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讲:第三品(第14页6行-10行)
(1998年5月17日)
现在问题比较集中起来了,就是有自性还是没有自性的问题,成为中心的课题。所以上几次我们都围绕这个问题作了一些个解释,现在我想有的同志是不是能把自己的看法、想法,有什么新的认识,能够反馈一下,咱们大伙讨论一下。这个机会很不容易,假如自己有什么心得,可以谈谈,大伙讨论一下。看谁有这个想法?(要是大家没准备,您就先讲一点儿,一边讲一边提问题?)
我是这样子,这个问题大家过去都说是“缘起性空”,现在咱们讲的是“性空才真正有缘起”。看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法?过去都说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为有因缘作“能生”,能生的原因,所以所生的结果是空的。咱们现在呢,讲的实际上跟这个是不同的。因为咱们一直是根据无著菩萨的、跟慈氏学的讲法,主要是先要认识遍计所执性根本不存在,那才有所谓真正的缘起法,真正的依他起。
那么,依他起性的法,跟遍计所执性的法根本不相同。并不是有缘起以后才形成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的空根本是没有的,不是因为有因缘、没因缘它才空。可以说依他起性就是因为有遍计所执性在那儿掩盖着,所以显现不出来,那必须是真正理解了遍计所执性的空,才能理解什么是依他起性的有。依他起性的有很特别,跟一般的有法也不一样。它的有是互相依存的有,相互依存的有,而不是互相独立的有,这一点大家特别应该注意。
你象阿赖耶识跟前七识互相观待,谁也离不开谁的有,谁也不能独立地成为一个识。现行的,必须依靠种子,种子必须依靠现行,谁也不离开谁才能存在。所以有的这个模式已经跟遍计所执性的有的模式完全不同。所以遍计所执性的有,必须真正不增益的时候,才能显出依他起性的唯识缘起的有。
所以这个有跟无的问题,跟过去的所谓那个因为是有因缘的存在,才有因缘所生法的不存在,这种看法不一样。所以咱们现在讲三性,对有跟无,尤其咱们最近因为讲到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同时,一个要有的话,一个就无,一个无呢,一个就有,这一点希望大家特别地好好地分析、理解。跟过去的龙树所说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不一样,很不一样的。所以这时候说的有无,跟过去所说的有无就不一样了。过去所说的有,离不开遍计所执性。他根本不理解什么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有,那非常好象是能分别,而不是所分别,只是能分别,不是所分别。
所以咱们讲什么是依他起,特别注意能的问题,就是唯识而无义,只是唯能无所,这个意思,大家要特别好好理解。跟以前所说的那种有无,很不相同。那么现在咱们说的缘起法,跟过去所说的缘起法,也很不一样。过去缘起法都是那缘起法依赖着过去的一种有的东西,来造成了没有,现在这个缘起法,完全是过去根本没有的东西没有了,才显出真正的缘起法。这一点希望大家特别特别要好好理解。
尤其咱们现在已经走到慈氏学开发的过程里头,走到什么是能了别识,什么是能了别,而不是所辨别的那个唯识,而不是说是有见分、相分,有能有所的那个唯识,我们现在已经唯识学的开发已经走上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这时候,咱们必须一齐努力攻关,把这问题弄得特别清楚。所以唯识缘起跟过去的因缘缘起,很不一样。大家为什么今天征求征求大家的看法,意思也是在这里。因为这个问题几千年来,可以说还没有弄清楚。
今天我们现在已经集中到这一点了,什么叫有自性?什么叫无自性?也就是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不是根本没有的遍计所执性?固然是咱们的我见,是有第七识的四种我见、我痴……什么等等的,也有第六意识的俱生我见、萨迦耶见,也有分别的我见。尤其现在咱们根据信息,有所指的那个法我见、人我见更多了,更多了,我们每时每刻遇到每件事情都有一个我见的问题,都有个有自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形成我们的生活跟思想的一个中心课题,时时不能离开的问题。
也是咱们最近讲了好几次,什么是修?什么是跟真如相应?什么是佛法跟其它的所说的完全不同的地方?这只是一个……分界点,就在于有自性、无自性,有我、无我;有独立存在、还是没有独立存在?有同一不变的东西、还是根本没有同一不变的东西?也就是有没有真正是所分别的东西?从现在我们的唯识学讲呢,一个隐,就是在种子方面,一个显,一个现,就是在现行方面,这一隐一现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
所以我最近想这样,现在并不是我们看这一个房子、一个桌子,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完全是一个东西,实际上是它这个变化是很剧烈的。你象咱们这个所说这个阿赖耶识的种子,“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这暴流,跟我们看这好象现在这个房子,这些人跟这些桌子,都好象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没有分别,实际上恐怕是这个变化很多,实际上是已经经过很剧烈的变化了,因为阿赖耶识的种子它就是一个相似相续,不是前刹那跟后刹那是一个,而且前刹那跟后刹那已经不定有多少次的生灭。
