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講:第叁品(第14頁6行-10行)
(1998年5月17日)
現在問題比較集中起來了,就是有自性還是沒有自性的問題,成爲中心的課題。所以上幾次我們都圍繞這個問題作了一些個解釋,現在我想有的同志是不是能把自己的看法、想法,有什麼新的認識,能夠反饋一下,咱們大夥討論一下。這個機會很不容易,假如自己有什麼心得,可以談談,大夥討論一下。看誰有這個想法?(要是大家沒准備,您就先講一點兒,一邊講一邊提問題?)
我是這樣子,這個問題大家過去都說是“緣起性空”,現在咱們講的是“性空才真正有緣起”。看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法?過去都說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爲有因緣作“能生”,能生的原因,所以所生的結果是空的。咱們現在呢,講的實際上跟這個是不同的。因爲咱們一直是根據無著菩薩的、跟慈氏學的講法,主要是先要認識遍計所執性根本不存在,那才有所謂真正的緣起法,真正的依他起。
那麼,依他起性的法,跟遍計所執性的法根本不相同。並不是有緣起以後才形成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性的空根本是沒有的,不是因爲有因緣、沒因緣它才空。可以說依他起性就是因爲有遍計所執性在那兒掩蓋著,所以顯現不出來,那必須是真正理解了遍計所執性的空,才能理解什麼是依他起性的有。依他起性的有很特別,跟一般的有法也不一樣。它的有是互相依存的有,相互依存的有,而不是互相獨立的有,這一點大家特別應該注意。
你象阿賴耶識跟前七識互相觀待,誰也離不開誰的有,誰也不能獨立地成爲一個識。現行的,必須依靠種子,種子必須依靠現行,誰也不離開誰才能存在。所以有的這個模式已經跟遍計所執性的有的模式完全不同。所以遍計所執性的有,必須真正不增益的時候,才能顯出依他起性的唯識緣起的有。
所以這個有跟無的問題,跟過去的所謂那個因爲是有因緣的存在,才有因緣所生法的不存在,這種看法不一樣。所以咱們現在講叁性,對有跟無,尤其咱們最近因爲講到遍計所執性跟圓成實性同時,一個要有的話,一個就無,一個無呢,一個就有,這一點希望大家特別地好好地分析、理解。跟過去的龍樹所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是不一樣,很不一樣的。所以這時候說的有無,跟過去所說的有無就不一樣了。過去所說的有,離不開遍計所執性。他根本不理解什麼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有,那非常好象是能分別,而不是所分別,只是能分別,不是所分別。
所以咱們講什麼是依他起,特別注意能的問題,就是唯識而無義,只是唯能無所,這個意思,大家要特別好好理解。跟以前所說的那種有無,很不相同。那麼現在咱們說的緣起法,跟過去所說的緣起法,也很不一樣。過去緣起法都是那緣起法依賴著過去的一種有的東西,來造成了沒有,現在這個緣起法,完全是過去根本沒有的東西沒有了,才顯出真正的緣起法。這一點希望大家特別特別要好好理解。
尤其咱們現在已經走到慈氏學開發的過程裏頭,走到什麼是能了別識,什麼是能了別,而不是所辨別的那個唯識,而不是說是有見分、相分,有能有所的那個唯識,我們現在已經唯識學的開發已經走上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在這時候,咱們必須一齊努力攻關,把這問題弄得特別清楚。所以唯識緣起跟過去的因緣緣起,很不一樣。大家爲什麼今天征求征求大家的看法,意思也是在這裏。因爲這個問題幾千年來,可以說還沒有弄清楚。
今天我們現在已經集中到這一點了,什麼叫有自性?什麼叫無自性?也就是什麼是遍計所執性?什麼不是根本沒有的遍計所執性?固然是咱們的我見,是有第七識的四種我見、我癡……什麼等等的,也有第六意識的俱生我見、薩迦耶見,也有分別的我見。尤其現在咱們根據信息,有所指的那個法我見、人我見更多了,更多了,我們每時每刻遇到每件事情都有一個我見的問題,都有個有自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形成我們的生活跟思想的一個中心課題,時時不能離開的問題。
也是咱們最近講了好幾次,什麼是修?什麼是跟真如相應?什麼是佛法跟其它的所說的完全不同的地方?這只是一個……分界點,就在于有自性、無自性,有我、無我;有獨立存在、還是沒有獨立存在?有同一不變的東西、還是根本沒有同一不變的東西?也就是有沒有真正是所分別的東西?從現在我們的唯識學講呢,一個隱,就是在種子方面,一個顯,一個現,就是在現行方面,這一隱一現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
所以我最近想這樣,現在並不是我們看這一個房子、一個桌子,前一刹那跟後一刹那完全是一個東西,實際上是它這個變化是很劇烈的。你象咱們這個所說這個阿賴耶識的種子,“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這暴流,跟我們看這好象現在這個房子,這些人跟這些桌子,都好象前一刹那跟後一刹那沒有分別,實際上恐怕是這個變化很多,實際上是已經經過很劇烈的變化了,因爲阿賴耶識的種子它就是一個相似相續,不是前刹那跟後刹那是一個,而且前刹那跟後刹那已經不定有多少次的生滅。
