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P3

  ..續本文上一頁相,叁十二相亦無盡相也。若衆生界下明諸相無盡之義,謂一一相中現一切佛,及諸佛土莊嚴之相,利益衆生也。

  五、明不取隨好。

  複次菩薩不應同于聲聞、緣覺,執取如來八十種好。

  以法身無生故,不應取于隨好以爲如來也。

  六、不取好滅。

  乃至滅相如上所說。若衆生界度脫未盡,如來常以隨好嚴身,光明照耀,于其好中複現奇特無盡諸相。其相雲何

  所謂我初發心身爲國王,名曰光明,及以值遇然燈如來授我記別,乃至第叁阿僧只劫于其中間所有苦行,一一皆于隨好中現。若有衆生見聞此者,信解開悟,長菩提心,菩薩由此不應執取隨好滅相。

  複次以色身無盡故,不應取隨好滅相以爲如來也。若衆生界下,明隨好無盡之義,謂一一好中顯現如來因地一切功德之相以利衆生也。言身爲國王名曰光明,謂釋迦如來因地爲光明王,見象調順,初發求佛之心,如《賢愚因緣經》卷叁中說。第二阿僧只劫滿值燃燈如來,布發掩泥,得授菩提之記,如《增一阿含經》卷十一等經中說。第叁阿僧只劫滿種叁十二相,六度行滿,本身爲屍毗王舍身貿鴿,羼提比丘爲迦梨王節節支解等,廣如《大智度論》卷四中說。如是本行皆于隨好中現也。

  七、明不取諸法。

  亦不念于家族眷屬,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行不到,亦無所得,不垢不淨,不智不愚,亦無說法,無我淨,無衆生淨,不自利,不利他,不生法,不滅法,亦不清淨身語意業,亦非過去未來現在,非自爲非爲他。

  家族眷屬者,色身邊事也。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者,法身邊事也。行者,所修萬行也。到者,所證涅槃也。得者,所得菩提也。垢者,煩惱及陰界人也。淨者,煩惱盡及陰界人盡也。智者,無分別智也。愚者,諸分別識也。說法者,教授也。無我淨者,余本多作非自淨非他淨,謂不因自悟不因他悟也。無衆生淨者,宋譯作非衆生淨亦非不淨,謂非度衆生非不度衆生也。自利者,有我也。利他者,有人也。生法者,精進作持也。滅法者,禁戒持也。叁業清淨者,叁業寂靜也。過去未來現在者,叁際也。自爲者,自作也。爲他者,他作也。不執取如是諸法以爲如來也。

  二、明所成,有叁,初、明所悟解。

  舍利弗!此菩薩始從觀察如來色身及蘊界處,如是成就則爲諸佛之所憶念。人是法門,爾時菩薩用此法門淨菩提性,能知如來無上真淨菩提法身,是諸如來法身之體,非諸凡愚所行境界,亦非二乘初學菩薩之所能知。何以故

  此輩染著色身體相及蘊界處,乃至相好而修行故。

  如是成就者,謂以無生觀如來故。淨菩提性者,謂人初地見法明道,得無蓋障叁昧也。能知如來無上真淨菩提法身者,謂正覺佛身安住世間不著涅槃,成等正覺不著生死,以無住道而成正覺也。如是無住處涅槃,非凡愚二乘及初學菩薩所知,以彼不了無生之旨故。

  二、明所安立。

  當知初學菩薩以此法門淨菩提性,皆爲愍念諸衆生故,修習色身蘊界處等,當知菩提如是法門安立。何以故

  以是色身隨順世法,衆生因此供養叁寶,修習菩薩六波羅蜜,行四攝事。于是菩薩以此法門回作世間內外諸法,或蘊界處,或叁十二相八十隨好,乃至或爲父母眷屬,戒定慧蘊解脫解脫知見蘊,凡諸藥草花果甘露百谷苗稼,利衆生故方便安立。

  初學菩薩悟解無生已,以大悲心修諸福德善巧方便,成就無盡色身,普利衆生,以此種種差別施設而得成就無上菩提,故雲菩提如是法門安立也。由于善巧隨順世法,顯現無盡色身,能令衆生隨其善根或初發心供養叁寶,或能究竟修菩薩行。六波羅蜜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波羅蜜此雲到彼岸,亦名度。以此六行能到涅槃彼岸,故名六度。四攝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以此四行能令衆生生親愛心,歸附受教,故名四攝。于是菩薩下明無盡之相。內者,正報;外者,依報。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乃至五分法身等者,內法也。藥草花果甘露百谷苗稼者,外法也。如是一切皆是無盡色身所攝,利益衆生故。

  叁、明所稱可。

  若菩薩從于初句悟解菩提清淨法身,複從後句安立色身,當知即爲一切智人之所印可。何以故

  凡愚衆生結集世業,貪著我所,不了真谛,是故不稱一切智心。二乘雖有勝義谛智,以非正見,滅生死種,故亦不稱一切智心。諸佛如來具知勝義世俗二谛,智慧無盡,行願滿足,得大菩提,複人一切善根叁昧,是故稱可一切智心。何以故

  凡愚衆生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所獲勝福,皆衆諸佛功德所致。

  菩薩若能悟解無生法身,安立無盡色身,則爲諸佛之所印可。結集者,系縛招聚之義。世業者,生死之業。貪著我所者,攀緣外境也。聖智所見真實理性名爲真谛,謂無生理也。凡愚不了無生,貪著生死,是故不稱如來藏心也。聲聞、緣覺雖有真智,以非正見者,謂厭生死,欣涅槃;滅生死種者,謂人于無余涅槃,身智永亡也。以無大悲不能安立無蓋色身,故不稱如來藏心也。如來智慧無盡故,證悟勝義無生;行願滿足故;安立無盡色身;人一切善根叁昧故,普應群機,隨類示現,是故稱可如來藏心也。