咱们过去也谈到大乘法,是“灭不待因”,当时这个现行已经灭了很多次,而且生起很多次了,实际上是这么一回事情。说比现在科学还那个微细的东西,变化更大了,因为“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如暴流”,前后的跟这流水似的,比流水变化得还快,前后。我们必须理解这个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个一刹那之中,有千次万次的生灭,实际上是这么回事情,并不是前刹那跟后刹那有一个同一不变的东西,彻底不相同的。只能讲相似相续,只能讲它是没独立存在。所以这一点是大乘佛法最主要的问题,它是无论是种子跟现行都是互相观待而有的,谁也不能离开谁,谁也不能独立存在。
这个不能独立存在,就跟过去的那个遍计所执性的有,完全不一样了。而过去还说“因缘所生法”,有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跟增上缘,而每个缘它能独立存在,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有这个四种缘的独立存在,才能所生法的不存在,不是这样子的。彻底地,要按我们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不定在一刹那中不定有多少次的生起跟灭亡。所以大乘佛法它是灭不待因,生起的东西当下就灭,当下就从种子生,又熏成种子。这个世界观、这个宇宙观、这个缘起观,非常特别,非常特别。
所以我们说缘起来……有缘起法才有性空,实际上性空才有缘起法,因为所有的缘起法都是性空的,都是自性空。不是过去说的因缘那些东西,因缘以至于增上缘,那四缘,还是有自性的东西,还是特别存在的东西。所以这唯识缘起已经跟过去那缘起完全不一样了。所谓依他起性,已经脱离了遍计所执性,它形成一种特别的存在模式。你看它特别……生起现行的时候,当下就灭了,又熏成种子了,一刹那也不能存……多存在。所以这种唯识缘起,那跟所谓因缘缘起,所谓缘起性空,(那种?)缘起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因为你要明白什么叫种子?什么叫现行?什么是所有的法当生就灭?这是大乘佛法最主要的一点。
所以咱们最近,因为无著菩萨在《总摄大乘纲领论》里头,把慈氏学的问题交待得一清二楚,最主要的就是三性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遍计所执性根本没有,是人特别增益出来的,因为有这种增益,才有把真如、圆成实性损减的问题,才有我们对于缘起法、唯识的缘起法看不清楚的问题,才有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缘起法的那个有的情况。
所以一般人都不理解,慈氏怎么说的……,“非真正的能遍计有”,这个有,有好多人不承认。其实这个正是显现出来所有的我们能够理解无自性的有,这个有法,能够不增益所取能取的有,这是最中心的问题,这是我们能够所谓解脱的问题,是所谓能够有能对治、所对治的问题。
所以前几次咱们特别因为无著菩萨这个同时有无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我们特别提到什么是佛法?什么是真如?什么是真正的修?所谓这修也就是有能对治跟所对治的问题。不认识什么是能对治,也不认识什么是所对治,那你怎么修呢?怎么形成无颠倒的作意?这无颠倒的作意要能形成出来,那才有真正的修。所以我们大声疾呼,可以说是,必须把这问题赶紧解决。最近我们也想呼吁大家注意些个这种修,这种真正的修,以后我还想了一些方法,来唤起大家作这个努力。
最近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已经把《唯识三十颂》能够把它确定下来,就是翻译、译稿确定下来。现在正是想法子把这《唯识二十颂》,以至《唯识二十论》从藏文翻译过来,再次确定下来。底下再把安慧解释《三十颂》,过去翻过了,但是按玄奘法师的译法,现在有些不同,(换带面:凭想象补充:我们再)……把这些问题把它弄清楚,把这翻译的稿子来确定一下。在确定过程里头,我们希望大家也参加,学过藏文的参加更好,没学过的也可以参加讨论,把这次我们所谓要把玄奘法师在唯识学传承里头造成的混乱局面要彻底廓清。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任务,也是一个责任,那么现在已经有些同志能够搞可以搞翻译确定的问题,搞这个……慢慢把这个藏文也能自个翻译起来了,现在是个大好事,可以说是一个可喜的局面。
虽然是我现在这个视力好象更有所下降,但是一方面,咱们慈氏学开发又有突飞猛进,所以我并不因为自己的功能缩减而自个好象有所……为难吧。可以说是咱们这十几个、二十几个人里头,还可能出现真正能开发慈氏学的人,这是我个人的现在的一个最大的一个希望。现在我们就先把过去讲的稍微放下,再往前解释。
如果大家有这个愿意发表的话,我愿意听一听,谁能够对于现在也可以说是慈氏学开发的局势,自己有什么看法?有看法就可以说一说,没看法咱们就往前讲。……现在就请吕新国同志先念一下…
《摄大乘论 第103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