咱們過去也談到大乘法,是“滅不待因”,當時這個現行已經滅了很多次,而且生起很多次了,實際上是這麼一回事情。說比現在科學還那個微細的東西,變化更大了,因爲“阿賴耶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如暴流”,前後的跟這流水似的,比流水變化得還快,前後。我們必須理解這個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這個一刹那之中,有千次萬次的生滅,實際上是這麼回事情,並不是前刹那跟後刹那有一個同一不變的東西,徹底不相同的。只能講相似相續,只能講它是沒獨立存在。所以這一點是大乘佛法最主要的問題,它是無論是種子跟現行都是互相觀待而有的,誰也不能離開誰,誰也不能獨立存在。
這個不能獨立存在,就跟過去的那個遍計所執性的有,完全不一樣了。而過去還說“因緣所生法”,有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跟增上緣,而每個緣它能獨立存在,不是這樣子的。因爲有這個四種緣的獨立存在,才能所生法的不存在,不是這樣子的。徹底地,要按我們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不定在一刹那中不定有多少次的生起跟滅亡。所以大乘佛法它是滅不待因,生起的東西當下就滅,當下就從種子生,又熏成種子。這個世界觀、這個宇宙觀、這個緣起觀,非常特別,非常特別。
所以我們說緣起來……有緣起法才有性空,實際上性空才有緣起法,因爲所有的緣起法都是性空的,都是自性空。不是過去說的因緣那些東西,因緣以至于增上緣,那四緣,還是有自性的東西,還是特別存在的東西。所以這唯識緣起已經跟過去那緣起完全不一樣了。所謂依他起性,已經脫離了遍計所執性,它形成一種特別的存在模式。你看它特別……生起現行的時候,當下就滅了,又熏成種子了,一刹那也不能存……多存在。所以這種唯識緣起,那跟所謂因緣緣起,所謂緣起性空,(那種?)緣起完全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因爲你要明白什麼叫種子?什麼叫現行?什麼是所有的法當生就滅?這是大乘佛法最主要的一點。
所以咱們最近,因爲無著菩薩在《總攝大乘綱領論》裏頭,把慈氏學的問題交待得一清二楚,最主要的就是叁性問題,最主要的就是遍計所執性根本沒有,是人特別增益出來的,因爲有這種增益,才有把真如、圓成實性損減的問題,才有我們對于緣起法、唯識的緣起法看不清楚的問題,才有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緣起法的那個有的情況。
所以一般人都不理解,慈氏怎麼說的……,“非真正的能遍計有”,這個有,有好多人不承認。其實這個正是顯現出來所有的我們能夠理解無自性的有,這個有法,能夠不增益所取能取的有,這是最中心的問題,這是我們能夠所謂解脫的問題,是所謂能夠有能對治、所對治的問題。
所以前幾次咱們特別因爲無著菩薩這個同時有無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來,我們特別提到什麼是佛法?什麼是真如?什麼是真正的修?所謂這修也就是有能對治跟所對治的問題。不認識什麼是能對治,也不認識什麼是所對治,那你怎麼修呢?怎麼形成無顛倒的作意?這無顛倒的作意要能形成出來,那才有真正的修。所以我們大聲疾呼,可以說是,必須把這問題趕緊解決。最近我們也想呼籲大家注意些個這種修,這種真正的修,以後我還想了一些方法,來喚起大家作這個努力。
最近還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已經把《唯識叁十頌》能夠把它確定下來,就是翻譯、譯稿確定下來。現在正是想法子把這《唯識二十頌》,以至《唯識二十論》從藏文翻譯過來,再次確定下來。底下再把安慧解釋《叁十頌》,過去翻過了,但是按玄奘法師的譯法,現在有些不同,(換帶面:憑想象補充:我們再)……把這些問題把它弄清楚,把這翻譯的稿子來確定一下。在確定過程裏頭,我們希望大家也參加,學過藏文的參加更好,沒學過的也可以參加討論,把這次我們所謂要把玄奘法師在唯識學傳承裏頭造成的混亂局面要徹底廓清。這個是我們的一個任務,也是一個責任,那麼現在已經有些同志能夠搞可以搞翻譯確定的問題,搞這個……慢慢把這個藏文也能自個翻譯起來了,現在是個大好事,可以說是一個可喜的局面。
雖然是我現在這個視力好象更有所下降,但是一方面,咱們慈氏學開發又有突飛猛進,所以我並不因爲自己的功能縮減而自個好象有所……爲難吧。可以說是咱們這十幾個、二十幾個人裏頭,還可能出現真正能開發慈氏學的人,這是我個人的現在的一個最大的一個希望。現在我們就先把過去講的稍微放下,再往前解釋。
如果大家有這個願意發表的話,我願意聽一聽,誰能夠對于現在也可以說是慈氏學開發的局勢,自己有什麼看法?有看法就可以說一說,沒看法咱們就往前講。……現在就請呂新國同志先念一下…
《攝大乘論 第103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