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第109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占著。而且大家夥可以分析一下,有許多事情現在末法時期的衆生,他就是有點惶惑,你說怎麼辦?前也不是,後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這是欲界衆生一個……恐怕一個……尤其已經快到21世紀了,而且現在環境狀況很不好,法國現在就想法不用汽車,多用點自行車或者什麼的,所以人類已經走到一個前也不是,後也不是這樣一個狀態了。

  這個狀態怎麼打破?儒家道家還有點辦法,它講點集體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也有點辦法,都講點集體的問題,他總是想著把個體體打破,能轉化爲集體體。在這個時候,前走一步啊,還是後退一步?在這種狀況底下,人類應該怎麼辦?儒家是又想吃雞吃鴨吃豬,又想遠疱廚,也是■■■合著■■辦。又想自由地欲愛,自由交媾,又有許多的問題,象這兒女的問題,愛滋病問題,性病的問題。所以現在這個人,你說是怎麼辦?

  現在還一個問題,就是微觀世界、宏觀世界的問題,現在科學是有些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科學也本身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象微觀的問題,最後的誇克問題,這是微觀問題,沒法再往下再追究了。在初觀的方面,世界最原始的時候,最初的時間,科學說是有個大爆炸,這個大爆炸怎麼理解?大爆炸是最初的嗎?這都是問題。

  所以現在有許多問題都走在一個怎麼辦,往前走走不動,再往前來研究不成,而科學就自個限製住自個了,所以現在我覺得人世間,就是欲界衆生是難辦了,是不好辦,這個不好辦,總得想些辦法,人們還是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的。我們說,咱們向儒家道家學習一下,把這自私、個體體的問題轉化爲集體體,這樣成不成呢?根據現在馬克思、恩格斯、列甯他們想出來的招數,就是人類不要互相剝削、壓迫,來能夠互相不侵略,互相不壓迫,成爲可持續的發展,成爲無私的和平,這樣可以不可以呢?是不是我們想法每個家庭都少用些汽油、汽車這些,以至于煤等等東西,少用有害的一些資源,多用些風力呀,太陽能啊,這些。

  以至于將來大夥都是和平共處,大夥都是在經濟也互補。現在泰國鬧了經濟恐慌以後,東亞也是,現在又俄國也還造成經濟恐慌,日本經濟也是起的負作用,發展前途也有問題。現在整個人類,無論哪個方面,都有點互相誰也離不開誰了。在科學家也是在最微小的東西,也沒法往前走了,在最初的,那個世界最起始的時候,叫做大爆炸,這個大爆炸也沒法,現在也想來一個實驗,也可以說來個大爆炸看一看,但是這也不是個簡單問題。這個大爆炸是不是大爆炸以前就沒有東西了?你說這大爆炸是最初的,最初的那就是以前沒有東西,沒有東西這大爆炸怎麼出來的?也是問題。天産石猴。自然地出來的話,那就沒有最初的問題了。你象道家“有無相生”,那“有”以前還有“無”,那就是在佛教裏講就是,現行之前還有個種子,現行生成種子,種子生現行,有無相生,這樣還可以想出點道理來。最初那個大爆炸,大爆炸從哪兒來的?都是問題。人對有些問題都是前也不是,後也不是,你是往前走哇,還是往後退?退到哪兒去?我看21世紀是應該想想辦法了。

  咱們再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阿賴耶識,現在就是欲愛……德愛是咱們想法發展的,這欲愛怎麼處理?在儒家道家就是學習,大學之道,或者由格物、至知、正心、誠意……,或者用齊物、逍遙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個體體轉化爲集體體。個體體轉化爲集體體,這是人類的一條路。但是,怎麼使人類比較平安地,再沒有問題的這個妥善的道路,是不是有這個道路?按現在人類的情況,那還很難說,能夠由個體體轉化爲集體體,由戕生性,就是害生性來轉化爲好生性。現在生物種類越來越少了,鳥類滅絕的種類也很多了,動物有許多就斷了種了,那麼這個怎麼樣地才能夠使大家相安無事,而有持續地發展,又無私地和平共處,從家庭想法子每個人受教育,達到互相將心比心而不是以力比力,而是以力相扶持,這樣一種狀態。這是欲界衆生應該走的一條路。

  要按咱們佛教來說,怎麼能夠由集體體轉化爲無體體?這個問題更重要。當此20世紀,當此佛教傳到中國來已經兩千年了,快叁千年了,這種時候我們再看一看,非梵行跟梵行,再看一看世間的真美善在哪?跟出世間的真美善接軌,有這可能沒有?(休息)

  現在就是世間的怎麼安排好?咱們這欲界衆生在地球上,怎麼活得更好?這問題咱們初步地有個道家跟儒家的想法,跟馬克思跟列甯的想法,彙合起來是不是成?我們將來怎麼彙合那就很難說了。不過人類既然走在這個窄胡同裏頭,它一定想法子打破這個情況。我們在從出世間方面來看,也應該幫著解決,那也就是從咱們這個佛教傳到中國第叁個一千年,我們應該想法子把慈氏學真正開發出來,或者這個對于世間的價值觀也許有一些影響。

