諸文,多分如此,准此可知。

  

  

  

  【疏翼】

  

  以上第二遮余非中,第一破六識非訖。

  

  【論文】

  

  叁‧叁八二 真異熟識,極微細故,行相、所緣俱不可了;是引業果,一期相續,恒無轉變,是散,有心,名生死心;不違正理。

  

  

  

  【疏翼】

  

  第二遮余非中,第二顯第八是。或依《樞要》、第叁顯真異熟。

  

  

  

  【述記‧卷二十二】

  

  既有此難,外返伏難︰說有轉識,遂令行相等可知;既有賴耶,應行相等可說!

  

  第二、顯第八是。

  

  「極微細故,行相、所緣俱不可知[13]」,簡第六意,體非微細,非真異熟。是引業果、總報攝故;「一期相續」中,無斷故;「恒無轉變」,其性定故;「是散」心位,非定位故;是「有心」時,非同五位無心時故;「名生死心,不違正理」。我今此識,既非轉識,體「極微細」;生死雖有,「行相、所緣俱不可知[14]」,非同粗識可知之識;故六轉識,違于正理。

  

  此中所以惛昧爲因,解生死時無轉識義,諸賢共禀,衆教同說。

  

  次難陀論師等無量論師、正法藏勝軍師等,特以爲佳,恒用闡揚,殊增智慮,名光月氏[15],譽美方今,無識之俦同遵南指。唯我大師至生遍破,及其披此,更益前非。如次論下,及〈製惡見〉中正陳其義。今諸釋既備,勝義雲集,群賢敘之,盛當所指。

  

  

  

  【論文】

  

  叁‧叁八叁 有說:五識此位定無。意識取境,或因五識,或因他教,或定爲因。生位諸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識亦無。

  

  

  

  【疏翼】

  

  第二遮余非中,第叁破大乘異說。

  

  

  

  【述記‧卷二十二】

  

  下第叁、破大乘異說,有六︰一、敘宗,二、正破,叁、救義,四、破救,五、更救,六、複難。此敘宗也。

  

  五種轉識,生死定無,大小教同。然諸賢等,于此無诤,唯第六識,今應分別。

  

  意識取境,凡有叁因︰或因五識,隨緣五塵;或因他教,別生解故;或定爲因,境界殊妙。死位既同以惛昧爲因,故無異說。

  

  唯于生位,更增此釋︰生位,前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識亦無。言死位中,或因五識、他教等故,意識可有;唯正得以惛昧爲因。初受生位,諸因不成,故獨爲證。然雖更有獨起意識不緣于教、不緣五塵、不緣定境,取增人、法[16],此何不說?

  

  無心別起,不托五塵、他教、定力,別生計度,本但叁因,如見聞等,無別因起,必應爾故。

  

  

  

  【論文】

  

  叁‧叁八四 若爾,有情生無色界,後時意識應永不生。定心必由散意識引;五識、他教,彼界必無;引定散心,無由起故。

  

  

  

  【疏翼】

  

  第叁破大乘異說中,第二正破。

  

  

  

  【述記‧卷二十二】

  

  破上異師別生解者。

  

  謂生無色初剎那後,彼時意識應永不生。初無意識,彼此同故。若彼伏言受生已,次入定,無散意者,理亦不然。定心必由散意識引,或加行爲因,如聞思等,或生得善,引生方起。此通叁界[17]。五識、他教此之二因,彼界無有;能引起定散心意識,在彼界中無由起故,定如何生?非初受生即可得定,故彼叁因,彼初無有,彼界散意,何緣得生?

  

  

  

  【論文】

  

  叁‧叁八五 若謂彼定,由串習力,後時率爾,能現在前。

  

  

  

  【疏翼】

  

  第二破大乘異說中,第叁救意。

  

  

  

  【述記‧卷二十二】

  

  彼複救解︰若生下界非串習定,可籍[18]散意引生彼定,下串習力後生彼時,定心率爾能現在前,故無過失。

  

  

  

  【論文】

  

  叁‧叁八六 彼初生時,甯不現起?

  

  

  

  【疏翼】

  

  第叁破大乘異說中,第四破救。于中分二︰一、難定心,二、難散心。此即初文。

  

  

  

  【述記‧卷二十二】

  

  論主難雲︰彼界定心即初生位一剎那中,甯不現起?亦由下界串習力故,猶如後時。

  

  

  

  【論文】

  

  叁‧叁八七 又,欲、色界初受生時,串習意識,亦應現起。

  

  

  

  【疏翼】

  

  第四破救中,第二難散心。

  

  

  

  【述記‧卷二十二】

  

  下、初受生一剎那位,前生曾習第六意識,亦應現起!即生得善,或勤煩惱、久習工巧等。

  

  

  

  【疏翼】

  

  以上第叁破大乘異說中,第四破救訖。

  

  

  

  【論文】

  

  叁‧叁八八 若由惛昧,初未現前,此即前因,何勞別說?

  

  

  

  【疏翼】

  

  第叁破大乘異說中,第五更救及…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二冊 卷叁 二十五、離阿賴耶生死不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