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曹洞宗宗旨以五位君臣爲旨訣。僧問五位君臣旨訣,本寂曰:“正位即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象。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人理;兼帶者,冥應衆緣,不墮諸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故曰虛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當詳審辨明。君爲正位,臣爲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進雲:“如何是君
”本寂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虛。”(此是本來無物的空界)雲:“如何是臣
”本寂曰:“靈機弘聖道,真智利群生。”(此是萬象有形的色界)雲:“如何是臣向君。”本寂曰:“不墮諸異趣,癡情望聖容。”(此是舍事入理)雲:“如何是君視臣
”本寂曰:“妙容雖不動,光燭本無偏。”(此是背理就事)雲:“如何是君臣道合
”本寂曰:“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此是冥應衆緣,不墮諸有)又有五位頌雲:正中偏(不變隨緣之義),叁更初夜(正位)月明前(偏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偏中正(隨緣不變之義),失曉老婆(偏位)逢古鏡(正位)。分明觌面別無真,休更迷頭還認影。正中來(本覺),無(正)中有路(偏)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偏中至(不覺),兩刃交鋒不相避。好手猶如火裏蓮,宛然自有沖天氣。兼中到(究竟覺),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裏坐。
良價又有功勳五位之說,以明功之初後,修之生熟。上堂曰:“向時作麼生
奉時作麼生
功時作麼生
共功時作麼生
功功時作麼生
”僧問:“如何是向(君視臣,正中偏)
”價曰:“吃飯時作麼生
”又曰:“得力須忘飽,休糧更不饑。”雲:“如何是奉(臣向君,偏中正)
”價曰:“背時作麼生
”又曰:“只知朱紫貴,辜負本來人。”雲:“如何是功(君,正中來)
”價曰:“放下饅頭時作麼生
”又曰:“撒手端然坐,白雲幽處閑。”雲:“如何是共功(臣,偏中至)
”價曰:“不得色。”又曰:“素粉難沈迹,長安不久居。”雲:“如何是功功(君臣道合,兼中到)
”價曰:“不共。”又曰:“混然無諱處,此外更何求。”本寂功勳五位頌:向:聖主由來法帝堯,禦人以禮曲龍腰,有時鬧市頭邊過,到處文明賀聖朝。奉:洗淨濃妝爲阿誰,子規聲裏勸人歸,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功:枯木開花劫外春,倒騎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隱群峰外,月皎風清好日辰。共功:衆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萬別千差明底事,鹧鸪啼處百花新。功功:頭角才生已不堪,擬心求佛好羞慚,迢迢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叁。
其後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圓立五位王子。問,“如何是誕生王子(內紹嫡生,又雲正位,根本智,儲君太子也)
”楚圓曰;“貴裔非常種,天生位至尊。”問:“如何是朝生王子(庶生,宰相之子,已落偏位,涉大功勳,亦雲外紹臣種)
”楚圓曰:“白衣爲首輔,直指禁庭中。”問:“如何是末生王子(有修有證,群臣位)
”楚圓曰:“修途力覺貴,漸進不知尊。”問:“如何是化生王子(借位明功,將軍位)
”楚圓曰:“政威無比況,神用莫能俦。”問:“如何是內生王子”(亦爲內紹,根本同生,與誕生同)
”楚圓曰:“重帏休勝負,金殿臥清風。”
曹山本寂有玉相頌。〇(正中偏):白衣須拜相,此事不爲奇。積代簪纓者,休言落魄時。〇(偏中正):子時當正位,明正在君臣。未離兜率界,鳥雞雪上行。〇(正中來):焰裏寒冰結,楊花九月飛。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〇(偏中至):王宮初誕日,玉兔不能離。未得無功旨,人天何太遲。〇(兼中到):混然藏理事,朕兆卒難⑤明。威音王未曉,彌勒豈惺惺。
洞山賓主句。良價谒龍山和尚。問:“如何是主中賓
”龍山答曰:“青山複白雲。”問:“如何是主中主
”龍山曰:“長年不出戶。”問:“賓主去幾何
”龍山曰:“長江水上波。”問:“賓主相見有何言說
”龍山曰:“清風拂白雲。”後良價問僧:“阿那個明阇梨主人麼
”僧曰:“見祇對次。”價曰:“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此,只是認得驢前馬後將爲自己,佛法子沈此之是也。客中辨主尚未分,如何辨得主中主。”僧便問:“如何是主中主
”價曰:“阇梨自道取。”僧曰:“某甲道得即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
”價曰:“恁麼道,即易相續也,大難。”
曹山四禁偈:莫行心處路(思議不及),不挂本來衣(墮法身邊);何須正恁麼(擬之即乖),切忌未生時(內守幽玄)。
洞山綱要頌:(一)敲唱俱行:金針雙鎖備(偏正並用),挾路隱全該(正偏互挾),寶印當空妙,重重錦縫開(五位並顯)。(二)金鎖玄路:交互明中暗(借功超位),功齊轉覺難(借位明功),力窮忘進退,金鎖網鞔鞔(功位並轉)。(叁)不墮凡聖:事理俱不涉,回照絕幽微,背風無巧妙,電火爍難追(兼中到)。
曹山本寂曰:“凡情聖見金鎖玄路,直須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須具叁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一作水牯牛),二者不斷聲色,·叁者不受食。”稠布衲問:“披毛戴角是什麼墮
”曰:“是類墮。”問:“不斷聲色是什麼墮
”曰;“是隨墮。”問:“不受食是什麼墮