  叁、結。

  若如來成等正覺,莫不皆是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力。當知此經是一切善根所生之本,爲一切法門積集之藏,種性無垢,超度魔軍。舍利弗,若諸菩薩聞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者,于無上菩提皆不退轉。何以故

  此經具顯諸佛所行,贊其功德,能爲破壞一切衆生生死業行無染法式。

  如來得成正覺,皆由此經之力。以明無生故,爲一切善根之本;以明無盡故,爲一切法門之藏;悲智雙運故,因則超過凡愚二乘,故雲種姓無後;果則速成正覺,故雲超度魔軍。是故此經顯示如來所行境界而贊其功德,若有聞者隨順修學,則能斷除生死業行,處生死而不染,如蓮花之不著水;處涅槃而不著,如日月之不住空,故雲無染法式也。

  二、偈頌,有叁,初、總頌經宗。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汝等勿樂著,一切諸法空,

  于諸佛菩提,亦莫起分別。

  于菩提涅槃,心不生疑惑,

  若能修此行,速得陀羅尼。

  聽此修多羅,習智空無相,

  無生亦無滅,當速證菩提。

  勿著一切法空者,以一切法自性本空,無可取無可舍故。

  莫分別佛菩提者,以如來法身功德相好非即非離故。聽此經者習智空無相無生無滅者,聽此經已修習正智,照見諸法之相唯空唯無,而不舍大悲,住無所住,盡未來際,利益衆生,用而恒寂也。

  二、廣顯利益,有四,初、得四無礙辯,有四,初、得法無礙辯。

  菩薩持是經,深解無量法,

  得生諸佛刹,親近最勝尊。

  若得陀羅尼,決定深義趣,

  不生退懼心,受持無盡法。

  十方一切佛,說法皆盡聞,

  聞已悉受持,頂戴而奉行。

  諸佛所說句義能诠之教名法,若能持是經故,則能于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無量諸法,皆能了解受持奉行也。初偈明能了解,于文通達爲了解。次偈明能受持,于義不忘爲受持。末偈明能奉行,如說而修爲奉行也。

  二、得義無礙辯。

  若受持此經,于文字名句,

  及所說妙義,終無有疑忘。

  如日月光明,所照無不遍,

  了知此法門,通達無量義。

  字母聲韻爲文,積文成字爲名,積名成句。文名句所诠者爲義。于一法中通達無量義,爲義無礙辯也。

  叁、得辭無礙辯。

  誦持此經故,即能自開解,一切最勝法,陀羅尼妙門。

  以種種言亂辭演說妙義,通達自在,名辭無礙。開解者,心開意解,通達無壅也。

  四、得樂說無礙辯。

  假使一劫中,一切諸衆生,

  所有深疑惑,皆問持經者。

  時持經菩薩,鹹皆爲開演,

  疑網悉已除,菩薩智無盡。

  爲諸衆生樂說自在,名樂說無礙。一切衆生一時來問,菩薩一時能答也。

  二、明人菩薩位,有叁,初、得近菩提。

  愛樂此經故,能速近菩提,

  如是真佛子,護持秘密藏。

  得法明門,見無生理,名近菩提。如來秘奧之教而非其人則不虛授,故名秘密藏。由近菩提故,堪任護持如來秘藏也。

  二、名聞十方。

  持此陀羅尼,衆生鹹敬念,

  諸佛共稱揚,名聞十方界。

  衆生愛念,諸佛稱揚,故名聞十方世界也。

  叁、往生佛國。

  由持此經故,臨欲命終時,

  見八十億佛,伸手俱攜接。

  鹹作如是言,汝當往我刹,

  由誦持此經,見受如斯福。

  以與十方如來同其悲願,故得十方諸佛授手接引也。

  叁、明滅惡生善,有四,一、罪業清淨。

  若百千億劫,造罪當應受,

  誦此陀羅尼,一月皆清淨。

  《大日經義釋》卷八雲:“深秘釋者,月喻菩提心。行者人初住地時,此心極圓淨,故名第一月。”謂由誦此陀羅尼故,令菩提心極清淨故,能滅除罪業也。

  二、福善現前。

  菩薩億劫中,勤習諸功德,

  一月誦此經,其福超于彼。

  善念慧精進,叁昧陀羅尼,

  經故常現前,乃至如來地。

  億劫修諸功德,以有所得故,其福非勝,由誦此經,菩提心月塵醫無染,妄想不生,故其福超彼也。由心月圓明故,五根增上乃至得成菩提也。善者,謂信根,正信圓常故。念者,念根,憶念正法故。精進者進根,勇猛修行故。慧者,慧根,思惟真理故。叁昧陀羅尼者,定根,心止一境故。

  叁、破除魔障。

  叁界諸衆生,一時盡爲魔,

  誦持此經故,悉無能障礙。

  誦持此經故,善能隨順世法以利衆生,故叁界衆生悉成爲魔不能障礙也。

  四、成等正覺。

  此經中解釋,一切諸法門,

  而說一切智,因是成正覺。

  一切諸法無生相無盡相故,解釋斯旨即是解釋一切法門。

  而悟解無生,安立無盡,因斯成菩提也。

  四、明聞法受記有二,初、舉證。

  我因聞是經,然燈授我記,

  說言汝成佛,解脫諸衆生。

  彼時見諸佛,其數如恒沙,

  聞諸佛說法,皆悉能解了。

  釋迦如來舉所親證以爲證明,由聞此經故,蒙燃燈如來爲授無上菩提之記。蒙授記已,一時普見十方一切諸佛,悉聞所說諸…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