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P5

  ..續本文上一頁羅尼儀軌》雲:“馱者,陀羅尼法要,空無相無願隨人法界。”《大日經》卷二雲:“馱字門,一切諸法法界不可得故。”《大日經義釋》卷五雲:“梵雲達磨馱都,名爲法界。界是體義分義。佛之舍利亦名如來馱都,言是如來身分也。若見馱字門,即知一切諸法悉皆有體,謂以法界爲體,所以者何

  若離諸法實相,則一切法體義不成故。夫法界者,即是心界。以心界本不生故,當知法界亦本不生,乃至心界無得無舍故,當知法界亦複無得無舍。當無法可舍,況可得乎

  若法界是可得相者,即是從衆因緣生,若從衆因緣生,當知自無本體,何況爲諸法體

  故法界者,唯是自證常心,無別法也。複次如來大施者,所謂大悲曼茶羅。法界者即是普門實相,如是實相不可以加持神力示人,是故無法可得。”

  七、賒字行,有四,初、總標。

  七者賒字,奢摩他住寂定相,鞞缽舍那正見諸法相。

  不空譯《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雲:“奢者,非奢摩他毗缽舍那一切法隨入真如。”奢摩他此雲止,鞞缽舍那此雲觀。世谛一切有爲無爲,名爲法相。知念不顛倒,名爲正見。

  二、略譯。

  如何而得住于寂定

  宜當精進,晝夜無間觀佛形像,不應取相,當念鞞缽舍那以慧正見。

  觀佛形像者,唐不空譯《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雲:“是尊即羯磨,波羅蜜菩薩,由住出生故,示妙采女形,顯明大慈母。諸佛住是智,能普現色身,處大菩提心,跏趺連臺上,大印威儀等,同不空成就。如來之相狀,定羽金剛拳,當心持蓮華,置般若梵箧,慧羽說法相。揚掌申五輪,忍峰現羯磨,十字金剛輪,首冠五如來,遍身草綠色,八十俱胝佛,圍繞是尊住。”“複有八菩薩,安住于八方,及以八藥叉,四攝八供養,次第而布列,成秘曼荼羅。”即是行者觀自身于本性空中轉羯磨波羅蜜菩薩也。以慧正見者,《儀軌》中雲:“複于身支分,安布八字門。跛字住于心,椤字成毫相,嚩字置舌端,惹字置于頭,碧色成頂相,迦字置慧掌,緣色成羯磨。十二緣行輪,馱黃置定掌,成華般若夾。奢字安觀足,乞叉置止足。五字皆皓素,如雪乳鵝明,是字成輪相。”謂八字成身觀也。廣解有二,初、明止,有五,初、明暖位。

  若行者見佛而現,將爲真佛,應作是念:“此所見佛從何方來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方所來耶

  ”若將此佛是人所造,應作是念:“此佛爲是泥木作耶,爲複金銅所作

  ”如是觀已,知所見佛但由我于精舍之中觀佛形像,晝夜憶念,是故此佛常現目前。由是當知我常見聞一切諸法將爲實者,皆從自心憶念而起,即是菩薩第一溫習不住定也。

  由于晝夜憶念在像,心定想住,故能心自觀察,隨意見佛,猶如對面。若謂所見即佛生身,應當推求從何方來;若謂所見但是佛像,應當推求是何所作,則知亦不從他方來,亦非木石金銅所作,但由心住而得見耳。由是可知,日常見聞一切諸物,皆是白心所變,假施設有,實不可得。是爲道火前相,故名暖也。如《唯識論》卷九雲:“菩薩于定位觀影,唯是心也。”謂此位觀內心境影離心非有,唯是內心也。

  二、明頂位。

  若菩薩于初分中所作觀心微得明已,應即攝念趣于加行,乃至能知世間一切所有諸法,皆悉不離自心而起,此是菩薩第二德相不住定也。

  行者重觀世間一切諸法皆自心變,假施設有,實不可得。明明轉盛,尋思位極,故複名頂。如《成唯識論》卷九雲:“義相既除滅,審觀唯自己想也。”謂此位遍計所執心外之境,義相既除滅,審觀唯自想,唯有內心也。又論卷九雲:“如是暖頂依能取識,觀所取空。”

  叁、明忍位。

  菩薩複當如是觀察,今此念體爲誰是耶

  應知但是依他起心遍計所執之所依住,當知此心無一所有如毛端許,此是菩薩第叁忍不住定也。

  念住者,念爲能觀之智,住爲所觀之境,以智觀境,名爲念住。行者于無所取決定印持,于無能取亦順樂忍。既無實境,離能取識,甯有實識,離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如《成唯識論》卷九雲:“如是住內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

  四、明世第一位。

  從此複即起自在定,起此定已,即是菩薩第四世谛無上法不住定也。

  行者雙印二空,從此無間必人見道,異生法中此最勝,故名世第一法也。

  五、明見道位。

  世谛法中菩提之心爲無有上,此即依他起性之心周遍人于圓成實性,此圓成性是性淨真如,而此真如是義谛心。何以故

  以勝義谛有二相故。雲何二相

  以無生相故,如來法身清淨相續體故。複以無盡相故,示現如來色身相好相續體故。此菩薩明如來法身清淨體已,複明色身相好顯現體己,菩薩即知法界解脫法門。見未曾有,心生歡喜,此是菩薩第一歡喜地位。