”曰:“是尊貴墮。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類墮;知有而不礙六塵,是隨墮。”
良價付囑本寂曰:“吾在雲岩先師處親印寶鏡叁昧,事窮的要,今付與汝。末法時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驗真僞,有叁種滲漏:一曰見滲漏。機不離位,墮在毒海。二日情滲漏。滯在向背,見處偏枯。叁曰語滲漏。究妙失宗,機昧終始。學者濁智流轉,不出此叁種,子宜知之。”
良價示衆雲:“我有叁路接人:鳥道、玄路、展手。”僧問:“師尋常教人行鳥道。未審如何是鳥道
”價曰:“不逢一人。”雲:“如何行
”價曰:“直須足下無私去。”雲:“只如行鳥道莫便是本來面目否
”價曰:“阇梨因甚顛倒。因什麼卻認奴作郎。””雲:“如何是本來面目
”價曰:“不行鳥道。”
第五十節 I臨濟宗
黃檗希運的弟子義玄弘演宗風于鎮州(河北正定)滹陀河畔臨濟寺,因名臨濟宗。義玄初參黃檗叁年,因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叁度被打。希運指往谒洪州高安大愚(大愚是道一再傳弟子),因得大悟,卻返黃檗。後居臨濟院。其接機示教的方式有四料簡:小參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克符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玄曰:“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發白如絲。”符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玄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將軍塞外絕煙塵。”符問:“如何是入境俱奪
”玄曰:“並汾絕信,獨處一方。”符問:“如何是入境俱不奪
”玄曰:“王登寶殿,野老讴歌。”又嘗示衆雲:“如諸方學人來,山僧此間作叁種根器斷。如中下根器來,我便奪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俱奪;如上上根器來,我便境、法、人俱不奪。如有出格見解人來,山僧此間全體作用,不曆根器。大德,到這裏學人著力不通風,石火電光即過了也。學人若眼目定動即沒交涉。擬心即差,動念即乖。有人解者不離目前。”
臨濟宗關于體證深淺邪正的指示有“叁句”爲綱宗。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
乞師開示。”玄曰:“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也。叁即一,皆是空名而無實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間斷。自達磨大師從西土來,只是覓個不受人惑的人。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虛用功夫。山僧今日見處與佛祖不別。若第一句中薦得,堪與佛祖爲師。若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爲師。若第叁句薦得,自救不了。”僧問:“如何是第一句
”玄曰:“叁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問:“如何是第二句
”玄曰:“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怎負截流機。”問,“如何是第叁句
”玄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借裏頭人。”
“叁玄叁要”是臨濟宗參究的極則。義玄曰:“大凡演唱宗乘,一語須具叁玄門,一玄門須具叁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五傳以後至汾陽善昭禅師。有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
”昭曰:“嘉州打大象。”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
”昭曰:“陝府鑄鐵牛。”問:“如何是學人親切處
”昭曰:“西河弄獅子。”乃曰:“若人會此叁句,已辨叁玄。更有叁要語在,切須薦取,不是等閑。與大衆頌出,叁玄叁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善昭又有叁玄叁要頌:第一玄,照用一時全,七星光燦爛,萬裏絕塵煙。第二玄,鈎錐利似尖,擬議穿腮過,裂面倚雙肩。第叁玄,妙用且方圓,隨機明事理,萬法體中全。第一要,根境俱忘絕朕兆,山崩海竭灑飄塵,蕩盡寒灰始爲妙。第二要,鈎錐察辨呈巧妙,縱去奪來掣電機,透匣七星光晃耀。第叁要,不用垂鈎並下鈎,臨機一曲楚歌聲,聞了盡皆來反照。
禅宗自馬祖行棒喝以顯機用,爲直指大道的教法以來,經百丈、黃檗、睦州、臨濟而成爲家法。義玄問僧曰:“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劍(能殺能活),有時一喝如踞地師子(教人前進無路,藏身無地),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測驗學人深淺工夫),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千變萬化難以測知)。汝作麼生會
”僧擬議,玄便喝。
臨濟禅法著重在分清賓主。義玄上堂次,兩堂首座相見,同時下喝。僧問義玄:“還有賓主也無
”玄日:“賓主曆然。”玄乃召衆曰:“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首座。”上堂,僧出作禮,玄便喝。僧曰:“老和尚莫探頭好!”玄曰:“你道落在什麼處
”僧便喝。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玄便喝。僧作禮,玄曰:“你道好喝也無
”僧曰:“草賊大敗。”玄曰:“過在什麼處
”僧曰:“再犯不容。”玄便喝。玄曰:“大衆!要會臨濟賓主句…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