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年(1280年)十月叁日夜晚,法王八思巴夢見自己在吉祥山上的一株高大難測的菩提樹下聽龍樹大師講中觀六論,天空中諸天女獻無數奇異大供養,還有明王妃大孔雀顯現,並對他說:“請從夢中醒來!”其後這種異象晝夜出現,因此八思巴從十月一日起即爲法主薩迦班智達設立期供,奉獻比以前更爲豐盛的供品。隨侍的人都說:“法主的期供以前不是在十一月舉行嗎
”八思巴說:“雖是那樣,但我曾立誓每月向法主祝禱,十一月恐不能全月獻供,不能獻曼荼羅,故提前設立期供。”至十一月十八日之間,法王八思巴還去法會爲僧衆講經,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叁天八思巴住在寢殿。就在此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思巴說:“請擺列供品!”然後手執金剛杵,爲使持常見者斷除常見之誤,使怠惰者産生勤奮,爲使應教化的衆生得到教化,八思巴隨著天空中之巨聲、光明和花雨等異兆,于陽鐵龍年[93]在拉康拉章[94]示現涅槃,享年四十有六。此時,山搖海嘯,大地顫動,天空傳來各種樂器聲,聞到了以前未聞過的各種香味,天空不斷降下花雨,諸善天神獻的各種供品遍布大地。此後火葬遺體,由于八思巴之福祿極大,故建有許多經堂。漢藏之間來往行人皆按兩種不同的風俗以差稅等盡力護持,但因部分福薄世俗百姓的信仰之誓言稍有過失,故使他的大部分屍骨變爲黑色。此時大師紮巴宣奴走到沒有開門的靈塔前,以自己的頭觸靈塔之門,長時間祝禱。此後從靈塔門縫飛出一塊木炭,揀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塊像大拇指一般大的佛骨,上由針尖大的五種圖形組成佛身。此後又祝禱,佛面和佛手等亦十分清晰地顯現出來。據說此佛骨放在香祖吉貢巴仁欽修建的經堂裏的大師紮宣的內像中。也有一些書籍記載說,此後部分人把此佛骨分開現存于數百人之手。但存放此佛骨之佛像放在大殿之右方,並有一足之長的說法是正確無誤的。此佛像曾在一段時間流散到拉薩宗巴之手,此後聖主貢嘎卓卻把此佛像放在墨竹寺,最後又傳到薩迦派咒師阿旺貢嘎索南之手中。
後來,因爲八思巴的屍骨變成了黑色,特別是將上師八思巴去世的消息報到漢地,會受到皇帝的懲罰,故誰也不願意去朝廷報喪。因此,他們把打碎的象牙和屍骨摻雜起來。帝師紮巴沃色當時是法王八思巴的卻本[95],故說:“現在即使要受懲罰,也是爲了上師,我願意前去報喪。”遂把屍骨洗淨,帶往漢地。到達漢地後,在離皇帝住處不遠的一個地方,他按上師八思巴祈禱本尊之儀軌作了法事,並住在那裏。皇帝聽見後,問:“爲什麼有上師祈禱本尊之儀軌
去看一看。”派去的人一看,才知道是帝師紮巴沃色。禀報後,皇帝說:“請他前來!”爲了不讓皇帝知道八思巴去世之消息,他講了許多其他的佛法。皇帝生起信仰之心,于是又請教了許多教法,此後結爲師徒之關系,才公開了八思巴去世的消息。當皇帝知道八思巴去世的消息後,遂把八思巴之屍骨放在頭上多次祝禱,所有之屍骨變爲舍利子,皇帝揀起象牙說:“這不是我上師之屍骨。”遂扔到一邊。據說其後將八思巴的一部分屍骨賜給了吐蕃。有詩贊道:
“先世幻化譯師貝寨松,
後世王子名稱薩頓日,
來往北方爲衆生謀幸福,
贊頌你具吉祥八思巴。
剛出世即有奇異事迹,
 , ; 八思巴之名衆所周知,
離诤賢哲修習諸教法,
無數衆生之主就是你!
爲利益無數衆生之事,
經常效法薩迦諸先祖,
所謂如意轉生之化身,
八思巴之名即爲此意。
開導衆生你無有匹敵,
有時你宏揚各種佛法,
有人教法圓滿亦富足,
有人世間利樂壽數長,
能使帝王國勢富且強,
如你之尊稀少如晨星。
轉動世間*輪之大王,
即是法財淨飯王之子,
使衆生得到奇異教法,
所有圓滿俱歸功于你。
你是空前絕後之聖者,
現證之故內心敬仰你,
你之恩德勝于諸賢哲,
薩迦派事業遍傳各地,
衛藏康等地之衆生靈,
有誰未曾歸屬薩迦管轄!
