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義證▪P6

  ..續本文上一頁”者,則能得無生法忍,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諸佛爲現其身,與無量起智慧門因緣,能起無量智業,皆悉成就,從大方便慧生無功用心,于一世界身不動搖,乃至不可說諸佛世界,隨衆生身信樂差別現爲受身,而實遠離身相差別,常住平等,爲不可思議智者,常爲諸佛神力所護,人大智慧善根轉淨,多作大梵天王,與諸衆生叁乘波羅蜜道,是名人無著無礙解辯地藏光明輪普照”,即圓不動地位也。

  [唐地婆诃羅譯]唱娑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諸地滿足無著無礙解光明輪遍照。

  [唐實叉難陀譯]唱娑同前音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遍照。

  [唐般若譯]唱娑迦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遍照光明輪。

  也娑字門章第四十一

  也娑(二合下)同字時,入宣說一切佛法境界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衰老性相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也娑字印者,能除老死一切病故。”《摩诃般若經》雲:“醛字門,入諸法醛字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醛字,即知醛字空,諸法亦爾。”夫“悟一切法衰老相不可得”者,則能以無量智慧善觀佛道,如實知法行,知菩提心所行難,知煩惱難、業難、諸根難、欲難、性難、直心難、使心難、生難、習氣難、叁聚差別難,知衆生如是諸行差別相,隨其解脫而與因緣,用無量慧方便、四無礙智,言辭說法,常隨四礙智而不可壞,得佛法藏,爲大法師,一切善根轉勝明淨,多作大梵王,善能宣說叁乘波羅蜜,是名“人宣說一切佛法境界”,即圓善意地位也。

  [唐地婆诃羅譯]唱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

  [唐實叉難陀譯]唱也夷舸切娑蘇舸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

  [唐般若譯]唱夷娑(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演說一切佛法智。

  室左字門章第四十二

  室左(二合上)字時,入一切虛空以法雲雷震吼普照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聚積足迹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室者字印者,現前覺悟未曾有故。”《摩诃般若經》雲:“遮字門,人諸法行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遮字,即知一切法不動相。”遮羅地,秦言動。夫“悟一切法聚集足迹不可得”者,則能無量智慧,善修行佛道,近佛位地,阿僧只叁昧皆現在前,最後叁昧名益一切智位,即時其身妹妙,在大蓮華座、眷屬蓮華上皆有菩薩,十方震動,惡道休息,光明普照,一切世界皆悉嚴淨,見聞佛會,諸佛出眉間毫光,照一切世界已,示大神通莊嚴之事,入菩薩頂,名大智慧職地,如實知一切法差別集,如實知分別無分別化,如實知加持智、諸佛微細智、密處智、入劫智、入道智皆如實知,得無量無邊解脫叁昧陀羅尼神通,十方無量佛所無量法雨皆能受持,以自願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爲密雲,滅諸衆生隨心所樂無明所起煩惱焰,一切佛事隨所度衆生皆現神力,轉複明勝,多作摩醯首羅天王,于法性中有問難者無能令盡,是名“入一切虛空以法雲雷震吼普照”,即圓法雲地位也。

  [唐地婆诃羅譯]唱多娑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虛空法雷遍吼。

  [唐實叉難陀譯]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于一切衆生界法雷遍吼。

  [唐般若譯]唱室者(二合)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虛空一切衆生界法雷大音遍吼。

  吒字門章第四十叁

  吒(上)字時,入無我利益衆生究竟邊際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驅迫性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咤字印者,斷生死道得涅槃故。”《摩诃般若經》雲:“咤字門,入諸法驅不可得故。”《智論》釋曰:“若聞吒字,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多羅,秦言岸。夫“悟一切法驅迫性不可得”者,則能善知他心智明、無礙天眼智明、深入過去際劫無礙宿命智明、深入未來際劫無礙智明、無礙清淨天耳智明、安住無畏神力智明、分別一切言音智明、出生無量阿僧只色身莊嚴智明、一切諸法真實智明、一切諸法滅定智明,安住此十智明,悉得叁世無礙智明,成就十種忍,能得一切無礙忍地,又得諸佛無盡無礙之法,所謂隨順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電忍、如化忍、如虛空忍,是名“入無我利益衆生究竟邊際”,即圓等覺位也。

  [唐地婆诃羅譯]唱侘(恥加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曉諸迷識無我明燈。

  [唐實叉難譯]唱侘(恥加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無無我法開曉衆生。

  [唐般若譯]唱侘(上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說無我法開佛境界曉悟群生。

  茶字門章第四十四

  茶去字時,入*輪無差別藏般若波羅蜜門,悟一切法究竟處所不可得故。

  《守護國界主經》雲:“瑟姹字印者,悟解無邊無盡體故。”《摩诃般若經》雲:“荼字門者,諸法邊竟處故,不終不生,過茶無字可說。何以故

  更無字故。”《智論》釋曰:“若聞茶字,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波荼,秦言必。荼外更無字,若有者是四十二字枝派。夫“悟一切法究竟處所不可得”者,則能有無量無數清淨妙住,安住無量自在,于一切事未曾失時,悉能平等轉淨*輪,四辯說無窮盡諸法,不可思議清淨音聲無所不至,悉能分別無量法界,光明普照,所說皆人甚深法界,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佛大人相,于諸支節種種妙寶以爲莊嚴,是名“人*輪無差別藏”,即圓妙覺位也。