  我個人看,這世間的問題,我覺得還是儒家道家,或者是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有些看法是合適的,因爲他們是主張集體主義的,反對個人主義。至于將來怎麼走法,很難說。我們只能從開發慈氏學這個起點上,來想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因爲佛教最主要是講無我無常,無自性,無體體,這個問題在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接通,有待于我們真正地努力。由于過去兩千年的佛教,無論是翻譯,無論是傳承,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所以可能是我們能開發慈氏學是唯一的一條道路,也許能給世間的儒家道家,以至于馬克思、恩格斯他們一種借鑒,也許對世間善有所幫助。這是我現在所想的。

  至于剛才說一個地球,一個環境,怎麼保持清淨?也就是咱們所說的,最清淨法界是不是也有一個雜染或者清淨的問題?是不是有這問題?進而一步咱們要是考慮到無體體,就是考慮到最清淨法界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看世間的非梵行?那就是怎麼使非梵行轉化爲梵行的問題。咱們前幾次都講到好象著重非梵行這方面,德愛跟欲愛這個參差不齊,也是互相好象有點傾軋的意思,造成世間的不平衡,造成世間的困惑,尤其是這個末法時期,造成許多好象沒法解決的問題。

  當然咱們最近碰到抗洪精神的問題,好象這裏頭有些向集體體轉化的東西,那就是咱們怎麼能夠發展這一方面,那也是發展世間善,轉化個體體,轉化世間的假醜惡這樣的問題有些個幫助。所以一方面咱們注意的是出世間的怎麼能夠開發慈氏學,也不忽略世間的這種集體體的增長,由世間的集體體的增長,也看到所謂真正的東方哲學裏頭的儒家哲學、道家哲學跟西方哲學裏頭的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的看法有些個相近,也就是集體主義的部分,也就是反對壓迫、剝削部分。

  這個問題希望大家也很應該特別注意。我們東方哲學裏頭儒家哲學跟道家哲學還希望大家附帶地多注些意,就是在我們開發慈氏學過程裏頭,附帶注些意,我覺得這個是必要的。尤其在抗洪精神現在發展之下,我們更要抓住中國民族的比較之見長的問題,就是比較對集體體特別注意的問題,尤其現在現在這抗洪精神彙合起來,我們想法子也附帶開發一下東方儒道兩家的哲學。因爲我們開發慈氏學的時候,對開發儒道兩家的哲學就比較容易了。

  可以說佛教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依他起性的阿賴耶識跟前七識互相依存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總攝大乘綱領論》裏頭特別講得清楚,而且是特別應該注意的。

  我們就這個機會,也談一下我們怎麼樣子把非梵行轉化爲梵行的問題。這個問題就牽涉到最清淨法界是不是能被客體的煩惱,或者飄忽不定的煩惱所染汙的問題。按說真如在纏叫做如來藏,大家也聽說過,也就是真如在阿賴耶識裏邊,那就是是在纏,叫做如來藏。過去于是乎把如來藏、真如跟阿賴耶識當成一個東西,當成一回事,弄成真如受熏的問題,弄成錯誤的看法。真如的問題就是最清淨法界,最清淨法界它是不是能夠由飄忽不定的或者客塵煩惱所染汙呢?

  真正講起來,真如,或者是最清淨法界是不能夠被飄忽不定的煩惱所染汙,飄忽不定的煩惱本身也是沒有自性的。所以飄忽不定的煩惱只能熏習到我們每個人的阿賴耶識裏頭來,作爲種子,使我們的整個的生死造成雜染。所以我們能夠對治非梵行的裏頭的這種雜染,或者這種飄忽不定的煩惱,也就是對治我們阿賴耶識裏頭的這些個雜染種子。所以咱們提到從非梵行轉化爲梵行,也就是淨化梵行,是怎麼種情況,這個就是所謂咱們東方哲學裏頭的儒家道家哲學跟集體主義的哲學慢慢地能夠跟我們開發慈氏學慢慢有所接軌,那也就是我們開發慈氏學對于集體主義方面,有一定的啓示。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阿賴耶識裏頭都有種種的雜染種子,是要對治,需要對治的時候,底下我們就接著第五項,第四項講得很長,都是講非梵行的問題,非梵行的欲愛見長,這個方面的。

  我們現在第五個項,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身識了別識,就是根據無著的看法,身識也可以成爲了別識,在底下意識也能成爲了別識。身識的了別識,那也就是我們這一男一女的身識,也可以當成了別識,也歸爲了別識,也可以還原成了別識,那就是身識的了別識。這是第五項。

  身識了別識,那也就是有點象《二十論》裏頭,講我們夢見男女交會這樣的事情,夢裏也有個定時、定處、還有不爲個體識所左右,又能夠成爲,也能成爲男的泄精,女的泄赤白……赤色,泄這個精血,從夢裏頭也可以得到這個情況,那麼就是男女雙方這個身體的身識的顯現,也可以沒有義,沒有我跟常的問題,這就是從身識的了別識來可以轉化爲沒有所取,也沒有能取,沒有人我也沒有法我的問題,單純就是了別識。男的身識了別識,女的身識了別識,都可以好象在夢裏頭媾合的情況一樣,根本沒有一定的我跟常,有個自性,沒有自性,這也可以說把身識轉化爲無義,唯識無義,也就是如同做夢一樣,如同水中月,如同回聲一樣,如夢幻泡影一樣,本身是也沒有自性,男方…

《攝大乘論 第109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