[注 釋]
[1]法王薩班,又稱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原名貝丹敦珠。關于法王薩班,《紅史》載:薩班23歲時,以班欽釋迦室利(印度那爛陀寺末任座主)等大學者爲師,精通五明之學,他將夏爾拉章托付給協迥,自己修建了細脫拉章。皇子闊端由涼州派人前來迎請他,以前傑尊紮巴堅贊曾預言過:“以後由北方有一與我們語言族屬不同、頭戴飛鷹似的帽子、腳穿豬鼻靴的人前來迎請,如應邀前去,對佛教大有利益。”依照這一預言,貢噶堅贊于63歲的木陽龍年 (1244年),伯侄叁人前往內地。路上走了叁年,于馬年到達北方。此時,皇子闊端前去參加貴由大汗的即位典禮去了,回來後在羊年與薩班會見。法王薩班獲得了祭天大典的首席長老的地位,弘揚佛教。此上師享年70歲,于鐵陰豬年(1251年)逝于北方(即西涼,今甘肅武威)。
[2]陰木羊年,此年爲乙未年,公元1235年。
[3]葉如,指以今天日喀則爲中心的後藏地區。吐蕃王朝時,劃分其本部 區域爲四個如,如下面轄若幹千戶所,管理軍事行政事務。
[4]五明,又分爲大五明和小五明,小五明包括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 戲劇學和星象學;大五明包括工巧學、醫學、聲律學、因明學和內明學。
[5]衛,指以拉薩爲中心的前藏地區。
[6]藏,指以日喀則爲中心的後藏地區,前後藏合稱衛藏,元代譯爲烏思 藏。
[7]康,指川西、甘青藏區,還包括西藏的昌都地區,川西、昌都稱朵康,元代譯爲朵甘思,甘青藏區稱朵麥,元代譯爲脫思麻。
[8]貢塘,此地在薩迦西南,爲米拉日巴之家鄉,與下面說的吉隆相距很 近。
[9]涼州,今甘肅武威地區,公元1244年8月,在涼州的蒙古皇子闊端派 人帶诏書及禮品去迎請薩迦班智達(詳見薩迦班智達一節)。薩迦班智達接到诏書後立即攜帶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動身,1246年8月到涼州,次年元月會見闊端,商議西藏歸附蒙古的條件,並寫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敦勸西藏各地首領歸附。
[10]達倉巴·索南班覺所著的《漢藏史集》,(公元1434年成書)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所印影印本下冊16頁說,八思巴 10歲 時,在蘇浦寺受沙彌戒。
[11]覺摩隆,在拉薩西郊的堆龍德慶縣,近代該地以覺摩隆藏戲團而聞 名。
[12]薩迦班智達傳法給八思巴是在公元1251年11月14日。
[13]薛禅汗,即忽必烈世祖薛禅汗。他系拖雷之子,蒙哥汗(憲宗)之弟, 薛禅汗1260年(陽鐵猴年)繼位,在位叁十五年。元史所謂蒙軍經四川入雲南、滅大理、降吐蕃(指甘青川交界藏區)一事,即由忽必烈薛撣汗任統帥。他與西藏關系密切,1260年,他封八思巴爲國師,賜給象征權力的玉印。1264年,他在中央設立了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關——總製院,並授命八思巴以國師的身份,兼管總製院的院務。
[14]關于八思巴與忽必烈會見的經過,諸書說法不同。《元史·釋老傳》 說:“歲癸醜,年十有五,谒世祖于潛邸,與語大悅。”《八思巴行狀》說:“癸醜,師年十五,世祖皇帝龍得淵潛,師知真命有歸,馳驿徑詣王府。”癸醜與此處所說之牛年不同,爲公元1253年。蔡巴貢噶多傑所著《紅史》(公元1364年成書),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48頁說八思巴會見忽必烈是在忽必烈駐軍六盤山之時,由闊端之子蒙哥都陪同往見。《漢藏史集》中央民院影印本下冊16—17頁說,忽必烈派人到涼州召請薩迦班智達,薩迦班智達以年老未赴, 八思巴由涼州王子蒙哥都陪同在漢地六盤山見忽必烈。據八思巴在薩迦班智達去世時寫的書信,則薩迦班智達去世時,八思巴在涼州。因此,如果薩迦班智達在世時八思巴已見忽必烈于六盤山,則這次會見應在公元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後忽必烈總漠南軍事、駐兵六盤山之時,後來在該年11月薩迦班智達去世時,八思巴已回涼州。《薩迦世系史》下文又說,忽必烈進軍雲南時, 八思巴欲回薩迦從伍由巴受戒,行至朵甘思,聽到伍由巴已去世的消息,遂改變計劃,追隨忽必烈北返。這是指八思巴與忽必烈在朵甘思的第二次會見,時間應爲1253年。這也與漢文記載所說的:“癸醜,師年十五(漢文史籍記載八思巴年齡錯4歲,此年應爲19歲),世祖皇帝龍得淵潛,師知真命有歸,馳驿徑詣王府”相合。此外,1254年忽必烈賜給八思巴的《優禮僧人诏》中也有“複由法主薩迦巴(薩迦班智達)從上師八思巴處扶得信仰,皈依佛法”之語,亦從側面說明薩迦班智達在世時,忽必烈已有迎請他的打算和行動。
[15]仁波且,意爲寶貝,是對高僧活佛的敬稱。
[16]松贊幹布,唐書譯爲棄宗弄贊,亦譯棄蘇農。他曾遣人赴印度留學,創製了藏文,始譯佛經。貞觀八年,遣使至長安朝貢,十五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他親迎于柏海,從此藏族子弟往內地求學,漢族工匠僧侶、醫藥蔔算之士應邀入藏,藏漢兩大民族之間,在生産技術和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提高,互相充實…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