  [唐地婆诃羅譯]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輪出生之藏。

  [唐實叉難陀譯]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輪差別藏。

  [唐般若譯]唱茶(去聲)字時,能甚深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輪差別藏。

  總結多門章第四十五

  善男子,我稱如是入諸解脫根本字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爲首,人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唐地婆诃羅譯]善男子,我唱如是入諸解脫根本字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爲首,人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唐實叉難陀譯]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爲首,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唐般若譯]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之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爲首,一切章句隨轉無礙,能甚深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顯示超勝章第四十六

  又善男子,如是字門,是能悟人法空邊際。除如是字,表諸法空更不可得。何以故

  如是字義,不可宣說,不可顯示,不可執取,不可書持,不可觀察,離諸相故。

  《摩诃般若經》雲:“諸字無礙無名亦滅,亦不可說、不可示、不可見、不可書。須菩提,當知一切諸法如虛空。須菩提,是名陀羅尼門。所謂阿字義。”《智論》釋曰:“是字常在世間相似相續故,人一切語故無礙。”如國國不同,無一定名,故言無名。聞已便盡,故言滅。諸法人法性皆不可得,而況字可說。諸法無憶想分別,故不可示。先意業分別,故有口業。口業因緣,故身業作字。字是色法,或眼見、或耳聞,衆生強作名字。無因緣,以是故不可見、不可書。諸法常空,如虛空相,何況字,說已便滅。是文字陀羅尼,是諸陀羅尼門。

  虛空解脫章第四十七

  善男子,譬如虛空,是一切物所歸趣處,此諸字門亦複如是,諸法空義皆人此門方得顯了。

  善巧總持章第四十八

  若菩薩摩诃薩于如是入諸字門得善巧智,于諸言音所诠所表皆無罣礙,于一切法平等空性盡能诠持,于衆言音鹹得善巧。

  殊勝功德章第四十九

  若菩薩摩诃薩能聽如是人諸字門印列阿上字印,聞已受持讀誦通利,爲他解說,不貪名利,由此因緣得二十種殊勝功德。何第二十

  謂得強憶念,得勝慚愧,得堅固力,得法旨趣,得增上覺,得殊勝慧,得無礙辯,得總持門,得無疑惑,得連順語不生恚愛,得無高下平等而住,得于有情言音善巧,得蘊善巧、處善巧、界善巧,得緣起善巧、因善巧、緣善巧、法善巧,得根勝劣智善巧、他心智善巧、得觀星曆善巧,得天耳智善巧、宿住隨念智善巧、神境智善巧、生死智善巧,得漏盡智善巧,得說處非處智善巧,得往來等威儀路善巧,是爲得二十種殊勝功德。

  《摩诃般若經》雲:“若菩薩摩诃薩,是諸字門印阿字印,若聞、若受、若誦、若讀、若持、若爲他說,如是知當得二十功德。何等二十

  得強識念,得慚愧,得堅固心,得經旨趣,得智慧,得樂說無礙,易得諸余陀羅尼門,得無疑悔心,得聞善不喜、聞惡不怒,得不高不下住、心無增無減,得善巧知衆生語,得巧分別五衆、十二人、十八界、十二因緣、四緣、四谛,得巧分別衆生諸根利鈍,得巧知他心,得巧分別日月歲節,得巧分別天耳通,得巧分別宿命通,得巧分別生死通,得能巧說是處非處,得巧知往來坐起等身威儀。須菩提,是陀羅尼門、字門、阿字門等,是名菩薩摩诃薩摩诃衍,以不可得故。”《智論》釋曰:“問曰:知是陀羅尼門因緣者,應得無量無邊功德,何以但說二十

  答曰:佛亦能說諸余無量無邊功德,但以廣說般若波羅蜜故,但略說二十。得強識念者,菩薩得是陀羅尼,常觀諸字相修習憶念,故得強識念。得慚愧者,集諸善法,厭諸惡法,故生大慚愧。心得堅固者,集諸福德智慧故,心得堅固如金剛,乃至阿鼻地獄事,尚不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況余苦

  得經旨趣者,知佛五種方便說法故,名爲得經旨趣。一者知作種種門說法,二者知爲何事故說,叁者知以方便故說,四者知示理趣故說,五者知以大悲心故說。得智慧者,菩薩因是陀羅尼分別破散諸字,言語亦空,言語空故名亦空,名空故義亦空,得畢竟空,即是般若波羅蜜智慧。樂說者,既得如是畢竟清淨無礙智慧,以本願大悲心度衆生故樂說。易得陀羅尼者,譬如析竹,初節既破,余者皆易,菩薩亦如是,得是文字陀羅尼,諸陀羅尼自然而得。無疑悔心者,人諸法實相中,雖未得一切智慧,于一切深法中無疑無悔。聞善不喜、聞惡不嗔者,各各分別諸字無贊歎無毀呰故,聞…

《大方廣佛華嚴經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義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