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開始了不可分離的兄弟關系。唐高宗嗣位,授弄贊爲附馬都尉,封西海郡王,進封賓王。藏族史籍稱其與赤松德贊和赤祖德贊爲祖孫叁王。
[17]赤松德贊,唐書譯爲乞黎蘇籠臘贊。公元755—797年在位。當時吐蕃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占領安西四鎮、河西隴右,並一度攻入長安、成都。8世紀中,他遣使印度迎請菩提薩埵和白馬桑菩瓦等學者來藏。建桑鸢寺,試命藏人出家成立僧團,翻譯佛經,大興佛教。
[18]赤熱巴巾,亦稱赤祖德贊,唐書譯爲可黎可足。公元815—836年在位。他在位時唐蕃和盟,于823年在拉薩大昭寺前立唐蕃會盟碑,永志漢藏團結友好。其後,他集中印藏譯師,校訂舊譯佛教;命令吐蕃七戶養一僧,以僧人任王朝高官主持朝政。最後他被反佛大臣暗殺。不久,吐蕃王朝即陷于崩潰瓦解。
[19]米拉日巴,西藏佛教噶舉派祖師之一,生于阿裏拉堆頁塘的加阿雜地方,年輕時,爲報仇用咒術殺人。1078年,聞瑪爾巴譯師之名,前往洛劄學習佛法,以刻苦修煉而著名。他著有《道歌集》,在藏族中影響很大。
[20]蔡巴,西藏佛教噶舉派四大支之一。該派的創始人是向蔡巴1123—1194年,蔡巴噶舉的宗教活動地以蔡巴寺和貢塘寺爲主。元代,忽必烈派人到西藏分封十叁萬戶時,蔡巴受封爲一個萬戶,萬戶長即是桑傑額朱。桑傑額朱的兒子仁欽堅贊繼任萬戶長後,曾親自到北京向元朝朝貢,忽必烈封賜給他土地,並賜給金印、诰命,于是蔡巴就成了在前藏一帶實力最強大的叁十萬戶之一(另外兩個是帕竹和止貢),而蔡巴噶舉教派已經成爲蔡巴萬戶的附屬物。
[21]據本書記載,八思巴的伯祖父紮巴堅贊任薩迦教主時,他的一個弟子覺本當了西夏的國師,向薩迦獻了許多銀器珍寶及這一個大傘蓋。
[22]元朝在衛藏地區劃分的十叁萬戶爲:1.南拉堆萬戶,2,250戶;2.北拉堆萬戶,2,250戶;3.曲彌萬戶,3,003戶;4古摩萬戶,750戶;5.夏魯萬戶,3892戶;6.襄萬戶,1,400戶;7.嘉瑪萬戶,5,950戶;8.帕主萬戶,2,438産;9.止貢萬戶,3,630戶;10.蔡巴萬戶,3,700戶:11.嘉域萬戶,5,950戶;12.羊卓萬戶,750戶;13.雅桑萬戶,3,000戶。上述十叁萬戶,實有戶數共38,963戶。
[23]拉德,指受佛教寺院所管轄的屬民。
[24]米德,指受世俗封建主管轄,但向寺院承擔一定義務的屬民。
[25]上部阿裏叁圍,古代藏文典籍中分康青藏地方爲上中下叁區。上區阿裏,中區前後藏,下區青康。阿裏一帶,自南到北,今爲叁圍。南圍阿裏,在今普蘭縣至昂仁縣一帶;中圍阿裏,在今劄達縣一帶;北圍阿裏,在今新疆交界西端與克什米爾接壤一帶。
[26]此處所說的吐蕃叁區,似指元朝在藏族地區設置的叁個宣慰使司即烏思藏納裏速古魯孫宣慰使司、吐蕃等處宣慰使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的轄區。
[27]克,亦稱藏鬥,西藏計量單位,一克約合二十八市斤。
[28]堆窮,意爲小戶,即沒有差地的農奴,其經濟地位低于有地差民。
[29]堆欽,意爲大戶。
[30]達果,意爲馬頭。
[31]闊端(1206—1251年),他是成吉思汗之孫,窩闊臺之子.貴由汗之弟。公元1239年,闊端從涼州(甘肅武威)派大將多達納波率領軍隊進入西藏,駐防拉薩以北的熱振寺一帶。多達納波了解到西藏各地方勢力與各喇嘛教派的關系後,寫信給闊端,建議迎請薩班到涼州去,以便通過薩班的勢力進一步控製西藏。闊端采納了多達納波的建議,寫信邀請薩班到涼州晤面。此後,薩班接受了闊端的邀請,攜同他的兩個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傑到達涼州。會見後,薩班代表西藏地方勢力和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上的聯系。
[32]按本書及其他史籍的記載,八思巴受封帝師是在公元1270年,故此處應爲八思巴成爲忽必烈的上師之後。
[33]噶瑪拔希.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實際上是從他開始的,但是在西藏佛教史籍上把噶瑪噶舉的創始人都松欽巴算作是黑帽系的第一世活佛,而把噶瑪拔希算作黑帽系的第二世活佛。噶瑪拔希本名卻吉喇嘛(意爲法師),在西藏佛教的傳說中他是一個僅次于蓮花生大師的有“神通”的人物,往往把他稱爲“祝欽”(意爲大成就者)。對于噶瑪拔希第一次赴蒙古地區的時間記載不同,《嘉木樣謝貝多傑年表》記爲1254年。而《松巴堪布年表》則記爲1255年。他在蒙古地區時曾任蒙哥汗之上師。1256年,蒙哥汗賜給他一頂金邊黑色僧帽及一顆金印。這就是黑帽系名稱的來源。據《賢者喜宴》說,噶瑪拔希是蒙古最早供奉的上師,先于八思巴。
[34]此處應爲陰水牛年(1253年)年底,陰木虎年(1254年)新年時。見後面所錄的優禮僧人诏書。