  種子所生,依因緣起一切萬法,名依他起。能取所取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依他起心周遍人于倒成實性者,謂以無分別智證人真如理。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俱離能取所取故。圓成實性是性淨真如者,謂自心清淨心遠離一切染法,具足一切功德也。真如是義谛心者,謂自真起用,萬德斯具之菩提心也。菩薩明如來法身清淨體者,謂真見道五分別根本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複明色身相好顯現體者,謂相見道五分別後得智,緣安立世出世谛境。菩薩即知法界解脫法門,見未曾有心生歡喜者,謂善達法界得諸平等,常生諸佛大集會中,于多百門已得自在也。

  二、明觀有叁,初、明圓成實性。

  雲何真如是勝義谛

  此圓成實性亦通義谛。貪欲恚癡于勝義中本來空寂,無可斷除。清淨法身于勝義中本來常住,無可增益。由以正見無所得心集智資糧,息諸惡法,是故諸佛法身顯現。由以正見作諸善法,是故諸佛色身顯現。

  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其體周遍常住,名爲真如。《唯識述記》卷二雲:“真以簡妄,如以別倒。初簡所執,後簡依他。或真以簡有漏,非虛妄故,如以簡無漏,非有爲故。真是實義,如是常義。故曰真如。”真法界不舍一法,不取一法,貪嗔癡性即是法性,是故無有貪嗔可斷。清淨法身本來具足,不假修成,故無可增益。但以衆生無明執著,妄計人我,起惑造業,生死沈淪。正見無所得心,謂五分別智,遠離能取所取故。集智資糧息諸惡法,是故諸佛法身顯現者,謂十地之中對治十障,證十真如故。十障及十真如,如《成唯識論》卷九卷十中說。由以正見作諸善法,是故諸佛色身顯現者,謂淨分依他無漏有爲之法,離倒究竟,勝用周遍,盡未來際利樂一切也。

  二、明依他起性。

  雲何依他起性亦勝義谛

  由性自無,因習起性,故離執有。然存事物,故離執無。

  由性自無,因習起性故離執有者。《成唯識論》卷八雲:“依他起性有假有實,聚集相續分位住故說爲假有”,謂如瓶盆有情等聚集法,多法一時所集成故,能集成雖實,所集成是假。又如過去等世雖有因果是相續性,多法多時上立一假法。如佛言,昔者鹿王,今我身是。所依五蘊刹那滅者,是體是實,于此多法相假立一有情,至今猶在故。又如不相應行是分位性,一法一時上假施設故。如是積集相續分位假中,無有白性,但由凡夫妄習似有自性,智者知己不執爲有也。然存事物故離執無者,《成唯識論》卷八雲:“心心所色從緣生故,說爲實有”,謂萬法從種子因緣生故,智者知已不執爲無也。

  叁、明遍計所執性,有二,初、明蘊界處。

  複次雲何遍計所執自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亦是住于勝義谛門

  當知所見蘊等種類,但是凡愚宿習因緣憶念攀緣,而實非有。是故菩薩解蘊解處一切法中法身顯現。菩薩既解彼蘊界處但是凡愚自心所見,然即用此攝諸衆生修菩薩行,是故菩薩見蘊界處一切體相資糧,顯現色身相好。

  遍計所執自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者,《成唯識論》卷八雲:“周遍計度故名遍計,晶類衆多,說爲彼彼。謂能遍計虛妄分別,即由彼彼虛妄分別遍計種種所遍計物。謂妄執蘊界處等若法若我自性差別,此所妄執自性差別,總名遍計所執自性,如是自性都無所有。”言所見蘊等種類,但是凡愚宿習因緣憶念攀緣而實非有者,《成唯識論》卷八雲:“心及心所由無始來虛妄熏習,雖各體一而似二生,謂見相分,即能所取,如是二分情有理無。”菩薩解蘊界處一切法中法身顯現者,謂于依他起上遠離遍計所執,能取所取理恒非有,證此二空所顯真如,斯名法身故。然即用此攝諸衆生修菩薩行,是故菩薩見蘊界處一切體相資糧顯現色身相好者,《成唯識論》卷十雲:“變化身及他受用身雖無真實心及心所,而有化現心、心所法,無上覺者神力難思,故能化現無形質法。”

  二、明佛形像。

  雲何觀佛形像亦住勝義谛門

  當作是念。我今所見佛之形像,非佛所有種類之相,此但是我現在觀察像因緣故,見佛形像得人定中,類知一切諸法亦複如是,以是義故,見佛形像不應總無。

  我今所見佛之形像非佛所有種類之相者,以我法俱空,故人我有無一異俱不俱等皆遍計所執,性相都無,故此佛像亦非是實也。此但是我現在觀察像因緣故,見佛形像得人定中者,謂定中見佛形像,但是自心心所之所變現,從因緣生,如幻事等非有似有故。言一切諸法亦複如是者,謂如幻事依他起上彼所妄執我法俱空也。以是義故,見佛形像不應總無者,遍計所執妄安立故,無有體相,然遍計情有,本于依他假有上現,衆緣所引自心心所虛妄變現,如幻事等,不應總無也。

  四、總結。

  當知賒字與諸法無有差別,皆同法門人義。

  《大日經》卷二雲:“奢字門,一切諸法本性寂故。”《大日經義譯》卷五雲:“梵雲扇底,此翻爲寂。如世間凡夫獲少分淡泊之心,止息喧動,亦名爲寂。乃至二乘人等永斷諸行輪回,得涅槃證,亦爲名寂。然非本性常寂,所以然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叁界六道何者非是涅槃

  無漏智生時,複與凡夫何異

  而今獨于其中作滅度想,豈非顛倒耶

  又若諸法本性寂者,于四十二地中何者非是如來地

  何者非是凡夫地

  若…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