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叁、種子本有說

  【論文】

  

  二‧二○七 此中有義:一切種子,皆本性有,不從熏生。

  

  

  

  【疏翼】

  

  第叁廣釋中,第七新熏本有分別。有叁師說︰一、唯本有,二、唯新熏,叁、各有二類。此即唯本有說。

  

  

  

  【述記‧卷十叁】

  

  第七、新熏本有分別。于中有叁︰初、唯本有。

  

  上古以來,多說如此,今護法論師敘近者護月等義[1]。于中有四︰一、標宗,二、釋難,叁、引證,四、立理。此即標宗:一切有漏無漏種子,皆法爾有,非是本無今從熏生。

  

  

  

  【論文】

  

  二‧二○八 由熏習力,但可增長。

  

  

  

  【疏翼】

  

  第一種子本有義中,第二釋難。

  

  

  

  【述記‧卷十叁】

  

  此言、即是會諸經論,第二子段也。

  

  諸經論言由熏習有,此謂增長,非新成故。此中本有,甯異僧佉!彼是常故[2],此有生滅。自下第叁、引有漏、無漏,皆本有經等。

  

  

  

  【論文】

  

  二‧二○九 如契經說:一切有情,無始時來,有種種界,如惡叉聚。法爾而有界,即種子差別。

  

  

  

  【疏翼】

  

  第一種子本有義中,第叁引證。

  

  

  

  【述記‧卷十叁】

  

  自下第叁、引證有叁[3]也︰初、引有漏無漏通經,次[4]、引唯[5]無漏經,後、有漏例同[6]。

  

  

  

  【疏翼】

  

  初又分爲二︰一、別證,二、通證。初文有四︰一、引《無盡界經》,二、引《阿毗達磨經》,叁、引《瑜伽》,四、曲結。此即別證中初文。

  

  

  

  

  

  【述記‧卷十叁】

  

  《大莊嚴論》[7]亦引此經,名「無盡意」[8],此即叁乘通信之經。《毗婆沙》等前分亦有此文[9]。既言「無始時來,有種種界」,故知有漏、無漏種子,皆是法爾而有。其惡叉[10],形如無食子,落在地時多爲聚故,以爲喻也[11]。

  

  此中,言「界」,即種子差別之名[12]。

  

  

  

  【論文】

  

  二‧二一○ 又契經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義。

  

  

  

  【疏翼】

  

  第叁引證初別經證中,第二引《阿毗達磨經》。

  

  

  

  【述記‧卷十叁】

  

  此下第二、是《阿毗達磨經》,即大乘通用。此證種子亦無始有,如下自解。此合二經。

  

  

  

  【論文】

  

  二‧二一一 《瑜伽》亦說:諸種子體,無始時來,性雖本有,而由染、淨,新所熏發。

  

  

  

  【疏翼】

  

  第叁引證初別經證中,第叁引《瑜伽》。引文有二,此爲第一段。

  

  

  

  【述記‧卷十叁】

  

  此下所引,如《瑜伽論》第二[13]卷說。由此,故知有漏、無漏種皆本有。然新染、淨熏發之中,有漏淨、染,熏于有漏,本有種增;有漏淨及無漏,複[14]發本有無漏種增也。

  

  

  

  【論文】

  

  二‧二一二 諸有情類,無始時來,若般涅槃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缺叁種菩提種子。

  

  

  

  【疏翼】

  

  第叁引《瑜伽》文第二段。

  

  

  

  【述記‧卷十叁】

  

  又第二[15]卷,次前上文[16]。

  

  「法」者,道理義也,有般涅槃之義,名「般涅槃法」。此中,意說有漏、無漏並有,名「具」,非無法爾種,而可言具足、不具足故。即二論證,有無漏種,皆是本有。

  

  

  

  【疏翼】

  

  以上第一別證中,第叁引《瑜伽》訖。

  

  

  

  【論文】

  

  二‧二一叁 如是等文,誠證非一。

  

  

  

  【疏翼】

  

  第一別證中,第四曲結。

  

  

  

  【述記‧卷十叁】

  

  此則曲結有漏、無漏,合法爾種[17]。

  

  

  

  【疏翼】

  

  以上第一引有漏、無漏經中,第一別證訖。

  

  

  

  【論文】

  

  二‧二一四 又諸有情,既說本有,五種姓別,故應定有法爾種子,不由熏生。

  

  

  

  【疏翼】

  

  第一引有漏無漏經中,第二通證。

  

  

  

  【述記‧卷十叁】

  