[35]達魯花赤,蒙古管理軍民事務的高級行政官員。
[36]此鼠年爲藏曆第四饒迥陽木鼠年,公元1264年,是年八月,忽必烈改燕京爲中都,改年號爲至元。而八思巴也在接受這份诏書後于是年夏離中都啓程回薩迦。
[37]聖者,此處系指八思巴。
[38]叁寶,即指佛(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亦泛指一切佛)、法(佛教教義)、僧(繼承、宣揚佛教教義的僧衆)。
[39]法主,此處所說的法主,系指薩迦班智達。
[40]這一段贊頌詩每四行一首,分別贊頌蒙古皇室的成吉思汗、窩闊臺、拖雷和蒙哥,這大約是因爲這份诏書頒發于蒙哥汗在位時期的緣故,所以沒有提到貴由汗。
[41]此陰水牛年爲公元1253年。
[42]此虎年爲藏曆第四饒迥陽木虎年,公元1254年。
[43]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8世紀印度佛教密宗大師,烏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內)人。受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迎請入藏,據說他曾降伏“魔怪”,使佛教在吐蕃立腳,並興建西藏第一座正規的佛教寺院桑耶寺,因而他被西藏佛教甯瑪派尊爲祖師,也受其他教派的尊崇,在藏族民間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佛法大師。
[44]噶哇貝孜,他是赤松德贊時藏人中著名的譯師之一。他同賈惹魯意堅贊對吐蕃曆代贊普從唐朝、天竺和泥婆羅等國翻譯的大量經典之譯本作了修訂,統一了譯經體例,並對藏文規範化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編寫了第一部藏梵詞典,對發展吐蕃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45]仲巴,指後藏仲曲河流域,薩迦也包括在內,薩迦寺前的小河即爲仲曲河上流。
[46]Ljang亦寫作Viang,吐蕃王朝時即以此詞指南诏,忽必烈征雲南大理是公元1253年,故此處所說的次年,非指頒發優禮僧人诏之次年(1255年),而是公元1251年八思巴與忽必烈首次在六盤山相見後的次年。
[47]關于八思巴受比丘戒一事,《漢藏史集》記載,八思巴21歲的陰木兔年五月十一日,于漢地河州附近,由恰巴卻吉僧格等四人爲堪布,羌塘巴、覺屯索南堅贊等二人爲軌範師,雅隆巴喇嘛绛曲堅贊爲教授師,另有喇嘛葉巴等二十一名比丘,在上述諸人集會中八思巴受比丘戒。嗣後,前往大部。《雅隆覺臥佛教史》記載,由于涼州王子蒙哥都刺(即蒙哥都)想念薩迦巴(八思巴),後即擔任薛禅汗之上師。八思巴21歲受比丘戒是在漢蒙交界的托刺地區。
[48]洛追堅贊貝桑波,此名爲八思巴受沙彌戒時起的法名,亦是八思巴後來一直使用的名字。
[49]此處似有缺文,據《薩迦五祖全集》中八思巴當時寫給衛藏地區高僧大德的信記載,此次八思巴派遣入藏的爲格西多吉周和格西松布二人。
[50]馬王,佛經故事中說,觀世音菩薩曾化身爲馬王搭救淪落在魔女島上的商人,八思巴在此處借用了這一著名典故。
[51]此處原文爲殘缺。
[52]此陽水鼠年爲公元1252年。
[53]堪布法主,系指紮西僧格。
[54]《漢戴史集》下冊17頁載,八思巴受比丘戒是在陰木兔年五月十一日,即乙卯年,公元1255年。
[55]《薩迦五祖全集》所收入八思巴在五臺山所寫的幾篇詩文的題記中說八思巴去五臺山是在公元1257年,與此處所記八思巴23歲去五臺山相符。從八思巴起,元代藏族僧人去五臺山朝拜及居留者甚多,第四任帝師亦攝思連真即逝于五臺中。
[56]關于八思巴創製蒙古新字的時間,《元史釋老傳》說:“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尊爲國師,授以玉印。命製蒙古新字,字成上之。……至元六年,诏頒行于天下。”並未指出何時受命創製,何時製成進呈。八思巴行狀則說:“年叁十一,時至元七年,诏製大元國字,師獨運摹畫,作成稱旨,即頒行天下。”按《薩迦世系》的這段記載,可能還在忽必烈即位之前,八思巴已開始了創製蒙古新字的工作。
[57]八思巴參加的這次佛道兩教訂正《老子化胡經》真僞大辯論發生在蒙哥汗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1258年。對這次辯論的詳細經過,元代僧人祥邁撰寫的《至元辨僞錄》卷四中記載:“時今上皇帝,建城上都,爲國東藩(蒙哥)。皇帝聖旨,倚副起來,令大集九流名士,再加考論,俾僧道兩路邪正分明。今上皇帝承前聖旨事意,昔召釋道兩宗,少林長老爲頭,衆和尚每,張真人爲頭,衆先生每,就上都宮中大閣之下座前對論。內衆即有那摩國師、拔合斯八國師、西蕃國師、河西…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