  此第二[18]、引經論通證[19],即是十卷《入楞伽》第二卷[20]、《無上依經》上卷[21]、《善勇猛般若》[22]第一卷──《大般若經》第五百九十叁卷,說前種姓[23];《大莊嚴論》第一卷末〈種姓品〉[24];《瑜伽》第二十一〈聲聞地〉[25],皆說有五種姓[26]。故應定有法爾無漏種子,不由熏生。

  

  

  

  【疏翼】

  

  以上第叁引證中,第一引有漏無、漏經訖。

  

  

  

  【論文】

  

  二‧二一五 又《瑜伽》說:地獄成就叁無漏根,是種非現。

  

  

  

  

  

  【疏翼】

  

  第叁引證中,第二引唯無漏經。文分爲叁︰一、引《瑜伽》五十七,二、引《瑜伽》叁十五,叁、結無漏。此即初文。

  

  

  

  【述記‧卷十叁】

  

  第二、遍引無漏本有[27],即《瑜伽論》五十七卷「二十二根」中,地獄成就叁無漏根[28],種子,非現[29]。

  

  

  

  【論文】

  

  二‧二一六 又從無始,展轉傳來,法爾所得,本性住姓。

  

  

  

  【疏翼】

  

  第二唯引無漏經中,第二引《瑜伽》叁十五文。

  

  

  

  【述記‧卷十叁】

  

  此《地持》[30]、《善戒經》[31]、〈菩薩地〉[32]並是。第一〈種姓品〉[33]雲︰又從無始,展轉傳來,法爾所得,本性住姓。即是菩薩本性住姓。彼[34]有「六處」言,唯取阿賴耶中有此種故。

  

  

  

  【論文】

  

  二‧二一七 由此等證,無漏種子,法爾本有,不從熏生。

  

  

  

  【疏翼】

  

  第叁引證中,第叁結無漏。

  

  

  

  【述記‧卷十叁】

  

  即結無漏。

  

  由此叁文[35],證無漏種法爾本有,不新熏生。

  

  

  

  【疏翼】

  

  以上第叁引證中,第二引唯無漏經訖。

  

  

  

  【論文】

  

  二‧二一八 有漏,亦應法爾有種,由熏增長,不別熏生。

  

  

  

  【疏翼】

  

  第叁引證中,第叁有漏例同。

  

  

  

  【述記‧卷十叁】

  

  下、准有漏亦法爾有。

  

  無漏種子無始不起,經論誠說有法爾種,故有漏種無始曾起,故無分明別說之教。設無如上通證有漏之經論者,義准亦應有法爾種[36]。

  

  

  

  【疏翼】

  

  以上第一唯本有中,第叁引證訖。

  

  

  

  【論文】

  

  二‧二一九 如是建立,因果不亂。

  

  

  

  【疏翼】

  

  第一唯本有中,第四立理。

  

  

  

  【述記‧卷十叁】

  

  上雖引經,此有何理?

  

  第四、立理。

  

  即諸法種子初但有一物,後生果時可無雜亂[37]。若更有新熏,或唯新熏者,種子便多,後生果時從何種起?新熏法爾,功能既齊,有生不生,因果便亂!若二種子,共生一芽。外麥豆等,例亦應爾!若新唯一種,理亦不然!不可初熏,後不熏故,比量齊故[38]。

  

  如我所立,因果無亂。然無漏種未增長位,名本性住姓。後增長已,名習所成姓。若唯新熏,說何以爲本性住種姓[39]?若無本有無漏種子者,見道如何生?

  

  

  

  【疏翼】

  

  以上第七新熏本有分別中,第一唯本有師說訖。

  

  

  

  

  

  

  

  

  --------------------------------------------------------------------------------

  

  [1] 「護月」,亦名「月藏」。梵文「candrapala」。在十師之外,護法以

  

  之爲本有師代表。

  

  [2] 即非依他起故。

  

  [3] 「有叁」二字,《金藏》無。

  

  [4] 「次」字,《金藏》作「後」。

  

  [5] 「唯」字,《金藏》無。

  

  [6] 「後有漏例同」五字,《金藏》無。

  

  [7] 《大乘莊嚴經論》,唐波羅頗迦多羅﹝梵文爲「prabhakaramitra」﹞所

  

  譯。漢傳頌與釋論爲無著﹝梵文爲「asavga」﹞所造。藏傳頌爲慈氏

  

  ﹝梵文爲「maitreya」﹞所造,全釋論文爲世親所造。另有兩全釋者,

  

  一、安慧,二、無性。漢譯卷一〈種姓品〉。

  

  [8] 「意」疑爲「界」。藏文經名爲「ba ru ra”i mdo」。安慧釋論﹝德格, mi,

  

  42b.4﹞亦作「ri lu”i phuv po”i mdo sde」,彼釋論雲︰

  

  由有情界差…

《成唯識論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叁、種子本有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